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创建“周恩来班”的实践和体会
——以淮阴工学院自动化学院为例

2017-03-12 02:56姚旭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恩来创建活动学风

姚旭荣

(淮阴工学院自动化学院,江苏淮安 223000)

刍议创建“周恩来班”的实践和体会
——以淮阴工学院自动化学院为例

姚旭荣

(淮阴工学院自动化学院,江苏淮安 223000)

周恩来班的创建实践,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载体。通过构建分层分类的教育模式、进行精心严密的策划组织和培育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为创建周恩来班明确了思路、提升了效果、提供了保证、打牢了基础。

周恩来班;创建实践;体会

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他的卓越功勋、家国情怀、人格魅力等是激励和引导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宝贵财富,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极佳途径,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周恩来班创建背景

淮阴工学院地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多年来,学校紧紧依托这一独特的思想教育地域优势,将“用恩来精神办学、用恩来精神育人”确立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将周恩来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确立为校训,并自2004年开始在全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校级、市级“周恩来班”创建活动,使学习、继承和践行周恩来精神成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优良学风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实践。

其中笔者所在的自动化学院先后创建了4个淮安市“周恩来班”、6个校“周恩来班”和提名奖,笔者也被淮安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授予 “淮安市周恩来班创建先进个人”。经过多年的创建时间,使学习、践行、弘扬恩来精神成为全院大学生的共同追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周恩来班创建效果

2.1 创建恩来班,坚定了同学们的理想信念

通过组织青年学生瞻仰周总理纪念馆、故居和童年读书处,参观周恩来事迹图片展,学习《恩来精神知识读本》,观看影片《周恩来》,举行演讲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号召同学们用实际行动来感受、学习、发扬和实践恩来精神,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校训精神入心入脑,为班级全面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同学们理想坚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察培养,始终保持着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2.2 创建恩来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对周恩来光辉事迹的学习,教育同学们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读书的宏伟志向,有力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责任感,在学习中相互促进,在班级中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在历届周恩来班中,每个班都有同学在校、市、省、国家组织的大学生数学建模、大学物理、人文知识、机器人等学科、科技比赛中获奖;每年都有30%成绩优秀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二、三等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奖学金;近80%同学荣获过学校的单项奖,近20%的同学考取了研究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均位于学院前列。

2.3 创建恩来班,提升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多年来,在恩来精神的感召下,同学们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多次组织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积极开展义务劳动、关爱留守儿童、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大型公益活动等项目,进一步让全体同学真切感受到了肩负的社会责任,坚定了同学们刻苦学习、回报社会的决心,展示了新时期大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面貌。毕业班同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报名参加选调生、大学生村官、服务西部计划和苏北计划的选拔,申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才干、建功立业。

3 周恩来班创建途径

3.1 构建分层分类的教育模式、明确创建思路

一个好的集体,必须要求全体同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觉悟,这是各项工作得以扎实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学院将“学恩来精神、创优良学风”主题教育活动凝练为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项目和工作主线,在全体大学生中深入开展 “杨帆工程”建设工作,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多层次、多类别的指导大学生开展创建活动:一年级重点开展“学习周恩来,读书兴中华”主题教育活动,让刚跨入校门的大学生明确学习态度,打牢思想基础,做好生涯规划;二年级重点开展“学习恩来精神,争做四有青年”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学风建设,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全体大学生争做有信念、有纪律、有品行、有作为的四有好青年;三年级重点开展 “弘扬恩来精神,争创一流业绩”的成功成才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专业精神、专业素养,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坚定大学生走向成功的信心;四年级开展“学习周恩来,奉献在基层”就业观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质量,踏上了实现理想之道。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提升创建效果

开展学习恩来精神主题教育、创建周恩来班,是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当今学生,在中学时期接受的思想教育活动相对于高校显得封闭、单纯、且往往与考试关联度较大,组织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进入大学后,相对开放的管理模式增加了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社会中的各类思潮无不时时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尤其是网游、手游等电子游戏对学生影响巨大。如何提升大学生学习周恩来精神的积极性、宣传正能量、确保活动效果,必须开动脑筋,创新形式。

为此,各创建班级在常规组织大学生深入周恩来纪念场所学习的基础上,一是开展了学恩来精神宣讲会、读书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二是紧密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治等教育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开拓视野;三是开展班级联创,高年级恩来班同学深入低年级班级宣讲创建意义、做法和效果,带领低年级班级共同开展创建活动,推动了恩来精神的薪火传承。

3.3 进行精心严密的策划组织、提供创建保证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学院党委非常重视“周恩来班”创建活动,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要根据学生思想工作实际拟定 《周恩来班创建工作计划》,紧紧围绕思想引领、文化建设、实践锻炼三个方面,对创建周恩来班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职责、任务和时间要求。

年级辅导员、班主任是本年级、本班级创建周恩来班活动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制定本年级、本班级的创建方案,认真组织召开主题动员学习会议,广泛宣传恩来精神的实质内涵,讲解创建周恩来班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联系和深刻意义,紧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成就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和志愿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融入到恩来班的建设工作中去。

学生干部是恩来班创建活动的主要实践者。创建活动为学生干部提供了极佳的锻炼机会,全体学生干部能始终将创建周恩来班作为己任,互相支持,相互补充,积极向辅导员、班主任建言献策,认真做好班级计划、工作总结、活动照片以及各类获奖证书的收集汇总,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展示班级风采,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

3.4 培育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打牢创建基础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能使全体同学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面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建设周恩来班的基础环节,也是学生工作的重要抓手。

各班级一是组建了学风促进小组,有计划地邀请老师和学长举办学术讲座和报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计划组织参加学科科技竞赛,培养同学们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精神,使班级成为启迪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肥沃土壤;有计划安排学习优秀与基础薄弱的同学结对帮扶,进行“一帮一”辅导,帮助他们理清学习思路,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

二是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在严格执行学校相关制度的基础上,细化了《班级宿舍文化建设细则》《学生活动纪实制度》《学干部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激励措施,使班级工作从学习、生活、活动开展等各方面都有章可循。同时认真组织学习,使每个学生懂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自觉加强自身的行为规范、安全守法和文明诚信素质,不断提升全体同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用实际行动积极为争创恩来班舔砖加瓦。

[1]戴正东.进一步加强用周恩来精神育人的思考——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3(34):193-194.

[2]朱延华.试论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创设——淮阴师范学院周恩来班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探索,2012(1):127-131.

[3]包一桐.周恩来精神——开启青少年健康心灵的金钥匙[J].民主,2011(1):56.

D432.62

A

2096-4110(2017)04(b)-0002-02

猜你喜欢
恩来创建活动学风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ir isomers in the atmosphere
云南元江红军小学六(3)恩来中队
给恩来爷爷的一封信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传播恩来精神 贵在言行一致
春风吹来尽芳菲——鄂州市审计局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