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角下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问题反思及应对

2017-03-11 09:44尔宝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者大学

尔宝库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南京 210036)

自1965年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迄今已逾半个世纪,这一理念在世界各国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构建自身教育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理念为依据。终身教育思潮从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我国,经过众多业界专家、学者不断探索,在终身教育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整个社会对终身教育思想内涵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当下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也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0年)》做出了“创建开放大学,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确立了开放大学建设试点项目。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国家开放大学以及江苏、广东、云南、上海、北京5个省、市开放大学先后更名并挂牌,宣告了参与试点的“5+1”开放大学正式成立,实现了新型大学建设在制度上和体制上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终身教育思想从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开放大学办学的特点,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是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基本保障,决定了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成为开放大学试点推进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各开放大学针对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根据自身办学定位需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研发,并先后投入使用,近期国家开放大学新版教务管理系统也已经上线投入试运行。

一、问题提出

经过几年的实际运行,重以终身教育视角观察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理念、建设过程及运行情况,发现有一些问题仍需进行深入探讨并加改善。

1、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实现与开放大学的定位契合度不足,在建设重心和开发思想与开放大学定位偏离。2、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性,各侧重点虽均有呈现,却不能互相融通,形成新的信息孤岛。3、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开放性不足,(1)对教育服务提供者开放性不足;(2)对服务对象开放性不足;(3)技术路径开放性不足。4、灵活性、互动性不足。5、平台投入运行后,贯彻落实不到位。

二、问题分析

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时,往往会将更多的视线集中到技术架构和功能实现上。然而,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与学校的管理机制体制、教学模式、支持服务体系、师资队伍水平等息息相关,在分析及应对问题时也要综合各种因素,问题中有承继关系,有因果关系,也有的是互相穿插,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

1 对终身教育理念认识不清

虽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但基于我国教育机制体制,仍然出现了很多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误读与误解,比如把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等同起来,或者把终身教育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看作是并列的两种体系等。理论层面的误区,导致在实践领域出现了狭隘终身教育的内涵,或把终身教育仅仅看作为学校外教育的倾向。

2 对开放大学目标定位不准

开放大学是远程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随着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自20世纪70至80年代,世界各国开办远程教育、建设开放大学成为一种国际化的现象。

世界各国的开放大学都是基于本国教育背景下建立的,都有着自己特定的大学使命和办学功能,而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的初衷亦是如此。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指出: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教育部在 2016年 1月,《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对开放大学予以更加明确的定位: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领,树立开放、灵活、优质、便捷的办学理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办学形式、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努力办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要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等教育状况、教育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学校在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功能作用。

而在开放大学内部仍然存在重学历教育轻社会教育,受传统理念和惯性思维影响,工作中缺少创造性、创新性、开放性。尤其是对开放大学在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功能作用缺少足够认识的应对举措。

以上两个问题出现理解误区直接影响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方向和实施策略。

3 对平台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开放大学办学的特点,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在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上存在极大差异,开放大学的教学是以信息平台为主要载体,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是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基本保障。

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是要举全校及全系统之力构建一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校园。部分试点学校对这一问题重视程度明显欠缺,只是作为一个或若干个信息化建设项目加以实施。

4 系统研发方式不当

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作为系统工程,在建设方案中无一例外的会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列为首要建设原则,而当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却不能严格按照既定原则科学的开展工作。

(1)由于教学平台作为前端,侧重于内容实现,呈现度高,业务逻辑简单,开发工作量少,受时间限制等原因,部分单位采用先开发学习平台,然后再进行教务管理系统研发。

(2)有的单位学习平台和教务系统分由不同部门牵头,分别进行学习平台和后台管理的研发。

(3)我们可以称之为命题式的研发,针对某一特定群体或特定需求进行开发,有的单体项目局部实现效果也比较良好,却未与教育教学平台建设进行整体融通的设计。

(4)受相关政策限制,部分单位建设方式采用传统工程项目招投标方式进行与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明显不符。

以上原因造成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出现:项目仓促上马,论证不充分;前后业务衔接上出现不匹配;数据同步滞后或不同使用对象数据不一致;边建设边产生新的孤岛等现象。

5 参与人员范围不广

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要满足终身学习体系“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需要,在举全校及开放大学全系统之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广泛征求和充分吸纳外部如其它高校、相关行业和技术公司的意见和建议。

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业务功能仍大致可划分为:学习平台、教学服务管理系统、考试评测系统、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等,似乎与普通高校或是原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平台的建设没有太大区别。受原有对信息化学习平台和教务教学传统认知的影响,在组建团队时,要么以技术部门为主体,要么以教务管理部门为主体,辅以少量相关部门人员作为补充,但基本都局限于本单位内部人员。

