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形象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策略刍议
——以安徽省为例

2017-03-10 00:33杜可文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策略

杜可文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地方形象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策略刍议
——以安徽省为例

杜可文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伟大战略促使外宣翻译研究更加契合了国家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外宣翻译,旨在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提升国家形象,推动中国和平崛起。中国整体形象的构建离不开地区形象的宣传。作为人口大省、旅游大省的安徽,地处中部,应该围绕外宣翻译策略与地方形象的关联,积极响应“走出去”的战略号召。

外宣翻译;地方形象;英译策略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交往日趋频繁,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外宣翻译渐渐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努力引导国际社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营造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一个和平、发展、合作、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对外传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传媒大国主宰着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对中国的各种曲解,影响着我国的形象。西方国家往往因为国家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以及地缘因素等原因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不断强大的中国,中国的政策和主张如何才能更好地被国际受众所接收,外宣翻译意义重大,外宣译者任重而道远。[1]我国外宣翻译研究者多关注国家形象视域下的外宣翻译,地方形象下的外宣翻译研究仍存在不足,这种导向不利于地方形象的传播与构建。地方外宣翻译不仅是国家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内政外交的延伸。译者应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提高翻译质量,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对外有效输出,提高中国国家整体话语权。从这层意义上看,地方外宣翻译研究亟待发展。

一、地方形象下的外宣翻译

(一)外宣翻译的界定

张健曾指出: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际活动[2]。我国外宣翻译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在西方主流媒体的话语操控下,较为谨慎地选择材料,力求国际社会的认同与理解。之后中国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更加广泛地选择语料,译文注重中国特色的表达。最后期望传播双方的地位较为平等,外宣翻译可以着重建立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外宣翻译涵盖各个领域,本文所探讨的是地方外宣翻译,包括省市的政治、文化、经济各个方面,主要任务是宣传地方形象,服务地方经济的对外开放。

(二)外宣翻译策略与地方形象关联

每个省自诞生之日起,其独特的文化血脉就已经流淌其中。正是因为地方文化血脉相传,才孕育出厚重的历史和蓬勃的生命力。这种文化底蕴不仅渗透地方所有生产生活方式,更包含了地方整体形象等非物质文化载体。换言之,这种基于地方特色的文化,足以区别其他地域,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省的整体形象。大量的外宣翻译实例证明,外宣翻译文本的准确性、可读性及政治性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地方形象亦然。

安徽外宣翻译研究期刊论文重点在旅游翻译和公示语翻译上。知网论文数量不足二十篇,内容研究多有重复。其中旅游翻译以黄山九华山英译研究最为突出。崔燕从标示误译分析黄山景区误译研究,提出译者应牢记翻译“目的”,最大限度地实现“语际连贯原则”和“语内连贯原则”。林杰则从文本类型视域下研究黄山风景区英译文本,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此类译本应充分考虑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和文体风格。凌双英以读者反应论为基础研究黄山景区旅游翻译,推荐异化的翻译策略增强旅游对外宣传效果。孙越以九华山佛教景点为例,探讨佛教旅游资源文本英译的问题及策略。针对英译本的特定佛教术语翻译不当、妙语翻译生硬不解其意、语言主观色彩过强等问题,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提出译者应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熟知中西文化差异,注意语言风格的选择。

公示语作为城市对外展现自己的窗口,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钱斌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出发,结合公示语指示、提示、限制、强制的应用功能,分析合肥公示语英译现状,提出“统一”“易懂”原则。许鹏则针对芜湖公示语硬译、拼写语法错误多、英汉混用等问题,总结数条改进的对策与建议,如译者提高双语驾驭能力,政府全面检查整顿公示语翻译问题,志愿者积极发挥监督作用等。杨中庆利用目的论和跨文化交际视角进行蚌埠公示语个案研究,呼吁提高译者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地方外宣翻译所遇到的困难

以安徽省为例,著名景区黄山九华山公示语误译众多,地方特色文化黄梅戏等翻译投入不足。文化外宣翻译缺乏整体布局,内容分散,浅尝辄止于汉语文字材料的简单转换。专业人才缺乏,翻译规范忽视,译文错译漏译现象普遍,译文隐含信息无法外化到译语表层。[3]安徽省现有的外宣翻译主要集中在政府、大型企业网站,著名旅游区景点,偷工减料居多,无法做到完全的双语对照。即使有译文,也在句法形式上受制于汉语文本,“硬译”现象极为普遍。究其原因,我国不少外宣材料的翻译缺少目标语受众意识,用内宣的思路、方式去搞外宣,致使译入语文本的可接受性和在译入语交际环境中的连贯性受到严重影响,外宣材料翻译质量不容乐观,其传播效果堪忧。[4]

