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理论:IP电影现象研究

2017-03-25 09:04杨爱君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影视

刘 磊 杨爱君

新时代新理论:IP电影现象研究

刘 磊 杨爱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 100029)

近几年来 中国电影界兴起了一股IP热 成为人们普遍谈论的话题。IP电影涌入市场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 成为电影创作的新方向 并正在影响着中国电影的面貌与发展。IP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不可忽视的文化景观。探讨IP电影兴起的原因 从创作和产业产业两个层面研究IP电影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进而对当下的IP热潮进行反思 合理看待IP电影 以期待促进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

IP电影 中国电影 原因影响 反思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IP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形态成为当下中国电影热议的话题。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的意思。借用到影视领域,指的是根据具有大量粉丝群体的热门小说、游戏、动漫、网络剧、综艺节目、歌曲等改编而成的影视版权,例如根据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小时代”系列,根据经典歌曲改编而成的《栀子花开》、《同桌的你》等等。甚至某些概念或者流行的话语也被加入到IP电影开发的行列之中,例如《新华字典》、“俄罗斯方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在当下的中国市场中,IP已经越来越火爆,成为各大影视公司纷纷争抢和囤积的对象,把IP电影的开发作为影视公司投资的重要方向。实质上,我们可以把IP理解为具有一定价值的内容或者影视改编的源头,IP电影则是根据这些内容而改编创作而成的电影。

一、IP电影兴起的原因

2011年由滕华涛执导的《失恋33天》改编自鲍鲸鲸的同名人气网络小说,总票房达到3.5亿,成为2011年国产电影的最大“黑马”。2012年改编自流潋紫的同名小说的《甄嬛传》在影视圈大火,影视公司购买网络小说版权开始逐渐成为潮流。2013年郭敬明的《小时代1》虽然遭到业内业外人士的口诛笔伐,但却拿下3.84亿的票房,但在2013年人们更多的称“粉丝电影”,到了2014年达到高潮,网络小说版权的购买愈演愈烈,具有IP基因的电影纷纷上映并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如《后会无期》、《爸爸去哪儿》、《匆匆那年》、《小时代3:刺金时代》等,IP概念应运而生,2014年被称为“IP元年”,2015年上映的IP电影更多,票房更高,IP的范围也更加广泛。IP电影如此迅速的发展原因是多样的。

1.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电影产业

从2013—2014年开始,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电影产业。“百度依托旗下爱奇艺视频拓展影视业务,同时借助百度钱包和百度金融中心共同推出百度爱奇艺众筹计划,打通互联网—金融—电影的共赢生态圈。”[1]与华策影视合作成立华策爱奇艺影视公司,百度推出百度文学,并签约游戏、影视等多家合作伙伴。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60%的股份,成立阿里影业,推出“娱乐宝”,入股华谊、光线传媒等传统电影行业。腾讯互娱成立“腾讯电影+”推出一批明星IP电影改编计划。“腾讯收购盛大文学成立阅文集团,统一管理和运营原本属于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云起书院、QQ阅读、中智博文、华文天下等品牌网站。”[2]互联网巨头们凭借自身优势,抓住IP源头,打造以IP为核心的电影全产业链条,实现文学、动漫、游戏、影视等多个领域的跨媒介融合。

2.网生代的崛起

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80后、90后成为中国电影观影的主力军。根据相关统计,2015年7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6.68亿,网民数量位居全世界第一,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1.4%、23.8% 。“网生代”更加熟悉网络语言,深受网络文化的浸润。像“小时代”系列、《匆匆那年》、《后会无期》等IP电影具有碎片化、草根化、娱乐化、戏谑化等特点,而这正好迎合了“网生代”电影观众的欣赏趣味。“网生代”往往是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等主要用户,是IP电影源头的粉丝,这就为IP电影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3.资本的注入

“IP电影热与商业资本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3]盵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迅猛发展,2015年中国年总票房超过440亿,中国电影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这吸引了许多资本注入中国电影行业之中,例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电影行业。投资者看到IP电影具有制作周期短、见效快、票房有保证等特点,像“小时代”系列、《九层妖塔》、《匆匆那年》等有着低口碑、高票房的现象,投资者纷纷抢夺、囤积IP资源。

