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与“购”:北宋时期文集传播的商业模式*

2017-03-09 20:13潘明福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宋文文集商业模式

潘明福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售”与“购”:北宋时期文集传播的商业模式*

潘明福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在北宋的商品流通领域中,文人的文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着重要的位置。文集的“销售”与“购买”,构成了北宋时期文集传播的一道独特风景。文人为了提高文学声誉、扩大文集影响而进行的刊印、售卖行为和商人为了牟利而将文人的文集引入到商品流通领域,这两种形式共同组成了北宋时期文集传播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传播客观上丰富了北宋时期文人文集的传播形式,提升了文集在北宋社会的传播影响。

文集;售卖;购买;传播;商业

北宋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实现了南北的基本统一。在南北一统、相对和平的时局中,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商业空前繁荣,为人所熟知的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商业经济繁荣的有力证据。宋人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中对北宋商业的繁荣景象亦是屡屡提及: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宣和间展夹城牙道矣。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馀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平明,羊头、肚肺、赤白腰子、你房、肚胘、鹑兔鸠鸽野味,螃蟹、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饭后饮食上市,如酥密食、枣、澄砂团子、香糖果子、密煎雕花之类。向晚,卖河娄头面、冠梳、领袜、珍玩、动使之类。东去则徐家瓠羹店。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馀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条,伊永文笺注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4-145页。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庭中设彩幙、露屋、义铺,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潄、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近佛殿,孟家道院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及潘谷墨,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散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后廊皆日者、货术、传神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相国寺万姓交易”条,伊永文笺注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88页。

寺东门大街,皆是幞头、腰带,书籍、冠朵铺席,丁家素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寺东门街巷”条,伊永文笺注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01页。

在北宋的商业流通领域,书籍的买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上面所引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记载中就可以看到,在北宋汴京的相国寺和寺东门大街,都存在着书籍买卖的现象。

一、北宋时期官、私刊印与书籍售卖

北宋时期,随着印刷业的发展和逐步成熟,书籍的刊刻与售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书籍的商业模式传播,都非常活跃。北宋朝廷就曾多次刊印和售卖书籍:

国学见印经书,降付诸路出卖,计纲读领,所有价钱于军资库送纳。*宋·宋真宗:《国学见印经书降付诸路出卖诏》(大中祥符五年九月十五日),《全宋文》卷243,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册,第151页(为免繁赘,以下引《全宋文》仅注明册数和页码,不再注版本)。按:官方刊印经书加以售卖,在五代时就已经存在,《资治通鉴》卷277《后唐纪六·明宗长兴三年》“二月辛未”条载:“初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胡三省注云:“印卖九经始此。”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9065页。

元祐三年九月二十日,准都省送下当月十七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国子监状:“据书库状,准朝旨,雕印小字《伤寒论》等医书出卖。……”治平二年二月四日进呈,奉圣旨,镂版施行。*宋·吕大防:《雕印伤寒论牒》,《全宋文》卷1573,第72册,第204页。

国家博采艺文,扶翼圣化,至于庄、列异端,医方细伎,皆命摹刻,以广其传。……今欲乞降敕下崇文院,将《荀子》、《扬子法言》本精加考校讫,雕板送国子监,依诸书例印卖。*宋·司马光:《乞印行荀子扬子法言状》,《全宋文》卷1176,第54册,第183页。

除了官方以外,北宋民间对书籍的刊印与售卖也非常活跃,孙朴《书阁本战国策后》有如是之载:

臣自元祐元年十二月入馆,即取曾巩三次所校定本,及苏颂、钱藻等不足本,又借刘敞手校书肆印卖本参考。*《全宋文》卷2114,第97册,第132页。

孙朴所说的“书肆印卖本”,就是指民间刊刻、售卖的《战国策》。宋徽宗大观二年三月十三日所颁布的《严禁擅行印卖文集诏》亦云:

访闻虏中多收蓄本朝见行印卖文集书册之类,其间不无夹带论议边防兵机夷狄之事,深属未便。其雕印书铺昨降指挥,令所属看验,无违碍,然后印行。可检举行下,仍修立不经看验校定文书擅行印卖告捕条禁颁降。*《全宋文》卷3568,第164册,第142-143页。

诏书中所提到的“雕印书铺”、“擅行印卖”,就是指民间刊印和售卖书籍的情况。宋代文人大多以学问相尚,注重读书,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藏书,而这些藏书大多依靠购买所得。北宋许多文人在书籍的购买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此聊举数例,以见其一斑:

