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策略研究

2017-03-12 02:56陈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理念院校

陈晓

(威海职业学院,山东威海 264200)

基于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策略研究

陈晓

(威海职业学院,山东威海 264200)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素质不断提升,体育教育事业受关注程度也在逐渐增强,体育教学中开始逐渐渗透素质教育思想,体育健身理念也慢慢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个体开始意识到体育教育并不应该成为某种阶段性的学习,而应该贯穿个体的一生,从而实现人终身学习的需要。本文以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为基础,研究了高职体育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终身体育;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处于重要地位。高职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爱好,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坚持体育锻炼,并逐渐树立其终身体育的理念。与此同时,高职学生还处在心理与生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并将要从学校走向社会,在这种转型时期,学生难免会产生迷茫感。体育课程对于提升高职学生自信心,形成健康阳光的心态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高职体育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终身体育的良好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在充分发展特长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

1 终身体育概述

终身体育也被称作生涯体育,指的是个体终身都接受并且参与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涵盖了两个层面内容:一方面指的是人从出生到死亡学习并且参与体育锻炼,使得体育能够成为个体一生当中难以或缺的内容;另一方面主要是指以终身体育理念为导向,将体育整体化以及体系化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为个体在不同生活领域以及阶段提供体育活动参与实践的整个过程。

现代体育已经摆脱了竞技体育的束缚,其目标转变为培养个体终身体育的习惯,这种变化对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职教学需要将终身体育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不断拓宽体育教育渠道,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作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实践,着眼未来。学校体育所具有的广延性和终身性等特征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不是只教会学生某些项目的运动技术,而是要着重解决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体育教育,使其终身受益。

学校体育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课外自觉地独立地锻炼身体比掌握系统的运动技能还要重要。高职体育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理念,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从促进学生健康的角度考虑,选择具有较高锻炼身体价值,并能延伸到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合于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锻炼的内容。对增强体质很实用的终身运动项目有很多,比如长跑、游泳、滑冰、轮滑、篮球、排球、足球、网球、台球、太极拳、气功、健身操、韵律操、舞蹈和爬山等。

2 高职终身体育教学现状

2.1 对终身体育理解不够深入

我国高职院校没有能够深入的理解终身体育理念,学生教育教学观念陈旧。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能够确保学生的就业率,过分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完全将体育课程看作是摆设。这种现象并非只是个例,在很多高职院校当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学校将好学生的认定标准局限于学习成绩的好坏,认为学生只需要学好文化课程就可以,这点与家长以及社会的期望不谋而合。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教师在教授体育课程的时候缺少积极性,学生因为重视程度较低,因此逃课的现象非常普遍,体育课程效率不高,终身体育理念难以贯彻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人、心态以及思维模式都难以塑造。

2.2 课程设计不合理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表中,文化课程承包了绝大多数课程,体育课程份额非常少,教学内容极为单调,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只是为了能够修够学分,体育课程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严重不足,无法将体育课程的技能以及重点完整的传送给学生,无法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师生之间缺少沟通,教师无法准确的发现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终身体育的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终身体育教育严重滞后。

3 高职体育教学终身化的实现策略

3.1 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想要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思想,需要特别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在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以后依然能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将体育锻炼的兴趣转变为一种体育习惯,这是很多人能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时候,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感到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精神以及锻炼热情。除此之外,体育锻炼具有长效性的特征,想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而是要注重将体育锻炼转变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形成了这种意识,才能够逐渐树立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所以,体育教师需要转变当前重视体育素质训练、忽视技能练习的情况,寻求高职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这也是提升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所在,推动学生能够自主、积极以及自发的开展体育锻炼。

3.2 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需要充分的意识到终身体育的发展趋势以及价值所在,努力的更新知识,并构建全新的能力与知识结构。将过去一味传授竞技技能转变为传授现代健康运动方法,使得高职院校体育发展能够从技术型转变为智能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需要努力的克服重视文化教育,轻视体育教育的思想,摒弃功利主义的心态,并制定教学评价标准。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构建一套教学评价机制,转变过去评价体系过分重视分数的评价标准,依据大纲的要求来科学设定评价体系,要求学生每天要坚持一个小时的锻炼,每位学生都要有一项以上的体育爱好,并且可以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不断坚持。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健身认识,能够自觉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在评分的时候需要按照他们日常的行为表现来给予评判,从而不断能激发学生参与终身体育的信息与理念,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3.3 创新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知识,并且组织学生之间常规练习,借此完成大纲当中规定的教学任务。受到了课堂教学时间的约束,学生单独练习的时间非常有限,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部分学生在课下也不会自觉的开展体育锻炼,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偏低。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灌输“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逐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用“课堂教学+课后训练”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分成课堂教学、课后训练两部分。比如,在教授乒乓球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乒乓球的基本要领,然后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两两练习。教师则需要密切的关注学生动作是否规范,对于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的给予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制定出课后活动方案,学生按照发球、触球以及步法展开融合训练,在潜移默化当中不断激发学生乒乓球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 结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借此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事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努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1]李培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动向与发展趋势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1,26(3):97-99.

[2]樊伟.终身体育视野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3(9):101-102.

[3]高琦.基于终身体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8):63-64.

G807

A

2096-4110(2017)04(b)-0106-02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理念院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