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药学干预效果

2017-03-07 05:4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降糖药药学血糖

尹 进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药学干预效果

尹 进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和药学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60例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药学干预,对照组不实施药学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FPG、2hPG以及HbAlc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患者实施药学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药学干预;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干预效果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以高血糖为主要病理特征,若患者的血糖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导致多个靶器官损害,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对于2型糖尿病临床通常给予饮食控制、药物注意力以及合理运动的治疗方法,为了解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以及对其实施药学干预的临床效果,本文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任意选取60例,本组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多饮、多食等症状,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为43~77岁,平均年龄(54.6±4.9)岁。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4.2±2.7)年。药物治疗时间为7个月~6年,平均(3.9±2.5)年。从药物使用类型来看:4例注射胰岛素(6.67%),另外56例为口服降糖药物,占比93.33%,其中22例使用双胍类药物,13例使用磺脲类降糖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4例,格列奈类降糖药物7例,6例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4例联用2种以上降糖药物。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性别、病程、年龄、用药类型等基本资料对比,P>0.05,符合临床对比需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时不实施药学干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药学干预,具体为:(1)药学评估,在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应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以及药物过敏等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药学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药物干预方案。(2)全程跟踪患者的治疗过程,加强对患者的药学知识教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给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等,增加患者对药物相关禁忌的了解,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叮嘱患者按时监测血糖。(3)加强药学监护,结合相关药物的药学特征、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对患者初始用药时的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监测,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适当调整药物使用剂量。对于特殊体质的患者,应重点加强对其监护,严密观察其药物使用状况[2]。(4)患者出院前,应做好相应的出院指导工作,告知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并定期或不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状况,并给予相应用药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血糖(F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情况,统计两组发生低血糖、恶心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例数,并比较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s)和(%)分别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差异对比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若对比结果差异明显,以P<0.05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FPG为(5.16±0.49)mmol/L,对照组为(6.61±1.09)mmol/L,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2hPG分别为(7.96±0.91)mmol/L和(9.26±1.89)mmol/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HbAlc为(5.16±0.09)%,对照组HbAlc为(6.97±0.12)%,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出现恶心1例,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8例,其中恶心3例,呕吐2例,低血糖3例,总发生率为26.67%,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

3 讨 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控制患者血糖,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原则[3]。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都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4]。降糖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使用种类都与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紧密相关,需要严格掌握各类药物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所以在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对其实施药学干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5]。

本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药学干预,患者的FPG、2hPG、HbAlc等血糖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药学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提高治疗效果。从两组不良反应来看,实施药学干预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说明该方法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加强应用。

[1] 董丽华,宋海波.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现状及药学服务干预探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3):7-8.

[2] 罗 昭,周善存,余秋强.药学干预对多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06):108-110.

[3] 张 霞,刘立朝,于 蕊,等.大连地区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现状的3年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01):19-23.

[4] 杨丽红,李惠敏.药学服务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139-140.

[5] 赵秀莲.药房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150-151.

本文编辑:吴玲丽

R587.1

B

ISSN.2095-8242.2017.018.3416.02

猜你喜欢
降糖药药学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