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憩室CT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7-03-23 15:39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纵膈胸廓管壁

沈 龙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省苏州市 215143

气管支气管憩室(TB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类疾病,具体表现为突出于腔外的囊腔病变,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的普及,其检出率明显提高[1]。虽然绝大多数患者通常无临床症状,多因胸部其他疾病行CT检查时偶然发现,但少数TBD较大、多房,部分伴感染,可能与临床症状有关,且有可能导致诊断混淆[2-6]。故笔者收集37类此类患者的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为此病的诊治提供一定帮助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37例2015年6月到次年六月通过CT检查确诊的此类患者病例资料,患者中男29例,女8例,年龄23-86岁,平均56.1±26.9岁。40岁以下1例,41-50岁12例,51-60岁9例,61-70岁6例,71-80岁4例,81岁以上5例。临床症状:咳嗽、咳痰25例,胸闷、胸痛、气促6例,咳嗽伴咯血1例,股骨颈骨折术前检查1例,无胸部症状4例。

1.2 检查方法

CT平扫采用。

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的16排MΧ16-SLICE型CT机,层厚:5-7 mm,螺距:1-1.3,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0-400 mAs,FOV:35cm,扫描范围从下颈部至肺底。肺窗:窗宽 ,窗位- ,通过此检测结果发现病灶后,接着对其进行多薄层重建,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

1.3 图像观察与判断

常规横断位为基本观察层面,附1mm薄层及多方位MPR;常规横断位常以半窗位即中间窗位观察,以尽可能显示气管与气囊连接关系之蛛丝马迹。判断气管憩室的征象:①气管与气囊显示含气管道连接;②气管外侧缘、气囊内侧缘显示尖角突起之萎陷连接管道痕迹;③气管旁气囊影内缘平或浅凹与气管壁平行或相互紧贴;④气管旁气囊影位于胸腔入口平面。

2 结果

2.1 部位与大小

37例气管憩室均位于胸廓入口水平气管右后方,单发32例,多发5例;大小:憩室左右径3-31mm,平均11.5±3.2mm,前后径4-37mm,平均12.4±4.3mm。

2.2 憩室形态以及与气管的关系

憩室主要有囊状、多发腔隙等形态。其中圆形、类圆形21例,肾形11例,簇状、多发小泡状5例。憩室与气管外壁的距离在六毫米范围内,大部分为2.7毫米左右;9例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气管壁缺损,以线形或小管状与气管憩室相通。

2.3 CT表现及诊断

对气管憩室进行CT检测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气囊影,本组气管憩室均位于胸廓入口区气管右后侧,T1平面9例,T1-2平面14例,T2平面11例,T2-T3平面3例。单发32例,多发5例,单发者呈圆形、类圆形、肾形气囊影,多发者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小泡状气囊,有一定比例患者的分隔较多且表现为蜂窝状。气囊影壁的外缘多较圆隆,内缘较平直。憩室与气管有一定间距,有的患者的气细管影连接在一起,连接点的分布也有明显的规律性,主要出现在气管右侧壁与后壁交界的部位,其他部位的占比例较少。常规6毫米厚的厚憩室管影大多不清。薄层重建可显示部分缺损口,MPR、VR可清晰显示其与气管的空间关系,与Polverosi[2]等经支气管镜证实的表现相似,具特征性,有诊断意义。

3 讨论

3.1 概述

气管憩室是一种常见的气管良性病变,其主要的特征表现为气管薄弱部位突出,临床无特征性体征。在Χ线平片难以发现,可以通过CT在一定条件下发现,临床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可不用治疗。国内外此方面病理证实的还很少[3-5],沈亚芝等[6]从1800胸部CT检查者中检出气管憩室71例,检出率为3.94%,本组资料统计2015年6月~2017年6月行胸部CT检查总数1176例,检出气管憩室37例,人群发病率3.1%。气管憩室可以依据其发病情况而划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一类主要是残余的肺组织引发的高位隔离;也有的学者认为其主要和气管后壁发育缺陷相关。后一种类型的主要出现于成人群体中,主要原因是气管粘膜在气管内压的影响下,会出现一定囊袋状突出而导致的,囊壁缺乏典型的平滑肌和软骨,多见于慢性咳嗽患者[7]。

