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形式
——学习和研究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启示

2017-03-11 09:44王迈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思想

王迈悦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

劳动是重要的,但对于没能真正参加劳动(这里主要指生产劳动)的人来说,劳动教育更重要。通读马卡连柯(1888—1939,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论劳动教育的思想,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劳动教育与真正劳动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劳动教育使人成为“人”的深刻意义。尤其对于学生来说,劳动教育十分重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劳动教育

从社会的需要和儿童本身未来生活的需要,马卡连柯论及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正确的苏维埃教育如果不是劳动的教育,那是不可想象的。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化幸福的基础。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劳动是最重要的根本因素之一。同时,马卡连柯认为,儿童将来是社会劳动的成员,儿童在社会上将来发挥的作用,决定于他对这种劳动所作的准备。不同的劳动能力,不是由于人类的天赋,而是在人类生活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青年时代,经过教育而获得的。当然,儿童的幸福和物质生活水平也是根据这个决定。这里,马卡连柯特别强调劳动在德育中的重大作用。他说:“如果说你们应当了解生产的全部复杂过程的话,那你们就应当了解人对生产所发生的关系的全部复杂情况。”即,通过现代生产劳动,不仅使学生认识生产内部物的关系,而且可以最好地了解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关系。他说:“努力劳动不只可以培养人的工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同志的关系,即培养一个人对其他的人应有的正确态度,这就是一种道德教育”[1]。总之,马卡连柯把人的生活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教育及劳动紧密结合起来论证,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启示。

二、生产劳动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马卡连柯不仅是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实践家。他经历了十六年的辛勤劳动,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劳动基地,积累了丰富的劳动教育经验。

首先,劳动必须并行着教育。马卡连柯指出,“在任何情况下,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并行的教育——没有与其并行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教育,就不会有教育的好处,就会成为不起作用的一种过程。”他认为,“只有把劳动作为(教育过程的)总的体系的一部分时,劳动才能成为教育的手段”[2]。

其次,有效的教育离不开生产劳动的事业。马卡连柯认为,生产劳动是保证教育工作容易进行的一个条件。儿童在劳动过程中能够给自己的劳动本能找出路。他主张学校里必须有生产过程,甚至是最简单的、最没有什么价值的、最枯燥无味的也好。因为,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人的真正性格——生产集体成员的真正性格——才能成长起来。

三、劳动教育要以最新技术为目的

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他说:“如果停留在木工作业上,那么,学生也就只能成为细微的劳动分工的木工工厂的生产者。”他说:“我相信,如果我们不从制造椅子开始,不从劳动分工开始,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我很明白,核心问题并不在于从什么地方开始,而是在于以最新技术为基础的生产理论,这样的理论就是劳动分工和生产计划”[3]。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列主义的一贯主张。这里,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列主义的教育观。

劳动,它是人类应有的天性。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的确,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了古猿向人类转变:由爬行到直立行走,四肢发达,等等。劳动作用的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人脑的形成,意识的产生。在劳动现象中,马克思看到了人类社会中的两大基本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就是在劳动中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就是在劳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两大关系支撑着社会的存在。在这样的两大关系中,马克思指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决定着人与人的关系。在人与物发生关系中产生人与人的关系。然而,人与物发生关系,必须借助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创造性的源泉和基础。没有生产劳动,一切都无从谈起。

通过学习和研究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我们总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立德树人。然而,思政教育和立德究竟怎样搞,不论内容或形式都有许多,但通过劳动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教育却淡化许多或是个缺失。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其中所包藏的劳动教育。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劳动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常听到长辈们讲过去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劳动教育。过去,学校都有农业试验田,学生经常参加生产劳动。一是养成热爱劳动的品格;二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三是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情感。劳动教育,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劳作和拥有坚毅的性格,使学生在骨子里能够生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点,在课堂上是学习不到的。这一点,也是现代学生严重缺失的东西。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是巨大,从而免去了极端孤独和个性充足的性格。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看,学生的劳动决定着学生间的关系。反之,学生间的关系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劳动。可见,劳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今天,我们许多学生已经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状况了。就是简单的劳动——冬季清雪,许多学校都承包给社会完成了。学生与劳动(生产劳动)已经是格格不入了。记得在一次课堂上,老师问粮食“小米”的原初状态是什么?有的大学生竟然回答是“大米”,让人啼笑皆非! 老师说:“小米”的原初状态是“谷子”,结果学生异口同声地问:“什么是谷子”?当然,“谷子”的原产地是哪个国家就更回答不上来了。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能脱离实践吗?劳动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吗?显而易见,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教育。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每周应该安排至少一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最好的劳动教育形式是遵循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劳动对象,进而认识植物,认识动物,认识社,达到劳动应有的教育目的。同时,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真正地热爱劳动,真正地体会到劳动最光荣。让劳动观念、劳动精神深深扎根于灵魂深处。学生从中体会到苦与甜、累与乐,体会到人生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说,劳动带来的益处是人生前行的原动力、驱动力,绝对不可小视。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配得上成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1]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 4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447.

[2]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236.

[3]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324.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思想与“剑”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