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文化”课程:学校特色发展的推动力量

2017-03-22 17:38曹红英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课程基地学校发展

曹红英

摘要:基于地域历史文化传承、特色文化发展、多元文化融合的需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建设了“船文化”课程基地,设计了“船文化”标识,建设了“船文化”场馆,开发了“船文化”课程,渗透了“船文化”精神,推动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船文化;课程基地;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A-0057-03

学校文化最终会在学生的生命底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因此,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生。2012年底,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提出了以“船文化”引领学校教育创新的校本课程研究方案,期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聚焦“船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基地建设,以“船文化”丰厚校园精神底蕴。

一、“船文化”:基于地域文化的校本选择

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作为一所地处水乡的乡镇初级中学,有着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精神、灵魂为引领,“船文化”进入了学校发展的视野。

1.基于地域历史文化传承的需要

太平中学地处阳澄湖滨畔,区域内水网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船只自古以来就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社会发展到现在,水域的天然存在,让船只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江南水乡的船文化早已深深地烙入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记忆中。学校教育有义务把这些非物质的文化记忆传承下去,“船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如今,随着太平街道的旅游开发,乘着各式小船游荡在曲曲折折的小河小浜中,体验水乡特有的风情,又成为了人们享受水乡情趣的一种方式。同时,船本身凝聚的许多文化意象,具体而微、精美绝伦的船模则成为艺术爱好者追逐把玩的对象,也成为人们收藏水乡生活记忆的标本,成为人们寄寓美好愿景的载体。

2.基于地域特色文化发展的需要

太平古称“荻溪”,当前,太平街道正着力打造“荻溪文化”品牌。学校把“船文化”建设放在整个特色小镇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古镇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这样,“船文化”就有了文化的根,有了精神的水。学校“船文化”课程基地的功能不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的层面,还辐射周边学校,指向整个社区,成为地域特色文化发展的固有内容。

太平街道有一位民间工艺大师——船模制作者徐海林。他制作的船模是“相城十绝”之一,曾获得中国民间艺术品最高奖“山花奖”。徐海林被聘为学校船模教学的兼职老师,他的船模工作室就设在太平中学。在工作室中,学生不仅能够欣赏观摩精美的船模作品,还能亲自动手制作船模。可以说,船只承载了太平几代人的生活梦想,凝聚着人们的乡土情怀。学生了解船的历史,就是了解先辈们的生活;动手制作船模,就是体验先辈们的工作劳动;学习船文化,就是了解整个乡村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前辈的生活记忆、水乡文化的基因就会悄悄地移植进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加深对水乡的认识,明白自己从哪里来,从而产生一种水乡特有的乡土情怀。

3.基于地域多元文化融合的需要

太平小镇曾经交通闭塞,如今已是苏州的交通枢纽,工业比较发达,这就导致大量的外来人口在此生活工作。太平中学有一半是非本地的学生。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设,是促使这批孩子快速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的有效突破口。通过制作船模,了解船只,从而了解水乡,了解自己居住地的环境、文化,产生文化上的认同感。

二、“船文化”的内涵解读与建设路径

“船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渐渐形成的。《易经》曰:“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舟”即船也。《释名》曰:“船,循也,循水而行也。”而《孔子家语》则说:“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君危。”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形成了许多与船有关的文化。

学校的“船文化”是以船只文明为载体而形成的一系列与船有关的生活、工作的行为方式、精神追求。学校为此梳理了与船有关的历史文化现象,筛选了“船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相关的文化意象,并制订了学校“船文化”教育的纲要。学校提炼了学校“船文化”的精神内涵,如“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习态度、百舸争流的个性发展意识、扬帆起航追寻理想的志向、逆水行舟攻坚克难的工作态度、水涨船高风雨同舟的团队意识……我们用“船文化”整合学校的培养目标,让每一位师生都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学校认识到“船文化”建设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同舟共济”强调的就是团队意识。如果我们把一所学校看作一艘船的话,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是船工,每个人的命运都维系在这艘船上。“船文化”中共同的使命感,促使全校师生迸发出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路径,学校“船文化”建设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学校的“船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融劳技、科技、德育、信息技术、人文、艺术等学科于一体的课程,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优化整合了各学科教师的知识。学校以“船文化”实践与研究为核心,教师间跨学科合作设计开发课程,为“船文化”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船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船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学校在建设“船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基地的过程中,注重高位规划、整体推进,目的是让“船文化”全方位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

