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早期学生体像烦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2017-04-21 01:44田相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性器官指向情绪

田相娟

中国.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E-mail:1643587512@qq.com

青少年早期学生体像烦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田相娟

中国.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E-mail:1643587512@qq.com

目的:探讨青少年早期学生的体像烦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16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早期学生体像烦恼检出率为25.00%。青少年早期学生的性别烦恼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35,P<0.05),体像烦恼(F=4.79,P<0.05)和性器官烦恼(F=6.74,P<0.01)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青少年早期学生在指向问题的应对和指向情绪的应对以及这两个子量表的多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35~2.73,P<0.05)和年级差异(F=-3.91~-13.93,P<0.05)。青少年早期学生体像烦恼、形体烦恼、性器官烦恼和容貌烦恼与指向情绪的应对及其中的多个维度显著负相关(r=-0.39~-0.16,P<0.05)。结论:青少年早期学生的体像烦恼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体像烦恼水平越高,越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体像烦恼;形体烦恼;性别烦恼;性器官烦恼;容貌烦恼;应对方式;青少年早期学生

体像烦恼是指由于个体自我审美观或审美能力偏差导致自我体像失望而引起的心理烦恼,是一种介于正常体像心理和体像障碍之间的不正常的体像心理,它比体像障碍更具普遍性和弥散性[1]。其主要特征为:过分关注自己的体像,有强烈的改变自身某方面体像的愿望,同时还伴随着一些消极情绪。

自1951年Schilder提出“体像(body imag e)”[2]这一概念之后,体像烦恼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诸多研究考察了体像烦恼的检出率,体像烦恼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体像烦恼与其他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发现,34.30%的大学生存在体像烦恼,且女生(42.21%)高于男生(23.48%)[3];大学生体像烦恼的年级差异不显著[4];体像烦恼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5];体像烦恼对学习积极性有消极影响[6]。

此外,研究还发现体像烦恼特别是性器官烦恼是影响社交问题的重要因素[1]。应对方式作为个体面对挫折或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是个体适应性和社会技能发展的一个明确指标[7],属于社交问题的重要方面。由此,笔者认为体像烦恼与应对方式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联。然而,目前为止鲜有研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考察。文献检索仅发现1项相关研究,即田禾丰等以青少年为被试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体像烦恼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

青少年早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身高、体重和容貌以及第二性特征的出现,使部分学生对自身躯体的自我认知产生偏差,从而出现由于对自身的某些现状感到困惑或不满进而表现为体像烦恼的现象。因此,该发展阶段体像烦恼问题的研究是体像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拟以青少年早期学生为被试,考察体像烦恼、应对方式的基本特点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以期为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与体像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临沂市某初级中学200名初中生作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164份(82.00%),其中男生86人(52.44%),女生78人(47.56%);初一学生51人(31.10%),初二学生53人(32.32%),初三学生60人(36.58%)。

1.2 方法

1.2.1 青少年体像烦恼问卷[9]该问卷由高亚兵等编制,共25个题目,由形体烦恼、性别烦恼、性器官烦恼和容貌烦恼4个分量表构成,采用自陈报告的形式。采用3级计分,其中1代表“符合”,2代表“不置可否”,3代表“不符合”。任意1个分量表的得分小于2分即为体像烦恼,得分越低,体像烦恼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

1.2.2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10]由陈树林等编制,包括指向问题的应对和指向情绪的应对两个子量表。其中指向问题的应对包括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和积极的合理解释3个维度;指向情绪的应对包括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4个维度。量表采用1~4级评分,1表示不采用,2表示采用,3表示有时采用,4表示经常采用。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

1.3 统计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

2 结 果

2.1 青少年早期学生体像烦恼的检出率及性别和年级差异

体像烦恼的划界分为2,对16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表明,有体像烦恼者41人,检出率为25.00%。其中,形体烦恼、性别烦恼、性器官烦恼和容貌烦恼的检出率分别为21.30%、18.30%、9.10%和21.30%。女生的性别烦恼得分显著低于男生。初三年级学生的体像烦恼和性器官烦恼得分显著低于初一和初二年级,见表1。

表1 青少年早期体像烦恼水平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检验()

表1 青少年早期体像烦恼水平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检验()

