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2017-03-23 20:18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经营权产业化

郑 峰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1)

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郑 峰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1)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会让很多人对这样集中耕种的模式进行效仿,从而又能带动土地流转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然后详细论述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了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提高农业竞争力等对策。

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产业化;影响

1 相关概述

1.1 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基本概念

土地经营权流转指农户将自己的一项重要的权益——土地的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等方式而让他人耕种,但这是需要建立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即他们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而转让其使用权。这种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不是随意进行的,是建立在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有双方平等的协商和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流转的原则、不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和土地的用途等原则[1]。

1.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概念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工业和商业运用到农业当中,即把市场看作主导因素,将效益放在中心位置,以此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从而积极带动农业的进步、促进科技的进步,主要表现为将农产品不断加工和再加工,使之精细再精细,体现出产品的专业化特征。同时,通过合理的区域布局,将农业向农业、工业和商业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农业的生产系统,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市场化进程,这样既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又能够提高农民的素质,推动农村体制创新[2]。

1.3 我国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1.3.1 土地流转规模小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流转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其规模还比较小,而且发展还不够完善,并不能将土地流转的作用很好地表现出来。主要原因是农民向承包户索要的租地费用很高,再加上承包户种植的农作物特色少,以及农民的利润收入不稳定等。还有一种影响土地流转规模的因素是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比较少,不能调动双方的积极性,而且流转的土地不集中,有的承包户承包的土地分布比较零散,给管理带来不便。

1.3.2 土地流转形式单一

我国土地流转的形式过于简单而且大致都一样。大部分以转包和转让的流转形式为主,因此,难以更大范围地实现农村土地的流转以及土地资源的配置。再加上土地流转的不规范性,使得土地在农村的流转成为一种口头的协议,甚至没有书面合同,这样导致农民和承包者之间的承包关系很不清晰,容易造成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纠纷增多。

1.3.3 土地流转占有率不高

我国有67%的农户从来没有进行过土地转让。而在那些将土地曾转让给其他人的农户中,有65%的农户只将自己的一部分农田进行转让,有35%的农户把自己的全部土地进行了转让。但这35%的农户中,虽然将自己土地全部进行转让,其形式也仅仅是口头上转让给同村的亲戚,并没有支付过租金。所以,不能被看作是一种市场间的土地流转交易。

1.4 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土地流转能够集中分散的土地进行耕种,这样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反过来又能带动土地流转的发生。所以,他们的关系可以归结为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他们又能相互制约、相互依赖[3]。

一方面,土地流转化解了家庭分散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冲突,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也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将土地逐渐实行集约化管理,扩大了生产的规模。然而,有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有制约作用。土地流转发展的不成熟会使得农业产业化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会使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比较弱,加之土地流转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农民不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真正内涵。

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发展能够丰富土地流转的形式,让土地流转能够更加专业化、合理化,并且能够让更多的土地进行集中管理,形成农产品产业链条。但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稳定会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纠纷较多,而且会导致农产品种类减少,并且使土地流转没有一个好的服务平台作为依托。

因此,积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出两者相互促进作用的最大效果,认识到它们的制约因素,才能将消极影响最小化,使它们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

2 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影响

2.1 化解家庭分散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冲突

我国农业经营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经营比较分散、土地规模比较小以及农作物加工效率低等,这使得农产品与现代市场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冲突。在农村,农业经营缺乏劳动力,以及足够的经济和技术支持,所以,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比较大的市场需要下是很难运作的。因此,需要解决由于土地分配所造成的土地规模过小的问题,把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没有大规模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散的、农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的和没有区域特色产业的单个农户生产单位进行统一,在有偿的情况下将其交给有条件经营的农业合作组织进行土地流转是有必要的,并对农村土地的要素进行合理分配,使传统农业朝全面化方向发展,进而推动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使之在本地区进行推广,最终发展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这样既带动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也化解分散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之间的冲突。

2.2 推动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土地经营权流转就是将生产规模比较小且比较分散的土地集中在一起,把工业手段利用到农产品中,这样可以更好地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再将商业加入进去,进行相互融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农工商一体化的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其表现形式是将农工商3个行业进行一体化发展,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即用合同或协议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融为一体,互帮互助、共同承担风险,而且互利互惠。到目前为止,农户对农作物的原料还是处在对其进行买卖的现状,而直接买卖农作物获得的利润非常少,而且没有市场竞争力[4]。如果发展农业产业化,就可以游刃有余地突破这种机制,农户可以利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将农作物制作加工成农产品,再进行销售,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可以借鉴一些农业发达的国家的经验,重视对农业机制的调控,给农民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并以调节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性来保护农民利益,从而防止农民利益受到损害。

2.3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

实行土地经营流转可以把比较分散的土地进行整合,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而且便于进行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现代化科技以及管理方法运用到农业当中,能够提升农业给农民所带来的利润和效益。现如今,土地集中规模运营的前提是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和集约化,但是小规模的运营对于现代农业来说是一种阻碍,其技术的发展速度缓慢,而集约化生产能够将土地的利用率发展到最大程度,能够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间种植更多的农作物,而小规模的生产则会使土地无法发挥其自身的优势,甚至有人认为土地太小,种植某种农作物不划算。因此,实现集约化发展和农业机械化就要利用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真正的农业现代化。

