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思潮与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2017-03-10 09:35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陈 玲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1120)

新自由主义思潮与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陈 玲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1120)

新文章剖析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冲击,倡导大力开展和平年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坚定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和利益,在我国建构起多维立体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体系。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高校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积极协调与配合。

新自由主义;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体系

一、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根植于古典自由主义,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继承了亚当·斯密“理性经济人”假设和“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只有不受政府干预的自由市场,才能最大化地实现资本主义的自由与效率。其主张在遭遇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经历了几十年的“经院修炼时期”,并逐渐得到雕琢,成为后来所有新自由主义者的主要思想来源。

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长达十年之久的“滞涨”期,面对新的危机,凯恩斯理论失去了以往的效率,新自由主义作为与凯恩斯学说相对立的经济学思潮不失时机的兴起和发展。之后,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恰好满足了资本主义打开各民族国家资本市场的强烈欲望,适应了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过渡的需要。新自由主义由学术理论向国家意识形态化、政治化、范式化上升,并于1990年形成所谓“华盛顿共识”,进而成为美英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工具。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新自由主义更是蠢蠢欲动,再次活跃起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自由主义无孔不入,它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意识形态各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家造成多重影响和冲击。我国在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轨迹各方面都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成为新自由主义思潮攻击的前沿对象。

新自由主义作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学范式和美国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标志,主张从“自由至上”原则出发,把资本主义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等观念作为“普世价值”,将之粉饰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理想价值目标。[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渗透,并借此方式控制发展中国家,巩固其国际经济霸权,争夺国际话语权,进而孤立中国;另一方面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派遣经济学“传教士”宣传布道推销其“普世价值”及新自由主义。在中国,新自由主义思潮极力取消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对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挑战。

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冲击是多方面且综合性的:

1.在意识形态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以经济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为出发点,将个人自由、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置于最高地位,认为人人生而不平等,任何人都具有先天或后天的优势使社会获益,认可资本积累导致的贫富分化。认为精英人士的社会贡献大,主张优待高收入者,以此作为激励使其为社会继续做出更大贡献。[2]新自由主义质疑中国社会主义更人性化、更有兼顾性的分配方式,认为社会主义是对自由、对人权的限制和否定,将会导致经济生产效率下降,阻碍经济充分发展,是“谦逊”的个人主义的对立,是思想上的傲慢自大,是毁灭理性的悲剧。新自由主义把个人与群体和社会孤立甚至对立起来,否定集体主义价值观。[3]

2.在政治上,新自由主义以极端私有化作为体制核心,认为国家有责任为私有化体制提供政治环境。弗里德曼认为“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私有化一定能够带来自由民主和高级经济。受新自由主义的“洗脑”和某些别有用心人士的挑唆,国内一些人在政治体制上主张照搬西方多党制分权制衡思想,无视中国国情,抨击我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否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

3.在经济上,新自由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经济制度,认为公有制是对个人人权的侵犯,是对群体大众生产资料的独裁控制,主张“彻底私有化”和“完全市场化”,废除公有制为主体。[4]新自由主义否定国家对经济适度的宏观调控,崇拜市场原教旨主义,强调通过没有干预的贸易自由、金融自由,实现“世界各国福利”。其实质是肢解发展中国家主权,孤立中国,巧取豪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4.在文化层面,新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主要理论载体,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代言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层面、经济层面、政治层面、语言的应用和传播,以及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领域的侵蚀,形成其特有的“文化霸权”和一整套文化入侵体系,并千方百计地将其植入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竭力去影响发展中国家老百姓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

二、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

大学时代是青年身心健康发展和意识形态建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较为活跃和敏感,是社会中主流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作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前沿阵地,高等院校很自然会遭受新自由主义侵蚀与冲击。

(一)传统价值观遭致扭曲,马克思主义被无端怀疑

1.对新自由主义盲目崇拜,对劳动价值论和公有制制度无端怀疑

新自由主义诋毁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否定国家对社会市场的必要干预,宣扬公有制早已过时,认为国有资产私有化改革能提高国家经济增长的效率,迅速跻身于“高富帅”的国家之林。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这类信息呈几何级数增加;更有甚者不惜运用“翻墙”软件,为自己接受新自由主义思潮提供便利;少部分大学生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出现迷惘与混乱,在思想行为上存在偏差或失误,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社团集会中公开质疑社会主义公有制,怀疑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对《资本论》竭尽嘲笑,对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和理念表现出毫不掩饰的崇拜。少数大学生中的那些荒诞的认知和行为,说明了他们对新自由主义的真实面目知之甚少。事实证明,新自由主义并非救世良药,也不是某些青年大学生无根据想象的理想王国,而是如洛杉矶大学安德森教授所说的那样“新自由主义是一个令人生畏的敌人”。

马克思在其理论著作中深入剖析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明确阐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思想及其对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而新自由主义却否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美化资本主义国家美轮美奂的金融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推广和传播利用货币游戏和金融工具所承载的虚拟资本即可“快速提振经济”“一夜暴富”;利用货币霸权的巧妙运作,造成参与国际金融大市场就能创造财富得到高额回报的伪逻辑;鼓吹投机合法化,等等。这些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完全相悖的虚假论调,在大学生群体中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此缺乏正确的认知,对财富的追逐抱有侥幸心理,存在过度投机、不切实际的想法。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对收入分配不公和健康合理的消费存在认识误区