注:*P<0.05,**P<0.01,***P<0.001,下同

项 目 男(n=86) 女(n=78) t 初一(n=51) 初二(n=53) 初三(n=60) F体像烦恼 2.33±0.37 2.31±0.38 0.43 2.38±0.34 2.40±0.38 2.21±0.37 4.79*形体烦恼 2.32±0.45 2.25±0.54 0.99 2.33±0.48 2.38±0.47 2.17±0.51 3.01性别烦恼 2.27±0.39 2.11±0.51 2.35* 2.25±0.44 2.21±0.46 2.13±0.46 1.12性器官烦恼 2.41±0.50 2.55±0.43 1.93 2.56±0.37 2.59±0.50 2.31±0.49 6.74**容貌烦恼 2.32±0.45 2.32±0.53 0.01 2.36±0.54 2.40±0.49 2.22±0.43 2.13

2.2 青少年早期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见表2,女生在寻求支持和指向问题的应对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在逃避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初三年级学生在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指向情绪的应对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级,在问题解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初一和初二年级。

表2 初中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检验()

表2 初中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检验()

应对方式 男(n=86) 女(n=78) t 初一(n=51)初二(n=53)初三(n=60) F问题解决 2.68±0.58 2.84±0.54 -1.88 2.89±0.49 2.84±0.60 2.56±0.55 5.70**寻求支持 2.53±0.55 2.73±0.55 -2.35* 2.63±0.62 2.60±0.55 2.65±0.50 0.12积极的合理解释 2.73±0.64 2.86±0.54 -1.47 2.86±0.55 2.77±0.64 2.75±0.60 0.47忍耐 2.47±0.65 2.32±0.63 1.57 2.21±0.68 2.42±0.64 2.55±0.57 3.91*逃避 2.13±0.67 1.86±0.60 2.73**1.72±0.45 1.92±0.72 2.31±0.61 13.93***发泄情绪 2.15±0.69 2.24±0.61 -0.93 1.87±0.63 2.21±0.63 2.45±0.58 12.13***幻想/否认 2.27±0.72 2.29±0.58 -0.12 2.15±0.70 2.26±0.71 2.40±0.53 2.07指向问题的应对 2.65±0.50 2.81±0.42 -2.32* 2.79±0.44 2.74±0.50 2.66±0.45 1.19指向情绪的应对 2.26±0.53 2.18±0.42 1.07 1.99±0.45 2.20±0.50 2.43±0.40 13.14***

2.3 青少年早期学生体像烦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

对体像烦恼和应对方式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青少年早期学生体像烦恼、形体烦恼、性器官烦恼和容貌烦恼与忍耐、逃避、幻想/否认和指向情绪的应对显著负相关,体像烦恼、性器官烦恼和 容貌烦恼与发泄情绪显著负相关,见表3。

表3 体像烦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r)

3 讨 论

本研究的体像烦恼及其分量表的检出率均高于高亚兵等2005年以青少年学生为被试进行的研究[11]。近年来,随着网络及新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骨感美和以瘦为美等宣传信息呈爆炸式增多,青少年学生对自我体像的关注不断增加。此外,青少年早期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判断能力相对较薄弱,易受外部不良因素的误导。再加上攀比心理的影响,容易对自己的体像产生认识上的偏差,难以接纳自己的体像,从而诱发体像烦恼。青少年早期学生的体像烦恼主要表现为形体烦恼和容貌烦恼,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11]。女生的性别烦恼水平高于男生,可能是因为受重男轻女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生更喜欢或者欣赏自己的性别,女生则对自己的性别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斥甚至厌烦。除此之外,社会中对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现象,如某些招聘启事明确要求性别为男,这也可能是女生的性别烦恼较男生更加严重的原因之一。初三年级学生的体像烦恼和性器官烦恼水平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既要面对生理和心理状态的急剧变化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又要承受来自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压力,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期望。此时,若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他们为暂时缓解压力,很可能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娱乐节目上,从而更容易受媒体及影视作品对减肥和骨感美的“狂轰乱炸”和过分渲染的影响,这些都在初三年级学生体像烦恼的产生过程中起十分关键的作用。从内部主观因素讲,初三年级学生比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身体发育更加迅速,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越来越陌生,不得不适应不匀称的成人体形,很容易产生一些对身体的不满意感,从而引起烦恼和焦虑。另外,对自己体像期望过高,也会出现自我丑化或者过分夸大自我缺陷的问题,导致最终产生体像烦恼。