2.4 提高劳动生产率

发展现代农业是在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下进行的。随着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高效产业的需要,适度规模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够提高农业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实行针对农业进行专业化的生产模式,对每个区域进行合理的布局以及规模化的发展,能提高土地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以及提升劳动生产率[5]。土地流转可以很好地对农业生产成本、劳动力以及土地等因素进行整合和调整,并将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有助于合理分配土地资源,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进步以及规模化的发展,对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很大的意义。

3 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消极影响

3.1 农业产业化经营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我国龙头企业的发展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土地流转的规模较小,导致龙头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小,并且没有高科技人才的参与,创新能力不足。尽管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产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其中的客观问题还是存在的。例如,对农业发展的带动能力不足,很多加工企业没有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作支撑,加之缺乏人才等,导致其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如果能很好地发展龙头企业,就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并且不要只关注于出售农作物,而应该将农作物进行加工,使其变成农产品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国家级龙头企业确实推动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是,除了这些国家级的龙头企业,我国绝大多数的农业龙头企业还存在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问题。而且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数没有和农民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互利共赢的长期关系,只是买卖关系,并非合作关系,农民的利益因而得不到切实的保障,这样会影响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6]。

3.2 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

由于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小,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导致农产品在现代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远比不上其他商业化较高的产品。农产品在质量上也满足不了现代市场需求的变化,表现为所生产的农产品比较多,质量好的新产品比较少;质量一般的产品比较多,针对性强的产品比较少。我国农业的产值与加工业的产值之比为1:0.6[7],而欧美国家在农业产值不变的情况下,比我国高5倍。说明我国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存在严重不足。比如,在对小麦的加工上,发达国家可以将小麦通过加工转变为2000多种产品,而在我国只有几百种。这说明在很大程度上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严重不足,无法与进口商品竞争。这些都是由于没有将科学技术引入到农业应用当中,没有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推动作用,尤其没有把农业生产与市场销售进行适当的连接。

3.3 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认识不足

土地流转的表现形式是将土地集中而进行生产的,这会使一些农民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搭建几个大棚或者是建几个农贸市场,导致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中有一定的伪农业产业化的现象出现。如他们建了几个农产品市场,盖了几个大棚进行农作物耕种,就称之为农业产业化经营,这说明农户还是不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真正含义。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包括农产品市场的建设,还要将先进农业技术应用到其中,并且土地也要形成大规模经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生产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加工是农产品附加值增值和市场开拓的重要手段,销售是实现经济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不是单纯处理种什么、种多少以及养什么、养多少的问题,更不是简简单单地办几个农产品加工厂或是建几个农贸市场,而是要把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生产和加工、加工和销售紧紧联系在一起来考虑,要有全局的观念。

4 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

4.1 推动龙头企业发展

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离不开农业加工业的发展,要合理分析农业发展的各个要素。政府要发挥其职能作用,需要提供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要进行市场调查,合理分析市场需要哪些东西,从而确定产品生产方向,使产品与销售对接,而不是盲目销售。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积极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将科技应用到其中。还要积极推动并加强大型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和引导,进行更专业的市场分析,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农民从小农生产者逐渐转变为地租的收益者,能够有效促进农民收入增加[8]。

4.2 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民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建设好生产基地。如何建设好生产基地,这需要根据不同地点不同环境做不同的规划,而且既要考虑到当地的资源优势,又要考虑市场需求,使其凸显出不同的区域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是否树立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龙头企业形象。因为龙头企业是连接农户和市场的一个重要桥梁,只有积极鼓励其发展,才能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并实时保障农民的利益。农业龙头企业能够集中资金技术和人才,并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引导农户进行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以便更好地将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发展。同时,当地政府要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对当地农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对龙头企业进行优化重组,还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展,并使其与农村合作社进行合作,与农户建立相对稳定的互利互惠关系,提高农民收入。

4.3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主动并积极领会科学技术对农业的促进作用。农业科技实施的主体就是农民,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农民文化程度的高低。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以教育为依托的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普及并推广领先的科学技术,培养一批高素质新型农民。与此同时,要统一思想,提高农民的认识,加强对农民的领导。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是一项很艰难的工程,如果只通过一部分人来完成这个工程,难以达到合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所以,必须通过激励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实现。

[1] 王先刚,熊楚国,邱兴,等.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思考:以金沙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J].农技服务,2008,25(12):141-143.

[2] 王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土地合理流转的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9(8):93-95.

[3] 白书祥.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7):14-18.

[4] 李小斌.土地流转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12(4):73-74.

[5] 李尚宁.土地流转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4(11):37-40.

[6] 关建勋.土地流转对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刍议[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6):47-51.

[7] 彭昕.平原农区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8] 罗宵.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1.

责任编辑:李凤英

CirculationofLandManagementRightand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Operation

ZHENG F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239001, China)

Land circulation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can let many people follow such concentrated cultivation mode, which can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circul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land management right circul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peration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ircul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hen discuss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land management right circulation 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peration in detail, finally, presents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act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eading enterprises, developing 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mproving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to cope with the negative impacts.

circulation of land management right;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fluence

F301.2

A

1009-3907(2017)11-0015-04

2017-08-20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6A0678);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AHSKQ2016D108);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7083);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AHSKY2014D54)

郑峰(1983-),男,安徽长丰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经营权产业化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辽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问题研究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大意义及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