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7-04-13 07:20周金城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转型

瞿 述,周金城

(湖南理工学院a.教务处;b.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

瞿 述a,周金城b

(湖南理工学院a.教务处;b.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必然驱动与之紧密关联的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走出象牙塔的大学已成为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导向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航向;学校办学观念的转变与内涵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引擎;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指导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双翼;部分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和支持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加速器;次要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和肯定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润滑剂。通过各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创新,可以实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顺利发展。

利益相关者理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路径

1984年,弗里曼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这一理论在西方被广泛应用于公司治理研究。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随着社会日益开放,走出象牙塔的高校已逐渐成为社会网络的重要结点,高校也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校组织变革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采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将利益相关者与大学之间的重要性程度划分为最重要群体、重要群体、部分拥有者和次要群体四个层级。依据这一理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亦可分为四个层级,即学生、教师及高校行政人员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属第一个层级的最重要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董事、捐赠者、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属第二个层级的重要利益相关者;银行、科研主管部门、教育评估机构、行业、学术评审委员会等属第三层级的部分拥有者;市民、社区、媒体等属第四个层级的利益相关者次要群体。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成为高等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然而,在地方本科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标函数并不一致,存在利益博弈和利益再分配,如果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其中的利益诉求差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可能会遭遇严重问题[1]。政府如何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引导地方本科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合理定位,形成办学特色[2];地方本科高校如何顺应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要求,顺应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发展趋势,扬长避短,打造深度融入区域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品牌和办学特色,在传承与超越之间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行业企业如何巧抓机遇,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指导作用,参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在企业创新发展中获得智力支撑,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等,这些既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重大机遇,也是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

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导向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航向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制定者和“业务指导者”,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于尚处于“政府推动型”运行机制的我国高等教育更显重要[3]。首先,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将高等教育重大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和完善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在法律、部门规章、资金等方面给予保障,使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依法行政,依法改革;同时,地方政府要发挥省级统筹作用,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配套完善一系列适应地方经济和高校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区域产业与高等教育发展布局,建设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群,打造一批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其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尊重和激发高校首创精神,改革招生制度,扩大自主招生权,使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中能够调整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增强办学活力。最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分层、分类的高校评价指标体系,特别要建立与研究型高校相区别的体现应用型、职业性特点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评估体系,利用分类评估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学校办学观念的转变与内涵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引擎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要合理推动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必须科学认识当前我国人才需求特点、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发展趋势。然而,由于受“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实用”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地方高校对转型发展持疑惑态度。地方本科高校自上而下要充分认识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也是顺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战略决策的需要,更是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需要。要充分认识“地方性”就是要植根地方、依靠地方、融入地方,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创新,以服务地方需求为主线来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应用型”就是要密切跟踪地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形成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的专业体系,将企业资源、行业标准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专业建设对接产业发展、教学内容对接岗位标准,培养地方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聘用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领军人物和兼职教师,通过培养、引进、聘请等多种方式和顶岗工作、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整体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形成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指导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双翼

在现代社会,教育、科技、经济日益融合,除了高校,行业企业也是知识更新、科技进步的主体,高校人才培养要与行业企业人才积累协同发展。应用型人才服务于企业发展、产业升级、行业变革、社会管理的一线,行业、企业、社会等用人单位理应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体。行业企业不仅是人才的需求方,也应是人才培养的参与方。高校要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必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以制度建设推动改革创新。同样,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要想招录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减少人力资源成本,要从外部松散的校企“结合”转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产教“融合”,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双师型队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专业內涵建设,把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融入人才培养之中。正是由于我国高校普遍缺乏行业企业部门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导致了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就业难而企业又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现状。

四、部分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和支持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加速器

银行、科研主管部门、教育评估机构、行业、学术评审委员会等在地方本科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中属第三层级的部分拥有者,虽然他们只在特定条件下才成为大学的利益相关者,但他们的作用却不容小视。一是办学经费的筹措。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面临办学资金短缺的现实困境。为有效解决财政问题,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大学还要学会经营和理财[4]。除了得到政府的资助外,还要得到银行、民间社团机构、行业企业的资金支持[5]。二是科学研究的需要。科研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如果放弃了学术逻辑,教学亦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然而,地方本科高校无论在科研队伍、科研基础条件,还是在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等方面都与国家重点院校及省属重点院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处弱势地位,需要科研主管部门、行业、学术评审委员会等给予适当的倾斜,特别是在人才引进、项目审批和经费资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便利。三是分类评估的需要。教育评估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风向标,评价标准是内涵建设的指挥棒。目前国家对高等院校的教育评估尚未建立分类评估体系,在评价标准方面地方本科高校与研究型大学没有显著区别,在评价主体方面,缺乏行业、企业以及第三方中介组织的参与[6]。这既与应用型高校以技术积累创新和服务产业实际贡献为价值取向的评价相矛盾,又极易导致高校建设的同质化。

五、次要利益相关者的认同与肯定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润滑剂

市民、社区、媒体等虽属第四个层级的利益相关者次要群体,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转型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关注和认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普遍不高。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存在认知定位偏差,具体表现为企业参与度低、第三方评价缺位、宣传舆论有待澄清[7]。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迫切需要正确认识应用技术大学的作用,国家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舆论引导使全社会形成普通本科与应用技术本科同等重要的文化氛围,应用技术本科与普通本科是同一层级的两种不同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只有类型上的差异,不存在高低之分;“应用技术型人才”属于人才类型划分而不代表教育层次,应用技术教育应是绝大多数受教育者获得谋生的技能教育、获得发展的素质教育。只有社会各阶层共同摒除狭隘的、偏见的价值观,净化应用技术大学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才有出路,才能够走得更加从容。

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教育法规、教育投入等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更涉及办学理念定位、教学模式更新等高校微观组织的变革,不仅需要高校的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创新。只有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高校自主、全社会参与,以正确的高等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科学的治理体系为保障、以深化分类管理改革来规范、以应用技术型评估来引导,才能确保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不偏离正确的航向。

[1]张应强,蒋华林.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4(6):1-9.

[2]崔国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应该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13-217.

[3]陈解放.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大学内在逻辑与观念文化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35-37.

[4]柯佑祥,李进生.高等教育外部提供的价值及其实现[J].高等教育研究,2014(5):30-35.

[5]查普曼.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环境变迁与大学的回应[M].范怡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张 斌.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应用技术本科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2):10-11.

[7]王者鹤.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4):53-59.

(责任编辑 祁 刚 校对 伯 灵)

The Paths of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 Theory

QU Shu,ZHOU Jin-cheng

(a.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b.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eyang414006,China)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the policy orient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 is the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s cours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change of school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engine,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s participating and guide are the wings,some stakeholders′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is the accelerator,secondary stakeholders′ recognition and affirmation is the lubricant.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realize smooth development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the various stakeholders.

stakeholder theory;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evelopment path

2017-02-10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湘教通[2016]400号-1089)

瞿 述(1963-),男,湖南岳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10.13888/j.cnki.jsie(ss).2017.03.020

G640

A

1672-9617(2017)03-0389-04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转型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沣芝转型记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