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2017-03-30 09:05曾茂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小学体育运用

曾茂轩

摘 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了解更多自己不知道的内容。而体育教学则是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体格、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的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说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重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本文着重围绕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将其更加具体化、精细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此保证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 以人为本理念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模式的体育教学方式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定位成一个知识接收的容器,正因如此,学生的内在潜力才得不到良好的发挥,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教学高投入低效益问题产生。体育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教师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是相一致的。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形成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全而发展。

1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策略

1.1 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将原本教师传授者的定位改变为引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当好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围绕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越位,学生的主体充分而不过分。(2)将学生接受者的定位转变为探索者。教师在授课时应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展示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我们的教学应遵循人的本性,应把自由而快乐的学习还给学生。教学氛围的轻松和谐可以为师生关系的和谐服务,师生关系的和谐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3)变"重结果轻过程"为"两者并重"。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使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参与度、积极性、技能掌握、合作交流等方而进行评价,来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力图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本课堂。

1.2 提高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度

1.2.1 给予学生个体差异足够的尊重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在不同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在思维和行为上也会有所不同,在学习中就会出现个体差异,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使得体育教学中也会出现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学应对每个学生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教学,要避免在教学中忽视和不尊重学生现象的发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我发展的权利,进行因材施教。每一个人的智力都由多种智力因素组成,它们各不相同又各有所长,教师的教学应尊重并适应这种个体差异。

1.2.2 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

为了能够在教学中顾全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采取差异性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做好因材施教,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例如,在进行跨越式跳高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能力等方而的个体差异,在学生初步掌握技术动作后,设置不同的起始高度,让学生自己选择进行练习,也可以让学生对高度进行自由的调节,对"横杆"的高度进行自己的调整。在这样"差异性"的练习中,就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不断地挑战自己,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高度中进行技术动作的巩固,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可以在低高度下掌握技术动作,树立信心。

1.2.3 将“教与学”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以往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多是以教师教导为主,而学生只能被动的跟随老师的步伐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慢慢的就会失去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教与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要注重自己授课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的学习以学定教来确定教学方法。

2 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探究意识

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大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力度,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尝试运动训练的编排,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比如: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游戏时,教师给每一小组一个篮球,要求每组的学生以篮球创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例如,在集体进行游戏时,就可以讓学生根据游戏的体验,通过小组的交流,探讨游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在游戏中却的比赛的胜利;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通过调整游戏的队员站位来进行游戏,来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3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导学生相应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情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对学生全面了解知道学生内容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行为,运用体育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利用体育比赛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利用体育体能的练习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利用体育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等。同时,还应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师生平等交流和生生交流中全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4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位置,也意识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渗透对于学生而言的重要性。为了能够全面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的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探究意识的培养,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理念的全面渗透。

参考文献

[1] 周永林.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4.17:64.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理念小学体育运用
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