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对策

2017-04-06 17:26孙禹尧
中国市场 2016年50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区域经济供给侧改革

孙禹尧

[摘要]培育新动能、优化产业升级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我国面临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严峻考验,尤其是在社会供给和需求之间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与途径。文章以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论述点,阐述实现区域经济优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区域经济;经济新常态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01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深改小组会议上多次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基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把供给侧结构改革摆在重要的地位,以此优化发展环境。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带来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以及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雷同,缺乏区域经济特色的问题,因此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通过优化区域经济产业机构,使得区域经济发展主动适应市场要求,以此提高各个区域资源配置与科学利用,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供给侧改革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基本的概念,供给侧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供给侧改革是立足于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结合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实施的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改革,其目的就是实现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本质是改革,因此如果不能合理地把握供给侧结构改革就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甚至会冲击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供给侧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需要寻求两者的平衡点,以科学完善的供给侧改革举措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GDP扩张的主要模式就是依靠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产业实现的,强化大规模投入、消费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需求侧的优势逐渐弱化,产能过剩、内部需求难以启动等系列问题日趋凸显,同时再加上国外经济环境的萧条,尤其是今年英国“脱欧”之后引发的全球货币波动较大的因素,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结合起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是“传统产业”获得发展机遇。传统产业依靠高能耗、高污染的规模投入获得盈利的模式已经不存在,通过调查我国传统产业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差,尤其是钢铁企业近些年的经营现状不理想,企业亏损较为严重,而供给侧结构改革则将影响企业产能的结构层次低、竞争力弱的产业消除掉,而通过资源整合等实现传统产业企业的盈利;二是新兴产业获得发展。供给侧改革就是改革落后的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此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提高,提高我国软实力。通过产业调整,我国未来的发展重点会朝着互联网、教育以及文化产业倾斜。以互联网产业为例,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在“互联网+”戰略实施后,我国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互联网成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手段,实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三是软资源将会创新硬价值。供给侧改革是以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产能投入为主的,供给侧改革强化区域人文特色,凸显品牌的价值,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环境下,通过优化产业实质上就是落实区域的品牌效益,以此提升市场价值。例如通过供给侧改革,通过调整供需关系,能够将传统的“旧领域”催生出新的需求,尤其是“互联网+”产业模式实施后,社会产生了许多与互联网网络经济相关的产业,实现了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2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供给侧改革问题

供给侧改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供给侧改革就是从区域经济供给、生产端乏力突破增长困境,以此解放生产力、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优化配置,保证经济的保质增量。基于有刺激需求侧转向供给侧改革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21需求结构错配,有效供给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采取规模扩张的方式刺激国内需求增长,例如针对近些年国内市场不景气的因素,我国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提升经济发展,但是此种经济发展模式忽视了需求结构合理优化,进而导致供给不足:一是我国资源配置不均,存在错配。以金融政策为例,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国有大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比较高,但是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贷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小微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导向作用,金融倾向于传统产业会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且会进一步加速传统产业规模投资,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阻碍供给侧结构改革;二是我国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近些年“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声日趋增多,因此可见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并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因此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不足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领域。

22产业效能低下,中低端产能过剩

产业协调度不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比例过高。高附加值产业不利偏低问题一直是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属于全国造船大省,但是近些年世界船舶产业的持续低迷,使得造船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很多企业已处于亏损的边缘,经营状况堪忧。

3供给侧改革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

31清理无效供给,提高供给品质

首先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重组、兼并、退出市场等途径,尽快淘汰僵尸企业,清理无效供给,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优化供给结构,化解工业企业特别是钢铁、煤炭、石化等高产、高耗、低效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其次通过法制化建设,提高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强化环保执法力度,提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提高国内产品生产质量,优化服务消费的环境、提高供给品质;最后以国企改革破除垄断为突破口,全面推行国企去行政化改革,实施以监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32改革财政政策,合理配置要素

首先要实施更加积极灵活的财政政策,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合理配置,引导资本更多地关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尤其在创新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扩大投资,为创新创业积累人力资本,从而实现供给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保持中高速发展、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保障;其次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改革步伐,促进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基于我国农村存在的结构矛盾,农村改革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把激励农民创业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相结合,把加强农业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农产品供应流通体系相结合,提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积极推行体制改革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根源在于体制的阻碍,因此体制改革是实现供需再平衡的核心任务。体制改革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要继续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主体自由竞争,自主经营。通过减税等措施减轻市场主体的税费负担,同时为市场主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其次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系统供给侧改革的重头戏,经济的增长依赖于要素的供给和利用。而在诸多生产要素中,资本最为关键。因此要健全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和考核体系,破除金融抑制和金融被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观能动性。

34强化区域人文特色,凸显品牌价值

市场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品质与服务的竞争,如深度研判,实际是品牌的竞争。对自身区域强化品牌建设,是落实“供给侧改革”对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障。新加坡、深圳的成功事例告诉我们,区域经济品牌国际化的构建与科学规划,应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区域特色为着力点,着力创意、设计差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品牌战略。持之以恒,灵活运用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策略,将是各区域经济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众所周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域经济与品牌个性,我们首先必须从各区域社会大众的思想认识与行为道德入手,着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还能让各区域社會大众积极投身于创业、创新的热潮中去,拓展就业渠道,推动社会进步,提升整个区域公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物质文明;还能更有利于吸引更多更好的外来客商来区域内投资创业,有效地促进各地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35发展网络经济新业态,提升现代服务业效益

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且民营经济发达,其制造能力和创造力位列全国首位,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将加速推动江苏走向新制造、走向IOT(物联网)。例如2016年江苏同阿里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升级、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政务治理等方面实现突破发展,促进核心技术平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对接,为江苏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36发挥区域优势,发展旅游经济

江苏省处于环境优美的区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是触媒产业,关联带动作用强,这也是国家将“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抓手的重要原因。事实证明,旅游可以提升地方的影响力、竞争力。因此江苏省要大力发展“旅游+”强调历史的活化和深度体验,旅游可以“+商贸”,催生购物旅游、会展旅游。2015年,游客在江苏省人均花费1454元,而游客在美国人均花费2000美元,可见江苏大有潜力可挖。当然江苏省也要大力探索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样式。

总之,江苏作为经济贸易大省、“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在调结构、促转型、求稳定的新常态下,我们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根据省情实际,优化调整行业生产力布局,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和生态环境底线,同时江苏省也将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帆,以自主创新为舵,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关丽鸣,史惠文经济下行背景下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工业转型升级探讨[J].华北金融,2016(4)

[2]傅兆君,沈梦姣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 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新跨越[J].江南论坛,2016(4)

[3]陆岷峰,吴建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对策[J].华北金融,2016(6)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区域经济供给侧改革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