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稻田养鱼经营的发展进程与展望

2017-03-26 08:23刘小燕戴振炎
作物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养鱼稻田经营

谷 婕,吴 涛,黄 璜*,陈 灿,刘小燕,戴振炎

(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长沙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水产系,长沙410128)

稻田养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一种优化组合资源配置的农业生态系统,其充分利用稻田的水土资源并辅以科学的人工管理,既种植水稻又养殖鱼类,实现“一田两用、一水两用”,改善“只种不养,只养不种”造成的化肥、农药使用过多、有机物污染、水污染等现象,充分发挥稻田的最大潜力,将生态学、生物学、水产养殖学密切联系起来,获得稻田增产、鱼类増收、生态环境改善等效果[1],充分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环保和生物质的高效循环,尤其是氮的循环利用。而本文稻田养鱼经营是指所有利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充分结合稻田养鱼生产全过程,形成集产前、产中、产后每个环节,尤其是在农产品深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方面为一体的经济管理运行模式,以达到提高以经济效益为主、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种综合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稻田养鱼最早的国家。2005年,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农业生产模式被联合国列入首批世界农业遗产保护项目,这展现了稻鱼生态种养模式是农业生产和农业文化的有机结合[2]。近年来,稻田养鱼已经发展成为农村地区的一种经济产业,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我国农业政策的改革展现了一个可行性很高的方式途径,在我国农村经济结构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毋庸置疑,现在发展稻田养鱼不应只盲目追求产量的增加,而应该更加重视综合效益尤其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要继续大力在适宜的地区推进稻田养鱼综合种养模式,提高稻田养鱼经营的水平,将稻田养鱼的成效发挥到最佳状态。

1 我国稻田养鱼经营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1.1 良好的水稻经营基础

水稻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辽阔的农作物,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3]。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超过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我国也是稻米的主要进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4]。作为我国第一大农作物,水稻的投入产出比较利益最高,其播种面积、稻谷单产、总产均居粮食作物首位[5]。

我国水稻产业拥有良好的经营基础,正逐步朝着产业化发展完善,行业集中化大大提升,稻米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减少而规模不断扩大,水稻加工产业链延长、加工技术进步,水稻生产设备设施改进、利用范围大大提高;稻米的销售渠道多样化,物流设施较完善,交通便利,粮食物流枢纽有大连北良港、广东新沙港、浙江舟山等,又辅以各级粮食中心库,形成了庞大的粮食收纳仓库物流体系,销售范围至全球,改变了以往由于地域局限所带来的销售阻碍[6]。

1.2 良好的渔业经营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渔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开始养鱼,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养鱼业已很繁盛[7]。

我国的渔业,同大多数其他行业一样走过一段艰难的发展之路。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大大调动了人们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积极性,渔民充分利用各种水域、滩涂资源,使渔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8]。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渔业的质量大大提升,朝产业化迈进,渔业设备设施明显改善,渔业生产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带动了整个渔业经营的进步,使其在“供、产、销”等各个方面具有较完备的基础和服务设施,渔业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水平提高,水产品保鲜冷藏和加工技术改善,鱼类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加强,浅水域水产养殖发展,轮养、混养、间养等技术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9]。

我国的渔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此时也是我国渔业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渔业成为国家策略产业,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增殖渔业、休闲渔业五大产业极速发展,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渔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明显。国家大幅度增加渔业科技与推广投入,使渔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大大加强[10]。

2 稻田养鱼经营背景

2.1 稻田养鱼经营的现状

2.1.1 适于稻田养鱼的区域

目前,我国的湖南、浙江、贵州、湖北、黑龙江等众多地区都推行了稻田养鱼综合种养模式。就湖南而言,目前在保靖、安仁、浏阳、宁乡、汉寿等众多地区,稻田种养模式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基于以上区域,可以发现稻田养鱼的种植区域没有针对性特别强的要求,重要的是对稻田的要求,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灌排方便,耕作层深厚不漏水的田;同时满足地势低平,防洪抗旱能力强,保水保肥能力必须要好;特别要做好稻田的改造工作,稻田不仅要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也要形成适宜的养鱼环境,原有稻田必须经过改造以后才能满足稻、鱼两方面的需求。就区域而言,在满足稻田要求的同时,现阶段适宜在我国推行稻田养鱼的区域:第一,对于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不高的区域,推行稻田养鱼模式,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第二,对于用地紧张的区域,推行稻田养鱼可以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用”;第三,在区位交通优势相对较好的地方,推进稻田养鱼,发展休闲农业,市场前景较好;第四,在较偏远的山区推进稻田养鱼,可以改善当地的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2.1.2 稻田养鱼经营技术越来越完善

