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体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2017-03-10 09:35王前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个体道德主体

王前军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论个体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王前军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道德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它是个体解决自身道德发展矛盾,实现自我超越的有效途径。当前,个体道德选择存在着道德认知模糊、道德信念不坚定、道德意志薄弱、价值标准不稳定等问题,因而必须有效提升其选择能力,使之能够正确地处理生活中各种道德问题,应对不同的道德情境。

个体;道德选择能力;偏差

一般来说,个体道德选择能力就是个体在多种道德可能性和行为可能性中作出抉择取舍的能力,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观方面即个体选择何种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其功用在于辨明善与恶、美与丑,体现了个体的精神需求和德性水准;客观方面即个体如何遵循这些道德观念,确立行为方式,其功用在于区分和把握是与非、真与假,体现了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智慧水平。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和文化环境,提升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使其能够正确地处理生活中各种道德问题,应对不同的道德情境尤为重要。

一、个体道德选择能力提升的客观依据

“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道德领域是人自由、自觉活动的领域,道德的规律是通过人的各种各样的选择实现的。”[1](P342)对个体来说,道德选择能力的提升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因素。

1.道德主体地位确立的标志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主体性,概括地说,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基于实践活动的人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P14)具体到道德领域,作为使人在道德活动中成为主体的性质,道德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一定道德情境中对待所面临的道德客体,即以社会和他人的活动为载体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里,个体真正成为道德生活的主体,获得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以其本真的形态存在与生长,选择是主体最本质的特征,其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是主体自主自愿选择的结果。其一,道德选择是人的主体意志的重要体现。主体意志是个体发展成为具有自由、自主、独立的主体性的人的基础和前提,它是人对自我能力、价值以及主体地位的一种自觉意识。道德选择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意志,它是人在道德判断的基础上,基于一定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目标等所作出的自主选择行为。当然,这种道德选择必须符合道德发展要求,而不是听凭自己的好恶进行的自由选择。其二,道德选择是实现人的主体能力的关键环节。主体能力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能动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人的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道德实践活动中,主体能力是人们正确理解和把握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应对道德问题时能正确辨别善恶美丑,做出有效判断和选择行为的能力,它是主体走向道德成熟的重要条件。道德选择能力是道德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选择是人的主体能力得以实现的关键。

2.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错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社会道德观念呈现相互并存和冲突的局面。这样,个体在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也面临着多重选择。然而,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过分强调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个体独立性的塑造,造成许多人对道德理论、道德信条和道德问题的盲从,创造性和选择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展,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践履能力比较薄弱,从而在繁芜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常常人云亦云,由兴而为,或任性而做,不会正确选择或片面根据功利及实用价值进行选择。这表明必须对个体进行正确、合理的选择问题的引导,注重培养人的主体独立精神,使其在应对社会生活时能够做出理性正确的选择,从而促进个体人性的完美和人格的健全。

3.道德行为的合理性谋划诉求

在传统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里,人们的社会交往比较狭隘,主要局限于私人领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城镇化速度的迈进,城乡社会流动不断加快,公共交往日渐成为人们的社会交往形式,这就迫切要求公民在公共领域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公共政治生活,自觉地承担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履行的道德义务,同时需要一种具有公共理性的道德来调节人们的行为规范。但是,由于中国传统道德中庞大私德体系的存在,加上社会公共生活发展的先天不足性,导致目前尚难发展出一种适度合理的公共理性。纵观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出现的一些道德低下现象,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人心变恶,而是因为社会公共道德的缺位,人们不得不用传统的私德来处理现实生活的公共伦理问题,按照解决私人问题的方式对待社会公共事务,即道德作用模式的错位运用,从而极大地伤害公共规则的严肃性,动摇社会的道德基础,导致社会不公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强化主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帮助他们正确地厘定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私德和公共道德,从而正确择定道德行为方式,防止彼此间的僭越或替代。