和平年代主流现象的背后暗藏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生活资源消费巨大的不平等,那些强势国家和集团恣意窃取弱国和弱势地区的资源与财富,全球南北形成两极分化。然而,到目前为止,多数大学生对国家间贫富分化的理解仍然非常肤浅。“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概念,对他们来说仅仅是抽象的名词而已。他们对国家间触目惊心的经济和物质悬殊,并没有符合客观事实的清醒的认识。

新自由主义所宣扬的“精英主义”“生而不平等”的个人中心价值观、社会富裕群体和其他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群体的奢侈文化、享乐主义、超前消费观等,对我国大学生的消费观、财富观、人生观造成的冲击和危害程度令人惊骇。大学生中对收入与消费不公的认识出现盲区,消费价值的选择与判断严重错位。一部分青年大学生的消费出现畸形,倾向于虚荣心、身份感、地位感的满足,非正常高档奢侈性消费炫耀性特征凸显,给人以悬空消费之感觉。

不少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滋生“炫富”心理,自觉高人一等,有的甚至模仿西方电影、电视连续剧中的情节,出现有暴力帮派、学生霸权特征,打骂、虐待其他同学。也有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为了掩饰贫困,甚至置道德、法律或健康、声誉而不顾,卖肾、卖血、贩毒或出卖肉体,寻求非法收入。这样做,有的只是为拥有一只国际化的手机产品,或者名牌手提包、名牌衣物等;有的由于长期处于自卑和自抑心态,“仇富”心理极端,以致最终酿成流血惨剧。所有这些,从本质上说,是新自由主义思潮所引发的消费观念扭曲的产物和异化,是大学生群体不能及时辨识新自由主义的危害,并对之疏于防范而导致发生。

(二)削弱民主认同,淡漠社会正义,不利国家宪法的维护

新自由主义抨击我国现行人民民主专政政治制度是“独裁、混淆个人责任、扼杀个人自由”,美化西方多党制制衡思想,认为公民的自由是一种“积极的自由”,即“以个人本位为出发点,将个人自由,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置于最高地位”的自由。新自由主义扭曲民主政治意义,异化社会正义的观点,对我国大学生民主观念的冲击不可小觑。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香港“占中”事件。血气方刚的大学生在西方殖民主义影响下轻易地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他们采用激烈对抗的方式非法表达政治诉求,一些西方国家通过背后策划,提供财政支持,指导教会人员参与等发动“占中”事件,并以此挑战我国民主政治权威,干预我国政治发展方向与进程。“占中”事件本身及此后香港政改方案未通过,充分说明了少数香港大学生已经表现出在政治立场上被西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侵蚀渗透的严重程度。我国香港大学生的民主政治教育与大陆脱钩,在爱国主义教育上出现断层,而内地大学生对“占中”事件的态度有的漠不关心,有的甚至认可同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我国大学生对民主意识的实质缺乏正确认知和理解。

(三)对民族优秀传统和本位文化缺乏自信

新自由主义从文化上对我国传统本位文化的消减和弱化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西方思想的植入与意识形态的渗透手段多样而具体。而某些主流杂志不断宣传西方“精英人士”的成功之道,虽然不乏有创新、勤勉的一面,而更多传递的是“自我本位、功利主义、无条件竞争”,无情宣扬“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阶级差别”,甚至挑战优秀传统文化,不择手段地摄取财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影视媒体俨然成为传播某些大国正面形象的傀儡,热映影片中大力包装宣传的“钢铁侠”“蝙蝠侠”“超人”为代表的“救世主”,依然是“精英群体”拯救世界惠及大众的个人英雄主义标榜。此外,西方所谓的“民主政治、挑战权威、质疑政府”等思想也在其影视作品中涌现,而影视明星们的奢侈生活、错综复杂的社交方式,社会中的奇谈怪论更是在影视媒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party成为生活的部分,飙车炫技为时尚,演唱会夸张的造型与令人咋舌的大尺度,层出不穷的荒诞歌词,无不传播着“自私、轻浮、傲慢”而“脱离实际与目空一切”,这些都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造成不小的震荡。

从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方面看,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不足,文化认同度、参与度很低,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礼仪礼节、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等的继承日益淡漠,缺乏自信,接受的自觉性明显微弱,自信和信仰危机重重。试问有多少大学生会包饺子、汤圆、粽子、月饼,演奏民族乐曲,能准确说出二十四节气,能在言行举止中得体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与此相反,大学生群体中对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崇尚却一年胜过一年。对西方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热衷,对父母直呼其名的失礼,自我意识的过分强调,轻浮性行为的存在等,已经充分证明新自由主义的文化渗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国家经济发展同本民族文化素质下降及道德滑坡之间的突出矛盾。

