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花炮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017-04-06 10:21张涛赖昌勇陈亮赵玉崟
中国市场 2016年50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涛++赖昌勇++陈亮++赵玉崟

[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工业化和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特征遭遇了传承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与发展渐渐受到关注。产业集群发展是比较成熟的传统工艺,产业化模式也是浏阳花炮产业化的重要特征,文章分析了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的产业集群模式,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花炮;产业化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062

1引言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这是广大劳动人民上千年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贵宝藏,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2][3][4][5]在工业化和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特征遭遇了传承危机。虽然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当重视,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现象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转变传统保护思路和方法,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保护与发展渐渐受到关注。[5]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花炮的产业化开发较早,也获得了阶段性成功,它的产业化模式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学习的范例。

2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花炮

传统的花炮制作工艺分为卷纸筒、钻孔、打泥底、结鞭、组盆、做效果等12道流程、72道工序。现如今,花炮工艺已从纯手工走向了机械化,花炮生产制造厂家对工厂进行了现代化、标准化的改造,花炮科研技术人员也已研制出无烟烟花、冷光烟花等高科技产品。“鞭爆为湖南之特产,尤以浏阳所产,具有历史上之信誉,盖湘省鞭爆之制造,发源于浏阳也”。湖南是驰名中外的花炮生产基地,而浏阳花炮更是以其精美的工艺,上乘的质量,集聚的规模被冠以“花炮之乡”的誉称。2004年,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浏阳花炮”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浏阳花炮制作工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浏阳花炮创造了10281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湖南文化品牌排行榜第一,中国文化品牌排行榜第七;2012年,浏阳花炮经批准被列入国家文化产业目录。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浏阳花炮产业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浏阳花炮是传统与现代的触碰,承载了中国古老民俗文化的精髓,体现了民间传统节日及庆典活动乐观喜庆的感染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花炮文化。精湛的浏阳花炮制作工艺是我国传统制作工艺的典型代表,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花炮产品的需求,更可以让人们见证铭记花炮制作工艺的历史和先辈的智慧,对相关研究起到借鉴的作用。

3浏阳花炮发展现状和产业集群模式

31浏阳花炮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浏阳花炮迅速发展,外销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浏阳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润并成为了浏阳支柱性产业。花炮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和环保的问题,安全事故频发,环保人士反对使得产业发展陷入了低迷。1998年,浏阳市政府投资5个多亿开展了强劲的浏阳花炮产业升级,制订了一套花炮生产企业安全标准,根据标准取缔了近万家非法生产的手工作坊,并且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发高科技安全环保型花炮品种,力助花炮产业升级。

产业改革升级以后,浏阳花炮取得更多成就:2002年在巴西建设了花炮生产基地,成功打入南美市场;2003年与美、德、法等国家和地区的烟花组织合作成立国际烟花协会(International Fireworks Association,IFA),将总部设在浏阳;2004年开始,浏阳先后涌现10家较大规模的花炮集团;2006年,东信烟花在美国纽泽西州设立公司,销售额达到500万美元;2008年,马德里国际商标组织认定“浏阳花炮”为“世界知名品牌”;2009年浏阳花炮荣获“最具竞争力地理标志”称号。截至2015年年末,浏阳花炮总销售量超过5000万箱,占全世界花炮总产量的60%以上,整个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2201亿元,其中出口销售额303亿元。

浏阳市作为全球最大的花炮产业基地,有花炮生产企业1024家,从业人员约30万人,年销售总值突破百亿元。在浏阳有十三个花炮企业集团,亿元企业有十家以上,浏阳花炮产业给浏阳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收益,对浏阳的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湖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五十大产业之一。[ZW(]浏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liuyanggovcn/lyszfmhwzmllylyhp/content_49755html。[ZW)]

32浏阳花炮的产业集群模式

浏阳花炮产业集群有着本土化的特点,属于内生型产业集群,群内成员间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能力较强,集群内含有重要的中介服务结构,商品、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速度快。浏阳花炮产业集群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花炮文化为依托,以创新精神为辅助,通过政府的推动和扶持,带头企业的主导和示范,行业协会的支持和服务,不仅为浏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浏阳市除了一千多家花炮制造和销售企业外,另有三百多家包装策划企业和原材料生产企业,共计相关企业2300家。

除了形成较完整的生产销售体系之外,浏阳花炮产业集群还包括了监管培训研发等服务方面。集群内设有花炮技术培训中心,定期对花炮从业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和经营管理等专业技术培训;与多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设立科研基地,开发安全环保的新型产品;设立花炮质检中心、花炮产品质监处等机构,严格把关花炮质量;设立花炮企业协会规范烟花行业,协调企业开展活动。浏阳花炮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明显,自2008年以来,浏阳花炮年销售总值均超过百亿元,产业规模更是逐年呈现上升趋势。浏阳花炮产业集群见下图。

浏阳花炮产业集群图

4结论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经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不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隔绝在一个真空状态,更不能在產业化开发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颠覆性的破坏,我们必须在“保护性”和“破坏性”两者中寻找平衡,以实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首先,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开发不能盲目地照搬照套、脱离实际。每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自身特殊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历史规律,对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的产业化保护开发也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思路,我们只能在其开发实践中慢慢总结经验,针对某一项目摸索出有着其个性特征的适宜产业化发展道路。其次,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实践予以支持。在任何项目发展的初级阶段,会受到认知水平和外界条件的约束和限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开发还处在起步初期,我们不能因为其产业化开发得不完善而否定它的实践价值,社会给予的空间、信任和支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开发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杨亚庚,陈亮,陈文俊,等论宜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J].河南社会科学,2014(1):118-122

[2]杨亚庚,陈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探索[J].东南学术,2014(1):210-217

[3]贺正楚,张蜜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研究——以隆回县为例[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2(2):58-64

[4]贺正楚,张蜜,吴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模式:以“二人转”为案例[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2(4):52-58

[5]陈亮,余千,肖爱连,等农业文化与物质遗产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价值评价[J].青海社会科学,2015(2):57-65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