二、当前个体道德选择能力存在的偏差

当前我国个体道德行为总体是健康向上的,在道德选择能力上基本符合社会的要求,但部分个体“缺乏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的道德选择能力以及理性和基本道德信念为基础的道德精神”,[3](P68)致使其在道德行为选择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1.指导道德选择的道德认知不明晰

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前提条件,它是对一定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以及对反映道德现象的道德知识和调节道德关系的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是对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观念性把握的能力,它包括道德概念的形成、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感情的陶冶。道德认知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反过来又指导着道德实践,亦即指导着道德选择。道德认知的理解和明晰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道德选择能力。当前,部分个体对应该依据什么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行为选择存在着认知模糊和不确定性,这势必会影响着个体的正确道德行为选择,从而影响着其道德选择能力的提高。

2.评判公共生活的道德信念不坚定

道德信念是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道德理想和道德目标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道德信念是对道德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道德目标的强大动力,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道德目标。道德信念形成于道德实践,是人们能始终作出正确道德选择和判断的基础。人们之所以能在应对不同的道德情境时作出正确的选择,主要凭借的是强烈的道德信念,因为它是人们在真正认同了一个高尚的道德理想后,把它作为内心信仰,从而严格要求自己,正确果断地作出道德选择,并尽力保持自身道德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当道德主体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时,就会感知到道德带来的强大感动力量,以及履行道德责任时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无比愉悦,从而更加强烈地认同道德规范的合理性,不断激励着道德主体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3.参与公共生活的道德意志不坚强

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个人道德选择的目的和手段。它能够通过发动或抑制某些欲望、愿望、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使之为达到这一目的服务,支配行动以使之符合道德目的的要求。坚定顽强的道德意志,是人的心理特别是道德心理达到成熟的综合标志,它是主体走出道德选择困境,实现道德选择的重要因素。现在有的个体参与公共生活的道德意志较为薄弱,其道德选择能力常常随着行为困难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对于较易的道德善行,践行的概率较高,而对于一些较难的道德行为则较少去做。个体道德选择的意志薄弱还表现在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道德选择的氛围较好,就比较容易选择道德行为,反之则较难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4.用于道德选择的价值标准不稳定

道德标准是判断人们行为善恶的价值尺度,它是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所倡导或实际通行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道德原则是道德体系的精髓,它在一定社会的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约束力,是不同道德类型相区别的根本标志。道德规范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规范的总和,是指导人们进行道德选择的行为标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运用选择是否稳定一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道德选择能力的提升。当前,个体进行道德选择的价值标准摇摆不定,在道德原则的运用选择上,虽然他们认识到集体主义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并应当依此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选择,但很多个体仅在评判他人行为时运用这一道德原则,而在评判和指导自己的行为时却不依据。同样,在道德规范的选择运用上,部分个体会根据利益的远近而选择不同的价值标准,个人利益受损程度成为他们是否遵守道德规范的充足理由,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没有内化为这些个体自身的道德意识,不能成为始终指导他们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的依据,因而在用于道德选择的价值标准上存在着不稳定性和矛盾性。

三、提升个体道德选择能力的现实路径

道德选择能力有利于从认识与行为两方面促进个体优良品性的形成,它在个体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如何提升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是当前德育工作者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1.从知性走向人性,回归生活

生活是道德的起点,一切道德知识都来自于丰富的现实生活,它是对人们生活中道德关系和道德秩序的提炼与总结,提升道德选择能力必须回归社会生活。陶行知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4](P150)因此,不能片面强调对个体的道德认知教育,而必须拾回德育的现实生活根基,把认知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使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已学的道德知识。一方面,改变以技术化管理和知性的德育范式,在日常生活里提炼道德教育的现实素材,把日常生活作为分析运用道德知识的场域,将道德教育回归于日常生活、叙事、交往与游戏中,指导人们切身感受社会道德生活,深刻体会和领悟道德生活的真谛,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人格品性,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另一方面,以增强个体处理日常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帮助人们学会关注、反思、改变生活,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新出现的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善于捕捉蕴含新的道德生命力的道德价值观念,更加自觉主动地进行道德评判和道德选择,不断提高他们建构生活的品质和能力。