1.“船文化”标识设计

为了形象而凝练地传达“船文化”的文化内涵,学校发动全体师生设计“船文化”标识。学校的“船文化”标识是“太”字的变形,由太阳、帆船和湖水组成,整个形状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船只剪影。蓝色的湖水,寄寓著沉静、智慧、创新;深蓝色的风帆,象征着冒险精神;红色的太阳,有快乐热情的含义。整个图案的寓意是太平中学师生勇立潮头、乘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船文化”标识群策群力的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浸润“船文化”的过程,一次深入理解“船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机会。“船文化”标识把学校对“船文化”的校本理解融入一个抽象的符号中,印在学校器物建筑上,师生在学校随时随地都可接触到这一标识,从而不断加深对“船文化”精神实质的理解。

2.“船文化”场馆建设

学校规划建设了船文化馆,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船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民俗、历史。馆里的布置展示了船的演变发展的历史,再现水乡渔民的船生活情景,以直观的形式展示了前辈在这片土地生活的情景,以通俗的语言讲述船和民族相关的发展历史,展望船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建设了船模制作室,让学生有亲自尝试的机会。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生想象渔民打造船的过程,探問船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寻找逝去的文化,从而唤起对“船文化”及其所代表的地域文化的认同。

3.“船文化”课程开发

学校的“船文化”综合课程设计,凸显了综合实践的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设计性、技术性、艺术性和实证性。“船文化”课程教学贯穿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感知能力的提高,在内容上逐步深入,使学生由点及面地对“船文化”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初一开设船模绘画、船模欣赏、船的历史、地域文化等课程;初二开设船模设计、船模制作(初级)等课程;初三开设中国舰船、船模制作(中级)等课程。学校为此编写了“船文化”教材,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有《太平盛世》《船模制作与欣赏》《丝绸之路》《荻溪》《书海泛舟》《太平抗日风云录》等。

船模的制作是“船文化”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从工艺流程上看,船模制作是一门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想象能力;从船模每一细节的处理上看,船模制作又能让学生细致地了解船的部件构造以及实际作用。在“船文化”视野中,每一艘船都承载着丰富的生活故事,都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每一艘不同形状的船模,都折射了实体船在生活历史上的作用。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手中触摸的是船的某个部件,心中感受的是实体船穿梭在水乡的情景。

4.“船文化”精神渗透

学校虽然设计了“船文化”课程,但学校认识到不能把“船文化”课程仅看作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船文化”精神应该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学校各学科组把渗透“船文化”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目标,如政治学科的船与国防教育、语文学科的船与诗歌欣赏、物理学科的船与力学原理探究、化学学科的船与材料分析、历史学科的船与历史事件追溯等等。

学校和太平社区的数字化创新科技园协作,让学生在3D动漫环境下体会高科技时代船在未来的发展;和徐海林船模展览馆联系,让学生欣赏观摩大师一刀一斧雕刻出的精美船模,听大师讲述每一个船模所代表的历史、民俗;每学期都举行一次以“船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走进社区、扑进广阔的大自然,用手机摄下水乡风情,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水乡蓝图,用歌声、舞蹈演绎水乡生活。用这样的方法,一点一点地把“船文化”基因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中。

四、“船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的成果与设想

在“船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已经形成了同舟共济的团队意识、风雨同舟的合作理念、逆水行舟的工作态度、水涨船高的服务理念、百舸争流的个性意识。在探索“船文化”综合实践课程与本学科的融合教学中,学校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船文化”研究专题,发表了一批教科研论文,如《运用信息技术助推船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基地建设的研究》《学科教学中融入船文化元素的思考和研究》《依托船模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教育的研究》等。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船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对于保存和传承地域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面对社会对“船文化”的肯定,学校更加坚定了建设好“船文化”课程基地的信心和决心。

当“船文化”深入太平中学师生的内心,以“船文化”为核心的体验课程建设,更显得任重道远。目前,我们学校正在全力建设“船文化”课程基地,深度开发“船文化”课程,以使师生在深刻的体验中感受“船文化”的深厚内涵。在“船文化”课程基地的未来建设中,学校将在现有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劳技、信息技术、德育活动六类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船有关的学科类综合体验课程,如“船模绘画”“船模中的力学原理”“船模设计”“国防科技”“现代舰船”“船歌欣赏”“船拳”“船只水景”等。在“船文化”课程基地建设中,引进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思的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动手、用脑、探究实践的能力。同时,在“船文化”课程深度开发过程中,不断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杨孝如

Ship Culture Curriculum and School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CAO Hong-ying

(Xiangcheng District Taiping Middle School, Suzhou 217137,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local historical culture inheritanc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diversified culture integration, our school has constructed the curriculum base of ship culture, designed the logo of ship culture, and built houses and stadiums of ship culture. Meanwhile, our school has also developed ship culture courses, which are permeated with ship culture spirit, so that our school has been improved i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ship culture; curriculum base; school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课程基地学校发展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浅析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
中学体育在学校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课程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
建设特色课程 展现人文情怀
构建活动化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推进人文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