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7-03-24 17:13
艺术品 2017年1期
关键词:浙江省博物馆陶塑浙江

资讯

荣宝斋藏品系列展《百花齐放》部分

《百花齐放》是郭沫若于一九五八年在《人民日报》上陆续发表的一○一首咏花诗的总称。这些诗颂的是:《牡丹》《春兰》《荷花》《短日照菊》《梅花》《向日葵》等,虽足百首,仍不能完颂大自然花朵之全貌,终以第一百零一首《其他一切花》予以概括。在荣宝斋领导的倡议和努力下,请郭老以册页规格、毛笔手书一○一首《百花齐放》诗,又请于非闇、田世光、俞致贞三位工笔花鸟画大师依诗作画。诗中之花用画笔精心描绘,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与郭老的书法对应装裱成册。真可谓笔墨纵情、芳菲心田、文翰彩韵、珠联璧合。既可雅赏又可为范。此册荣宝斋于1960年以木版水印技艺进行了复制出版(2016年再版)。此次展览展出了《百花齐放》中的80余件作品,使大家在欣赏郭老书法及三位工笔大师作品的同时,也可以窥见到当时的历史印迹。展览于2016年12月6日至2017年3月26日在荣宝斋美术馆展出。

南北辉映 礼乐至上—两周时期河南青铜器浙江原始瓷联展

本次展览由杭州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德清县博物馆主办,与以往的展览不同,本次展览在杭州博物馆馆内的两个临时展厅同时进行,展出的文物不但数量众多,而且有多件重量级文物,其中仅一级文物就有27件(套),部分文物还是首次面向公众展示。此次展览主线即为西周至东周时期河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与浙江省德清地区出土的原始青瓷两种看似不同材质器物的对话,试图寻找出原始瓷与青铜器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本次展览时间为2016年10月30日至2017年4月18日。

取借与变革—二十世纪前期美术留学生的中国画探索

中外美术交流的借鉴与融合,对中国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史中的主要现象之一,也是中国美术界一直面临的问题。此次展览,以“取借与变革:二十世纪前期美术留学生的中国画探索”为主题,并从这一线索中,选取了其中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良、朱屺瞻、陈之佛、丁衍庸、丰子恺、方人定、黎雄才、傅抱石十一位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对他们这些具有留学身份的规定和对中国画探索的群体及个案,给予考察、研究与策划、展示。 展览于2016年11月19日至2017年3月19日在何香凝美术馆展出。

雕饰如生—唐代陶塑艺术精粹展

“唐代陶塑”是一个广义称谓,这其中包含唐代日常生活里的陶塑与墓葬中的陶塑两部分。此次展出的为墓葬陶塑,这类陶塑在考古学中被称作“陶俑”。他们虽然不是因为艺术而生,却无一例外的使用艺术的手段进行创作,他们也被称为—黄泉下的美术。

本次展出的唐代陶塑共计百余件,展览分为五个板块:包含了唐代的娱乐、信仰、外交、官吏文化等诸多方面,是对唐人生活的一次立体展示,让史书中的人物鲜活呈现。展览于2016年11月22日至12月28日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展出。

睿心天地—贺友直艺术回顾展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中华艺术宫共同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睿心天地—贺友直艺术回顾展”于2016年11月21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汇聚了贺友直先生的连环画及风俗画代表作,以百余幅作品回顾贺友直的艺术历程,共同纪念这位连环画大师。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1月3日。

错彩缕金·浙江出土金银器

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认为,在中国美学中存在着“出水芙蓉”和“错彩镂金”两种不同的美,它们构成了中国美学的独特面貌。“出水芙蓉”之美严格地说主要体现在文人化的艺术之中,亦即在诸如绘画、书法等相当文人化的艺术门类中。在工艺美术方面,则以另一种形态留存着“错彩镂金”之美,而金银器制作则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本次展览汇集了浙江省各地出土金银器百余件,有些展品还是首次露面,如临安市杨岭宋墓、原高虹中小学寺庙遗址宋代窖藏、浦江县龙德寺塔地宫、高爿窖藏等出土的金银器。本次展览于2016年11月26日至2017年2月12日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展出。

观泉阅世—浙江近代货币金融概览

浙江地处东南富庶之地,有悠久的货币金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浙江就有金属货币的流通。唐宋时期,以质库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遍布浙江全省,杭州更是铸钱、金银、纸币并行流通。明朝中叶,钱庄的出现将浙江金融推进到新的高度。近代以降,浙江货币金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此次展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呈现鸦片战争以来浙江货币金融概况。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大量浙江近代货币金融实物和文献资料,本展览以此为依托,并在上海造币有限公司、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等大力支持下,沿着浙江近代货币金融变动主轴,逐步展开浙江近代历史画卷。展览于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展出。

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

新中国成立以来,顾公可、顾公雄、顾公柔、顾公硕四兄弟分藏的过云楼遗珍,或捐赠、或价让,陆续归藏南北文博机构,不免南北暌隔,流散四方。此次过云楼四世所藏,能够于数十年后在苏州聚合,得益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苏州图书馆、苏州市档案馆、常熟博物馆等单位与顾氏后人的大力支持。展览于2016年12月13日至2017年3月12日在苏州博物馆展出。

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

展览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共同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于2016年12月20日至2017年3月1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这是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在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展览的又一个重要项目。

本展览展出的466件(套)考古与文化遗物均为收藏于沙特各个博物馆中的珍品。这些文物的时代跨度自一百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开始,经史前时期、前伊斯兰时期、伊斯兰时期,直至近现代沙特王国的诞生,全面反映了沙特阿拉伯考古学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本展览的大量文物出土于历代香料之路、朝圣之路沿线,它们是阿拉伯本土文化与半岛内外的东、西方文化之间发生交流和互动的重要物证。

残山梦最真·浙江省博物馆藏近代山水作品展

“残山梦最真”语出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孔尚任所写《桃花扇》。这次的馆藏近代山水作品赏析展以此为题,是想从依稀模糊的近代山水里,找出千百年来从不失真的人文梦想。山水画历来被看作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画种,因为山水画是心画,体现了作者的心性特质,表达出画家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这次展览的四十余件墨宝,是从馆藏的几千件作品中,特意遴选出来的。他们大多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画者,如顾逵、俞刚、张诵乐、管容德、王应平、楞定……这是一群几乎被画界遗忘的人,但从他们留存下来的墨宝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如何在作品中代代相承。展览于2016年12月31日至2017年2月27日在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展出。

世界因遗产而璀璨—2016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高峰论坛

论坛于2016年12月17日至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以“世界因遗产而璀璨”为核心,就中国古代书画的鉴定、修复与保护问题举行了13场国际学术报告会(依次为单国霖、余辉、赖永二、邱锦仙、林兰东、Joanna Kosek、何炎泉、叶竑毅、张美芳、张继刚、张小岗、孙力、闫丽),吸引文博界、收藏界、书画界、档案界、鉴定界、修复界与社会人士的目光,是一次全球范围内的高峰论坛,以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新颖的形式得到与会专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将中国古代书画的界定与范围,从中国本土性扩展到国际性,并从中国传统修复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等角度上,为中国古书画乃至文化提供重量级的成果。

责编/杨元元

猜你喜欢
浙江省博物馆陶塑浙江
虎啸山林,傲骨嶙嶙
——陶塑《虎啸山林》的外貌形态及内涵分析
乘兴看山多
——黄宾虹纪游山水展(上期)
越颂
——中华文物中的浙江传奇
以刀代笔
——浙江省博物馆藏版画展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探讨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陶塑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竺娜亚ZHU NA YA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