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2017-04-21 01:44胡可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医学生弹性心理

张 欢 龙 霖 胡可芹 李 培

①中国.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四川南充) 637800 E-mail:zhanghuan_luck@sina.com ②川北医学院高坪医院

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张 欢①龙 霖①胡可芹①李 培②

①中国.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四川南充) 637800 E-mail:zhanghuan_luck@sina.com ②川北医学院高坪医院

目的:了解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医学生心理压力,制定心理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640名医学生采用一般情况问卷、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40名医学生心理弹性总均分(61.70±12.44)分,显著低于普通成人总均分(65.4±1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42,P<0.01)。相关分析显示,医学生心理弹性总分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0.538,P<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096,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担任学生干部及家庭月收入是影响医学生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结论: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较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担任学生干部及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更高。

医学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心理压力

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顺利发展的必要保证。面对学业、恋爱、人际关系、就业及升学等问题时,由于医学生尚未形式成熟的心理应对机制,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产生心理危机[1],如慢性疲劳、睡眠质量差[2]、焦虑抑郁、人际交往障碍、易怒[3]等,严重影响其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检出率高达41.01%,人际关系困扰严重者高达15.7%[4];15.21%的医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交焦虑[5];3.22%的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即面对困难经历时的反弹能力[6]。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有学者将心理弹性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范畴,发现心理弹性在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7],而关于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较少。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帮助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顺利完成学业及制定心理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以四川省某医学院校全日制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问卷,经填写后收回675份问卷(96.4%)。经检查、剔除填写不全卷35份,共计有效问卷640份(94.8%)。参与调查的医学生年龄13~34岁,平均(20.47±1.92)岁;男生120名(18.8%),女生520名(81.3%);一年级139名(21.7%),二年级427名(66.7%),三年级12名(1.9%),四年级6名(0.9%),五年级17名(2.7%),硕士研究生39名(6.1%);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9名(6.1%),护理专业194名(30.3%),医学影像专业256名(40%),医学检验专业70名(10.9%),麻醉专业4名(0.6%),中医专业77名(12%)。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医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是否外出兼职、生活费来源、是否独生子女及家庭月收入等。

1.2.2 心理弹性量表 采用由Conner和Davidson[8]于2003年研发的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ornor and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 -RISC)进行测评。中文版由于肖楠及张建新修订[9],共有25个条目,包括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维度。英文版Cronbach'α系数为0.89,重测信度0.87;中文版Cronbach'α系数0.91,与自尊、生活满意度以及五大人格效标量表的相关理想,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采用5级评分,从“从不”计0分到“几乎总是”计4分,得分范围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1.2.3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该量表由解亚宁、张育昆[10]于1995年编制。量表共20个条目,全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8。采用4级评分,从“不采用”计0分到“经常采用”计3分,分为积极应对(条目1~12组成)和消极应对(条目13~20组成)2个维度。结果为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和消极应对平均分。

1.3 统计处理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F检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给出的统计值F值、r值和P值。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医学生心理弹性状况

该组医学生心理弹性总均分(61.70±12.44)分,其中坚韧维度(31.12±6.95)分,自强维度(21.47 ±4.40)分,乐观维度(9.09±2.37)分;显著低于普通成人[9]的心理弹性评分(65.4±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2,P<0.01)。

表1 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r)

表2 不同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积极参加团体活动及家庭月收入的心理弹性状况比较()

表2 不同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积极参加团体活动及家庭月收入的心理弹性状况比较()

类 别 n 心理弹性 F/t P专 业 临床医学专业39 62.61±12.68 3.545 0.004影像医学专业256 62.81±11.70护理专业194 59.89±12.52麻醉专业4 55.75±13.32医学检验专业70 60.44±12.03中医专业77 65.85±13.14学生干部 是 232 63.53±12.76 2.822 0.005否 408 60.65±12.14参加团体活动 是 472 62.98±12.31 4.500 0.000否 168 58.07±12.09家庭月收入(元)≤2000 161 59.54±13.14 3.037 0.029 2001~4000 303 62.17±12.15 4001~6000 88 61.45±10.89≥6001 88 64.26±13.08

2.2 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相关分析发现,该组医学生心理弹性总分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见表1。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对医学生心理弹性有显著影响的社会人口学因素为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积极参加团体活动及家庭月收入,见表2。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担任学生干部及家庭月收入是影响医学生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见表3。

3 讨 论

3.1 医学生心理弹性现状

该调查显示,医学生的心理弹性评分低于普通成人[9]。即与普通成人相比,医学生的抗压复弹能力更差,心理弹性水平更低。这与陈珑[11]等的研究结果不同。其通过对1014名军校医学生的调查发现,军校医学生心理弹性总均分是(72.83±11.21)分,显著高于该调查结果(t=-22.634,P<0.01)。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需要大学生学习建立自身良好的应对机制,以应对来自环境、生理及心理的变化[12]。有研究发现32.49%的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3],以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为主[7]。现阶段我国医学生培养模式为“基础课程+公共课程+临床实习”,学制多为五年制,科目繁多,学习压力大于其他专业。除完成理论学习任务外,医学生还需通过临床实践考核,才能顺利拿到学位证书。加之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医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就业岗位未见显著增加,多数二级甲等医院在岗位招聘时已将学历要求提升至硕士研究生,增加了医学生的就业及升学压力[14],加大了医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其心理弹性水平。此外,该次调查所选取的样本来自普通医学院校,与陈珑[11]等所选取的军校医学生不同。由于学校性质不同,军校医学生长期处于军事化管理中,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因此更容易遭受挫折教育,心理抗压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故而心理弹性水平更高。