国内外,在学术上对稻田养鱼的起源时间没有定论,但是以我国稻田养鱼的历史最为悠久,仅仅从有文献记载的三国时期算起,我国的稻田养鱼至今也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11]。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及之前,由于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等方面原因的限制,稻田养鱼只是小范围内自给性的农事活动,发展力度不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稻田养鱼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稻鱼示范基地增多,稻田养鱼科学技术显著提高并逐渐推广应用,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农民经营意识加强,稻田养鱼的经营模式也有所增加,“稻鱼共生、稻鱼轮作”两种稻田养鱼模式得到发展,稻田养鱼经营与旅游业结合、与扶贫结合、与优质农产品生产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相得益彰,整个经营方式相较于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完善。

2.1.3 稻田养鱼综合效益日益提高

在稻田养鱼经营技术逐渐推广和发展的基础上,稻田养鱼的综合效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黄国勤等[2]研究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稻田养鱼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与传统水稻种植相比,稻田养鱼大大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甚至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降为零,一般养鱼稻田可使农户增加收入3300元/hm2,实施高标准的稻鱼工程进行稻田养鱼,可增加收入5250元/hm2;在生态效益方面,化肥和农药等使用量的减少,鱼类活动的增加,生物培肥,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了稻田环境污染。据测定,稻田养鱼还可提供37 500~75 000 kg/hm2鱼沟肥泥,可为下茬作物提供一季基肥,相当于150~300 kg标准化肥的肥效;在社会效益方面,稻田养鱼扩大了再生产,稳定了粮食安全,提高了稻米质量,加强了文化传承,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刘某承等[12]研究表明,若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稻田养鱼系统比常规稻作系统高7447元/hm2,平均每公顷的综合价值高9631元,同时其投入产出比和投资利润率都优于常规稻作系统。

2.2 稻田养鱼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力度仍有待加强。稻田养鱼生态种养模式,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成熟的稻田养鱼经营技术,国家应该积极鼓励,选择在适宜的区域发展规模经营,以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显现出更积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对稻田养鱼的支持力度有所增强,资金投入、土地流转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完善。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等的限制,地区发展差异相对较大,产业化水平较低,很多需要通过稻田养鱼来脱贫的地区,启动稻田养鱼所需的支持资金相对较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仍有较大空间,以保证稻田养鱼模式能够持续产生更好的综合效益。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才不足。培养技术与经营能力同时具备的专业人才,是稻田养鱼发展的关键。现阶段稻鱼种养模式的从业人员,大多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都有所欠缺,缺乏对稻田养鱼经营的主观能动性。

(3)农民的销售水平较差,销售渠道较窄。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低,销售链条较长,中间商较多,加上市场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销售的效率也较低。

(4)经营方式较单一,品牌意识不强。部分稻田养鱼经营者,过度注重稻田养鱼产品产量的提高,而忽略了稻田养鱼可以带来的附加效益以及品牌效益。

因此,要促进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将各种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汇聚在一起,加快推动稻田养鱼生态农业的发展。

3 稻田养鱼经营的创新与展望

从整个稻田养鱼产业经营发展来看,在重点支持农业生产的同时,不仅限于生产环节,还要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尤其是农产品的产后环节中的深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领域[13]。因为稻田养鱼经营的效益来源于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部生产过程,所以每一个环节的经营决策都直接影响着效益的高低。因此经营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全程化、多方考虑、切合实际做出正确决策,做到决策合理、经营多样全面,综合利用多种科学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提高质量。稻田养鱼的经营创新,需要突破稻田养鱼单一的种植业加养殖业模式,立足资源优势,在原有的稻渔共生模式上,建设农家乐、培训示范基地等,将稻田综合生态种养模式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有效结合,加强完善农产品深加工体系,呈现出以乡村旅游为主要载体,多种综合经营并肩的特色农业旅游项目,展现田鱼干、酸鱼、稻米、谷酒、米酒等生产制作工艺以及销售稻渔生态种养模式下的农业特色产品。把农事活动体验和休闲农业有效融合,开展稻田抓鱼、稻田竞走、收割稻谷等趣味活动,并利用产品生产现场举办文化节等,开发新的商品,提高经济增长点,让游客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休闲旅游中得到欢乐,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的优势。大力把以稻田养鱼等综合生态种养模式发展成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和吸金点,发展旅游观光渔业,形成稻田种养发展的新模式,从而提高稻田养鱼经营的综合效益,尤其是提高其经济效益。

