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4-10 13:25吴永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小组建设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吴永华

摘要: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合作技能;合作时机

G623.5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創意的教学理论与学习方式。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这一改变了传统教学“插秧式”、“接受式”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现代的数学教学观认为教学应该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以数学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品质。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第三条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989年美国学校数学课程和评价标准也曾明确指出:“小组合作为学生们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尝试错误、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以及总结他们的发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就以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有效的小组建设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包括小组的组建、小组的有效运用和小组的评价等。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习的最小单位不再是学生,而是小组。因此形成一个小而精的学习小组是非常必要的。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扩大而减少。实践表明,四人组或六人组最有利于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这样人数的小组既足够小,使得四人(或六人)可以围成一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同时这样的小组又足够大,能较为充分地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方法。同时还可以根据临时的任务需要,比如计算训练或简单的应用问题等,迅速地分成两个人为单位的“对子”。

虽然小组可以任意组合而形成,但研究表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编排方式能够保证不同数学成就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共同分享、取长补短。

最后需强调的就是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小组长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人物,全面负责小组活动。试想一个班里有6至8名得力的“小老师”在协助教师开展工作,与教师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教学,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培训小组长时要让组长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意义,以及利与弊。班里定期召开小组长经验交流会,评选优秀小组长等。充分给小组长放权,让他们自己举行小组会议,进行组内座位的调整,制定组规,进行成员分工。

总之,卓有成效的小组建设是保证小组合作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

二、必要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1.熟练掌握合作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尤其要讲规则。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可以这样安排: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

2.学会耐心倾听。讨论时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这样要求和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养成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3.学会顺畅表达。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想会说的勇气。

4.敢于质疑、敢于争论。这一点对于数学课堂尤为重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上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流最为可贵。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

下面以《分数乘整数》为例说明必要的合作技能对于课上交流研讨的重要性。

1.师:今天的快乐小研究老师特意选取了我们身边的问题。大家请看(出示花样跳绳图片)“同学们喜欢花样跳绳吗?大家知道天天甩在手里的绳子有多重吗?”老师课前布置唐业轩同学称了一条跳绳的质量,请唐业轩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用商店里的电子秤称了一条花样跳绳重千克,请问大家3条跳绳共重多少千克?”

小组长分发尝试研究卡,学生自主完成。特别要求:想到几种方法就写几种方法。

2.小组交流。结合感受最深部分阐述自己观点,成员之间相互补充,准备汇报。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3.全班展示,师生质疑评价。指名一个组上台汇报。重点说明:①怎么想到用乘法计算?②用乘法怎样算的?③哪种方法更好?

在全班交流环节,上台汇报的小组汇报了本组两种不同意见。即×3等于还是?小组内谁也没能说服谁。抓住这一契机,教师促成了本节课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一次全班大讨论,学生分成两方进行质疑、释疑。有的同学通过++=推测×3也等于,有的同学则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如果得的话,约分后还是,很显然是不正确的。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通过争论同学们对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有了清晰的了解。这一课例,充分说明顺畅的表达、耐心的倾听、勇敢的质疑等交流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的重要性。

三、恰当的合作时机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1.不吐不快时(需要与人交流)。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一课,共安排了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学习,交流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因为有了课前的自主探索学生人人有话要说,人人有话可说,让生生之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正当其时。

2.欲言又止时(需要互相给养)。还以《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一课为例,第二次合作学习就是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这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有困难,需要互相帮助。此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正解其渴。

3.思想交锋时(需要与人争论)。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故意设置矛盾冲突点: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以此引起学生们的争论,自然形成正反两方,从而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机会。此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正中下怀。

4.实验操作时(需要与人合作)。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学生抛掷硬币的实验自然而然需要同桌合作完成,一人抛掷一人记录。再如《圆的周长》一课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时,小组成员必须合作才能完成圆周长数据的测量和圆周率的发现。此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正纾其难。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把握得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建设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