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时事政治的路径探析

2017-03-12 02:56程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时事政治思政政治

程晨

(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550004)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时事政治的路径探析

程晨

(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550004)

当前,思政课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推进时事政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将时事政治融入高校思政课展开了探究。

时事政治;高校;思政课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高校的思政教育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文素养,一定要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时事政治融入高校思政课中,促进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成为当下思政课教学的紧要问题。

1 发挥思政课教师学习的榜样作用

大学生对于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他们的道德修养的高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够正确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影响。常言道:“学高为师,行为世范”,这句话精辟的总结出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尤其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政课教师,坚持“立德树人”,要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和学习时事政治,自己必须先行一步,认真学习、潜心研究、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

思政课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的学习方式十分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自学。思政课教师在高校中实际上处于思想高地,因此应该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深厚的政治素养,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时事政治内容众多、精神博大、思想深邃,思政课教师一定要精心钻研、收集材料,领会精神实质,提升自己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性。第二,座谈、研讨等。在自学的基础上,多参加时事政治交流座谈会,这样可以取长补短,提升学习的效率。第三,宣传、践行等。思政课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进行时事政治的宣传、践行工作,在宣传和实践的过程中深化自己的理论认识。

2 充分的发挥思政课讲时事政治的主阵地作用

为了发挥思政课讲时事政治的主渠道作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将时事政治融入高校思政课:

第一,在开设的《形式与政策》课中,将时事政治作为主要的讲述内容,可以进行专题式的讲座对时事政治的亮点和重点进行正确讲解,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世界经济形势、政治形势以及相应政策的认同和理解,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加以践行。

第二,结合每门课程的内容和特征,对时事政治进行渗透。举例来说,在进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中,可以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加进去,进行讲解;另外,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师在讲解时注意进行转变;此外,还有当前大力推进的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等,教师要根据这些内容与已有教材之间的紧密联系,自然的进行渗透教育。

第三,创新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时,要将课内第一课堂、课外第二课堂、网络第三课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增加对时事政治的理解和认同。为此,思政课教师可以组织举办“大学生主题论坛”,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主动的查找相关材料、撰写论文、参加演讲等,使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活动更加的深入和有效,在全校范围内引导学习时事政治的风潮。另外,思政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的工厂、机关、实习基地、红色遗址进行学习和调研,使学生亲眼见证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并亲眼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深对时事政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校的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师要利用现代媒体网络,进行时事政治的渗透,针对学生的困惑,利用形式多样的媒体软件进行阐释和说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认识。

第四,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积极性和兴趣。时事政治相对来说,理论性强,因此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师可以借助图标、视频、数字以及展览等对中国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四是政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忠诚和热爱之情,进而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举例来说,可以带领学生收看《大国外交》、《厉害了,我的国》、《大国工匠》等纪录片,以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宣传时事政治,消除学生对于时事政治“假大空”的偏见。

第五,将时事政治纳入考试范围。不可否认的是,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反拨作用,因此,思政课教师可以讲时事政治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举措作为考试的考查内容。至于题型的设置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既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主观题重要考察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信仰抱负,而客观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政治常识。

3 结语

时事政治是最新关于世界和我国最新变化的总体概括,是我们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最好帮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要对其进行时事政治的渗透。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一定要切实的履行起自己的职责,利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的宣传和教育。思政课在进行时事政治的渗透过程中,自然离不开学校、各机关、院系、媒体等的支持和配合,因此高校在进行时事政治的学习时,腰围思政课教师创造条件,使时事政治真正实现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目标,使中国梦内化为师生的共同追求,外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1]杨蜀冀,黄亚萍.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问题研究——基于成都大学的调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15-119.

[2]周武军,李会宗,孙夏兰,等.高校教师时政倾向与思想政治状况实证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8(1):101-106.

[3]王绍贺.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事政治教育的整合[J].中文信息,2017(2):146.

G641

A

2096-4110(2017)04(b)-0009-02

程晨(1985-),女,安徽滁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理论经济,科学技术与社会。

猜你喜欢
时事政治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