表1 稻田养鱼经营的模式创新

3.1 田鱼的商品开发全程化

田鱼的商品开发全程化注重在稻田养鱼经营的各项生产过程中,使田鱼在收获商品鱼之前和收获商品鱼之后都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

(1)在收获商品鱼之前增加赏鱼、垂钓、抓鱼、尝鱼等。以鱼为中心,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禾鱼习俗、禾鱼文化、禾鱼饮食礼仪,充分发挥游客对禾鱼的求知欲望,以赏鱼、垂钓、抓鱼、尝鱼等活动吸引游客,集农事活动与旅游休闲于一体,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大力提高稻田养鱼模式的刺激动力。

(2)在收获商品鱼之后对商品鱼进行深加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产业不断融合,农业企业也在与旅游业、物流业、信息业等行业不断融合,为农业发展整合了各种有效的信息资源,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丰富了农产品市场的多样性。对于稻田养鱼经营商品,稻田养鱼模式下生产出来的禾鱼是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对禾鱼进行深加工,在收获商品鱼之后,可以做成酸鱼、干鱼等特色农产品,积极打造出稻田养鱼特色农产品品牌,发挥品牌效益的积极作用。

3.2 水稻产品利用全程化

水稻产品利用全程化要求在水稻生长的各个周期,通过人工管理,让水稻在收获前后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1)水稻收获前在田间设置禾画供观赏。对适宜的稻田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种植景观,通过多变的大地构图,把常见的稻田作物作为作图材料,普通绿色水稻为背景,紫稻、白稻分别充当黑白色,再配以其他需要的不同色彩的植物,绘画出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禾画。禾画的图案可以是当地传统的民间人物、知名的景点、宣传标语等,形成具有四季交替的特色稻田景观。

(2)水稻收割后加工成米再加工成米酒、谷酒等。稻田养鱼模式下生产出来的绿色稻米酿制的米酒、谷酒,更纯净透明、更香醇。

(3)水稻收获后利用稻草制作成雕塑。以稻草为元素,堆砌制作成当地传统的民间人物、敬仰的神物、民间嫁娶人物现场、时代卡通人物等各种各样的稻草艺术品,吸引游客。

3.3 商品培育全程化

商品培育全程化可以促进稻鱼在整个生长周期中更好的生长和发挥其效益,并且也是收获成鱼和稻谷产量的更好保证。

(1)在秧田培育成大苗再植入稻田。在秧田培育出来的大苗,具有叶片厚富有弹性、绿色面积大光合作用好、根系发达抗性较好、分蘖率和成穗率高等特点,能发挥最大的优势,更有利于稻谷丰产。

(2)养成成鱼后催肥再上市。秋末冬初,刚好是鱼类长肉增肥的重要时令,此时投饲的重点应放在养殖鱼类的催肥上。因此对精、青饲料投喂应作适当调整,在投喂青饲料的同时,适当投喂麸皮、米糠、菜饼、谷芽等精料,也可将红薯煮熟后拌米糠、麦麸后投喂。投量为鱼类体重的5%。投喂精料时须搭好食台,对大部分鱼品种而言,食台以固定在水面以下0.5~1 m处为宜[15]。这是提高成鱼产量,获得鱼类丰收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3.4 产品营销全程化

产品营销是整个稻田养鱼经营最关键的一环,营销模式的优劣直接关乎到稻田养鱼经营效益的高低,做好产品营销全程化至关重要。

(1)利用产品生产现场举办文化节。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当地特色为依托,利用稻田养鱼生产现场举办特色鲜明的文化节。文化节要体现稻田养鱼、乡村旅游的特色,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突破传统模式,流程要创新具有亮点,服务上要让游客宾至如归。一是参与活动的人群要广泛,文化节应邀请当地政府领导、旅游公司领导、企事业机构领导、社会各界团体及当地老百姓的参与,极力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二是结合当地特色选定文化节的主题,突出稻田养鱼的环保和生态循环理念、“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优势,还可以选定文化节的吉祥物,如养殖红田鱼的地方可以选定红田鱼为吉祥物。红田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鳞片柔软可食、营养十分丰富,又因其颜色为红色,故寓意红红火火、吉祥欢乐、繁荣幸福。三是在文化节的活动上,可以推广以稻鱼共生为模型进行舞蹈或小品等形式的表演节目、稻田养鱼生产知识文化讲解、稻田赛跑和稻田抓鱼比赛、丰收大比拼、自助式的美食餐饮活动、多人游戏等项目,让每个参与文化节的人都能感知到文化传播的正能量,以及其中的乐趣和魅力。