这种人员组成的缺失直接造成对开放大学内涵认知的深度、广度受限,在系统整体设计与实现上形成瓶颈,导致系统的开放性严重不足。

6 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也是教学模式及教务管理业务及流程的全新架构的过程,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基于原有的体制机制及教学模式而制订的,当面对“开放、灵活、全纳、终身”的需求时,必然会出现全新的理念与现有规章、制度不匹配等一系列的新问题。

这些问题解决需要技术开发团队、学校工作团队、业务职能部门和学校领导决策层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作。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会因为机制不顺、定位不准、研究不够、本位主义等在相关环节产生阻碍,进而影响系统整体业务架构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7 学习者需求了解不透

以学习者为中心,从管理向服务转化在高校教学支持服务部门已经形成基本共识。然而在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仍以教师及教学支持服务人员为主体,对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却远远不够。对学习者需求的了解方式一般通过开座谈会、填写问卷等蜻蜓点水方式进行,甚至根本没有对学习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出现照搬现有国内外较流行的学习平台;学习者自主操作性差;师生、生生交互性不强;缺少较完备的有黏性的学习者成长和激励体系设计等问题。

8 系统运行贯彻力度不强

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设计与开发,不同的人员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只能参与某一阶段或某一角色的工作。

当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进入实际运行阶段,对所有人都将是一个新事物。模式是新的、流程是新的、要求是新的、角色是新的……。面对全新的终身教育理念和全新教学及管理模式,却出现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教师、管理队伍缺少相应培训,业务下属单位执行不到位等状况。

三、应对措施

现代开放大学以开放、灵活、全纳、终身为基本理念,不仅提供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而且成为整个教育体系尤其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能反映当代新的教育理念,对任何新技术对推动教育改革和革新的潜能探索最主动、最积极,最具革新动力、潜力和能力、最具能动性和革命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革新都会产生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我国开放大学建设伴随着实践探索的进程,各种难题会逐渐显现,面对问题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在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会因为政策、法规相对滞后,自身对开放大学属性认识不足和偏差而出现问题。同时,随着建设的逐步推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也会产生的一些发展的新思路、社会的新需求、解决的新办法。这些都需要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出快速及时应对举措。

1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明确目标定位

开放大学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项目,是我国践行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所以开放大学不仅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基本职能,更要在服务社会和促进教育公平上有所担当。

同时作为终身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的探索者和开拓者,开放大学必须要找准自身的定位,确定建设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并稳步加以实施。参与开放大学试点项目的建设者必须深入了解、牢固树立开放、灵活、全纳、终身的基本理念,一以贯之,具体可通过在不同群体内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讲座、教育思想研讨、论坛、案例设计解析等方式。江苏开放大学经过4年的努力,以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新型大学建设为目标,先行先试、大胆实践, 目前基本形成了开放教育、高职教育、社会教育相融合的“一体两翼”办学模式, 以及“大学、平台、体系”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系统作为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围绕什么是开放大学这一中心开展,在设计与建设中应该做到理念开放、服务对象开放、时空开放、模式开放,才会在处理问题或瓶颈的过程中不出现方向的偏差。

2 平台必须服务于开放大学教学系统和体系建设

开放大学的创建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在目标上具有着内在的融合性,即创建开放大学的目标融合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之内, 或者说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目标的重要内涵,也可以说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目标的具体化。

开放大学的创建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目标的内在统一需要建立以开放大学为龙头,汇聚行业、企业,高校、技师学院、中职学校、社区学院等的教育系统和体系。建设必须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引领,必须以服务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为任务,必须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为目标,必须在学习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以及教学模式和支持服务模式等方面体现高度的开放性。

同时,基于开放大学教学系统和体系的需要,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必须具备足够的开放性,包括既要对学历教育的学习者需求又要对非学历教育学习者的需求;既要能够支持校内正常教育教学还要能够为系统和体系内的机构提供服务;既要保证系统的完整性还要便于升级和与其它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 建立有效、长效的机制保障

我们说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在实际的工作中更是不可能对信息化建设置若罔闻,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转换视角,改变我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然而学校的业务部门负责人对信息化建设认识、教师和支持服务队伍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却是最终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落地的关键。

为此,信息化建设与运行需要纳入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对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考核要求。在具体的项目建设中,各部门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应答和问责机制。针对需要举全校之力进行的开放大学教育教学平台建设,则需要在领导团队、工作团队上建立长效机制,在项目建设中的角色不随岗位变动而变动。

