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中医外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7-03-23 15:39沈丽萍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青黛外治黄柏

沈丽萍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乐山市 614000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多形渗出性皮肤损伤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表皮、真皮浅层炎症皮肤病。本病个体多出现局部多形性皮损、皮损呈对称性分布、皮损部位瘙痒剧烈且有渗出倾向。西医治疗湿疹主要是给予抗组胺、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口服治疗以及液氮冷冻物质治疗或皮肤浅层Χ线、放射性核素放射治疗[1]。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个体遗传、环境、以及微生物感染、饮食、用药以及个体精神等因素有关,诸多因素综合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中医将“湿疹”归属于“湿疮”范畴,临床治疗分为内治与外治,中医内治与中医外治均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施治,现代中医在传统中医基础上对湿疹外治进行研究和总结,从而提高湿疹临床治疗效果。

1 湿疹病因病机

传统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生与个体心、肝、脾三脏具有密切的联系,患者多先天禀赋不耐,易感风、湿邪气,长期嗜酒、过食辛辣腥荤之品从而损伤个体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具有转运水谷精微的作用,脾失健运,饮食水谷难以转化为水谷精微,水湿积聚于机体之中,影响全身气机运行,肝具有条畅人体气机的作用,气机阻滞,可致肝气亢盛,肝郁化火,火为六淫邪气之一,火性躁动向上,其性燔灼,可侵袭人体头面,火入人体营血分,可腐蚀血肉致使个体颜面生疮。火热与心相应,心主血脉,主藏神。故个体可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变化,胃肠水湿郁久化热,又外感风、湿邪气,风湿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故个体头、面、四肢远端出现对称性丘疹、水泡,局部肌肤瘙痒、糜烂、痂皮、脱屑、基底潮红,皮损呈现弥漫性片状,边界不明显,自觉皮损局部瘙痒剧烈[2]。

2 中医外治

现代中医与传统中医相比外治剂型上发生了明显改变,根据湿疹个体皮损特点给予不同外治法,对于个体病情轻,发病时间短,且无明显全身症状的患者可给予湿敷、箍围药、膏剂治疗。对于伴有全身症状病情重,发病时间长的患者在中医外治的基础上可配合内服药物,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2.1 一般中医外治法

湿疹一般中医外治主要是中药方剂外洗、湿敷,膏剂外涂,不同外治方法临床适用对象不同。对于皮损明显且伴有浆液渗出的患者,应给予湿敷。对于皮损潮红、无浆液渗液或浆液渗出较少,则给予个体洗剂外搽。对于皮损干燥脱屑的患者,可给予软膏外涂。传统中医唐代《千金要方》以及《千金翼方》中即有“治痈疽发背猪蹄汤,渍疮而食倾洗之,拭令干,敷廖香膏”等膏剂外敷治疗的相关记载,除此之外,将中药方剂制成散剂,水煮成溶液湿敷应其携带方便,在消肿止痒的同时伴有清洁皮损局部的作用,对于无渗液性以及渗出性皮肤病均可适宜,故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中国近代临床常用湿疹外用方剂主要有青黛膏、湿疹膏、除湿止痒方、解毒祛湿方等,其中青黛方主要有药物组成为青黛、黄柏、寒水石,将黄柏研碎成粉与寒水石、青黛混合后,与适当蒸馏水混合制成混悬剂备用。青黛方临床应用前应先摇匀,而后用棉签沾取少量溶液后涂抹于局部皮损区域,青黛方颜色较深,不适用颜面湿疹集中的个体,其清热解毒作用强。湿疹膏主要药物组成为青黛、黄柏、锻石膏,将黄柏研碎成粉后与锻石膏以及青黛混合,加入适量凡士林以及麻油调和成膏备用。湿疹方临床应用时取适当均匀涂抹在皮损处,本方主要适用于皮损处干燥、脱屑,未出现渗出或者渗出量少的个体,本方具有较强的收湿、滋润的作用。除湿止痒方主要药物组成为青黛、黄柏、荆芥、苦参、白矾,将所有药物放入水中煎煮15分钟至20分钟,冷却后使用,本方主要适用于局部皮损部位出现浆液渗出的患者,其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作用。解毒祛湿方主要药物组成有黄柏、青黛、银花、紫花地丁以及马齿觅,将所有药物放入水中煎煮10分钟至20分钟,冷却后取适量纱布湿敷与患处,本方溶液颜色较深,不适于个体颜面部[3]。除此之外,现代湿疹中医外科治疗研究显示马齿苋、生甘草与黄柏煎煮成汤剂后湿敷具有较强的止痒作用。中国近代临床常用湿疹外用方剂组方药物多以黄柏、青黛、白巩、马齿苋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解表药为主,药物多性味苦、辛,其性寒凉。现代药理研究药理研究显示黄柏中富含黄柏碱、木兰碱等多种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等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抗炎作用。青黛中含有青黛酮、青黛素等物质,对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除此之外,动物研究实验表明青黛可增强个体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的效果。白矾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硫酸铝钾,对于多种革兰氏阴性均以及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马齿觅中含有大量钾盐、左旋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可有效促进上皮细胞生长,从而促进湿疹皮损愈合。

