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璩与《华阳国志》

2017-03-12 02:56岳丹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巴蜀四川

岳丹庭

(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四川成都 610051)

常璩与《华阳国志》

岳丹庭

(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四川成都 610051)

常璩被后世尊为地方志的始祖,《华阳国志》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地方志,其思想内容隐含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该书资料丰富,取材广泛,文词壮丽,语意典雅,所用史实,多引据于司马相如、严君平、杨雄、谯周、习凿齿、王隐、干宝等人的作品,凡所引用,无不能详加分辩,并借人物、事件,树立起独到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地方志;《华阳国志》;常璩

常璩(公元291—361年),字道将,东晋蜀郡江原小亭乡(今崇州市三江镇)人。常姓为西蜀第一旺族,影响极大。常璩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在经史方面,有着极高的修为。

常璩亦效仿陈寿,淡泊名利,不与人争斗,潜心学问,不投机钻营,唯愿能向世人证明巴蜀大地人才济济,源远流长,其风尚才识与中原士大夫相比,毫不逊色。常璩孜孜不倦,广为考证,大加挖掘,耗时十数年,著成《华阳国志》《蜀纪》《巴汉纪》等,旨在赞誉巴蜀文化之悠远,人物之风流,驳斥建康权贵和士大夫对蜀人的轻藐。

《华阳国志》[1]从人皇始,直至东晋桓温灭成汉实现大同为止,历时上万载,全面、准确、详尽地描述了巴蜀大地的历史进程与沧桑巨变,涉事涉人无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全面的地方志。凭借《华阳国志》这部奇书,常璩记岁时,状山水,志古迹,传耆旧,奠定了开地方志先河的不杇地位。

1 《华阳国志》流播之广,盛传一时;影响之深,为万世之宗

毫无疑问,《华阳国志》的成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东汉末年,曹操尤其注重道德名节,其所遵循的治世思想以及采取的政治措施都与道德名节有关,与始于秦代的名法制度极其相似。曹操确立的用人制度影响了整个时代,既是兴魏灭汉的根本,也是曹魏政权走向灭亡的原因所在。

常璩的成长,得益于极具神性的巴蜀文化。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季候温润,水旱由人,不知饥馑,素有天府之称。蜀中更是人才辈出,文风蔚然,一代道学宗师的严君平,才冠两汉的司马相如,梦吐白凤的扬雄,儒道兼修的谯周等等,不仅是巴蜀子弟的楷模,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匠。这使常璩自小有先贤可追,有古风可慕。丰富的文化土壤,强大的家族经济实力,使常璩能够受到良好教育,他精六艺,擅文辞,通经史。他走遍蜀地,访遍耆老,为撰写《华阳国志》这部巨著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常璩被后世尊为地方志的始祖,《华阳国志》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地方志,其思想内容隐含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该书资料丰富,取材广泛,文词壮丽,语意典雅,所用史实,多引据于司马相如、严君平、杨雄、谯周、习凿齿、王隐、干宝等人的作品,凡所引用,无不能详加分辩,并借人物、事件,树立起独到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任乃强先生即称:“《华阳国志》为地方史一鸿篇巨制[2]。 ”

《华阳国志》以地理、编年及人物三者合一的形式,记述了上古巴蜀及西南地区的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等;全书分巴志、蜀志、汉中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雄、期、寿、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共12卷,洋洋11万字。

《华阳国志.蜀志》开篇称:“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皇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常璩的这一论述,佐证了巴蜀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历史渊源,也传达了常璩的历史观,认为成熟的巴蜀文化早已融入华夏文明。从《华阳国志》对巴蜀先民所处地域及生存环境、社会背景、历史变迁的记述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巴人勇武诚信,蜀人质朴忠义的人文精神,也能极其详尽地感受到巴蜀文化的鲜明个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在巴山蜀水间的远古先民的历史面貌越来越模糊,岁月的烟云遮蔽了流去的时空。但《华阳国志》却为巴蜀人文勾勒出生动而鲜明的轮廓。时至今日,《华阳国志》仍是我们寻根古巴蜀文明的最详实、最全面的史料,其功勋之伟大,可与司马迁著《史记》[2]而溯源华夏文明相比美。

《华阳国志》秉承司马迁以来,史家树立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扬善抑恶,崇德尚义,充满强烈的正义感,读来令人唏嘘,使人振奋。同时,浓厚的巴蜀文化背景赋于了常璩不拘一格、奔放姿肆的人文性格。在《华阳国志》里,他的这一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巴蜀大地有着强烈的神秘色彩和包容万象的气度,各种学说、流派、习俗、技艺等等,都能在这里共生、并存。作为史家,常璩不受凡例和取材范围的约束,即使传闻与神话,都能为他所用。

《华阳国志·蜀志》称,“杜宇称帝,号曰望帝……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这里讲述的是千古流传的杜宇化鹃,充满诗性与神秘;“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抴蛇,山崩。时圧杀五人……”五丁开山的故事因常璩描绘得有声有色,至今仍在巴蜀大地广为流传。

此外,在《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里,常璩写道“永昌郡,古哀劳国。哀劳“山名也”。其先有一妇人,名曰沙壶,依哀劳山下居,以捕鱼自给。忽于水中触有一沉木,遂感而有娠。”这个名叫沙壶的妇女竟因触碰水中沉木而怀孕;“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

这些章节使我们想起司马迁在《史记》里所描绘的“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毫无疑问,司马迁、常璩以上描述均取自传说,然常璩运用得似乎更为合理,他所构建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即使司马迁也有所不及。这得益于巴蜀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神性。

巴蜀先民崇尚神巫异术,自古多奇谲之士,正如常璩所说“人鬼同符”。识天地之奥秘,知人之所当为,是人类最古老、最永恒的命题。巴蜀先民欲穷天人之理的梦想,多托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甚而藏虫游鱼、飞禽走兽,亦或季节轮转、岁时流动,包括风霜雨雪、炎凉寒暑,凡目所能及,耳所能听,无不是他们与苍茫世界对话的依据。常璩身在其中,岂能不受影响。所以有人将《华阳国志》称为天下第一巫诡奇书。

2 《华阳国志》具体描述了古巴、蜀、氐、羌、濮、夜郎、哀牢等国的人文历史、风俗地理,是西南各族人民文明进程的真实存照

近来,有关部门发起了由网民广泛参与的评选四川十大历史名人的活动,入选者无不名垂千古。但至少有一半并非四川本土精英,他们只是在四川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建功立业,或扬名立万。也就是四川成就了那些并非出自四川的名人们,比如诸葛亮,是建立在四川的蜀汉政权成就了这个外来者;比如杜甫,他大部分名作都写于四川。然而出自四川本土的历史名人,诸如司马相如、严君平、陈寿、常璩、苏洵、苏辙等并未入选。

常璩等文化巨匠再一次遭到漠视。臧荣绪、房玄龄之流因信息所限,并不知道《华阳国志》将成为世界第一部地方志,有所遗漏尚可原谅;但时已今日,常璩开一代先河早有定论,我们仍不能给予他相应的肯定和地位,似乎无论如何都有些说不过去。

好在有《华阳国志》这部奇书传世,我们仍能在壮美的文词间感受常璩的不同凡响。当然,对先贤的最高敬意,莫过于阅读他们的著作;他们的著作才是永垂不朽的丰碑。

[1]常璩.华阳国志[M].山东:齐鲁书社,2010.

[2]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邢培顺.论《华阳国志》在地志发展史上的地位[J].巢湖学院学报,2016,18(1):101-107.

G256

A

2096-4110(2017)04(b)-0025-02

猜你喜欢
巴蜀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