4 确立“课程”和“学习者”两个建设基点

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主要业务分析来源于教师和支持服务人员,不可避免的造成建设视角的偏差。支持服务缺少对学习者个体的服务理念,沿用粗线条管理方式,为了便于操作大量使用“批处理”。专业和课程局限于传统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固定模式,灵活性、拓展性不足。

开放大学要实现服务于终身教育的目标,自身的教育教学平台首先要实现对学习者多种学习需求的支持和学习成果的记录,“学习者”和“课程”成为了开放大学教育教学平台建设的两个关键词。学习平台的另外几类用户:主持教师、辅导教师、专家学者、管理人员都围绕这两个基点展开工作。

开放大学服务于终身教育的目标决定了“课程”来源的多元化:(1)开放大学按照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自建和引进的课程。(2)服务于行业、企业培训考核的课程。(3)根据社会文化需要,开放大学开发建设或引进的课程等。开放大学教育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专业与课程、课程与课程、系统与系统间的融通与内在联系。

“学习者”是开放大学教育教学平台的最大用户群体,开放大学教育教学平台需要高度重视学习者的用户体验,如浏览习惯、搜索习惯等,通过反馈-改进-再反馈-再改进不断优化。通过合理的指向性和辅助功能引导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养成。通过引入SNS模式,构建用户成长激励体系增加平台的黏性,消除学习者的孤独感。

5 功能简单,技术成熟

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功能一定要简单化,理想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应使学习者不需要特别的学习就能进入并自然地使用平台进行学习,功能使用的简单化则对研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在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前瞻性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度和易用度。新的技术手段应用必须认真考量其对课程教学的价值,检查其必要性和有效性,让新技术真正地发挥作用。

6 强化队伍建设

我们说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平台建设的情况直接反映一所学校的机制体制、教学管理、支持服务水平,开放大学的队伍建设工作一直在路上。

(1)部分教师仍驻足在课堂教学模式下难以自拔,对网络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够或存在畏难情绪。对远程学习的学生学习需求了解不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网络教学是一门科学和艺术,需要在熟稔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具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教师提出更高了要求,有学者提出应该把网络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开放大学的教师需要对网络教学的原理、信息及多媒体技术基本应用、网络学习者特征、网络课程教学及活动设计、网络教学的评估和质量保证进行系统的学习。

(2)支持服务部门主要存在理念更新滞后于开放大学的目标定位;管理本位仍占主导地位,照搬原有的管理方式或移植其它普通教育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服务细度不够,缺少基于学生个体服务的意识,习惯于批处理;对学生的责权辨析不清、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

对于支持服务队伍除在全校范围内的理论学习基础上,还应以部门为单位,围绕自身业务,定期组织理论学习、业务研讨、案例分析等活动,以加深支持服务团队对终身教育理论的理角和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

(3)技术部门则突出存在人员配备严重不足;高阶人才难以引进;业务与技术切割不清,而影响技术人员工作和能力提高。

因为技术部门特点,队伍建设应从内部培养上着手,需要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围绕教育教学需要,有目标的制订人员引进和培养计划。对于夹缠不清的具体业务工作和阶段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及时从技术部门剥离,划归业务职能部门,使有限的技术力量作用于信息化总体建设。

四、结语

开放大学试点是国家全面深化教育机制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全新的课题,建设工作仍处于实践阶段,伴随着实践的深入和探索的深化,新的问题和难题会不断出现,这就决定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要不断进行完善,这也符合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本规律。

开放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核心需要回归原点,“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全民学习,坚持质量第一”,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开放、灵活、全纳、优质、终身”为核心理念的“自主学习养成”环境,通过对教育与教学数据的挖掘、分析、建模,构建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途径,为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1]吴遵民,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整体构建的策略与思考[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6):5-9.

[2]彭坤明,开放大学建设再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

[3]唐金土,马良生,建设新型大学——江苏开放大学的实践与探索[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4]《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6]《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

[7]崔新有,“一带一路”建设与开放大学的责任使命[J].终身教育研究,2017(5):3-7,15.

[8]张伟远,创建第三代网络教学[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28-31.

[9]尔宝库,江苏开放大学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26-30.

[10]丁兴富,北京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建设和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3-5.

[11]王一兵,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J].开放教育研究,2013(2):12-18.

[12]崔新有,许文静,关于开放大学办学定位的若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7):23-25.

[13]彭坤明,强化大学属性 注重内涵创新——彰显开放大学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大学优势[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2):5-11.

[14]吴进,基于使命的必然路径——浅论开放大学系统建设[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3):20-24,69.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学习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