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启示

2017-03-11 00:35李晓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道德经老子

李晓兰,张 淼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启示

李晓兰,张 淼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老子有许多生态伦理的相关思想,如“道法自然”“少私寡欲”“无为而无不为”等。对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分析,有利于树立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理念和健康的消费观念,对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生态伦理;老子;思想启示

一、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1](P72)老子认为“道”先于天地而出现,无法感知其声音形体,但它却是永久长存和不断运动的,是天地万物的源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间有“道”“天”“地”“人”四大,人是其中一个,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四十二章)。道是独一无二的,本身包含阴阳二气,两种气体相互交融产生一种适中的状态,而世间万物从中浮现。[2]在《道德经》中,“自然”不同于自然界,而是指本真、本性和本质的意思。“道法自然”是指道就是本来的状态,是人们行为处事应当遵循的总的法则。正如老子关于“道”的原理向世人表明,“道”是天地的根源,事物的产生与出现互相联系,并且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此来告诉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行事才是处世之道。

(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认为,社会之所以存在道德失落的现象,是因为人们的私欲和杂念过多,不懂得知足知止而导致的。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十九章),意思是说秉持着淳朴自然的本性,减少个人的私欲杂念,表现老子崇尚自然的道德价值取向和修身原则。正如印度独立领袖甘地所言:“大自然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不能满足人类的想要。”在老子看来保持自然本色,做到知足知止,才是得以永远存在的根本。“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四十四章),懂得满足,则不会受到羞辱;万事有度,知道适可而止,便能够长久。在复朴寡欲的思想基础上,老子形成了自己的理想社会的构图,即“小国寡民”的社会。“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兵甲,无所陈之”(《道德经》八十章)。“小国寡民”思想中更是描绘了人们衣食住行均有其保障,国家相邻却不动干戈,鸡犬相闻互不打扰的生活状态,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妙。朴素寡欲的观点旨在传达为人处世要坚持适度原则,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能达到自在的人生境界;做到知足知止才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有无观落实在现实社会层面即指向无为而治的价值取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三十七章),道永远是顺应自然而无所作为的。“无为”并非指无所作为,放任自流之意,而是说明要基于“道”,顺应自然和事物的本质去作为,不妄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道德经》四十八章),正是说明了顺应规律做到不妄为,那么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老子看到,世人过于追求有而忽视无的作用,导致急功近利,不可长久。[3](P45)在利用和开采自然资源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要顺应自然生物的生长时间规律,不得竭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统治者治理国家不得以滋生事端和扰乱民生为手段。很多时候,往往是统治者干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改变了其原有的发展方向,进而出现了社会失调的不和谐现象。因此,只有做到顺应规律治理社会,才能达到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二、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特点

(一)说明了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的道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独立于意识之外的规则。老子在其思想中论述了“道”是一切事物的源头,并且不为外力作用而消失或更改,是独立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一种规律或法则。由此可以看出,老子所说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行事,而不是违反规律以达到一己私欲。无论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社会还是统治者对于臣民来说,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是正确的处事法则。

(二)蕴含了知足常乐的人生哲理

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知足常乐是成就美满生活的必要因素。老子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四十六章)。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人的欲望无穷无尽,带有功利性、享乐性等不良心态。面对纷繁复扰的世界,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避免过分贪心带来的危害。知足常乐并不是要人们安于现状,而是要求人们懂得行事有度、适可而止的道理,切莫过度追求结果而导致祸端。

(三)阐释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包括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各种资源,等等。人类社会需要自然环境提供食物、水、空气等资源赖以生存,同时人作为高于其他物种存在的生物也应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获得更好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类同在一个生存空间内,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因而,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子提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八十一章)。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做什么事都不与他人争抢是圣人的行为准则。此外,还有老子构想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结构中也体现了和谐安然的发展理念。在老子看来,和谐是社会安定的首要因素。

三、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启示

(一)树立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说明了自然环境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依然停留在征服自然的阶段,导致近年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的各类事件愈演愈烈,环境破坏已经十分严重。

鉴于此类现象,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明确人与自然地位的平等性,认识到自然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我们在向自然借用资源的同时要遵守自然规律,不得任意妄为。比如:在鱼类繁殖期禁止捕鱼;砍伐树木时不选择幼苗或者树龄短的树木,等等。其次,在社会公德的教育中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宣传教育的力度。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最后,完善环保方面相关法律法规是保护环境的强有力支柱。要想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早日实现“绿水青山”的目标,就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利用法律的威慑作用保障环保措施得到有效开展和获得预期效果。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首先,要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根据自身的经济水平和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对象。切忌奢侈浪费或者过分节俭。其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从众心理导致跟风消费,应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过分重视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现象的发生。再次,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最后,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4]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老子曾说:“俭故能广”,只有做到平常生活中的节俭,才能够积累财富。

(三)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要做到:首先,坚持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手段得以创新,就能够大大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既可以减少浪费又能够获得更多效益。其次,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最后,坚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民受教育程度,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力求真正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

[1]李耳.邱岳.道德经[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2]陈红.老子科学技术思想研究探微[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赵焱.老子辩证思维与人生智慧[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4]李媛.论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6).

责任编辑:魏乐娇

Laozi’s Ecological Ethics and Its Enlightenment

LI Xiao-lan,ZHANG Miao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Laozi proposed many theories related to ecological ethic,such as “the way of Tao follows the nature”,“people should have less selfishness and desire”,“people should interfere less and do all possible” and so on. The analysis on Laozi’s ecological ethic is good for the nature-oriented development idea and healthy consumption ideas,which is of great value of the enlightenment to modern society.

ecological ethic;Laozi;philosophical enlightenment

2016-11-21

李晓兰(1963-),女,哈尔滨人,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张 淼(1992-),女,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04—5856(2017)07—0006—03

B223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7.002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道德经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智者老子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