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的影响效果

2017-03-23 15:39刘香萍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外伤研究组满意度

刘香萍

吉林省蛟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吉林省蛟河市 132500

骨外伤通常由暴力所致,在急诊科抢救病种中占据一大部分[1]。现阶段通常使用手术治疗方式,但由于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加上患者对疾病与手术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很容易出现焦虑与恐惧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本次通过回顾性分析86例骨外伤急诊患者临床资料,探究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的影响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骨外伤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存在骨外伤,不存在精神障碍患者,对照组40例,男性与女性分别22例、18例,最小、最大年龄分别20岁、66岁,平均(42.3±3.7)岁;研究组48例,男性与女性分别26例、22例,最小、最大年龄分别20岁、65岁,平均(42.1±3.5)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准备等专科护理方式。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1)接诊时安抚患者情绪。在患者被送入急诊室后,使用亲切的语气安抚患者,询问患者病史,与主治医生配合,将诊疗计划讲解给患者,缓解其焦虑等情绪。

(2)手术前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容易产生焦虑与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遵医依从性,护理人员要将手术治疗的意义与操作流程、术后效果解释给患者,并且在交流中对其心理状态进行了解,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措施;将以往手术治疗成功的实例告知患者,增强其对手术效果的信心,提升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并形成对治疗效果的正面激励作用。

(3)手术中心理护理。在麻醉前使用握住患者双手等方式鼓励患者,指导患者正确调整呼吸的方式,减少患者孤独感与无助感;术中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若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主刀医师以及麻醉师,迅速调整。

(4)手术后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手术后需要住院,并且需要较长的康复周期,容易出现消极心理。在护理中要将康复情况及时告知患者,并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告诉患者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防止其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将家庭支持的重要性讲解给家属,提升家属在护理中的参与度。

(5)健康知识宣教。将疾病知识与日常护理方式讲解给患者,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由于未知带来的负性情绪。

(6)处理意外状况。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后短时间内症状都会得到改善,有些患者甚至会发生症状更为严重的问题,护理人员要将情况向患者说明,防止其产生无谓的担忧。

(7)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告知其恢复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使用电话、上门访问等方式随访,解决患者遇到的护理问题。

1.3 研究指标

(1)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者心理状态。包括焦虑评分(SAS)与抑郁评分(SDS),依据为Zung氏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分数为20~80分,分数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2]。

(2)治疗效果。显效:疼痛级别下降超过2级;有效:疼痛级别下降超过1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3)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时将我院自制的健康知识调查表发放给患者,分数为0~30分,分数越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越好[3];护理满意度评价的依据为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评分在85分及以上;满意:评分在60至84分;不满意:评分低于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借助SPSS20.0版本软件检验组间数据差异,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分别为“均数±标准差”、“构成比”,检验方法分别为t和Χ2,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者心理状态

护理前,研究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58.8±7.5)分、(55.7±6.3)分,对照组为(59.1±6.8)分、(56.0±5.7)分,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42.3±5.7)分、(40.1±3.6)分,对照组为(50.7±6.4)分、(46.5±3.5)分,护理后均有所降低(P<0.05),但研究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治疗效果

研究组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有30例、14例、2例,总有效率为95.65%(44/46),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有22例、10例、8例,总有效率80.00%(32/4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健康知识评分为(26.77±1.21)分,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为(18.52±2.04)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护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患者分别有31例、14例、1例,护理满意度为97.83%(45/46),对照组对护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患者分别有23例、10例、7例,护理满意度为82.50%(33/4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骨外伤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发展快等特征,通常为严重创伤性因素所致,临床表现主要有出血、剧烈疼痛等[4]。患者在面对突发受伤情况时,多少会出现负性情绪,影响治疗中的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5]。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上的优势;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的加深,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心理护理中采取接诊时安抚患者情绪、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中心理护理、手术后心理护理、处理意外状况、健康知识宣教、出院指导等措施将更为完善的心理疏导措施提供给患者,在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的同时拓宽疾病知识,体现出将患者作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接诊时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突然受伤产生的恐惧心理,维持其平稳的心理状态;围术期心理护理可提升患者手术治疗中依从性,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健康知识宣教与出院指导则可以改变患者对骨外伤的错误认知,在自我护理中应用正确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保持温和的态度,站在患者的角度感受患者心理状态,基于患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并积极学习骨外伤相关专业护理知识与沟通、护理技巧,提升专业能力与护理内容的多样性[6]。该种护理方式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还体现出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进步。

综合以上内容,将心理护理应用到骨外伤急诊患者护理中,在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增加患者健康知识、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上可发挥积极作用,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1]张宁,周勇.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9):280-281.

[2]李婉川.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4):61-62.

[3]姜春江.临床心理护理对急诊骨外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215-215.

[4]刘宇,王英东,杜玲.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康复锻炼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05):854-856.

[5]赵风金,吕云峰,冯卫东等.心理护理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24(22):2495-2497.

[6]曹小英,孟艳婕,隋曌.心理护理干预对颅骨修补术后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13(05):147-149.

猜你喜欢
外伤研究组满意度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