4.投资风险低,回报高。

小说、动漫、游戏、歌曲等具有大量粉丝,也就是说一部具有IP基因的电影就具有了一定的受众群体,具有票房保证。而原创的作品并没有粉丝基础。IP电影制作周期短,而原创作品制作周期相对会长一点。这样投资人会对原创作品抱有谨慎的态度。IP电影具有强大的吸金功能,这就是其能迅速占领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因素。例如2014年国产电影票房前十名(表1)中有6部是IP改编电影。2015年根据《山海经》和《聊斋志异》改编的《捉妖记》获得24.39亿的票房,一举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此外《夏洛特烦恼》、《寻龙诀》和《煎饼侠》都超过10亿,《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获得9.55亿的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此外《狼图腾》、《九层妖塔》、《滚蛋吧!肿瘤君》、《左耳》等影片都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根据热门IP改编的电影赚得盆满钵满的,显示出强大的票房号召力。

二、IP电影带来的影响与变革

IP电影强势席卷中国电影市场,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影响,革新了中国电影发展的道路,在某些方面甚至是颠覆性的。20世纪前十年是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的初步探索时期。第二个十年则是中国电影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个十年里,产生IP电影这种独特的电影文化现象,

1.创作层面

首先“弥补产品层面的断裂。”[4]目前来看,在中国又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影片数量并不多,影片的质量有高有低,而IP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使电影内容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元,提高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准,2014年国产故事片产量为618部,上映259部,2015年国产故事片为686部。除了数量的增加外,影片的内容页更加多元化,类型不断在丰富,爱情+青春+校园类型题材依然强势,例如《夏洛特烦恼》通过一个梦境回到高中时代,讲述自己的青春时光。苏有朋执导的《左耳》则讲述了几个青年之间青春成长的故事。还有《栀子花开》、《为爱之渐入佳境》、《同桌的你》等等,这些影片激起观众的怀旧情结,影片也都去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则是一部全年龄段的动画电影,改变了中国低幼动画的局面,《捉妖记》讲述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世界,根据《鬼吹灯》改编的《寻龙诀》、《九层妖塔》和根据《盗墓笔记》改编的网络剧则开拓了中国电影的玄幻题材。《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则是真人秀电影。IP作为电影内容创作的源头,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创作路径,弥补了中国电影原创能力不足的尴尬。

第二,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创作模式。“传统影视行业以创意者为中心导向受众,互联网时代则是受众导向创意者。传统制片的模式是拍电影给观众看,互联网时代则是为观众定制拍摄电影。”[5]以前导演和编剧在创作中处于核心地位,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专业视角来设置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更像是“闭门造车”。而IP电影则与这种传统的电影创作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IP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互联网与粉丝积极沟通,通过大数据进行受众群体定位,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融入粉丝们的建议与想法,甚至根据粉丝的要求和喜好选择主创团队、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设置等。在传统的电影创作中,体现的是导演的艺术思想,坚持的是“作品之上”的理念,是由创作者单向传播给观众,观众只能被动的接受。而IP电影的创作不仅体现了粉丝的思想意识,坚持的是“用户至上”的理念,体现了一种创作者与观众的双向互动交流。

第三,在这种模式下IP电影显示出不同的特征。IP电影具有网络气质,一方面IP电影可以说是互联网的产物,另一方面IP电影的主创人员可以说也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他们也属于“网生代”,例如郭敬明、韩寒等人。叙事的碎片化,例如《左耳》中几位主人公看似有着某种联系,其实更像是将每个人身上所发生的一段段故事连接起来而已。娱乐性增强,第五代电影有更多的民族文化、传统、人性、社会的反思与批判,相比之下IP电影则少的多,IP电影更多的是根据网络小说、游戏、动漫改编而成,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娱乐性。80后、90后作为中国电影观影的主力军,IP电影的创作势必也要迎合这些人的审美趣味。“草根化”倾向明显,IP电影更加接地气,更加平民化。《煎饼侠》、《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讲述了普通人的成功之路,《同桌的你》、《致青春》、《栀子花开》、《夏洛特烦恼》则讲述普通人的青春和爱情。

虽然有《智取威虎山》、《捉妖记》、《九层妖塔》等动作、奇幻类影片,但目前来看,IP电影主要还是以喜剧、爱情片、青春片等类型为主。IP电影在整体风格上片“软”,但这些影片也都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如《夏洛特烦恼》、《煎饼侠》、《匆匆那年》、《栀子花开》等。“这些作品在价值观上更草根化、更平民化,表现的都是城市里普通人的爱情遭遇、人生困境,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对社会、对精英、对文化的疏离态度容易得到普通青年观众认同;同时,这些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更加自然、更接地气,直面现实尴尬,不故弄玄虚,不过多去设计叙事复杂性和视听语言的奇观性,有时甚至显得过于平铺直叙,制作简单得近似电视剧,但是它们却因为与生活的“接近性”、台词的生活化、场景的现实感更容易让观众获得软性共鸣。”[6]