2.外在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个体道德选择能力的提升必须将外在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它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外在引导属于他律机制,是德育工作者借助他律性的手段,如灌输、激励、监督、批评等,引导个体遵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提高道德选择能力的方式。但“道德是一种自律,是人对自我的自觉要求和灵魂的善,这离不开道德主体的自我修养和觉悟。”[5](P57)也就是说,外在引导要真正起作用,还必须依赖于个体内在的自我教育,与个体修养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发挥最大功能。第一,要引导个体提高心理素质和行为调适能力,培育健康心理,增进人际间理解、宽容和体谅之心,锻炼他们的自我调控与自我强化能力。第二,要调动个体的自觉能动性,采取适当措施对其进行促动,如理想设计、榜样示范等,使他们进行目标定位,有主动的道德自我要求和发展意识,以发挥他们积极进取的个性特征,激发其内在的道德发展动力。第三,要提高个体参与道德活动的能力,学习有效的传统道德修养方法,如躬行、自省、慎独、见贤思齐、改过迁善等,促使个体主动修炼自己,提高思想境界。

3.尊重个体的道德选择自由

自由意志是个体生命意志的升华,是人类的“特性”。马克思指出:“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6](P96)“如果不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讨论道德和法的问题”。[7](P153)人们要进行道德选择,必须有充分的意志自由,有进行选择的主观能力,否则,人就只是必然性的奴隶,其行为后果也就失去了道德的意义。当然,道德行为主体的意志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绝对自由,而是指主体在认识了社会历史条件和道德必然性的前提下自然地作出抉择的能力。当前,应针对个体的自我矛盾和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度尊重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个体的道德选择,引导个体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进行比较鉴别,组织人们自主进行道德推理、判断、评价和解疑,在心理和情感沟通、双向信息交流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从而增强个体的理性化程度,锻炼他们自觉的道德选择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选择能力。

4.注重实践养成

实践是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丰富沃土,也是增强道德选择能力的根本路径。诚如C.阿尼西莫夫所言,“如果离开人们的实践活动,离开他们的多种多样的实际行为,而孤立地研究道德意识的本质、特性、结构的话,显然是不可能完全、充分地理解他们的。”①社会实践能有效弥补理论教育的缺陷,它能为个体提供充裕的价值选择空间。因此,应该充分开发“个体享用功能”,让个体走进生活,深入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快乐,在相互帮助中感受真诚,在社会服务中领悟崇高,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激发积极向上的道德需要,进而形成一定的道德态度,产生道德判断,并进行正确地道德抉择,从中深刻领悟到自己所应履行的义务,最终增强道德责任感。

总之,道德选择是个体实现自我超越,解决自身道德发展困境的有效方式。在现实的道德教育中,我们必须摒弃机械、僵化、教条式的道德灌输,引导和鼓励个体通过日常的道德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选择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注释:

①C.阿尼西莫夫著,石毓彬译《道德是人的活动的一个方面》,转引自《现代世界伦理学》,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

[1]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唐凯麟,龙兴海.个体道德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3]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5]夏伟东.道德本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张 庆

Developing Individual’s Moral Choice Competence

WANG Qian-jun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The value of morality requires individuals’ competence making choice of morality to realize. It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individual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elf-development and moral-development. Presently,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at individuals choose morality,for example ambiguous interpretation,shaking belief,frailty,unstable value standard. Therefore,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ir competence of making moral choice,which helps to deal with moral problems and situations of various kinds.

individual;competence of making moral choice;deviation

2016-06-21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AHSKY2015D04。

王前军(1970-),男,合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04—5856(2017)02—0001—04

B82-4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2.001

猜你喜欢
个体道德主体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跟踪导练(五)(2)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