潭州衡山县紫盖乡云峰朱昂字举之,年八十三。……所得之物取三之一散购奇书,躬自补缀,是正文字。及其退居,有书万卷。*夏竦:《故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致仕上柱国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赠刑部侍郎朱公行状》,《全宋文》卷355,第17册,第218-221页。

公讳曙,字晦叔,其先太原人。……购四方书,或手抄之。晚年,书数千卷。端拱中,终京师。*尹洙:《故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枢密使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一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赠太保中书令文康王公神道碑铭(并序)》,全宋文卷588,第28册,第51-52页。

公讳某,字某。……购致《太史公记》、两《汉书》、南北朝史、《文选》、诸子集,悉手自写,讐考详正。*张方平:《朝政大夫赠礼部尚书天水赵公神道碑铭(并序)》,《全宋文》卷822,第38册,第219-220页。

君姓孔氏,讳延之,字长源。……其家食不足,而俸钱常以聚书,至老,读书未尝一日废也。*曾巩:《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全宋文》卷1266,第58册,第218-219页。

朱昂将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来买书,孔延之在“家食不足”的情况下仍然热衷于购书,而且,这些文人对购回的书籍往往会加以笔抄手校,“躬自补缀,是正文字”,由此可见北宋文人对书籍之热衷。有些文人甚至还为购买的书籍专门建造藏书楼加以保存:

弟辟既建为重楼,连黉堂于户之隅,以聚古书,以来学徒,功立事就,乃走仆奉书于汉阳,告乞记于其兄某,且曰:“辟尝欲积书劝学,每患坟集之多阙、文字之多谬也。去岁中遂离蜀川,抵京辇,纳橐金于国庠,据书府都市所有之书,尽请之以归。自六艺之典,诸子之篇,史臣记录之策,儒生解诂之说,至于或纂旧闻殊号,或集小说名家,文士之述作,才人之章句,今皆波分云屯,溢于私室。且念素编露积多腐蠹之虞,巾箱所设乃蕞陋之事,故敞斯楼,庶宝斯书。”……时天圣四年丙寅岁七月十七日,汉阳公署为记。*孙堪:《孙氏书楼记》,《全宋文》卷476,第22册,第404-406页。

南川自豫章右上,其大州曰吉,又其大曰虔。……故人许某,家石城,虔属邑也。此年夏,踵予门,道其乡进士温某……图山泉美好处,奠居柏林,因作讲学堂房数十其楹。……凡书在国子监者,皆市取,且为楼以藏之。*李觏:《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全宋文》卷914,第42册,第309-310页。

市场的需求是推动北宋时期书籍的商业模式传播的重要力量,在通过“售卖——购买”方式进行传播的书籍中,有一部分就是文人的文集。*例如,唐人芮挺章编选的著名唐诗集《国秀集》就曾在北宋时期以商业模式传播,曾旼《国秀集跋》云:“《国秀集》三卷,唐人诗,总二百二十篇,天宝三载国子生芮挺章撰,楼颖序之。……此集《唐书·艺文志》洎本朝《崇文总目》皆阙而不录,殆三馆所无,浚仪刘景文顷岁得之鬻古书者。”(《全宋文》卷2236,第102册,第275页。按:“鬻”原文作“鬵”,误)所谓“得之鬻古书者”,就是指通过商业买卖的方式得到《国秀集》的。因此,研究文集的商业模式传播也是全面考察北宋时期文集传播生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北宋时期文集售卖的渊源与表现

(一)北宋时期文集售卖的渊源

文人的著述乃至文集的刊刻与售卖,在唐末至五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五代诗人徐夤《自咏十韵》有“拙赋偏闻镌印卖,恶诗亲见画图呈”*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711,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1册,第8186页。之句,据李致忠先生研究,徐夤的赋受到“镌印卖”的是《斩蛇剑赋》、《御水沟赋》、《人生几何赋》这几篇*参李致忠《五代版印实录与文献记录》,《文献》2007年第1期,第4页。。可见,五代时期,文人的作品就已经有了商业模式的传播。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郑准讥陈咏”条记载了唐末陈咏于蜀中为“求售”而刊印文集之事:

唐前进士陈咏,眉州青神人,有诗名,善奕棋。昭宗劫迁,驻跸陕郊,是岁策名归蜀,韦书记庄以诗贺之。……颍川尝以诗道自负,谒荆幕郑准,准亦自负雄笔,谓颍川曰:“今日多故,不暇操染,有三数处回缄,祈为假手。”颍川自旦及暮,起草不就,盖欲以高之。其诗卷首有一对语云:“隔岸水牛浮鼻渡,傍溪沙鸟点头行。”京兆杜光庭先生谓曰:“先辈佳句甚多,何必以此为卷首?”颍川曰:“曾为朝贵见赏,所以刻于首章。”都是假誉求售使然也。*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贾二强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58页。

文中的“颍川”即为陈咏。如果说,徐夤赋的刊印售卖还仅仅是文人单篇作品的商业模式传播,那么,陈咏为“求售”而刊印自己的诗集,则是名副其实的文人作品的“集群式”商业传播,也就是说,文集通过“刊印——售卖”这种商业模式的传播,至迟在唐末或五代之初就已经出现。*据李致忠先生推证,陈咏“自刻文集,当不晚于五代之初。”参李致忠《五代版印实录与文献记录》,《文献》2007年第1期,第4页。陈咏为了使自己刊印的文集有一个好的销路,采取了将“为朝贵见赏”的诗句“刻于首章”的策略,相当于请名人为自己的文集进行推介,可见,陈咏是有着很强的文集传播意识的。

五代时期,青州印卖王师范的判文集《王公判事》,也是文集的商业模式传播的典型例子。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有如是之载:

王师范性甚孝友,而执法不渝。……至今青州犹印卖王公判事。*五代·刘崇远:《金华子杂编》,阳羡生校点,《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764页。

王师范,据李致忠先生考证,“唐末青州(今属山东)人。王敬武子。父卒时年仅十六,嗣为平卢节度使。为人喜儒学,谨孝道,执法无私。”*李致忠:《五代版印实录与文献记录》,《文献》2007年第1期,第7页。“王公判事”即王师范的判文集,“封建社会的地方官都要掌管刑狱,将折狱判牍加以整理,即可成书。这类书常被称为某公判牍或某公判事。王师范的判牍成书后即名《王公判事》。”*李致忠:《五代版印实录与文献记录》,《文献》2007年第1期,第7页。王师范的判文集在青州的印卖,虽然表达的是民众对其判案的推崇,但在客观上却是文人的某一特定内涵的文集以商业模式进行传播的典型表现。

(二)北宋时期文集售卖的表现

北宋时期,随着印刷术的逐步成熟、社会印刷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文集的商业模式传播比晚唐五代更为活跃。北宋前期,穆修刊刻韩愈、柳宗元文集,并在京师相国寺售卖之事,为治宋代文史者所熟知:

穆修伯长在本朝为初好学古文者,始得韩、柳善本,大喜。自序云:“天既餍予以韩,而又饫我以柳,谓天不予飨,过矣。”欲二家文集行于世,乃自镂板鬻于相国寺。性伉直不容物,有士人来,酬价不相当,辄语之曰:“但读得成句,便以一部相赠。”或怪之,即正色曰:“诚如此,修岂欺人者。”士人知其伯长也,皆引去。*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穆修伯长自刻韩柳集鬻于相国寺”条,孔凡礼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42页。

本朝穆修首倡古道,学者稍稍向之。……晩年得柳宗元集,募工镂板,印数百帙,携入京相国寺,设肆鬻之。有儒生数辈至其肆,未评价直,先展揭披阅,修就手夺取,瞑目谓曰:“汝辈能读一篇,不失句读,吾当以一部赠汝。”其忤物如此,自是经年不售一部。*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三,李裕民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0-31页。

先生字伯长,名修,幼嗜书,不事章句,必求道之本原,皆记生徒无意处,熟习评论之。……后得柳子厚文,刻货之,售者甚少。逾年,积得百缗。*宋·苏舜钦:《哀穆先生文(并序)》,《全宋文》卷881,第41册,第136-137页。

穆修刊印、售卖韩愈和柳宗元文集的目的是“欲二家文集行于世”,可以说是直接采用商业的模式来推进韩、柳文集的传播,其刊刻柳宗元文集,“印数百帙”,在推动柳宗元文集的广泛传播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尽管穆修通过售卖的方式传播韩愈、柳宗元文集的效果不太理想,“售者甚少”、“经年不售一部”,但文集的这种商业化的传播方式本身,就颇值得关注。

北宋时期,文集通过售卖得以传播的现象广泛存在,杨璠刊印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并通过售卖的方式“广其传”,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丞相荆国王公,道德文章天下之师,于诗尤极其工。……公自历代而下无不考正,于唐选百家,特录其警篇。……合为二十卷,号《唐百家诗选》。得者几希,因命工刻板以广其传,细字轻帙,不过出斗酒金而直挟之于怀袖中,由是人之几上往往皆有此诗矣。*宋·杨蟠:《刻王荆公百家诗选序》,《全宋文》卷1045,第48册,第242-243页。