2.产业层面

首先,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活力。很多IP电影投资很低却能够“以小搏大”比如以《屌丝男士》为IP的电影《煎饼侠》投资仅2000万却获得11、59亿的票房,投资3000万的《夏洛特烦恼》获得了14.4亿的票房。“小时代”系列电影虽然口碑很低,但四部电影累计票房达到15.1亿,电影的票房并未因口碑而衰减。IP市场的火爆让影视公司纷纷争抢囤积IP,小说的版权也从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疯长到几百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底,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跨越古代、现代、题材涉及青春、仙侠、悬疑等。而在2015年至2016年,计划开拍或播出的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超过30部。”[7]2015年国产电影票房前十名(表2)中,多达六部电影属于IP电影。“中国电影现在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市场需求与电影生产速度不匹配,电影市场的“盘子不够大”,市场环境的饥渴,带来的就是电影从投资到最后的发行的整体周期的压缩,而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就是做大这个盘子的手段之一。”[8]

第二,完善电影产业价值链。国产电影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票房,在电影产业价值链上做的远远不如好莱坞。在好莱坞电影票房收入只占总收入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收入来自后电影的开发,比如衍生产品的开发、版权授予,开发图书、音响、游戏、服装、玩具、主题公园等。在彭侃的《好莱坞电影的IP开发与运营机制》中提到:“好莱坞IP开发的四大战略分别是跨界改编与系列化;扩窗发行;特许经营和联合推广。”[9]以漫威为例,漫威旗下有钢铁侠、蜘蛛侠、绿巨人、雷神、美国队长等,漫威电影主要以漫威动画为IP,改编成一部部超级英雄电影。还改编成电视剧,如《神盾局特工》,动画《超能陆战队》等,还有书籍、玩具等诸多衍生产品。

IP电影的出现似乎正在慢慢得改变这一局面。以一个热门IP为核心,对IP资源进行全面的开发,形成电影、电视剧、游戏、动漫、书籍等多种产品,积极进行IP资源的授权开发,形成一个全产业链的经营形式。以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为例,《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大获成功,成为一个热门IP。随之推出《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只不过是将一期电视综艺节目搬上大银幕而已,却获得了超7亿的票房,2014年拍摄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并在2015年的贺岁档上映了《爸爸去哪儿2》大电影和《爸爸的假期》,票房轻轻松松过亿。2015年又推出《爸爸去哪儿》第三季,除了大电影外,还推出《爸爸去哪儿》的纪录片、动画片、图书、手游、玩具、手表、亲子宝典APP等,并且将节目品牌授权给天娱传媒、芒果互娱等。这种超高收视率和关注度还带了巨大的广告收益。《爸爸去那儿》以真人秀电视综艺节目为核心产品,不断得进行后续产品的开发,产业链条向上下游不断延伸。

要深挖优质IP资源,打造一条完整的价值产业链条,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升级换代,逐步改变以票房收入为核心的初级模式,走向以电影版权为核心的大电影产业阶段。“从目前的影视行业IP开发现状中可以看出,中国影视工业本身也在发生变化。IP的运营,正在从过去单一粗放的模式走向一体化、自主化、全产业化的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影视工业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10]

三、IP热背后的困境

首先,IP热会导致原创能力不足、原创质量下降。IP电影能够获得高票房、高收益,似乎IP电影成为一种圈钱的工具,而原创则会有一定的投资风险,令投资者望而却步,可能使优秀的原创遭到埋没。IP热会让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流向IP电影改变,可是很多IP质量很差,并不适合改编,消耗了编剧们的创造力。IP成为创作的主流,原创却遭到冷落。从长远来看这种“走捷径”创作路线,对中国原创类型电影的探索却并没有益处。

其次,IP电影同质化问题严重,在如今的IP电影中充斥着虚假繁荣的泡沫,看似IP源头众多,但丰富性与可选择性并不多。例如热门网络文学多集中在青春、爱情、玄幻、仙侠等题材类型。IP电影的同质化问题严重。一方面,囿于中国电影工业、制作水平、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限制,部分IP电影难以进行影视改编。另一方面,某种题材获得不错收益后,一些影视公司便纷纷跟风创作。例如《致青春》火了之后,便在影视圈掀起了一股青春爱情片,例如《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左耳》等。《爸爸去哪儿》真人秀电影获得超高票房后,银幕上又出现了《爸爸去哪儿2》、《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这种同质化问题势必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大电影获得7亿多的票房,而第二季的大电影只获得了2亿多的票房,这足以说明问题了。

