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成效

2017-04-10 11:35曾小林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知识点教材

曾小林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贯彻,为教学课堂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进行着适应性的改革。于是在改革的潮流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渴求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学科思维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就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学成效低一直是令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教师教学效率低都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本文主要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出发,从多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字:初中思想品德;提高成效;有效策略

G633.2

初中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发展阶段,学生正处于心性不稳定的青春期,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对学生而言,对生理与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针对这样的情况,开展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化解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可以说,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成效,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我将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浅谈提高教学成效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

在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都是将先前准备好的教案和知识点进行照本宣科,把条条框框的知识点布置给学生背诵。然而学生在短期记忆的作用下,记住了若干知识点,可是经不住时间的洗刷,由于没有自身的理解让知识重新回到了课本上。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光没有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所以,作为教师从现在起就要打破這种陈旧无效的教学模式,恰当地进行引证,使学生的头脑跟着老师的思维转动起来,对于知识点的提出能够启发思考,产生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这对知识点的记忆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多种精彩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政治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讨论会、辩论赛的开展,都能够帮助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同时产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热情,真正地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你们要怎样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呢?”,就这样,教师运用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好理论知识,实现理解记忆。

二、升华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思维

每每提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长被冠以一种难以琢磨的名号,它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一种子虚乌有、主观创造出来的名词,而是一种综合能力升华而来的一项技能,而这项技能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十分受用的。初中正是学生打下基础为将来开枝散叶的重要阶段,而教材就是学习知识的根本来源,如果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材进行新的领悟,带领学生把所学知识完全消化,这对学生创新思维逻辑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材编写也是十分的严格,要在课堂上将知识点各个击破,这就考验教师严谨而且清醒的思维能力。在课前,老师一定要自己把教材吃透,把知识点赋予生命力而不是一大堆的文字堆砌而成的废话;另外老师要将知识点转化成学生能够接受的文字,不要让学生看到知识点就像是看见敌人的即视感,不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更会造成学习热情的消减;最后老师再在知识点上进行升华,课本上的知识点开出新的智慧之花,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创新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占有非常好的地位。例如教材中提到了“四有新人”,这个概念对于学生都比较陌生,所以学生要想掌握这部分知识一般都是依靠死记硬背来实现记忆。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但成效很低,而且还压抑了学习兴趣,于是教师加深对教材的感悟,把这个概念与学生熟知的知识结合起来,就能有效突破这些知识的教学。“三好学生”是学生知晓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三好学生的理解,与四有新人进行类比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好陌生的概念。

三、组织轻松互动,营造宽松氛围

在课堂上往往都是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对于知识点一个个细化解析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理解,这是无法改变且毋庸置疑的教学模式。但是以往教学活动中的那种知识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等在这个教育大舞台上站稳脚步,更不能正确地培养学生所需的各项技能。面对如今一步步深入的教育改革,以及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渴望新知识的新时代学生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正要努力改进以往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利于学习的宽松氛围,同时具备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基本素质。那么常常提到的“寓教于乐”就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一个先进理念。要达到寓教于乐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一个有效的互动在课堂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教师借助有效的互动,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后期教学中采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有效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调动课堂氛围,从而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老师要转变以往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朋友。对老师而言,放下教师的架子,带上微笑与学生共同学习是要做的第一步,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构建情感交流的纽带,接着就是要全心全意的和学生开展精彩的教育活动,由活动的支配者转变成参与者。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越来越融洽,那么课堂的氛围也就更好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高效与主动地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四、结语

以上是本人的浅薄见解,总而言之,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呈现出不小的问题,教师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必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使得教学成效大大提升。这样一来,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养成高尚的人格,做好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收获到的是通过考试的理论知识,更是对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核心智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创新思维,彰显教学魅力,促成学生全面与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朋飞.浅析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0(12).

[2]蔡安平.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简析 [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知识点教材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教材精读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知识点自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