三、构建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体系

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5]国家安全不仅需要国家强大的军队和先进的国防装备来保卫,还需要国家公民在精神意识和意志上时刻警惕和自觉抵御来自外部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侵袭。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套学术理论,已经全然成为一套完整的冲击我国主体价值观、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工具。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群体多方面的影响仍在继续扩大,它必将冲击我国民族发展、社会构架、乃至国家机器,对此我们应该高度警惕。

(一)加快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创新

习近平主席在“8·19”讲话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意识形态构建之根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读受新自由主义冲击的社会现实,并将之作为危机防范意识构建的创新性源泉,是我国目前的紧迫任务。在我国意识形态构建方面,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危机防范意识的构建过程中,不能采取教条式脱离实际的教育方式,需要在内容上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探寻一套科学的有体系的方法以增强大学生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鉴别能力和敏锐性。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对新自由主义的了解度为20.1%,高校教师对新自由主义的了解度为27.9%。新自由主义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度为17.6%,对高校教师的影响度为23.1%,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度为36.9%。从数据显示的结果来看,新自由主义在我国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因此,对马克思理论再挖掘与创新性的解读,结合马克思经典的论述,对新自由主义反人类、反自然的邪恶行为予以有力回击,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转化为教材内容,推进课堂,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进行广泛推广和传播,使之真正进入大学生头脑中,解答他们关注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也是大学生危机防范意识构建的重要举措。因为只有让大学生群体从思想上行动上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有辨识能力,才能真正给他们提供安全、有效的思想阵地。

(二)建立多维立体化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机制

1.有效利用各种新媒体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网络平台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它已经深刻改变了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与效率。因此,我国应当适应时代变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有效利用体现新技术力量的媒体,把握传播制高点、主动权,引导和监管新媒介技术的科学使用,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传播方式和途径,培养大学生践行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意识形态危机的防范,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在这方面,不仅需要高等教育研究和把握新技术媒体的传播方式与规律,利用新技术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有效传递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内容,使青年大学生有危机防范的辩证认识态度;还要学会运用新媒体挖掘新自由主义在我国大学生中泛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对西方思潮对在大学生群体冲击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调查和掌握;对高校各种新技术媒体包括网络安全进行有效建设与管理,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才,及时研判网络舆情,科学有效地分析网络环境状态,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和过激思想言论的传播扩散。

2.构建家庭—社会危机防范联动预警机制

高校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同时,需要建立应对西方思潮的社会系统危机防范预警机制,以社会系统整体力量防范危机、化解危机同样重要。面对代表邪恶势力的新自由主义的猖狂进攻,一方面,政府应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危机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和法律法规。在社会系统中也相应建立危机防范咨询和管理机构,普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回击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家庭是青少年危机防范教育的主要阵地与重要环节。国家安全与危机防范意识的培养要从儿童抓起。家长首先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危机防范意识,随时洞察青少年身心成长路径,重视危机防范意识与国家安全相关联的重要性,并以此为目的与孩子沟通、与学校互动,共同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危机防范观,预防性地抵御西方不良思潮影响和冲击的联防工作也势在必行。只有构建好“家庭—社会危机防范联动预警机制”,才能更好地做好危机防范工作。

3.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树牢可持续发展观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不能仅靠抽象的理论说教,还要以客观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生动的方式激发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并借此培养他们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危机防范意识。这需要构建一整套常态化的校园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机制。坚持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监管,相关部门加强协调,有效增添各类载体的专门文献资料,在校园中大力开展宣传危机防范典型、道德模范、杰出校友等活动,扩大身边人和身边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甄选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合理主题,开设高质量影响大的诸如民主法制、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生态维护、经济安全、民族文化传承、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等相关专题讲座,增设针对性强的公选课程,各项工作坚持讲求效果,形成长效化的落实机制。

以大学生群体为生力军,动员社会群众参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建设,发挥“同期群效应”的影响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进一步深化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抵御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侵袭,也才能真正做好当代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的危机防范工作。

(三)高度重视高校教师队伍思想建设

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大学生危机意识构建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校园管理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政理论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精神文明的宣传主体,要以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引导和帮助学生,为学生释疑答惑。此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不能仅靠思政教师,整个高校教师队伍都应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都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科学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敌对势力及思潮正确辨析,自觉抵御,进而促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体系之建构,真正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和意识危机的防范应对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要求一致。

[1]李其庆.新自由主义本质辨析[J].经济学家,2004,(5).

[2]〔英〕哈耶克.冯克利,等.哈耶克论文集[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

[3]〔美〕诺姆非·海铭.季海宏.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4]张才国.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李新红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under Neo-liberalism Ideological Trend

CHEN Ling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1120,China)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ideological compact of the western neo-liberalism on Chinese modern university students. It is advocat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educated to have the awareness of unexpected situations,develop right view of Marxism,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 autonomously,enhance national and ethnic identity,and have a strong desire of protect the national interest. It is a ke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to establish a multiple dimensional security awareness of ideology. This requires positive cooperation of schools and society.

Neo-liberalism;college students;ideology security system

2016-09-01

校级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KY2016005。

陈 玲(1982-),女,四川泸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教育学研究。

1004—5856(2017)02—0140—05

C913.5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2.035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