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新机制研究

2017-04-06 15:07欧阳奕张云��
中国市场 2016年50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数据

欧阳奕++张云+��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成为了就业市场上关注的焦点,同时大学生就业也面临很多困难。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政府、高校、企业、人才市场、大学生自身要利用大数据思维,对不断形成的大学生就业数据搜集利用、分析挖掘,促进就业。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就业;就业创新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19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将深刻影响高等学校的教育模式、管理思维以及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观念、学习习惯。笔者认为,应用大数据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可以有大作為。

1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困境及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和原因体现在国家、高校、企业各个层面。

11国家现有政策与措施仍不完善

目前国家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东西部经济水平有落差,城乡生活条件还有较大差距等,这些现实情况都影响了大学生的求职意向。现存的户籍制度使得大学生实现更加自由的充分就业受到限制,导致不同地域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机会不平等,地区之间的流动不畅通,体制内外交流不方便,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对于大学生创业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对于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缺少更切实的保障。

12高校教育理念与培养方式的滞后

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培养模式滞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压力和难题,更是各个高校的要求和任务。大学生是大学教育的最终成果,大学生就业是检验教育质量的市场指标,大学生实现就业是市场对高校教育的最大认可。面临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改进,落后的教育理念应该改变,不适宜的教学模式必须调整。高校现有的教育模式注重机械记忆和书本知识,缺乏动手实践能力与创业培训,直接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市场实际情况脱节,动手操作能力与主动探索精神不足,面对信息社会的冲击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更高要求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13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既存在总量过大的压力,也存在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对接不匹配的结构性错位,这种结构性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制约着大学生就业的解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的冲击,市场要求大学生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由于大学生大多经验不足,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致使大多企业不愿意承担培训的成本和精力,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员工。此外,缺乏对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广泛了解和科学分析,导致对自身的定位模糊,缺乏职业规划和明确方向,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现状。

2当前大学生就业数据信息应用现状

21就业数据信息应用意识不高

数据信息应用是基于对数据信息的归纳、分析等过程的,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分析,最终得出数据信息的价值。但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就业市场拓展、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常规工作,对于就业中大量的数据信息缺乏深度应用,或者说还没有意识到就业数据信息中蕴含的丰富价值。在收集上,一方面将涉及就业工作的相关数据信息都进行收集、统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数据信息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数据信息的统筹设计和分类选择,一些无用数据信息也被收集其中,既增加了收集的工作量,又产生了不少垃圾信息,影响了就业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准确度。在利用上,更多的是充当“二传手”,特别是在就业信息发布上大多是简单地传递信息,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容易让毕业生在大量的就业信息选择中贻误最佳的就业时机,在盲目奔走中增加不必要的就业成本。

22就业数据信息分析手段单一

目前就业数据信息分析更多流于形式,分析结果的可利用性不高。首先,缺乏分析就业数据信息的工具。就业数据信息分析无法实现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分析、对比分析、数学建模分析等。同时,目前还没有一套适合高校就业工作的数据信息分析工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就业数据信息的利用。其次,尚未建立与其他数据的信息关联。就业信息是一个双向多通路的信息结构,要主动建立起与其他社会发展数据信息的关联,把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发展走势、区域发展规划、行业发展现状等作为就业数据信息分析的重要参照指标,准确把握就业形势,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最后,数据信息分析力量不足。一方面缺乏专门人才,高校就业工作队伍中具有数据信息分析专业知识的人才凤毛麟角。另一方面缺乏硬件支撑,涉及就业工作的数据信息量相对较大,加之相互关联的数据信息更是较为庞大,就目前高校就业工作的硬件设备来讲,还无法满足大数据分析的要求。

3在大数据背景下增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31政府部门运用大数据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和求职方向、企业的就业机会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传到网上,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得海量数据。之后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这些大数据形成产业趋势、行业前景、企业状况,为企业和大学生搭建对接平台和交流渠道,实现双方共赢。同时政府可以不断强化其信息采集系统,对大学生就业数据进行整体开发、综合利用、系统处理,对大学生就业前景提前做出预判。提出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和有针对性的实用措施,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制定规范的就业制度,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化解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32高校应用大数据调整大学生就业的路径

从高校层面来说,高校要改进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增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更具有探索精神。学校就业管理部门通过历年就业白皮书掌握毕业生资源基本信息、用人单位与招聘需求信息、毕业生流向、毕业生求职意向和择业行为调查、毕业生对就业工作意见等海量数据。

高校学工部、教务处、校园一卡通中心、相关学院部门等具有完备的学生基本信息,成绩、校园卡消费、图书馆借阅以及学生日常表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奖惩情况、与家长沟通等个性信息。此外,互联网上的微博、微信、QQ空间、QQ群、人人网、飞信以及校内外各类BBS、贴吧和搜索引擎也蕴含着大量的学生思想状况、情绪波动、交友择业等动态信息。高校在分析上述大学生海量数据基础上,完善针对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模型机制,为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提供更加客观、科学、准确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预测学生的就业行为趋势,对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

33大学生运用大数据提高自身就业砝码

目前的职业规划主要针对毕业生,实际上,职业规划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一开始就应该树立职业意识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大数据应该成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工具,大学生可以在大数据的平台上对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挖掘自己最有潜力的职业倾向,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不断调整、不断改进,并可以通过大数据带来的信息资源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职务,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张亮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60-62

[2]李鹏,蔡治廷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86-88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大数据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