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塑料头皮夹使用新体会

2017-03-07 10:38张彦龙李殿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皮夹全层贴膜

张彦龙,李殿炜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甘肃 兰州 730050)

一次性塑料头皮夹使用新体会

张彦龙,李殿炜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甘肃 兰州 730050)

目的改进现行开颅手术操作的部分细节,减少手术失血量。方法调整缝合帽状腱膜和头皮全层时去除头皮夹的先后顺序及方式。结果可提高缝合效率,减少盲目缝合的副损伤及出血并发症。结论改进后的缝合技巧可缩短关颅时间,避免缝针刺伤深层组织及大脑皮层血管,减少切口出血,减少输血量及相应风险。

头皮切口;头皮夹;帽状腱膜;输血

颅脑手术所用较大的手术切口,总要使用头皮夹,多用其夹闭止血功能,而关颅时常先取夹,后缝合一段帽状腱膜,再缝合头皮层,头皮切口断面会持续出血数十分钟,出血量达数十至上百毫升,对患者产生一定损害。进一步改进、推广头皮夹使用方法,可更利于患者及手术操作。

塑料头皮夹:规格为1.5 cm长、0.8 cm直径[1],手术前,在切口线上每隔2 cm划一标记线,这样上夹时各夹之间留出0.5 cm,如此每夹上有2 cm距离可供缝合头皮2针,术毕先于皮夹前后两个间隙预留缝合帽状腱膜线,暂不打结,再绕头皮夹预置全层头皮缝线2针,去除这个头皮夹,先打结前一个间隙的帽状腱膜层缝线,再结扎两个皮肤缝线,依次再缝下一个头皮夹间隙之帽状腱膜,之后再结扎预缝两针全层线。理由是:先去皮夹而结扎头皮线,下个间隙的腱膜缝合时不易出针,耗费时间。先结扎帽状腱膜线,后去头皮夹,则不易扎紧。另一变通是,如此交替缝合一段皮瓣切口,再逐个取去每一个皮夹,逐次结扎其皮下、皮肤缝线。这样可在无血视野下操作,减少出血量。用此法直视下先缝合全层,将避免传统方法上先去掉皮夹,后缝合帽腱膜层多针,打结后,于仍持续出血干扰下,再缝合头皮全层时全凭个人手感,其缝合深度过浅时易漏缝帽状腱膜层,使皮下积血,过深时将骨膜肌肉层一起缝扎,引起疼痛。尤其去骨瓣减压伴脑肿胀时盲目缝合头皮,有可能伤及硬膜及大脑皮层,发生脑损伤出血而不自知,偶有缝住引流管,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

另一技巧是缝合时头皮缝线与帽状腱膜缝线不在垂直重叠位置上,对术后止血及对皮美观均有益[2]。

手术开始时应一刀切开头皮全层,但不应同时切开骨膜或筋膜肌肉层。否则易将多层组织夹于皮夹内。影响皮缘翻起,干扰下一步操作。若没将头皮边缘适当剥开,则皮夹伸入太浅,夹持过松,易松脱及止血不严,影响术野。应尽力推夹到底。拔出皮钳时用一手指抵住,避免松脱错位。

在上夹前,用双极电凝活跃出血之小动脉,否则需返工再止血。普通渗血可直接夹闭。

太厚的头皮使用小号头皮夹,会因夹口夹力太大,时间过长易发生皮缘缺血、坏死、易感染。当手术时间过长时,应间断放松或取下夹子,数分钟后再换新位置重夹一次。太薄的头皮会使夹力变小,不易止血,可于皮缘上垫纱布增加厚度。

去夹时应用钳子撑开后移除,不要用镊子拔脱。而使皮缘受挤压,牵拉出血,也挤挫伤组织,影响愈合。

手术贴膜问题:上头皮夹时可将贴膜夹入,直至手术结束要缝合头皮时,沿两侧切口的皮夹外缘剪去数厘米宽形成无贴膜空窗,以免被缝线缝上干扰操作,去单一个头皮夹后,将其内残留贴膜同时移出,再打结头皮全层缝线。若将贴膜扎入缝线,存留一周,在空气干燥地区问题不大,在温暖潮湿地区,可能引流不畅,影响换药效果而感染。

结论:用此法缝合后,帽状腱膜层缝线间距2厘米,头皮缝线间隔9~11毫米,可于8天拆线,无切口裂开之虞。并减少腱膜缝线操作45%,减少异物,节约时间5~15分钟,并争取达到无失血下缝合切口。

优点:直视下缝合,层次清楚,对位准确,杜绝漏缝腱膜或错缝下一层的可能,避免缝及硬膜或损伤大脑皮层血管。提高缝合效率,缩短关颅时间。减少头皮切口出血量,减少异体输血量及反应,保证患者安全。对位缝合正确则愈合快,疤痕小,美观。

[1] 张彦龙,赵世爱,王 成.巧用头皮夹.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14,49.

[2] 刘恩重.现代颅脑显微外科学.北京: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148.

R322

B

ISSN.2095-8242.2017.47.9305.02

本文编辑:王 琦

张彦龙(1964-),男,河北安国人,本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猜你喜欢
皮夹全层贴膜
高频超声鉴别诊断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价值探讨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某贴膜机设计
皮夹子
全层心肌线性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
肩袖全层撕裂不同亚型术前超声诊断价值
线头
一夹层一张卡,有钱人的皮夹法则
贴膜暴利:批发2元零售200
未来几年贴膜行业 DIY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