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井冈山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3-11 12:16孙宝华
理论建设 2017年3期
关键词:井冈山革命价值观

孙宝华

(中共枣庄市委党校,山东枣庄277800)

论井冈山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孙宝华

(中共枣庄市委党校,山东枣庄27780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革命先驱们用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依靠群众勇闯新路的革命斗志,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种革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在新形势下,应深入挖掘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把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

井冈山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内涵实践路径

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湘赣边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的。革命先驱们用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依靠群众勇闯新路的革命斗志,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开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井冈山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力量之源。本文仅从井冈山精神时代内涵,井冈山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弘扬井冈山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永恒的光芒——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胸怀理想,忠诚坚定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井冈山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它是爱国主义土壤中萌发起来的,反映了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忠诚坚定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胜利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

理想是光明之灯,有了这盏明灯,前进就有方向,心中就有目标。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担任中央特派员到湖南进行省委改组工作,在此期间,发动并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等中心城市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毅然改变战略部署,把工作重心开始转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山区。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到1928年2月,包括宁冈、永新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由湘南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军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湘赣边界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有力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艰难的红色割据,革命根据地逐步扩大起来,红色革命文化也发展壮大起来。正是这种博大无私的胸怀和忠诚坚定的信念,支持中国共产党人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围剿和各种封锁,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二)百折不挠,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时期,中国革命处于危难之际。建立革命根据地,如果没有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无法实现的。1928年,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建立了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和九龙山军事根据地两个坚实的中心区域。毛泽东同志亲自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并带领井冈山军民修筑了完备的军事堡垒,建立了红军医院,为红色武装割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红色政权,割据区与非割据区界限分明,双峰对峙。其优点是,既坚定了当地民众的革命信心,也使得革命斗争的方向更加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产生了影响。”〔1〕

在井冈山的军事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先进分子,矢志不渝,前赴后继,赢得了革命的相继胜利。根据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策略,广大红军将士和革命群众英勇奋战,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两次围剿。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边界旗帜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具有重大的意义。”〔2〕这种百折不挠,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激励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也正是这种革命精神,引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三)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创新精神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井冈山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井冈山精神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理论创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是没有先例的,完全是由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创的。”〔3〕对于发展中的共产党而言,1927年前后数年是一个充满灾难、痛苦与磨难的时期。国民党以“清党”、“分共”的方式致使中国共产党与共产主义运动濒临灭亡的境地。在经历了一连串城市暴动起义的挫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视野转向了广袤的乡村。“这一改弦易辙的举措,与中共务实领导群体的形成、革命依靠力量的获取以及整个策略的转型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它获得了存在的生机与活力,并且在创造性地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闯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4〕这充分表明井冈山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之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创新探索。中国的革命中心从此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与夺取政权的道路。

在井冈山,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组建了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工农政权,首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首次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工农红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红色政权区域的建设和斗争,都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新路的理论智慧和创新精神。

(四)革命为民,依靠群众的民本精神

井冈山精神同时也闪烁着革命为民的光芒。人民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社会基础,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创造者。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初期,毛泽东就告诉战士们“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敌人不来,我们就在这里练兵发动群众,敌人来了,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的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的就好过了。”〔5〕为此,毛泽东对井冈山地区的社会情况进行了周密细致的调查后,写出了《永新调查》和《宁冈调查》,这就使得党组织和工农兵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更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

1928年,根据地颁布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从法律上保证了农民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人民获得翻身解放,分上了田地。广大民众积极参军参战,同时还节衣缩食,积极交纳公粮,有力支援了红军和工农兵政府。“共产党人尽管不信神,却得到成百万农民和工人的支持。”〔6〕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革命斗争,这就给井冈山精神赋予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另外,在军民关系上,红军有严明的纪律,即使是在战斗频繁的时期,也是严守纪律,对老百姓也是秋毫无犯。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克服由于红四军的组织成分和长期处于艰苦的战斗环境而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实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7〕这也高度体现了井冈山精神中以民为本的思想内核。

二、高度的一致——井冈山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主要包括胸怀理想,忠诚坚定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创新精神;革命为民,依靠群众的民本精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爱国主义是井冈山精神的主题;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孕育在井冈山精神的发展全过程。井冈山精神以独具特色的井冈山革命道路为依托,是根植于中国具体社会环境和革命环境中的具有原创意义的精神,它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责任意识、遵纪守法和诚信守约等价值观念,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精髓是一脉相承的。

(一)两者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意蕴

价值观来源于人们对价值的看法,是人们关于价值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看法。价值观作为一种认知观,对认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时期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精神家园。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它们的精神内涵是同质同源的。