二、地方外宣翻译英译策略

有效应对地方外宣翻译的困境,提高外宣翻译质量。首先要解决误译漏译的问题,黄友义认为,外宣翻译不是按中文逐字逐句机械地把中文转换为外文,而是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对中文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有的要删减,有的要增加背景内容。[5]本文拟从编译、语用等效、译释并举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一)编译策略

编译策略是“编”与“译”的结合体,运用“加减乘除”加工原文以顺应译语文化语境,在传达基本信息的同时,达到最佳的跨文化交际效果。主要策略有增补、删减、重构、改写。

1.增补策略

皮蓬

皮蓬又名兜帅庵、云舫,位于合掌峰下,明崇祯中,僧一心建,庵宇以杉树皮盖顶,故名皮蓬。清康熙二十八年,僧雪庄入山,从此枯坐皮蓬。雪庄善画,曾绘黄山异卉120种(或谓106种)。歙人汪松峰为雪庄筑云舫而居之。僧大涵筑云舫最久,著有《黄山游草》。(取自黄山国家地质公园)

Pipeng

Also named as Doushuai Nunnery and Yunfang, it is at the foot of Hezhang Peak and was built by Monk Yixing in the reign of Congzheng Emperor of Ming Dynasty (1628-1644). The nunnery was covered with fir barks on the top, hence the name Pipeng (meaning bark cover). In 1689, Monk Xuezhuang came and settled here, and painted 120 (or 106) kinds of flowers seen in Mt. Huangshan. Wang Songfeng, a native from shexian County built Yunfang (a boat house) for Xuezhuang to live in. Monk Dahan lived in Yunfang for the longest time and wrote A Sketch of Traveling in Mt. Huangshan.

例子中增加了崇祯年份介绍,将抽象的年代具象化,避免目的语读者产生疑惑,间接地传递了中华文化。

2.删减策略

中国部分外宣文本有“八股文”的弊病,常带有政治色彩的套话,空洞口号,冗长繁杂的公文程式性语言;出于讲究声韵对仗、渲染情感气氛或顺应汉语行文习惯等方面的考虑而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的华丽辞藻;有悖于译语文化、用语习惯的内容。[6]究其原因,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汉语修辞传统和写作习惯,适当删减更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例如:

它所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以独特的生态,形态及层次结构,造就了绿烟蔼蔼,翠氛溶溶,或竹影婆娑,千姿百态,或互抱成丛,绿珠坠地,或相扶相依,翠接春云的特有竹林景观。(取自黄山国家地质公园)

As the single dominant species, it forms a vigorous and invitinglandscape of verdancy in which bamboos are dancing and hugging and snuggling in different postures, modes of life and layers.

由此看出,英译的主要依据还是信息为要,尽量显化逻辑关系,而对于原文的句子形式则采取相对灵活的处理手段,并不一定要完整保持。在语言上将原文的环形表述转化为英译本中的线性表述,以最大程度帮助目标读者理解和接收信息。

3.重构策略

重构意味着对原文的结构和语言形式进行大面积改动,如调整段落中句子的顺序,语篇的模式。当外宣文本中出现不合逻辑、衔接不当、内容分散的段落,译者就需要从整体布局出发,对原文进行解码和重构。目的在于减少中式英文和翻译腔,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行文范式。例如:

徽州宗族

宗族制度是世袭的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管理制度。徽州是典型的宗族社会,徽州氏族大姓基本上都由北方中原迁入,大多数为同宗、同族派衍而出,移居徽州这个比较封闭的地理单元后,他们依然保存了原来严密的宗族传统。受新安理学的深刻影响,徽州人宗族观念很强。他们往往聚族而居,累世同居;崇尚孝道,尊祖敬宗;讲究名分门第,严格主仆界限。(取自徽文化博物馆)

THE CLAN SYSTEM IN HUIZHOU

Huizhou District is a typical clan society which is centered by family and related by blood .The famous families in Huizhou mostly moved from Northern China and derived from the same original family. After they moved to Huizhou which was comparably isolated, they maintained strict clan traditions which influenced deeply by Neo-Confucianism. Usually they lived with their big family, admired filial piety but kept strict boundary between lord and servant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4.改写策略