3.2 病因及形成机制

气管憩室是气管粘膜经管壁薄弱处向腔外膨出而形成的一种突出于管腔外的气囊性病变,国内外病理证实的多为个案报道,影像病理对照研究报道极少,本文试从组织学、解剖结构方面探讨其形成机制。

(1)气管管壁分粘膜、粘膜下层和外膜三层,外膜较厚,主要由16~20个“C”形透明软骨环构成管壁支架,软骨环的缺口朝向气管后壁,后壁受到纤维韧带的约束。而相应的气管左后壁受到较强的支持性,本组气管憩室部位和其他学者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2)本组26例(70.3%)患者有咳嗽症状,同时中老年龄组所占比例较高,气管后壁平滑肌相对萎缩,气管右后壁薄弱在长期受到压力作用下会容易产生粘液腺疝,在一定部位会出现憩室,此部位的出现位置有明显规律性,主要处于胸外和胸内气管的过渡点[7],因而这种病变主要出现在胸廓入口处[8]。

(3)胸廓入口处气管右后壁外为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充填,而气管中下段右后壁为致密结缔组织—纵膈胸膜所覆盖,本组37例TBD均未在此段气管检出气囊影。分析气管憩室多位于胸廓入口水平可能与其有一定的相关性,此点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鉴别诊断

喉气囊肿、Zenker′s憩室、气管支气管巨大症、纵膈气肿、气管憩室等均都可以观察到平面气囊影。对比可以看出,喉气囊肿平面相对高一些;Zenker′s憩室一般和食道保持相通;气管支气管巨大症表现为环状软骨下气管及主支气管明显扩张、增粗,管壁软化变形、变薄,气管壁向外非局限性膨出;纵膈气肿临床多有外伤史,CT表现为气体沿纵膈内的软组织间隙、纵膈胸膜弥散分布的条片状形态,分布范围广泛,并多伴有气胸;支气管囊肿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大部分位于中纵膈气管隆突附件,为水样密度,较少表现为与气管相通的含气囊影,掌握该病灶特征性影像表现一般可以方便的鉴别诊断。至于气管憩室的类型,MSCT鉴别时如果发现憩室较小、室壁密度较高且其中有一定的软骨,则为先天性憩室的概率更高,相反则可以估计为后天性憩室;不过此方面的实际病理检测研究还很少,在鉴别时可适当参考。

[1]张培贵,邱乾德.多层螺旋CT对气管憩室诊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25(04):617-619.

[2]Polverosi R,Carloni A,Poletti V.Tracheal and mainbronchial diverticula:the role of CT.Radiol Med,2008,113(02):181-189.

[3]Soto-Hurtado EJ,Penuela-Ruiz L,Rivera-Sanchez I,et al.Tracheal diverticulum: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Lung,2006,184:303.

[4]Kokkonouzis I,Haramis D,Kornezos I,et al.Tracheal diverticulum in an asymptomatic male:a case report.Cases J,2008,1:181.

[5]Morgan J,Perone R,Yeghiayan P.Paratracheal air collection in a trauma patient:a case report. Clin Imaging,2009,1:59.

[6]沈亚芝,朱时锵,方雄等.气管憩室的螺旋CT诊断及相关误诊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05):664-667.

[7]Coo JM,Im JG,Ahn JM,et al.Right paratracheal air cysts in the thoracic inlet:clinical and radiologic significance.AJR,1999,173:65.

[8]黄春锋,曹和涛.胸廓入口平面气管右旁气囊影:临床与影像初步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04):44-46.

猜你喜欢
纵膈胸廓管壁
“呼吸肌的运动和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模型制作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放疗临床靶区勾画设计的相关性
试论双簧管演奏中的呼吸方法
非绝缘管壁电磁流量计的权重函数仿真分析
水辅助共注塑弯管壁厚的实验分析
腹腔镜在儿童胸廓出口处疾病中的应用
64排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