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学生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的综述

2017-03-11 09:44於晓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聋人眼动语篇

於晓庆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南京 210038)

1 引言

1.1 听障的定义

听力障碍是指因听觉系统的某一部位或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听觉功能有所下降或全部丧失我国按照国际标准将听力障碍分为聋和重听两类四级(方俊明,2005),划分标准如表1。

表1 我国听力残疾划分标准

听力损失程度(dB,听力级) 类别分级

>91 聋一级聋

71-90二 级聋

56-70 重听一级重听

41-55二 级重听

1.2 听障学生的阅读

对于听力障碍学生(简称听障学生)而言,他们接收到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从视觉上面获取的,因此阅读对于听障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听障学生的阅读水平要远远低于健听学生,造成听障学生阅读水平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如阅读能力、阅读载体、眼动特征、阅读情境、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等等。同时阅读水平低下对听障学生的升学、人际交往和社会融合都会带来不小的压力。

2 主要因素

2.1 阅读能力

国外早在1916年就曾做过研究,对14-16岁的听障学生进行测试评估,发现处于该年龄阶段的听障学生的平均阅读成绩与 7岁健听儿童差不多(Kdelly,1996)[1]。还有研究表明,9岁听障学生的阅读能为与二年级健听学生的阅读能力处在同一水平,但20岁听障学生的阅读能力仅能和五年级健听学生的阅读能力处在同一水平,这说明听障学生的阅读能力到了一定年龄就不再提高,超过20岁的听障学生在学业上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Trybus&Karchmer,1977)[2]。另外,McAnally&Rose等人(1999)的研究进一步证明[3],13、14岁的听障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大概能达到在三、四年级健听学生的水平,而听障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増长速度非常缓慢,大概一年只增长0.3个年级。

国内林宝贵、齐宝香(1989)的研究指出[4],听障学生的语篇阅读程度比健听学生低3-4个年级。有对聋人阅读中汉字加工进行研究的(咎飞,2002)、也有对聋人阅读中句子加工进行研究的(冯建新,2003)、还有对聋人阅读中篇章理解过程进行研究的(贺荟中,2003)。宋永宁等人(2006)、张茂林(2010)等亦对听障学生阅读策略等方面做了实证研究。刘灿(2009)、孙彬彬(2009)都运用眼动分析技术对聋生的推理能力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刘晓明(2012)从阅读理解监控角度也运用眼动分析技术对听障学生进行了实证性研究。通过总结以上研究,可得出结论:听障学生的阅读能力基本比健听学生低3-4个年级,其阅读能力低、发展速度缓慢,在阅读方面会出现很多困难,影响其阅读行为的进行,需要针对性地提高阅读能力。

2.2 阅读载体

普通学生的阅读载体形式多样,如文字、图像和声音等等,但听障学生学生的阅读载体仅限于文字或图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阅读也开始进入到听障学生的群体中。路俊峰(2013)从提升听障儿童阅读能力、张小钦(2015)、杨艳(2016)则对听障儿童绘本的阅读教学和阅读实践作了探讨和研究。居虹涛(2015)则对无线网络下的移动终端对听障学生学习的应用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改变了过去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的体验等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5]。邢若南和袁玖根在《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与传统出版的应对》中指出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文字形式的阅读载体[6]。张艳琼则对听障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推进多方合作,促进听障学生阅读载体的多样化发展[7]。

2.3 眼动特征

刘晓明(2012)通过对研究发现监控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眼动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听障大学生的阅读水平[8]。贺荟中等人从不同阅读能力聋人语篇理解中连接推理的眼动比较[9],发现在语篇局部连贯中断情况下,高阅读能力聋人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连接推理加工是主动的即时性加工,高阅读能力聋人能有效激活背景知识,所发生的连接推理加工是一个自动化的加工,而低阅读能力聋人主动尝试即时激活背景知识、构建句子间的连接推理,但连接推理的加工还未达到自动化程度,推理加工的效率较低。乔静芝、张兰兰和闫国利(2011)聋人与健听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比较研究本研究采用刺激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10],对语言发展前全聋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这两组被试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聋人读者在知觉广度范围内的注意分配有所不同,聋人会把一部分注意分配到注视点左侧第二个汉字上,健听读者可以从注视点左侧一个汉字获取信息。闫国利等人(2017)在聋人阅读的眼动研究中发现[11],通过眼动研究发现,聋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其独特的加工模式:由于聋人中央凹以外区域视觉注意增强,使得其副中央凹加工效率增强,从而使熟练的聋人读者具有更大的阅读知觉广度。刘璐博士在聋人阅读过程中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效应中[12],证实了聋人读者在词汇加工中表现出了“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效应”,即副中央凹的加工效率增强使其中央凹加工受到阻碍;在无副中央凹加王负荷的情况下,其中央凹加工与健听读者相当。这表明了聋人读者在对副中央凹处文本信息的视觉加工效率上获得增强,而在对中央凹处文本信息的视觉加工效率上受到阻碍。