客观而言,穆修刊印、售卖韩、柳文集,杨璠刊印《唐百家诗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广泛传播文人的文集和作品,而不是为了经济目的,因而,这些文集可以廉价出售(“不过出斗酒金而直挟之于怀袖中”),甚至可以免费赠送(“但读得成句,便以一部相赠”)。在这类传播中,对传播效用的追求是主要的,而经济利益则处在非常次要的地位,甚至可以没有。因而,文集的这类商业模式传播,要显得纯粹得多。

同样是商业模式的传播,还有一类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以赚钱为目的的文集刊印与售卖传播:

因读孟郊诗,言及足下有卢仝诗数十章。开于十年前,在京城书肆中见唐诸公诗一策,内有玉川生诗约四十馀章,《与马异结交诗》为首篇。余寻托亡兄辟用百钱市而得之。*宋·柳开:《与韩洎秀才书》,《全宋文》卷124,第6册,第338页。

书肆售卖文集,当以赚钱为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文集售卖传播,售卖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非常注重所刊印的文集的销售量,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文集的广泛传播。

臣伏见朝廷累有指挥禁止雕印文字,非不严切,而近日雕板尤多,盖为不曾条约书铺贩卖之人。臣窃见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论议时政之言。其首篇是富弼往年让官表,其间陈北虏事宜甚多,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入虏中,大于朝廷不便。及更有其馀文字,非后学所须,或不足为人师法者,并在编集,有误学徒。臣今欲乞明降指挥下开封府,访求板本焚毁,及止绝书铺,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定,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宋·欧阳修:《论雕印文字札子》(至和二年),《全宋文》卷868,第32册,第226页。

欧阳修于至和二年(1055)所上的这道札子,包含了如下信息:

其一,在北宋当时,有商家(即“书铺贩卖之人”)为了谋利,将当时的“论议时政”之文编纂成文集二十卷,名曰《宋文》,进行售卖。同时,也有商家将“非后学所须,或不足为人师法”之文编成文集进行售卖。

其二,当时商家所刊印的这些文集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雕板尤多”,通过售卖的方式形成了一定的传播影响,从而引起了欧阳修的重视。

其三,商家所刊印、售卖的这些文集有可能传到“境外”,“恐流布渐广,传入虏中”,因而,欧阳修请求朝廷加以干预,采取措施,规范文集的商业模式传播。

从欧阳修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北宋时期文集的商业模式传播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甚至引起了官方的重视。

其实,早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北宋朝廷就已经对民间出版机构的刊印和售卖行为提出过明确的限制要求:

访闻在京无图之辈及书肆之家,多将诸色人所进边机文字镂板鬻卖,流布于外,委开封府密切根捉,许人陈告,勘鞫闻奏。*宋仁宗:《禁将边机文字镂板鬻卖诏》(康定元年五月二日)《全宋文》卷962,第44册,第437页。

“诸色人所进边机文字”主要是文人对“边机”情况的汇报、陈述或论议,这些文字汇聚在一起,就是北宋文人关于边机情况的一部文集。从朝廷的限制法令可以看出,这类文字的商业模式传播在当时社会的存在。

事实上,只要有利益空间的存在,这类民间的出版和商业传播行为是很难被彻底禁止的,北宋时期,民间除了将“边机文字”进行印卖以外,甚至还出现了“矫撰敕文,印卖都市”的现象:

(熙宁二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监察御史里行张戬言:“窃闻近日有奸妄小人肆毁时政,摇动众情,传惑天下,至有矫撰敕文,印卖都市。乞下开封府严行根捉造意雕卖之人行遣。”从之。*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三四,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6512页。

“矫撰”的敕文如果达到了一定的量,集中加以印卖,在客观上就形成了文集的商业模式传播。

三、北宋时期文集的盗版销售

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北宋时期还出现了对文集进行盗版刊印和售卖的现象,这是文集的非正规商业模式传播。这类传播,虽然是文集的作者不愿看到的,但客观而言,其在扩大文集的传播影响方面,也不是全无益处的。

北宋时期,书籍的盗版刊印和售卖现象颇为突出,许多民间出版机构(书肆),甚至是地方官员,为了牟取暴利,都纷纷加入到盗版刊印和售卖书籍的行列。《宋会要辑稿》之“刑法二之二六”项载录了仁和知县翟昭应盗版刊印、售卖《刑统律疏》一事:

庆历二年正月二十八日,杭州言知仁和县、太子中舍翟昭应将《刑统律疏》正本改为《金科正义》,镂板印卖。诏转运司鞫罪,毁其板。*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二六,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6508页。

作为堂堂的一方知县,竟然公开将《刑统律疏》改头换面为《金科正义》,盗版加以刊印和售卖,由此可见北宋时期盗版活动之猖獗。在被盗版刊印和售卖的书籍中,有一部分就是文人的文集。相对而言,文人的知名度越高,其文集被盗版刊印的可能性就越大,北宋著名文人尹洙、李觏等人的文集就曾被盗印。且看欧阳修作于皇祐五年(1053)的《与梅圣俞书》:

师鲁文字,俗本妄传,殊不知昨范公已为作序,李厚编次为十卷,甚有条理。厚约春末见过,当与之议定,别谋镂本也。*《全宋文》卷710,第33册,第326页。

“师鲁”乃尹洙之字,所谓“俗本妄传”即是指尹洙文集被盗版传播的情况,而“别谋镂本”云云,则表达了想要刊刻尹洙的正版文集之意。

李觏对自己的文集被盗印传播尤为生气,其《皇祐续稿序》云:

觏庆历癸未秋,录所著文曰《退居类稿》十二卷。后三年,复出百馀首,不知阿谁盗去。刻印既甚差谬,且题《外集》尤不韪,心常恶之,而未能正。于今又六年,所得复百余首,暇日取之,合二百三十八首,以续所谓《类稿》者。*《全宋文》卷896,第42册,第40页。

“不知阿谁盗去”、刻印“甚差谬”,所以,李觏“心常恶之”,表达了对盗版行为的愤慨。

苏轼作为北宋最为著名的文人之一,其文集更是遭到疯狂盗版,甚至出现了当时传播的苏轼诗文“真伪相半”的状况:

世之蓄轼诗文者多矣,率真伪相半,又多为俗子所改窜,读之使人不平。*宋·苏轼:《答刘沔都曹书》,《全宋文》卷1892,第87册,第348页。

对于这种情况,苏轼虽然愤怒,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力图亲自编定一部自己的文集,以尽量消除盗版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某方病市人逐于利,好刊某拙文,欲毁其板,矧欲更令人刊耶!当俟稍暇,尽取旧诗文,存其不甚恶者,为一集。*宋·苏轼:《答陈传道(二)》,《全宋文》卷1903,第88册,第63页。

“市人逐于利”,这是苏轼文集被盗版的最主要原因。然而,正是由于文集被盗版,从而从反面刺激和推动了文人对自己文集的主动编纂和传播(李觏、苏轼都是如此),这恐怕也是盗版所带来的一个意想不到的文集传播推动力吧。

文集的刊印和售卖行为,除了少数像穆修刊印、售卖韩愈和柳宗元文集那样纯粹为了广泛传播文集、扩大作者影响以外,大部分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文集的盗版刊印和售卖就是一个典型),由于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文集的刊印和售卖者往往就会尽一切力量来提高所刊印文集的销售量,而文集销售量的提升在客观上就形成了文集传播面的扩大和传播影响的增加,这是商业手段对文集的传播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由于商业机制的进入,文集的传播虽然变得不纯粹,但却取得了比穆修售卖韩、柳文集那样的以传播为主的文集售卖行为更好的传播效果,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责任编辑 陈义报]

“Sell” and “Buy”: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Collection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PAN Mingfu

(College of Humanities,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China)

In the field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collection of scholars was a special commodity which had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e “sales” and “purchase” of the collected works constitute a unique landscape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introduction of literati anthology into the field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was promoted by the literati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putation of literature and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llection of books and by businessmen in order to profit, and these two forms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collection of business model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business model objectively enriched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form of the literati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promo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anthology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thology; sale; purchase; communication; business

2016-12-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两宋时期文人文集的编纂、刊刻与传播研究”(13BZW066)的阶段性成果。

潘明福,副教授,文学博士,从事唐宋文学及文学传播研究。

G206.7

A

1009-1734(2017)03-0052-06

猜你喜欢
宋文文集商业模式
《熊铁基文集》出版
《全宋文》補遺四十五篇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郭汉城文集》简介
商业模式从0到N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劳鬼大驾
民主与科学文集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
2006-2007年度商业模式未来之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