秋收起义失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坚定奉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从当时具体的革命实际出发,提出了放弃攻打城市、去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的正确策略。由此拉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这条道路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性。在革命道路的创建中,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为重,不顾个人安危,在井冈山与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在思想教育方面,根据地积极进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通过党组织会议、干部培训班、党员训练班等实践,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文化水平,保证了党的思想领导。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实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而不断奋斗奉献的真实写照。

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国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能够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7〕井冈山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井冈山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井冈山精神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最终取得胜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井冈山精神中为实现全国胜利的理想与当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最高理想而奋斗。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价值主体、实践路径、价值理想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它与井冈山精神相互映衬、密不可分,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识的新境界。

(二)两者都彰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所提倡的一切有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助于国家繁盛、社会进步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自己辛勤劳作创造幸福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团结凝聚的思想基础和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井冈山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的“家国天下”胸怀和爱国主义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井冈山精神首当其冲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革命处于危急之时,先进的共产党员坚定信念,他们深信只有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广大党员干部前仆后继,不怕艰苦,不畏牺牲。以八七会议与1927年8月至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有别于城市道路的农村道路的探索历程,尽管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样的,但阶段性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决策和策略,却发生了适应性的转型,无论是井冈山时期还是中央苏区时期都是如此,这一创新性的转型为革命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使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一条与南京国民政府以及自由主义者相异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农村道路,并获得了革命的巨大成功。井冈山精神是爱国主义、共产主义高度统一的表现。“井冈山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和升华。它把爱国主义的传统从民族图存的境界升华到了民族自立、自新、自强的全新高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与“家”、“民”与“族”融为国家民族,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民族的奋斗统一起来,贯穿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爱国主义精神浓郁的时代特色。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也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新生。

(三)两者都蕴含了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

井冈山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都渗透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首先,二者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唯有百姓富足安康,国家才能稳定。“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红军和工农群众,英勇不屈,百折不挠,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在根据地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土地改革,帮助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这种服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民本理念,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揭示,体现价值追求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根本,强调人的价值实现,关注人的和谐存在与发展,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关注民生的重要思想,这也是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升华。

其次,二者都体现了强烈的道德责任情怀。《礼记·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通过重视个人的修养、树立知行合一的责任感,以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这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在井冈山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丰富的体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进行武装割据,誓死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实现民族独立的崇高目标而浴血奋战。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干部身先士卒,表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情怀,也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担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国家之德、社会之德、公民之德,三者互为支撑、互为前提,架构起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厦。如今我们倡导在追求平等、公正的基础上,崇尚自由和法治。这些精神内核都与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丰厚底蕴分不开的。

(四)两者都反映出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

井冈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革命征程中,上承八一精神,下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时期所形成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井冈山精神植根于深厚的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中,产生于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绵延于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集中体现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自信”深厚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兼具科学与人文相统一、世界与民族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优秀核心价值观,是经过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据新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井冈山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中的高度自觉与自信。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红色政权建设,推动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发展。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同志自觉地把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建立了以共产主义为核心价值的红色革命文化体系。井冈山红色文化彰显了高度的人民性、自觉性、自信心。在红色割据区域内,根据地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设立了宣传队、娱乐科、工农运动委员会等部门,广泛地开展识字,读报演讲,戏剧演唱,化妆宣传等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对广大群众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和文化教育。这种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突破旧观念藩篱的能力。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建设同时也有助于消除人们的文化自卑心理,增强了党员和民众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这种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有利于为武装斗争服务,为土地革命服务,为建立和巩固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服务。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开创了根据地的新局面,使根据地进入了全盛时期,军队和地方的革命文化也取得了大发展。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说:“为了使社会成立,尤其是为了使社会欣欣向荣,就必须用某种主要的思想把全体公民的精神集中起来,并保持其整体性。”〔9〕全球化时代下,各种价值观交织碰撞,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普世价值、价值主观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对当今文化构成了挑战和危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下引领人们建构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它有助于我们用清醒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助于我们增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成为国家富强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多元的路径——以井冈山精神为依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诸多共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为我国当下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新篇章提供了坚实的价值认同和精神支撑,有着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精神风尚。井冈山精神所折射的马克思主义光芒,具有引领人们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引航作用。井冈山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支柱、实践平台、融合创新三个层面的形成上树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

(一)深入学习,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柱

塞缪尔·亨廷顿指出:“因为文化有其考虑的价值,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10〕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重要的时代主题。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支柱和信仰支撑,应把学习井冈山精神与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借助井冈山精神的巨大影响力和感召力,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支柱。