一般治疗相关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于湿疹聚集咋子手、足、前臂、小腿等部位,且浆液渗出较小的个体应给予冷敷,对于浆液渗出较多的个体应给予热敷或浸泡,这主要是因为浆液渗出量少,故此可推断个体热邪较轻,个体以寒湿邪气为主,故给予个体冷敷,浆液渗出多,个体热邪较重,应先给予热敷或浸泡,使药效直达患处,从而达到消炎镇痛的作用。一般而言,浸泡时间以及频率应控制在每日浸泡2至3次,每次约半小时,浸泡后取适量无菌纱布对患处进行湿敷。而后再根据个体恢复情况给予冷敷或糊剂治疗[4]。(2)给予湿敷的患者所选纱布应略大于个体创面,纱布含水量以不滴水为度,每隔2小时至5小时更换一次纱布,纱布敷料应保持潮湿,勿让其干燥,这主要是因为适度潮湿的纱布可有效吸收创面分泌物,纱布中药物有效成分对个体创面达到清热、收敛的作用,从而促进创面痊愈。若纱布敷料所含溶液过多可对正常创面以及周围正常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扩大创面。

2.2 其他湿疹中医外治

2.2.1 箍围药

箍围药是一种将药粉与液体按照一定比例调制而成的糊剂,其根据个体患者证型不同,临床用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青黛散可与派瑞松软膏调和成箍围药用于亚急性湿疹,派瑞松软膏中含有益康唑以及曲安奈德,其中益康唑对于皮肤廯菌、霉菌均有抗菌作用,曲安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止痒的作用,与青黛散合用可有效消炎止痒、燥湿收敛。

2.2.2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将羊肠线埋入个体皮下特定穴位,对相应穴位造成持久刺激,从而达到通调全身经脉,条畅周身气血,达到调节个体脏腑功能的作用。临床使用的羊肠线为异性蛋白,埋入相应穴位后可增加机体肌肉新陈代谢,从而改善局部血管通透性以及血液循环,触及局部炎症的吸收,增强个体免疫能力,且羊肠线埋入人体后可逐渐液化,埋线针眼部位可出现少量渗血,但是其与常规针灸治疗相比,可长时间对穴位进行刺激,其穴位刺激量明显高于常规针灸治疗。

湿疹常规治疗穴位主要有曲池、中脘、气海、关元、天枢、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其中曲池具有疏风散热、调营止痒的作用为皮肤病常用穴。中脘为胃经之募穴,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5]。气海为“诸阴之海”可利下焦,补元气,调脏腑。关元具有温暖下元,泌别清浊的作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具有调理肠腑,降浊升清的作用,有利于排泄人体糟粕。 血海可养血祛风、仪器健脾,属于足太阴脾经。足三里围具有扶正祛邪、调补气血的作用,为人体强身之要穴。三阴交为肝经、脾经、肾经三经交的穴位,可条畅人体气血。对湿疹患者相应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可调畅气机,健脾祛湿,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2.2.3 穴位放血

放血疗法又称“刺络放血”,湿疹个体选择其背部大椎、肺腧、肝腧等穴位进行点刺放血,可己达到凉血活血,清热泻热,止痒润燥的作用[6]。

3 总结

综上所述,中医外治治疗因个体患者病因复杂,个体差异性大,因此在临床上医师根据个体不同情况从而给予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现代中医外治在传统膏剂、湿敷等常规治疗办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穴位放血、埋线等新型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

[1]鹿彬.婴儿湿疹中医外治案例解析[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01):64.

[2]李春明,王芸.中医外治法治疗肛周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4,10(16):48-49.

[3]王涛,吴威,蒋亮等.中医外治法治疗肛周湿疹34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02):24-25.

[4]李世春.中医外治法治疗肛周湿疹70例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 ,2015,8(10):91-91.

[5]翁志宏,荣光辉,李先元等.中医外治法治疗肛周湿疹82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10(13):283-284.

[6]黄荣宇.中医外治法治疗肛周湿疹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5,3(05):87-87.

猜你喜欢
青黛外治黄柏
甬优1540再生栽培留桩高度试验总结
三七青黛膏预防阿扎胞苷皮下注射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黄柏炮制品的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杂志
美丽的黄柏山
黄金分割法结合动态设计优选盐黄柏提取工艺
单味青黛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0例疗效观察
肝硬化腹水中医外治近况
中医外治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网球肘”的外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