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交河故城旅行札记

2017-03-24 17:13蔡静野
艺术品 2017年1期
关键词:故城

文/蔡静野

新疆交河故城旅行札记

文/蔡静野

“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七月赴南疆,看看辽阔的蓝天,踩踩故城的黄土,暂时将喧嚣都市调成静音,让一尘不染的登山鞋在山野间尽情的撒个欢儿,追一追古丝绸之路虔诚的步伐和战火泯灭故城的踪迹,重拾少年时课堂里被搁浅的那个梦境。

天地自然为序

周末的傍晚,飞机临近乌鲁木齐机场,穿过云层缓缓下降时,许多昏睡的旅客被机舱中此起彼伏的相机快门声和乘客兴奋的话语声唤醒,“雪山、昆仑雪山……”,壮丽、圣洁的雪山融化出灵动之泉,其所灌溉的瑰玮,此刻近在眼前,却更令人迫不及待。虽夜色已浓,空中云雾笼罩,透过机舱窗门仍可清楚辨识那一抹积雪点缀的昆仑山脉,天地自然为此行掀开了华美序幕。

寻踪逐迹为行

吐鲁番晨间七时的骄阳,已似江南的正午,四下里不见晨露的踪迹,空气格外透彻分明,尽是沙土淳朴的气息。黄土夯路、红砖荫房、葡萄园,早餐甜美的在地瓜果,尚存余香在唇齿间,余与同行人等已在前往“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交河故城的途中。南疆可游之处不胜枚举,专门来看这些过往尘埃和遗迹的行程,虽不比月牙泉、大巴扎那般热闹喜人,但似乎有种神秘的力量,一直在召唤,越近越明显,驱使着我们去靠近和回顾,传颂、延续……

追本溯源为渠

“阿拉木汗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六。”

这首广为传唱的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途中不停的回荡在耳畔,过去从未思考,歌词竟已唱出,早年间省会城市乌鲁木齐尚没有交河故城所在地吐鲁番著名,身在此地,许多线索都在此地被串联在一起了。关于交河故城,倘若对古丝绸之路有所了解,便不会陌生。它最早文献记载于《史记·大宛列传》,早名姑师,汉代称为车师前国,亦属今日的吐鲁番地区,曾是丝绸之路上的西域重地,一颗璀璨的明珠。公元1世纪《汉书》已详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八百六十五人。”

辗转几条公路,故城尽在眼前,未晓全貌,已然惊撼。蓝天白云、黄土残垣,面对这座极具画面感的唯美遗迹,挑战着每个人的知觉经验,第一次亲密接触,却不感到陌生。四目所及,分明是人力所致,却与自然浑然一体,既残败又完整,既生动又沉寂,脑海浮现出各种错乱。它曾沐泽有两万年历史的古艾丁湖滋养,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城,而今却落寞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群遗址,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世人无不感慨揣测,它历经了怎样的陵谷沧桑、百转千回,终才沉寂如此。难道我们此行的步伐跨越的不仅是当下的时间、空间,亦或历史与文明。难道困惑和省思才是行走的意义?

目之所及为鉴

交河故城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盛极一时的古都。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城池狭长分布,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鸟瞰故城遗址造型成柳叶形,建筑密集,布局有定,整体封闭,防御有效,规划井然有序,独具特色。

环视故城及周围地理环境,选址建第之初,当已具备周全的生息和防御等多重考量。整座城池不见城墙,尽以台地形制建立易守难攻的安防系统,台地周围皆深邃沟壑,尤其西边与北边悬崖壁立,落差较大,形成天然的封闭式聚落。自“一人守隘,万夫莫向”的南门进入,虽有山崖为障,险要之余却也与潺潺流水和周围多姿景色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与自然呼应的外缘景观。

城池建设集功能与美学于一身,堪称一绝。由南向北,沿先人的步伐攀行数十步置身交河城中,所示则愈加叹为观止。城中大部分建筑物均使用罕见的“减地留墙”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凿,其建设思维异于传统思维中的的平地高楼,预先规划与设计的技艺之功绝非一般。

首先,使用功能清晰分明。依附台地自然结构,自南向北,从低到高,被鲜明的划分为:人(官署办公区、世俗居住区、商品交易区、生产劳作区等)、神(佛塔、寺院、庙堂区)和鬼(墓葬区)三大板块。可见交河故城在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城池规划布局已清晰映射其宗教信仰、等级观念等高级思想意识形态。

其次,艺术造诣绝妙不凡。挖土所留墙体基本为生土墙,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更像一个庞大的雕塑。举世罕见,实为建筑史上绝品,唯我先民才具备此般聪敏才智和艺术创造力。城中有贯穿南北鲜明的中心主轴、三条干道和环岛的雏形,东西建筑阵列于中轴左右,巧妙的对称与盛唐中原城郭格局极为相似,高墙院落、住宅里坊的配置亦似乎有中原里坊的影像。

心之所向为念

交河故城的历史亦是路上丝绸之路史,曾借由丝绸之路的畅通,故城经历了汉、唐两代盛极,又随海上丝路的发展渐被淡出。故城曾是古代车师人的乐园,至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这里。它是古代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对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的作用。也许是它的繁盛太过耀眼,以至于从汉初至元末延续的一千六百多年里,一直处于斗争的风口浪尖。14世纪蒙古贵族海都等叛军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和交河故城。当地居民在战争创痛的同时,还被迫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困苦打击之下,交河城逐渐走向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因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将它彻底的摧毁,从此,它被历史遗忘了约五百年。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几度峥嵘,蜚声且续。临别前,闭目聆听这里风声、水声、鸟鸣不绝如缕,来不及整理思绪,历史的画面影影绰绰般浮现。恍然觉得身旁仍有车师人群穿行不息,风中仍寄金戈铁马渐行渐远,与城池的边际消失于地平线。唏嘘间,伸手摸一摸这台城之上唯存一株,此外再无生迹的“野西瓜”,此般绝地重生,将是怎样的顽强和坚韧?据说这小小草药,外用对治疗水火烫伤、疮毒、风湿等有奇效,它生在此处难道亦是冥冥之中疗愈交河故城曾经怆痛的一剂良药?而它所焕发的生机,是否仍存笃定,期许丝路再一次的辉煌以及故城的重生。

战火无情,车师人在交河故城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文明与艺术,而今痕迹寥寥,诚为憾事。此行匆匆,旧惑未解,又添新愁,友人们会心一笑,也许在下一站,相距不远的艺术圣地—柏孜可里克千佛洞,便能捕捉到一些同质具象的考古信息比较和参考,随即前往,继续瞻仰。

也许,也许余等走完整条古丝绸之路,才能领悟些许原委,从车窗向远处眺望,即刻心生无限憧憬。

(本文作者为台湾艺术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编/王可苡

猜你喜欢
故城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苏巴什故城
育苗繁忙助春耕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航拍图
《故城时光》首发
故城谣
故城龙凤贡面
若使梦至故城
交河故城申遗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