当前,在对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实际学习中,存在“重外在实物教育,轻内在思想转化”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的形式化、肤浅化,没有对井冈山精神的内核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反思。这种做法就会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大打折扣。应保持对红色文化的敬畏之情和严肃态度,对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历史意义进行全面的学习,并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其精神的内涵进行继承性转化,以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胸怀理想,忠诚坚定的民族精神”指引我们要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提供坚实强大的道德基础;“百折不挠,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指引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艰巨性与长期性,又要在实际的活动中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创新精神”指引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一切以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解放思想,科学创新;“革命为民,依靠群众的民本精神”指引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与人民同心同德、切实贯穿好党的群众路线。

(二)积极实践,创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

实践是人将社会观念外化为自觉行为的关键阶段。要提高红色文化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运用井冈山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将受教育者将其所接受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稳定的心理结构和人格品质,最终形成自觉行为。为此,我们要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既见物又见人、见思想、见精神。

井冈山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进行的两年多的艰苦卓绝革命斗争中,留下宝贵的物质遗产,如红军医院、朱毛旧居、茅坪八角楼等,这些都是井冈山精神的鲜活见证。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墓彰显了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应把保护、开发、建设井冈山物质遗产作为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政治任务,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井冈山精神的文化传播。让这些真实的红色革命历史,穿越时空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有效平台。如,对见证井冈山历史的历史遗址进行红色打造,一方面可以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生动的资源,增强宣传的引导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感悟井冈山精神。如在“与红军后代面对面”、“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中提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在继往开来的红色之旅中涵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实践的具体表现中,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对不同民众群体的分层实践,避免僵化教条的教育。对于少年儿童,应关注实践活动的历史性和趣味性,可以用讲故事、唱歌谣、看影像的不同形式,以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怀;对于大学生,应关注教育的广泛性和比较性,注重在实践活动中领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革命精神的风尚,并做好与西方文化形态的对比分析,以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于领导干部,应关注教育的深刻性和典型性,在实践活动中全面把握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以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意志,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创新活动,增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力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的精神动力。井冈山精神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11〕

首先,应做好井冈山本土的依托工作。井冈山市已将井冈山精神作为城市名片,一些事业单位、学校和企业也以井冈山命名。井冈山博物馆、井冈山大学,《井冈山学院学报》等都是重要的载体,应结合时代的要求,挖掘井冈山精神内涵,丰富井冈山精神内容。可以将井冈山精神与传统文化的融通写入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增强对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宣传力度。还可以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以不同形式的艺术手段再现出来,如诗歌,歌曲,歌剧,小说等等。其次,应广泛利用新媒体、新平台来创新活动,打造新的平台。如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利用声、光、电、影视等现代化手段传播井冈山主题文化,发挥科学理论的先导作用,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文化的与时俱进,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效性。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实践的探索创新,应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创设历史情境,不仅让人民群众了解井冈山的斗争历史,而且更深刻感受到井冈山精神内涵,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最后,还应完善弘扬井冈山精神活动的组织保障机制,把机制建设作为推进弘扬井冈山精神活动的重点。

井冈山精神是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汲取共产主义智慧的沃土。井冈山精神所体现的斗争意志和精神风貌,也是培养和陶冶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价值取向的巨大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本质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拓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新形势下,我们更应继续秉承井冈山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创造力,勇于攻坚克难,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支持。

注释:

〔1〕叶美兰等著:《中华民国专题史·中共农村道理探索》,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第52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页。

〔3〕李良明:《论井冈山精神成长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价值》,《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4〕叶美兰等著:《中华民国专题史·中共农村道理探索》,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第25页。

〔5〕费正清(美):《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88页。

〔6〕费正清(美):《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74页。

〔7〕萧云岭、陈刚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

〔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9〕王一平:《弘扬井冈山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光明日报》,2007年10月23日第10版。

〔10〕托克维尔(法):《论美国的民主》(下),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24页。

〔11〕塞缪尔·亨廷顿(美):《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4页。

〔12〕刘宇祥:《习近平三上井冈论井冈山精神》,《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

〔责任编辑:梅林〕

书讯

异化

作者:〔美〕奥尔曼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

原作名:Alienation:Marx's Conception of Man in Capitalist Societ

译者:王贵贤

出版年:2011-1

内容简介

《异化: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内容简介: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丛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方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阶段和新特点。以期为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和理论参照,为创建和发展中国马克思哲学提供新的研究视野和理论空间。

孙宝华,中共枣庄市委党校副教授,从事文化与党建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井冈山革命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井冈山抒怀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