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对接研究

2017-03-12 02:56潘伟男邓水秀张燕琴吕毅李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技能服务业优化

潘伟男,邓水秀,张燕琴,吕毅,李丹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对接研究

潘伟男,邓水秀,张燕琴,吕毅,李丹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服务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逐步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服务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对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服务业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也表明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势头仍旧处于良好状态,以服务业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并带动就业,已成为很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而每一个产业或者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科技人才的支撑和维系,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高技能人才如何更好地为现代服务业所用已成为当前的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

高技能人才培养;现代服务业;对接

1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对接问题分析

1.1 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现代服务业已从新兴产业彻底转变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形态,这就足以显示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地位和社会价值。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逐步走向后工业化国家发展模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一度成为以劳动密集型为基本产业结构的输出型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结构改革,第三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带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行业的岗位需求在增加,技术、知识型需求量也在增加,更需要掌握关键技能、经过长期训练和有较高服务素养的高技能人才,这已经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而目前我国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储备压力[1-2]。

1.2 高技能人才培养结构与现代服务业对接问题

随着现代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人才储备数量已经不适应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在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高技能人才数量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增长占比来了解基本的需求差距,但从一些区域间的数据来看,这种需求差距正在拉大,同时还反映出人才结构这一突出问题。基础性服务业是服务业初期的基础性产业,随着服务业发展,相继衍生出生产性、个人消费以及公共服务等新型服务业,而目前基础性服务业人才数量显著过剩,其他方面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和结构明显不合理,现代服务业整体上的人才培养供求出现矛盾,缺口大、结构乱和不平衡已成为制约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接现代服务业的“瓶颈”问题[3]。

1.3 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现代服务业需求的对接问题

现代服务业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区别于传统服务业的,而现代服务业的推动和发展除了要注重产业化和产品化发展之外,还应该和先进的高素质人才紧密结合,通过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引导和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会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人才质量不过硬、人才技能不达标、人才素养水平低等诸多原因,都使得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无法实现正常对接。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了解客户需求的过程就需要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服务客户的过程更需要高素质人才进行引导。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在培育理念和服务技能等方面存在不足,不能了解现代服务业的实际性需求,在能力培养和实践素养方面存在许多与行业需求脱节的地方,不仅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性高技能人才,同时对学生的持续性发展也颇为不利[4]。

2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对接的路径选择

2.1 逐步扩大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面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要进一步扩大行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规模,高职院校本身要认清基本的行业要求和真正的人才需求,而实现与现代服务业的对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数量问题。一是要根据实际的行业人才需求扩大专业的数量,专业的设置要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契合[5]。实用性和专业性的结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新岗位和新需求也必须由新专业人才进行补充。二是要扩大特色专业的规模,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在学科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高技能人才发展。三是要权衡专业的价值,从传统的专业发展资源中挪出一部分来发展新增专业和急需人才的专业,这样的资源优化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

2.2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实现现代服务业需求的对接

在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需要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结构,其中,重点加强金融、物流、商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和高新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同时高职院校要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现代服务业中基础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个人消费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四大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例,并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组成结构及时调整高技能人才的招生比例,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实现人才培养需求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接。

2.3 加强专业改革和优化课程设置来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优于一般性人才培养的,因此它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与教学模式进行引导和支持,除了数量要进一步扩大之外,加快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变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当前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专业改革和课程优化来说,高职院校要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安排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行业需求和企业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深度对接融合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高技能人才既是技能的培养,更是素养的培育,因此开展必要的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尤为关键[6]。

3 结语

服务业已不是新兴产业,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形态,它正在为经济发展助力,同时又在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和就业机会,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现代服务业已经从原始的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高技术含量、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它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更多受过专业训练的高服务素养人才,这是行业发展的基本需求。针对这一发展需求,就要通过逐步扩大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通过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实现现代服务业需求的对接,通过加强专业改革和优化课程设置来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只有社会、行业、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助力、共同协作,才能更好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应用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服务业。

[1]许艳丽,王岚.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对接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4,34(19):8-12.

[2]叶银忠,安子良,杨益群.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视角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2015(5):36-39.

[3]王秋芳.产业升级背景下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3(23):101-102.

[4]潘荣江.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34(7):55-59.

[5]刘正良.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与高职教育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6):25-28.

[6]李成明,杨盛钦.场域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道[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5):7-11.

G712

A

2096-4110(2017)04(b)-0101-02

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政策研究工委会项目(SYHZW201721)。

潘伟男(1981-),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

邓水秀(1980-),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高技能服务业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