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2017-03-07 10:38马庆波金利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微血管

马庆波,金利新

(青岛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山东 青岛 266000)

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马庆波,金利新*

(青岛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山东 青岛 26600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进行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PTN患者29例。并对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29例患者中有28例(96.55%)在术中发现责任血管;术后面部麻木2例(6.90%)、术后头痛时间大于一周者2例(6.90%)、眩晕1例(3.45%)。住院日数5~14(7.1±1.9)天。术后一年治愈23例,治疗显效3例,治疗有效2例,治疗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结论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PTN的有效方法。

三叉神经痛;神经内镜;显微血管减压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常见的功能神经外科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颊及舌部突发的剧烈疼痛,发作间歇期无明显异常症状[1]。目前,对PTN的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在PTN的治疗上,临床多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存在副作用大、疗效逐渐降低、依赖性逐渐增强等难点;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手术治疗PTN较为有效的方法[2]。内镜辅助下的深部组织手术,已逐渐开始向神经外科领域拓展并逐渐成熟,其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深入,镜头临近病变组织,手术速度快、并发症少等优势[3],而单纯应用神经内镜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病例报道较少。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神经外科于单纯神经内镜下行MVD治疗PTN29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进行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PTN患者29例。其中男性12例(41.38%),女性17例(58.62%);年龄38~82(61.2±19.3)岁;病程1.5~40(8.8±5.7)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两侧三叉神经支配区的发作性剧烈疼痛;呈间歇性,缓解期无明显不适;疼痛部位、范围严格限制;扳机点多位于舌、口角、颊等部位。病变侧别:29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4例(48.28%),右侧15例(51.72%);病变疼痛分布:眼支(V1)1例(3.45%),上颌支(V2)3例(10.34%),下颌支(V3)8例(7.59%),眼支+上颌支2例(6.90%),上颌支+下颌支13例(44.83%),累计3支2例(6.90%)。术前均通过颅脑影像学检查,排除肿瘤等因素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取水平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垫高患侧肩部,头部抬高10~20度,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乳突后、发际内约1 cm处行斜切口,长约5 cm。翻开皮瓣,充分止血。剥离骨膜后钻颅,铣刀行直径2.5 cm的圆形骨瓣,暴露横窦乙状窦拐角,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200 mL,将硬脑膜弧形切开并悬吊,充分释放脑脊液。调整神经内镜视野,于0度视野下手术,将蛛网膜以显微剪锐性分离或神经钩钝性分离,充分游离和三叉神经关系密切的责任血管。并于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根之间垫入Teflon涤纶片,同时再次探查三叉神经全长并确认无其他责任血管。反复冲洗术腔证明无出血后严密缝合硬脑膜,还纳骨片、固定,最后行颅腔关闭,术后常规处理。

1.3 临床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随访时间1~12个月。

1.4 效果判定标准

疗效评定:治愈:患者疼痛消失,且12个月内未见发作;显效:疼痛偶有发作,但尚可忍受、少量口服药物可有效控制的为治疗;治疗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明显减轻为治疗有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变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与有效病例数之和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4]。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

29例患者手术持续时间1.8~3.7(2.52±0.66)小时,住院天数5~14(7.1±1.9)天。

2.2 责任血管情况

术中有28例可见责任血管压迫:小脑上动脉14例(48.28%),小脑前下动脉7例(24.14%),小脑后下动脉4例(13.79%),无名静脉3例(10.34%)。

2.3 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疗效

术后面部麻木2例(6.90%)、术后头痛时间大于一周者2例(6.90%)、眩晕1例(3.45%),5例患者并发症经均治疗后好转。术后一年治愈23例,治疗显效3例,治疗有效2例,治疗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28/29)。

3 讨 论

PTN是一种常见的以单侧面部突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外科疾病,临床多无神经系统体征。临床资料显示,即便行多种检查,仍不能发现明显和PTN发病相关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5]。PTN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是中老年患者多见[6]。本研究中,手术患者平均年龄61.2岁;性别分布上,男性12例(41.38%)显著低于女性17例(58.62%)。手术和药物治疗临床治疗PTN的主要方法[7]。在药物治疗上,临床治疗PTN的最常用药物为卡马西平,但其副作用如过敏、头昏嗜睡、共济失调多见[8]。在治疗后期随着疗效下降,药物服用剂量不断增加,不良反应随之增多,使患者受到药物副作用及发作性三叉神经痛的双重折磨[9]。与药物控制相比较,MVD可避免伤及三叉神经,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10]。马赛男等认为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甚至完全治愈,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神经内镜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外科技术,在微侵袭医学上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术中使用神经内镜可以利用自然间隙,更接近病变部位,从而更清晰地明确三叉神经根部结构的解剖关系,减少对周围血管神经的牵拉,同时也更易判断责任血管的减压是否充分[12]。神经内镜下血管减压术中,准确判定责任血管对保证手术效果起到了决定性影响[13]。在术中,要认真分辨责任血管,且不可将和神经相伴而行的血管简单判定为责任血管进行处理,从而影响疗效。在置入Teflon垫片时,要固定确切,同时保护责任血管防止其受压迫、成角、扭转,影响小脑、脑干血运,引发重症神经缺血性并发症[14]。为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术中操作不但要小心轻柔,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15]。

本研究病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这与其他中文文献报道的临床治愈率基本相符[16]。其中有28例(96.55%)术中可探明责任血管压迫,仅有1例未见明确的责任血管,内镜下我们发现三叉神经受压的因素为增厚的蛛网膜,对三叉神经形成了明确的束带样压迹,位于三叉神经脑池段的背侧中段,术中我们将增厚的蛛网膜进行松解减压,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恢复,由此我们认为,局部蛛网膜增厚粘连压迫也可以是PTN的病因之一。本研究有1例术后无效,原因可能与责任血管松解不充分或垫入棉片过多对神经造成卡压,有待于进一步讨论研究。

本研究的手术过程中,我们单纯使用神经内镜,其也可被膀胱镜、腹腔镜等替代;同时手术切口、骨瓣较传统手术为小,解剖结构暴露清晰,几乎不会遗漏责任血管,也不必大面积牵拉、压迫邻近脑组织。单纯使用神经内镜治疗PTN手术疗效确切,平均住院日短,术后并发症少。这使得内镜技术在基层单位更易推广和使用。总之,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作为一种微创、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治疗PTN高效且安全。

[1] 唐四强,等.三叉神经痛影像学因素与显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11):1130-1135.

[2] 李世亭,郑学胜.三叉神经痛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思考[J].实用医学杂志,2014(21):3375-3378.

[3] 庞明志,等.神经内镜在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J].38(5):503-506.

[4] 许 海.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5[J].10(24):51-52.

[5] 吴川杰,等.经典三叉神经痛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2):148-150.

[6] 谢永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5):85-85.

[7] 罗祎明,等.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12):1130-1134.

[8] 赵卫国,等.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附238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J].22(11):681-683.

[9] 曹冰莹,等.三叉神经痛患者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9):75-76.

[10] 梁维邦.提高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4(21):3384-3385.

[11] 马赛男,聂兆波.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15[J].17(1):135-136.

[12] 胡文瀚,王新生.内镜在显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回顾[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81-84.

[13] 叶远良,等.影响显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85-88.

[14] 乔潜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25):69-70.

[15] 仲 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之手术理念[J].实用医学杂志,2014(21):3381-3383.

[16] 王利锋,等.神经内镜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25):42-43.

R745.11

B

ISSN.2095-8242.2017.47.9172.02

金利新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微血管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探讨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