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研究

2017-03-28 05:12罗凑平
成功 2017年6期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法德育

罗凑平

丰城市第九中学 江西宜春 331100

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研究

罗凑平

丰城市第九中学 江西宜春 331100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要不断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功能。本文通过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的途径——情境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以及活动模式,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地完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途径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去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和实现自我价值。“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德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正如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中学德育工作是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德是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和重要阵地,德育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虽然中学其他各科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是课改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将不断探索、努力开创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及品德教育的新形式与新发展。

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由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教学中德育的教育、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首先是思想,而德育教育又是思想教育的主要层面,因此,高中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把德育也寓于整个政治教学之中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内容。但是,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更多地偏向知识点的落实、单纯追求分数等错误倾向。德育教育停留在了简单说教和照本宣科阶段,停留在了老师教为主的阶段。因此,我们要我们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授课者和德育教育的实施者,必须不断探索德育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的科学方法。大量研究表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体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教学模式作为思想政治课德育的有效途径。

一、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并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的共鸣,获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苏联心理学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就是这样一种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的教学法。高中思想政治的内容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在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的能够改善高中思想政治课偏重政治理论知识讲解的枯燥无味的一面,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情境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统一了课堂的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中“货币的产生过程”的讲解,一般比较复杂,学生理解相对较为困难。因此,在这个内容的教学中我使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分别为学生A:用我的大米换你的苹果吧!学生B:想换我的苹果就要拿蔬菜来换!学生C:想换我的蔬菜就得拿盐来换!学生D:想换我的盐就要拿米来换!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想要换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的这个过程不顺利,交换难度很大,因此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需要一种能够起到交换媒介作用的“商品”来使整个交换变得简便,因此,对于货币的产生就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通过设置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起他们强烈的喜、怒、哀、乐情感,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产生极大的积极倾向性,达到寓教育于情感的激励、陶冶之中。

二、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合作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和品格。合作探究学习指学习者在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开展某项学习活动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探讨的一种互动学习形式。合作讲究的是双赢,因此,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实现学习者的主体性,同时也能让学习者互帮互学、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提高。“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强调互动性,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与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主体性,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突出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凸显探究性,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最终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由于政治的生活化使得每一课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身边的案例来体现,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案例,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回归知识点。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中关于“纸币”中通货膨胀与通过紧缩的讲解一直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我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课堂上,我提供一个材料:“甲同学说,为了使人们生活宽裕起来,我们可以要求国家多印些钞票,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乙同学认为:我国现在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的,所以通过多发行人民币就可以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丙同学认为: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过膨胀,所以发行的人民币还是越少越好。邀请你参与该讨论,请你对材料中的三位同学的观点进行点评。”通过学生探究,然后派小组代表发言,学生都能判断人民币不能多发也不能少发,而应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多了会引发通货膨胀,少了会引发通货紧缩。所以很自然的引出了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理论讲解。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全体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认知、情感和适应性等方面有差异的发展。

三、活动模式

德育教育为了把社会的期望内化到受教育者的心理成分中去,必须让受教育者作为主体去活动,将道德理论变成他们直接相关的对象,并在活动中实现对学习对象的创造性把握和自我个性的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已涉及到不少当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领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中关于货币、纸币等知识讲完后,通过开展一场班级辩论赛“金钱是魔鬼还是天使?”,加深学生对“金钱”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当然还可以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方式,如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参观、访问,这就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一种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的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赫德元,周谦编译,教育科学研究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

[2]赵丹,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时代(22).2013

[3]罗娴,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8

罗凑平,1989-,女,汉族,江西丰城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西省丰城九中。

猜你喜欢
政治课教学法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