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

2017-04-06 19:45陈肖莹
中国市场 2016年50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创业能力创新能力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重点。文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教育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242

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有助于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我国十七大报告中曾指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在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及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承载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责任。对于此,高校应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學生未来的创新创业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为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12有助于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市场经济水平仍比较落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转型阶段。相较于工业经济而言,知识经济对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得以生存,必然要注重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加强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使之能够适应不断变幻的市场经济环境。同时,随着城乡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要求企业人才不仅具备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应掌握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有助于高校教育体系的发展。

13有助于大学生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主观意识逐渐增强,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也着更为强烈的追求。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对创新创业有着更加强烈的欲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让世人看到他们的才华,在就业岗位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在于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它主要在于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为大学生未来自我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大学生受长久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认识不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一些大学生受家庭及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创新创业风险较大,不愿主动创新创业。也有一些大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父母的溺爱,过度依赖父母,独立性及自主能力很差,并且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创新创业受到很大阻碍。除此之外,学校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及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仅为了得到相应学分而参加一些创新创业活动,主动意识十分淡薄。

22学校未设立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在当前我国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及学生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但很多高校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教育体系的设置上,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首先,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只停留在口头阶段,并未设立专门的部门及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其次,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引进创新创业方面的教材,也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仅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一项选修课来对待;另外,大多高校并没有专业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即便有相关专业的教师,但由于他们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大多时候都是纸上谈兵,教学效果甚微。

23缺乏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不论是高校内部还是整个社会,都未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一,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创新意识不足。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加之害怕承担未知风险的心理,人们往往乐于顺其自然、安于现状,不愿去改变、去创新。同时由于我国长久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受到抑制的创新思想一时得不到转变,使整个社会缺乏创新的环境氛围;第二,尽管国家政府及高校都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持支持鼓励的态度,但支持力度不够,很多人并不看好大学生的创业问题,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大大打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3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

31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大多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加之家庭及社会观念的影响,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很大偏见,使其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对于此,高校应注重创新创业知识的教育,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消除不良观念,树立自信心,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除此之外,大学生自身也应加强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改变就业观念。首先,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改变传统的被动就业,树立主动创业观念;其次,创新创业是一条漫长的充满荆棘之路,大学生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应树立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观念,不退缩、勇往直前。

32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国家及相关教育机构等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通过结合国内外成功创业创新经验,编制出适合我国大学生使用的教育教材;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列为教育计划体系中的一部分。构建系统性、全面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应包含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的培训等。既要包括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应注重大学生理论及实践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课程的设置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应保证双方的有效融合,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另外,应注重利用学校的原有资源,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优势。

33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宽松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提升,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因此,社会各界应行动起来,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首先,组织多种大学生课外交流活动,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或创业成功者进行讲座,或组织学生到一些知名企业参观学习,加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其次,社会各界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鼓励,尊重大学生的想法、行为,国家及政府应推出一些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韦素华浅析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几个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6(7)

[2] 高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就业[J].亚太教育,2016(2)

[3] 史润东东,马波,张文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知音励志,2015(13)

[4] 苏晓晋,武珺,曹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11)

[作者简介]陈肖莹(1986—),女,汉族,广东佛山人,硕士,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创业能力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