第三,电影的艺术性受到挑战。一些IP电影一味地迎合观众的欣赏趣味、迎合市场,忽视电影自身的艺术性。在IP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急功近利,电影的改编流于表面,电影的制作粗制滥造或者采取“娱乐至上”的制作理念,娱乐化倾向严重。“一些影片或内容庸俗,内涵思想肤浅,或高调宣传“高富帅”“白富美”的浮夸魅力,迷恋于感官刺激,或为了吸引眼球,一味的满足观众的猎奇心态……真正的内容生产却被丢在脑后。”[11]例如《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一批真人秀电影实则是一期在大屏幕上播出的综艺节目而已,仅仅几天就制作完成,完全不符合电影艺术规律。冯小刚炮轰综艺电影:“六天拍一部电影,票房还特别高, 在我看来这是很坏的一件事, 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 大家都随随便便投个机取个巧。”[12]

四、结语

2014年我国全年总票房是 296.39亿元,2015年全年总票房更是达到440.69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IP电影进一步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面貌。但IP电影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影片的质量仍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好的故事才是电影的核心。电影人应该牢记“内容属性是电影的黄金属性。”[13]所以IP电影的创作既要满足市场需求,也要提高艺术水准,二者缺一不可。《西游记大圣归来》、《寻龙诀》、《滚蛋吧!肿瘤君》等一批优秀的IP影片已经证实了市场和艺术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应该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创作出一批观众喜闻乐见、思想深刻、制作精良、内容扎实的IP电影,努力做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推动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

[1]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产业研究部.2015中国电影产业报告[M].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5

[2]张贺.“IP热”为何如此流行[N].人民日报 2015-5-21(17)

[3]王臻真 IP电影热——中国大众消费时代进行时[J] 当代电影 2015 0 9 8-12

[4]高玉珏 IP剧在断裂中绽放[J] 视听界 2015 06 29-32

[5]侯志明 论“互联网+概念下的电影创作生产[J] 电影评价 2015 10 1-4

[6]尹鸿 梁君健 “网生代元年”的多元电影文化——2014年中国电影产业创作备忘录[J] 当代电影 2015 03 4-12

[7]人民网 影视“IP热”背后的冷思考[EB/OL] http://ip.people.com.cn/n/2015/0709. c136655-27277584.html 2015-07-09

[8]陈俊宇 西游记“电影IP”热度之惑与“不热”之忧[N] 工人日报,2015-06-01 05

[9]彭侃 好莱坞电影的IP开发与运营机制[J] 当代电影 2015 09 13-17

[10]《影视制作》编辑部 影视节目IP挖掘与内容孵化[J] 影视制作,2015(06)17-22

[11]丁亚平 论互联网语境下电影IP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当代电影2015 09 4-8

[12]赵凤兰 冯小刚炮轰“综艺大电影”“颜值”高就能红 [N] 工人日报2015-02-16 05

[13]张宏森 抵达电影光荣的目的地——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新常态:互联网+与产业升级”论坛上的发言[J] 当代电影,2015(07) 4-5

The New Time and Theory:The Research of IP Film Phenomenon

LIU Lei YANG Ai-jun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Bejing 100029, China)

In recent years,hot topics of IP appear in Chinese film industry,which are discussed widely. IP movies bring about enormous economic effect while entering the market of movie, becoming the new direction of movie creation and affecting the status and future of Chinese movie. IP movie has become important culture landscape in Chinese movie marke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uses of emergence, studies the IP movies influence on Chinese film developmen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creation and industry, gives reasonable evaluation and hop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m.

ZhongjIP movie;Chinese movie;cause;influence;reflection

J909

A

CN22-1285 2017 067-073-07

10.13867/j.cnki.1674-5442.2017.02.11

刘磊 1994- ,男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电影研究。

杨爱君 1968- ,女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教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理论及创作。

(责任编辑:胡子希)

猜你喜欢
影视
影视展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台湾影视人的“北漂”路
影视声音中听觉思维的建立与培养
中国影视,墙内开花墙外香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中国影视“出海”,风头正劲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