和重构相比,改写的层面更加宏观。在准确把握原文主题的前提下既可以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又可以转换叙述视角,替换文化意象,而不仅仅限于特定语篇中段落或句子顺序的调整和重组。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外第一次公映时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将其译为Romeo and Juliet, Chinese Edition 引起了巨大轰动,同类文化意象使外国受众产生了相似性联想,不仅有效传播了中华文化,更提升了中国在当时国际社会的形象。安徽省以黄梅戏闻名,《天仙配》《女驸马》等曲目不仅红遍大江南北,更远传海外。官方翻译无外乎直译,The Tale of Cowherd and His Girl Weaver, The Emperor’s Female son-in-law。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七夕改写为“the Chinese Valentine Day”,《天仙配》《女驸马》的翻译同理也可以运用相似性联想。

(二)语用等效策略

汉语公示语习惯使用“严禁”“不准”等用语,语气生硬严厉,表述过于直接。在中国人眼里,这些并无不妥。但英译时就必须注意内外有别,遵循礼貌原则。结合原文语用意义,顺应译入语的话语建构方式以达成文化认同。例如:

劝君莫扰林中鸟,一路鸣歌伴您行。

Don’t disturb the bird who is singing along your way.

出游讲礼仪,入乡要随俗。

Observe the etiquette on your trip here as one is expected to in your place.

美景一起看,相互多礼让。

Share the comity and share the views.

领略黄山秀色,倡导文明旅游。

Civilized sightseeing is advocated in Yellow Mountain.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外宣传用语的翻译,遵循译语的礼貌原则是实现语用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7]中西方礼貌评判原则标准不同直接影响到源语译语两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译者应注意译语文化习俗,处理好礼貌原则中的各项准则,达到所期望的交际效果。[8]

(三)译释并举策略

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外宣文本的译释并举可以为国外受众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照顾其思维差异、价值观念、认知背景和交际需求。[9]例如历史事件、人名、地名、政治名词、传统节日、习俗典故等有关中国的信息,应站在受众的角度,酌情进行阐释。常用形式如借助同位语、名词短语、定语从句或是对句子、段落增添背景注释、文外注释。例如:

徽州——东南邹鲁

“Zou Lu” originally meant kingdoms of Zou and Lu in Spring And Autumn Times, Mencius was born in Zou and Confucius in Lu ,so Zou Lu was a name for place of culture prosperity.

补充“邹鲁”的典故来源。(原指春秋时期的邹国和鲁国,因孟子生于邹,孔子生于鲁,故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

三、结语

地方外宣翻译策略影响着翻译质量、受众认知、传播效果,继而影响地方乃至国家形象。地方外宣工作者应当具有敏锐的“读者意识”,深谙地方特色文化要义,熟练驾驭双语来弥合文化差异,提高目标文本的可接受性和在译语交际环境中的连贯性,真正提高外宣翻译质量,增强传播效果。对于真实、全面、客观地塑造良好的地方形象,构建和传播我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1] 余秋平.国家形象视域下外宣翻译策略刍议[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1).

[2] 张健.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J].外国语言文学,2013,(1).

[3] 郑丽琦.地方文化外宣翻译的体系构建——以福州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

[4] 毛梅兰.片名翻译中的国俗语义[J].上海翻译,2012,(2).

[5] 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6] 周锰珍.基于目的论的对外宣传资料翻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7] 林继红.对外宣传语英译的等效观及语用策略[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8] 于增环.英汉礼貌原则之文化思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8).

[9] 卢小军.外宣翻译“译+释”策略探析[J].上海翻译,2012,(1).

(责任编辑 何旺生)

The Analysis of Publicity-oriented C/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ocal Image with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U Kewen

(SchoolofForeignStudies,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3,China)

The publicity-oriented C/E translation research ac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of Chinese culture. The publicity-oriented C/E translation is playing an indispensably bridging role in creating a good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for China. The publicity of local image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 As a populous province located in the central China, Anhui should 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oing out" strategy with the help of publicity-oriented C/E translation. In view of this, focusing on the relevance of strategies of publicity-oriented C/E translation to local image and using Anhui Province as a typical example,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ocal image.

publicity-oriented C/E translation; local image; strategy for C/E translation

2016-11-09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安徽外宣翻译与地方形象构建”(2016yks022)

杜可文(1992-),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H315.9

A

1674-2273(2017)01-0082-04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