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院前急救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转运护理体会

2017-03-23 15:39陈燕斐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家属病情

陈燕斐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各种迅速发展的病变,在短时间内引起严重气体交换障碍,产生缺氧,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以急性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的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为主要表现[1],吸入空气时氧分压≤60 mmHg和(或)二氧化碳分压≥50 mmHg。急性呼吸衰竭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患者通过现场急救后,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治疗[2]。转运途中正确的护理与监护是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条件。

1 临床资料

2014年2月~2016年2月共转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50例,男96例,占64%;女54例,占36%。根据病因归纳为中毒患者33例,其中安眠药中毒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27例;脑部病变102例,其中脑挫裂伤45例,硬膜外血肿57例;电击伤3例;溺水3例;脑炎3例;自发性气胸6例。转运人员均是有经验、抢救技术能力强的医护人员。

2 转运程序

2.1 转运联络

当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人员,并简单询问病情,告知家属简要的急救方法,如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

2.2 转运前的准备

医护人员接到出诊信息后,要求5min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3],确保途中能正常使用。携带物品包括: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囊、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喉镜、气管导管、负压吸引器、便携式氧气瓶[4]。

2.3 患者家属准备

包括心理准备与协助转运。根据对患者和家属心理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其无效应对,以利于减少转运风险及开展进一步诊疗。应充分向患者和(或)家属告知转运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后,使用正规的知情同意书,由患者和(或)家属签字认可。

2.4 稳定病情

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同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检,并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达到相对稳定再考虑转运。救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取得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同意、理解与合作,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3 转运中的护理

3.1 维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不畅是引起脑死亡的常见原因[2]。在转运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膈式呼吸、缩唇呼吸,刺激或有意识地咳嗽,通过体位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等促进痰液排出,每1~2h变换1次体位,有助于改善通气和血流灌注,促进某些肺段的痰液引流。必要时予以吸痰。在吸痰前后各给2min高流量吸氧,否则不仅会引起低氧血症,还可导致组织严重缺氧[3]。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手法采用旋转提拉。

3.2 建立有效静脉通路

对于转运的呼吸衰竭患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十分重要。为了便于转运途中补液及使用急救药物,应选择外周静脉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做到方便、快捷、牢固、准确。另外在途中由于颠簸的原因可能会出现针头移位或其他一些输液故障,转运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穿刺技术。

3.3 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昏迷患者要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征。途中予以心电、血压监护,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呼吸困难可选用茶碱类或β2受体兴奋剂,有助于缓解小气道平滑肌痉挛。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做好抢救、观察、监护记录。

3.4 心理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往往焦虑不安,易激动,定向力障碍和精神错乱。在转运途中要注意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积极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安慰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并使家属能适应疾病所带来的压力,能支持、理解患者,缓和紧张情绪,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

3.5 转运结束

到院后根据病情进行处理。如经过处理后病情明显缓解,可安排收住普通病房,如病情危重应立即将患者转运到ICU病房,继续给患者监护和生命支持,向值班医护人员交班,交代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状况及相应处理,以保证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填写转运记录单,清点药品、物品,及时补充,使之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4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因其病情变化快而凶险,治疗难度大,病死率较高。及时正确的紧急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合并症并积极处理是减少死亡的重要环节[5],加强呼吸道护理,给与合理的氧疗,重视基础护理。本组患者共150例,于转运过程中病情相对稳定的147例,占98%;死亡3例,占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转运不是一个简单的运输过程,转运途中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超的护理抢救技术,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转运途中护理人员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6]。正确合理应用氧气。给氧时除了注意按呼吸衰竭的类型、年龄、病情选择给氧方法外,一定要特别注意氧气的流量及浓度。及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可以刺激呼吸中枢或化学感受器,在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提高通气量,从而纠正缺氧并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为了确保转运安全,必须定期对转运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心理素质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以提高转运成功率[7]。

[1]王银彩.院前急救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12).

[2]王丽春,王康,单志刚.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院前急救的转运及护理[J].2011,23(04).

[3]李金萍,赵洁.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入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27(02):163-164.

[4]张美,李广罡.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10).

[5]苏磊,刘云松,秦伟毅.危重患者陆地远程转送[J].中国实用医药,2009,14(04).

[6]苗静,徐标.优化抢救护理方案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6,28(03):412-414.

[7]张忠森.急性左心衰竭43例院前急救与转运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8(04):54-55.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家属病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