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肠道致病菌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7-03-07 10:38王绵绵陈振杰陈艺婷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安溪县致病菌标本

王绵绵,陈振杰,陈艺婷

(1.安溪县中医院,福建 泉州 362400;2.安溪县医院,福建 泉州 362400)

关于肠道致病菌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王绵绵1,陈振杰2,陈艺婷2

(1.安溪县中医院,福建 泉州 362400;2.安溪县医院,福建 泉州 362400)

目的研究肠道致病菌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提高我医院肠道致病菌检验的水平。方法选取我医院2016年度,检验科室进行大便培养并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的标本记录100份。对这100份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检验中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解决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和总结,目前肠道致病菌检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室间质评不到位,培养基药敏片等质量不过关,检验人员自身能力不足等。结论目前肠道致病菌检验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降低了肠道致病菌检验的水平,通过研究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大大的提高了检验的效率。

肠道致病菌检验;问题;对策

人体的肠道存在着许多复杂的菌群,这些菌群与人体的健康相关。遵循适者生存的道理,肠道各个菌群是互相制约的,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在这种平衡的状态下,菌群是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的。但是,当这种平衡的状态被打破时,会出现一些致病菌,导致人患一些肠道类的疾病,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致病菌有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等,夏季为肠道疾病多发的季节,会为患者带来较多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来看,对肠道致病菌进行有效的检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对肠道致病菌检验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检验质量,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提高肠道致病菌的检验水平,是有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医院2016年度,检验科室进行大便培养并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的标本记录100份,对这100份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1.2 方法

1.2.1 样本的采集

采集患者肠道标本,并预留患者疾病初期的新鲜粪便标本,提取粪便中的脓血粘液部分,进行检验。

1.2.2 分离培养

通常采用血琼脂或者巧克力琼脂的方法,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初步的鉴定工作。

1.2.3 鉴定

以常规的生化鉴定技术、或者血清学为基础进行鉴定。

1.3 分析标准

利用回顾分析法,对肠道致病菌检验中的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进行自我反思。

2 结 果

根据对这100例样本的检验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肠道致病菌检验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室间质评不到位,培养基药敏片等质量不过关,检验人员自身能力不足。并采取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3 讨 论

肠道致病菌检验是微生物学检验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难点工作,肠道致病菌具有发病率高、变异快以及耐药性强等特点,这无疑就增加了肠道致病菌检验工作的困难性,对相关的检验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广义上,肠道致病菌,包括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会导致人体发生感染性腹泻。而由志贺氏菌所引发的细菌性痢疾,是最为常见的肠道疾病。细菌性痢疾会造成结肠病变,化脓,传染性一般,患者以及携带病菌者,均可成为传染源。而霍乱弧菌会使人体感染,传染性极强的肠道疾病,我国现已将霍乱弧菌所引起的肠道疾病,列为甲类传染病。而新发现的O139新型霍乱病菌,可产生肠毒素。霍乱的传染源较多,可以是患者、轻微的患者、隐性感染者以及带菌者,传播的途径也较为广泛,可通过水、食物进行传播,尤其是可通过一些水产品进行传播,防不胜防。在狭义上,感染性的腹泻是指除霍乱、伤寒、以及细菌性痢疾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此种腹泻,多是由于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所引起的。

通过本文实验分析和总结,可知在肠道致病菌检验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室间质评不到位:医院的微生物检验科室科室,没有严格的按照检验中心的规定,进行操作,操作的流程缺乏规范性,造成室间质评不到位。在对疾控部门下发标本时,无法确定标本的属性,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还是相关的检验人员,基础水平不扎实,操作不规范,或者对此项检验工作的不重视造成的[1]。第二,培养基药敏片等质量不过关:医院用来检验的培养基多是直接在厂家购买,医院是无法对这些培养基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的。现今,我国使用的微生物培养基来源广泛,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进行选择。然后进行合理的配置。但是注意,在购买培养基时,要注意培养基的生产日期,以及合格证明,避免培养基出现过期或者质量不合格的现象[2]。第三,检验人员自身能力不足: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医院自身的发展条件有限,微生物检验的条件有限,一些肠道致病菌的检验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直接进行工作,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及工作经验,再加上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及时的进行自我总结,只凭借自身的主观意识去工作,在操作上缺乏规范性。而医院也没有条件,定期的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首先应规范实验室的检验标准,严格落实每项工作流程,参加室间质评。此外还要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素养,定期的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新技术的了解,确保检验流程科学合理,进而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提高肠道致病菌检验的有效性,解决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 梁万年.肠道致病菌检验的问题及对策[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03):12-13.

[2] 叶应妩.研究肠道致病菌检验中的问题及对策[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2):3-5.

R446.5

B

ISSN.2095-8242.2017.47.9190.01

本文编辑:王 琦

猜你喜欢
安溪县致病菌标本
跟妈妈学做菜
游鼓浪屿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做冰镇小吃
懂规矩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