黄希庭把应对方式归纳为着重问题的应对和着重情绪的应对,并指出前者为积极的应对方式,而后者为消极的应对方式[12]。本研究显示,青少年早期女生比男生更多地采用寻求支持和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而较少地采用逃避的应对方式,即女生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男生则更易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这可能是因为女生比男生更为感性,感情更加细腻,注重与重要他人的沟通,更愿寻求别人的帮助,从而更易消除情绪困扰并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初三年级学生比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更多地采用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而较少地采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这一结果与张涛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3]。究其原因,初三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比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学业压力,课外活动骤减,学习任务繁重且占用了大量时间,进而减少了与同伴及家长交流与倾诉的机会。由此在面对问题时多采用自己一个人忍耐、逃避、发泄情绪等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通过与他人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积极的应对方式。

研究发现,青少年早期学生的体像烦恼、性器官烦恼和容貌烦恼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对自己体像不满意的个体,更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8]。应对是一种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14],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应激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包括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评估,调节与事件有关的身体或情感反应[15]。有体像烦恼、性器官烦恼和容貌烦恼的青少年学生,由于对自己的体像不满意,面对应激事件时往往采取消极的评估,不能及时准确地调节自己的躯体反应和情感反应,从而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本研究启示,家长、学校及社会应适时加强青少年早期学生的体像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体像心理,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1]周丽华,骆伯巍,彭文波,等.初探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与社交问题[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64-65

[2]Schilder P.The image and appearance of the human body[J]. 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1951,15(2):170-170

[3]常逢锦,薛朝霞,李新旺.大学生体像烦恼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3):300-302

[4]李玉环,宋灵青,赵富才.大学生体像烦恼与自我完美主义倾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62-964

[5]彭艳.大学生自我体像、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6]彭文波,骆伯巍,周丽华,等.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48-52

[7]王智,杨军霞.高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24-825

[8]田禾丰,陈红香,袁焱.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孤独,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333-336

[9]高亚兵,彭文波,周丽华,等.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05-1006

[10]陈树林,李凌江,骆宏,等.成年人应对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123-125

[11]骆伯巍,高亚兵,叶丽红,等.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现状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4):89-93

[12]陈红,黄希庭,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5):520-522

[13]张涛,李祚山.中学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关系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1):85-89

[14]Joffe P E,Bast B A.Coping and defense in relation to accommodation among a sample of blind men[J].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1978,166(8):537-552

[15]Paterson R J,Neufeld R W J.Advance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stress[J].Stress Medicine,1991,7(2):133-133

http://www.cjhp.com.c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of Body Image and Coping Styles of Students in Early Adolescents

TIAN Xiangjuan
College of Psychology,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of body image and coping styles of students in early adolescents.Methods:The teenager's body image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 and coping styles scale were administered to 164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Results:There were 25.00%students in early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of body image.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depression of sex(t=2.35,P<0.05);Significant grade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depression of body image(F=4.79,P<0.05)and depression of sexual organ(F=6.74,P<0.01).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t=-2.35~2.73,P<0.05)and grade differences(F=-3.91~-13.93,P<0.05)were found in problems-oriented coping styles,emotion-oriented coping styles,and most of their dimensions.Emotion-oriented coping styles and most of their dimension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of body image,depression of stature,depression of sexual organ,and depression of feature(r=-0.39~-0.16,P<0.05).Conclusion:Depression of body image and coping styles of students in early adolescent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The higher the level of depression of body image for students in early adolescents,the more easily they use negative coping styles.

Depression of body image;Depression of stature;Depression of sex;Depression of sexual organ;Depression of feature;Coping style;Students in early adolescents

R395.9,B844.2

A

1005-1252(2017)03-0418-04

10.13342/j.cnki.cjhp.2017.03.027

2016-11-25)

猜你喜欢
性器官指向情绪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抵 消
学校、家庭、教师三结合形成性教育合力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性教育从5龄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