2.4 阅读情境

汪斯斯(2015)在听障和健听大学生阅读中情境模型更新机制的比较研究中发现[13],健听大学生在阅读中能即时更新情境模型,符合建构主义更新追随假设理论,而听障大学生因为受听力障碍的影响,其语言记忆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很难像健听大学生一样即时建立情境的更新。周素萍(2015)的听障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组织策略运用的特征及干预研究[14],教师起主导作用,主题地位则是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思考与练习的机会,并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地表扬鼓励他们,增强其自信心,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组织策略,培养学生掌握方法,帮助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屈丹(2016)对听障学生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干扰信息的眼动研究发现[15],不同意义和不同位置的干扰材料会明显影响听障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在听障学生的阅读中,我们可以避免干扰信息的出现,方便听障学生的阅读。

2.5 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

庆祖杰(2009)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16],健听大学生对听障大学生接纳态度会影响其对社会环境的融入程度,健听大学生应当在积极肯定地接纳和认同听障大学生,增强其沟通交流和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能力,也能促进其更良好地对周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融入。姚小雪(2013)[17]提出听障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心理能力较低,我们可以引到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针对现实的问题,改变过去自卑的心理、错误的观念,对未来有合理的规划和期望,能更从容的适应。在社会层面,政府应当引到社会公众关心他们的成长,减少对其偏见,为他们提供独立自主的环境,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平、公正的体现。

3 小结

综上所述,阅读是听障学生学人际交往和社会融合的一个重要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能进行多样化载体的阅读,扩展视觉广度,在好的阅读情境中阅读,可以更好的融入周边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的生存于社会。

[1]Kdelly.The interaction of syntactic competence and vc abulary during reading by deaf students[J].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1996(1):75-90.

[2]Trybus&Karchmer,M.School achievement scores of he aring-impaired children:National data on achievement status and growth patters[J].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1977(2):62-69.

[3]McAnally,P.L.,Rose,S.,&Quigley,S..Reading practices with deaf learners. Austin,TX:PRO-ED,(1999).

[4]林宝贵,齐尘香.听觉障碍学生国语文能力测验之编制及其相关研究.台湾彰化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丛书,1989.

[5]居虹涛.移动终端在聋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南京师范大学,2005.

[6]邢若南,袁玖根.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与传统出版的应对[J].理论探索,2016(3) :94-96.

[7]张艳琼.听障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数字化阅读比较研究-以江苏地区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 高教),2016(11): 23-26.

[8]刘晓明.听障大学生阅读理解监控的眼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1:20-24.

[9]贺荟中,孙彬彬. 不同阅读能力聋人语篇理解中连接推理的眼动比较[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4):447-453

[10]乔静芝,张兰兰,闫国利.聋人与健听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比较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11(3) :249-258.

[11]闫国利,刘璐,陈艳婷,朱玉. 聋人阅读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17(3): 553-558.

[12]刘璐.聋人阅读过程中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效应[C]. 天津师范大学,2017

[13]汪斯斯.听障和健听大学生阅读中情境模型更新机制的比较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 高教) ,2015(7):13-19.

[14]周素萍.听障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组织策略运用的特征及干预研究[C].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15]屈丹.不同工作记忆容量的听障学生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干扰信息的眼动研究[C].陕西师范大学,2016.

[16]庆祖杰.普通高校健听大学生对听障大学生接纳态度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 (10):50-54.

[17]姚小雪.社会排斥对听障大学生弟社会行为的影响:特质共情与状态共情的中介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聋人眼动语篇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基于眼动信号的便携式无线智能交互系统设计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静止眼动和动作表现关系的心理学机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