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情绪的影响

2017-03-23 15:39韩凤伟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股骨置换术髋关节

韩凤伟

吉林省蛟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吉林省蛟河市 132500

近年,医疗水平迅速提升,使得人工假体应用越来越普及,髋关节置换术被广泛用于治疗骨肿瘤患者,既可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又利于提高生活质量[1]。但手术的侵入性难免会造成伤害,影响患者情绪,不利于预后。因此,我院对部分行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成效和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5-80岁,平均(57.2±2.8)岁。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6-78岁,平均(56.8±2.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饮食用药指导、体征监测和病情观察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具体内容为:(1)术前护理:与患者积极主动交流,并告知手术过程与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对于患者存在的疑问,及时解决。(2)术后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症状、情绪变化情况,鼓励患者主动倾诉,参照患者实际状态,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以缓解其负面情绪。告知患者家属术后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同时,按照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安排科学规范的运动计划,但要注意控制运动量且不可过于剧烈,以不超过患者耐受力为佳。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参照 Lysholm膝关节标准[2],评估患者关节稳定性、支撑力、肿胀程度、疼痛程度、交锁能力和上下楼困难程度,总分100分,共分4个等级:优秀91-100分,良好76-90分,一般60-75分,差0-59分。调查两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和出院前3个阶段的心理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3]和抑郁自评量表[4]为依据,每项指标总分50分,满分100分。得分与心理状态呈负相关,得分越高,状态越差,反之则越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压疮、感染、肌肉萎缩、发热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关节恢复情况用百分数(%)表示,Χ2检验,心理状态评分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关节恢复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优秀10例(22.2%)、良好23例(51.1%)、 一 般7例(15.6%)、 差5例(11.1%),关节功能恢复优良33例(73.3%),观察组上述等级例数和概率依次为16例(35.6%)、25例(55.6%)、4例(8.9%)、0例 (0.0%)和 41例(91.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865,P=0.027)。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为(45.8±2.4)分,手术前为(45.1±2.1)分,出院时为(43.9±2.2)分,观察组患者对应得分依次为(46.1±2.5)分、(38.2±1.8)分和(36.8±1.5)分,两组入院时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0.581,P=0.563);手术前和出院前差异明显(t=16.783,P=0.000;t=17,887,P=0.000)。

对照组患者三个时期抑郁评分分别为(46.4±2.7)分、(45.3±2.5)分和(44.1±2.4)分,观察组对应分数为(46.1±2.5)分、(38.7±2.8) 分 和(36.2±2.4) 分。 入 院时无明显差异(t=0.557,P=0.579),术前和出院前差异明显(t=11.795,P=0.000;t=15.614,P=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压疮、感染、肌肉萎缩、发热和下肢静脉血栓分别为5例(11.1%)、8例(17.8%)、6例(13.3%)、23例(51.1%)和7例(15.6%);观察组患者对应指标例数及其概率依次为0例(0.0%)、2例(4.4%)、0例(0.0%)、8例(17.8%)和1例(2.2%),各项并发症概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压疮:Χ2=5.294,P=0.021; 感 染:Χ2=4.050,P=0.044;肌肉萎缩:Χ2=6.429,P=0.011;发热:Χ2=11.072,P=0.001;下肢静脉血栓:Χ2=4.939,P=0.026)。

3 讨论

股骨近端骨肿瘤是临床常见骨骼肿瘤,不但引发关节功能障碍,加剧患者疼痛感,还会由于处理不当而损失髋关节,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5]。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优劣,既与主治医师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有关,同时与护理措施也密切相关。这就需要临床上给予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时,高度重视护理工作重要性并落实到位,以保证手术成效。

骨骼疾病普遍影响患者行动能力,即使接受过手术治疗,不少患者仍然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置换关节稳定性信心不足,不乐意或是拒绝参与治疗与锻炼,甚至不敢活动,使得恢复状况不佳。为此,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展开积极主动的交流,熟悉其性格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本院研究发现,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证明个性化心理护理科缓解行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负面情绪。

通常情况下,可于术后24h开始安排患者参与运动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运动方案要符合患者实际情况。如果存在参与性差或运动不积极者,可由专业人士给予指导与监督,帮助患者疼痛和心理障碍,推动关节功能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明显(P<0.05)。有学者发现[7],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与好转。此外,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可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便于护理人员为患者提高服务。

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满足不同患者实际需求,使患者自愿告知身体感受,从而可利于临床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并采取应对措施,应对术后并发症出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差异明显(P<0.05),与梁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说明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减少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方面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个性化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行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并改善其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概率,有推广应用价值。

[1]田昕,张玉莲,郭丰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情绪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07(23):877-879.

[2]张艳明,陈丽风,董双等.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情绪及疗效的影响[J].健康前沿,2016,23(10):102-102.

[3]高明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及预后[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07):715-717.

[4]李素香,廖娥娟,钟凤兰等.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个性化心理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5):1957-1958.

[5]刘剑帆,罗毅,徐学政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7,55(08):77-79.

[6]李小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25(21):168-169.

[7]刘奋飞.亚急诊髋关节置换术前准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93-94.

[8]梁钰.个体化心理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20):2840-2841.

猜你喜欢
股骨置换术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