3.2 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该研究显示,医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其3个维度得分与医学生的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说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医学生越愿意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这与万育辰[15]、Smorti[16]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应对方式是心理弹性的重要变量,对心理弹性水平具有预测作用。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应对挫折,提高抗压能力,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17]。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困难,而心理弹性水平高的医学生更愿意采取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的烦恼;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或借鉴他人处理类似困难情景的办法等积极的应对措施,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该研究还发现,担任学生干部职务、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医学生。这与陈怡[18]的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发现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整体心理弹性水平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积极竞选学生干部的医学生本身具有外向型人格,担任学生干部有助于锻炼其沟通技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协调关系的能力。且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同学、老师及家人的认可,增强自我接纳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其弹性水平。杨燕[19]等人的研究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对医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这与该研究结果不同。关于家庭经济状况对个体心理弹性的影响尚存争议。心理弹性的概念源自对吸毒、父母离异、贫穷家庭青少年等的研究,发现经历负性事件的青少年在成年后反而能取得较好成就,心理弹性水平较高,良好的经济水平对个体心理弹性具有保护性作用[20]。这表明心理弹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21],家庭经济状况是心理弹性重要预测因子。

3.3 提高医学生心理弹性的建议

该调查表明,医学生心理弹性处于较低水平,与医学生的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未担任学生干部、家庭经济状况不良的医学生是重点人群。这提示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提升其水平。有研究表明,采用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团体辅导可显著提高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22]。彭李[23]通过心理弹性训练有效地提高了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此外,教育工作者也可指导医学生将个人特质与家庭、社会支持结合起来,引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处理学习、人际交往、就业及升学中的问题,帮助医学生及时调整心理状态,适应环境变化,提高心理弹性水平。

培养身心健康的医学生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医学生的压力源,重视其心理弹性水平,引导其正视成长阶段面临的问题,指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负性事件,消除或减少负性情绪,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心理弹性水平,顺利实现从象牙塔到社会的过渡。本研究只调查了社会人口学因素及应对方式对医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并且只抽取了一所医学院的医学生,存在研究变量少、样本量不足的问题。故今后的研究者可在增加研究变量及样本量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1]张运红.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413-415

[2]袁洁,刘斯漫,张涛,等.医学生睡眠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4):493-495

[3]逢丽红,杨志昌,李鹏辉,等.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6-7

[4]刘力勇,刘建冲,李丽娜.医学生的人际困扰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19-420

[5]汪涛,谭静,李敏,等.医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和人格特征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11):1095-1097

[6]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The road to resilience:What is resilience?[EB/OL].[2012-8-18].http://www.apa.org/ helpcenter/road-resilience.aspx

[7]张红坡.大学生生活事件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0):1582-1585

[8]Connor M,Davidson R 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 The Connor-Davidson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 Anxiety,2003,18(2):76-82

[9]Yu X N,Zhang J X.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with Chinese people[J].Soc Behav Pers,2007,35(1):19-31

[1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126

[11]陈珑,于永菊,彭李,等.军校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其人格、认知偏向、正负情绪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6): 1731-1734

[12]张亚生.包头医学院学生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8):124-126

[13]符辛涛,崔旭红,胡庆成.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4):155-158

[14]郑亚楠,龚茜.浅谈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7):10-12

[15]万育辰,杨海,苗丹民.军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11):952-954

[16]Smorti M.Adolescents'struggle against bone cancer:An explorative study on optimistic expectations of the future,resiliency and coping strategies[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Care, 2012,21(2):251-258

[17]Brezinova P,Englbrecht M,Lovric S,et al.Coping strategies and depressiveness in primary systemicvasculitis-what is their impact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Rheumatology(Oxford),2013,52(10):1856-1864

[18]陈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5,25(1):95-98

[19]杨燕,颜琬华,李翠香.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5):65-68

[20]Kim D H,Yoo I Y.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silience of school age children with cancer[J].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10,46(7-8):431-436

[21]张欢,周英.癌症患者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1):70-73

[22]王哲.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23]彭李,李敏,姜晓梅,等.心理弹性训练对不同心理弹性军校医学生的正负性情绪及情绪调节方式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5):470-472

Research 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dical Students,Resilience and Coping Styl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ZHANG Huan,LONG Lin,HU Keqin,et al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of Nursing School,Nanchong 6378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edical students'resilience and coping styl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ducing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640 medica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general state questionnaire, Cornor and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and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scale questionnaire(SCSQ)by using the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Results:Medical students'average score of CD-RISC was(61.70±12.44),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adult(65.4±13.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7.542,P<0.01). Active coping styl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silience(r=0.538,P<0.01),while negative coping styl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silience(r=-0.096,P<0.05).Regression analysis displayed that positive coping style,negative coping style,being a student cadre and family income were important factors to medical students' resilience.Conclusion:Medical students have low level of resilience,medical students with taking positive coping style,student cadre and family economic status have higher levels of resilience than othars.

Medical students;Resilience;Coping styles;Psychological pressure

R395.6,B844.2

A

1005-1252(2017)03-0363-04

10.13342/j.cnki.cjhp.2017.03.013

2016-11-22)

http://www.cjhp.com.cn/

2015年川北医学院科研发展计划项目(编号:CBY15-B-YB02)

猜你喜欢
医学生弹性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心理小测试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