(2)产品上市后利用新媒体推介。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新媒体盛行,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的营销方式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形态,更多的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宣传推广。因此,一是根据消费人群的年龄差异,制定不同的推介目标,从而采取多种的推介营销方式,如对中小学生而言,要重视农业基本知识的传授、民俗文化传统美德的弘扬、创新思维方式和独立能力的培养等;对中青年而言要增强娱乐、休闲、交友等;对老年人而言要注重陪伴、养生等。二是建立品牌意识,发展品牌推广模式,逐渐将品牌做大做强,从而更好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帮助农业企业占领市场份额、扩大产品销售,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品牌效益还能为企业吸引更多的人才,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等。三是采用移动电子商务推广技术,定期更新稻田养鱼的生产动态,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最大限度实现咨询与交易的及时性,让客户能够随时获得相关的产品及服务,打破交易的地域性限制,如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公众号、阿里巴巴淘宝等线上销售[16]。

4 稻田养鱼经营发展趋势

从2004年开始,14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及了有关“三农”的工作,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更加强了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第一,我国农业正在面向着新常态转变,国家支持各种农村创业和返乡创业,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也蓬勃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稻田养鱼,挖掘开发其经营方式,使农业成本降低进而从各方面提高效益。第二,从中国的国情看,中国农业需要解决好缺水和高耗水问题,而其迫切和有效益的方式就是采用节水生产模式。稻田养鱼“一水两用、一地两用”,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第三,要培育农村专业人才,各高职院校大力培养一批能在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乡村规划、乡村建筑等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新生代农业工作者[17]。

稻田养鱼经营模式的创新是稻田养鱼发展壮大的关键,各种经营模式齐头发展,才能防止出现由于稻田养鱼在大规模适度经营的情况下,可能带来的田鱼增多而其价格降低所带来的效益降低的现象[18]。要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从稻田养鱼的商品开发、商品培育、产品利用、产品营销等方面对稻田养鱼经营进行创新,把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和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紧密联系,并与当地特色水产种植、养殖等结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种养结合的耕作制度创新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最大可能的拓宽其经营模式,进而提高稻田养鱼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游峥嵘.云南省稻田养鱼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 黄国勤.稻田养鱼的价值与效益[J].耕作与栽培,2009(4):49-51.

[3] 谭砚文,李崇光,汪晓银.世界谷物生产及贸易分析[J].世界农业,2004(4):27-28.

[4] 张 峭,赵俊晔.中国稻米供需分析与展望[J].农业展望,2007(1):9-14.

[5] 李逸勉,叶延琼,章家恩,等.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0):73-82.

[6] 于红燕,刘世义.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9):7-9.

[7] 徐 忠,徐开新.中国渔业生产历史、发展过程和对外贸易[J].中国渔业经济,2008(5):39-43.

[8] 卢素红.中国渔业发展六十年回顾[J].学理论,2011(3):69-70.

[9] 杨 坚.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R].农业部渔业局,2002-08-22.

[10]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EB/OL].http://www.cnfm.gov.cn/yyywyzj/201702/t20170220_54887 31.htm[2017-02-20].

[11]彭作生,朱柳玲,汪自强.稻田养鱼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8):22-23.

[12]刘某承,张 丹,李文华.稻田养鱼与常规稻田耕作模式的综合效益比较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1):164-169.

[13]贾海明.我国渔业发展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4]李忠杰,王立志.水稻大苗壮秧高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5):35-36.

[15]李连任.秋末冬初应抓紧成鱼催肥[J].农村养殖技术,2002(20):17.

[16]盛 凡.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形势下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5(69):69-73.

[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 -02/05/content_5165626[2017-02-05].

[18]黄 璜,刘小燕,戴振炎,等.湖南省稻田养鱼生产与农业供给侧改革[J].作物研究,2016,30(6):656-660.

猜你喜欢
养鱼稻田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稻田摸鱼记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养鱼记
鱼经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