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地理教学和生命教育的融合

2017-04-22 20:37高仁慧赵佰昌
中国德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学科融合

高仁慧+赵佰昌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社会关怀的一种事业。生命教育旨在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作为地理教师,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地理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深度融合,试图通过学科渗透和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强对生命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寻找生命教育和地理教学在内容上的结合点

生命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生命神圣感,指对生命存有敬畏心、崇拜心,不悖逆生命的本质、不破坏生命的自然成长,在对待生命问题时不为所欲为;二是社会责任感,指人应当自觉地从个人生活走向普遍性的生命,由自我的感觉到体会他人的感受,进而培养对他人、对社会的关怀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要让学生学会将生命与生活协调为一体,生命之树需要感性生活去滋养、培育和壮大;四是具有强烈的实践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有问题意识,以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如人际关系问题、对待物欲的问题、学习压力问题等。地理学科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解决当代人口、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寻找生命教育和地理学科教学在内容上的结合点。

从地理教学内容上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册教材分别安排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同时编写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等模块供学生选修,这些教学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只要教师精心安排,高中地理教材的很多内容都能够和生命教育融合。

(一)寻找生命教育和自然地理教学的结合点

在地理学科中,“宇宙中的地球”“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地理的教学内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如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人类需要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后果与解决措施,要从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入手,而这些都渗透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讨论、课外作业等的精心设计就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和科学性,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违背规律,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寻找生命教育和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教学的结合点

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教学内容中对生命现象的描述可谓比比皆是,“人口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教学内容中都可见生命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地球生命的诞生、生物的进化、人口的自身生产、人们的生育观念、国家的人口政策……无一不展现生命现象。通过这些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物质性,懂得生老病死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对于活着的人来说,一定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敢于面对疾病死亡。

生命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不仅仅是生命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更是促成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形成一个活生生的有机整体,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社会环境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意义重大。

二、探索地理教学和生命教育融合的方法

从教学方法上看,地理教学与生命教育融合的方法非常多,比较常用的有五种。

一是或写一篇小短文,或绘制一幅图,或制作一个计算机动画等,向同学或家人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二是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呼吁同学们提高环保意识。

三是模拟赴热带荒漠、热带草原、热带雨林等地区的旅行,并说出到上述地區旅行应该携带的生活用品和注意事项。

四是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防灾日”等相关主题节日,编辑地理小报。

五是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扮演导游角色,开展一次体验性的旅游活动。

这些方法不仅为地理学科以及其他生命科学、人文科学实施生命教育提供参考,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师生的生命质量得到不断提升。这里特别介绍两种方法。

(一)角色扮演体验生命特性

譬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这一问题,也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生命体验,我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环节,让学生扮演和雨林保护相关的不同角色:世代居住在雨林中的原住民、要为国计民生考虑的政府官员、还有一心想要攫取更多财富的外国商业伐木公司的老板……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形象、想法,在雨林的前途命运中有自己的考虑和打算。惟妙惟肖的表演和精心设计的台词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一张张明媚的笑脸不但显示了高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了生命教育的理念!

(二)课外作业布置包含生命思想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的依据。地理学科课外作业要延续生命教育,教师应多开展探究型活动,让学生的生命体验得到丰富。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二、三教材中设计了相当多的“活动”和“问题研究”题目,这些题目为教师在课外作业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想和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必修二第一章的问题研究是“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的问题研究是“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的问题研究是“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这些问题研究围绕人们的衣食住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每一个问题研究都提供了相关的资料,是非常好的生命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本呈现的资料,提取有用的信息,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巧妙渗透生命教育的思想;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就问题查询更多的资料和信息,凝练观点,撰写小论文,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正能量的生命体验,锻炼才干。

三、重视评价在地理教学与生命教育融合方面的作用

如上所述,生命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地理学科融合,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地理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还可以通过组织观看影像资料、开展主题探讨等各种课外活动。但教学评价是导向,对于地理学科和生命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必须重视评价在地理教学与生命教育融合方面的作用。

(一)课堂评价要富有生命气息

课堂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感受到答题的自豪。

教师在课堂评价中恰如其分地从尊重生命的角度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相当大的。高三文科班有一个女孩长得灵秀可爱,说话声音清甜,是校广播站的播音员,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她的地理成绩很不理想。在平时的抽查和交流中,我意识到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这个女孩没有自信心,学习非常被动,导致地理成绩不好,而偏低的地理成绩又使她更加没有自信,形成了恶性循环。我不但在个别谈话中鼓励她要有信心,而且在课堂上对她展现出的闪光点加以表扬,树立女孩自我欣赏、不断进取的生命意识,帮助女孩充分挖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不久之后,女孩的地理学习状况有了很明显的改善,成绩稳步提高。

(二)检测试题要渗透生命意识

现实教学中,无论先进的教学理念喊得多响,一到考试这个环节,一切就又都抛诸脑后,这与生命教育的初衷是违背的。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找生命教育和高考试题结合、渗透的实例,一方面实现生命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另一方面也培養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成绩,从而让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例如,在2015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卷中,有一题是这样的: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这题就很好地体现了生命教育的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既解决考试问题,又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随着全社会个人生命意识的日趋提高,生命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将越来越紧密。我们应该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保护自己及他人生命的技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勉励学生体验生命的美好与失落,找到达成生命完满的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自我反省能力,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感与热爱之情。

【高仁慧,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三中学,教师;赵佰昌,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三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黄蜀红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学科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刚柔并济
破次元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融椅
“超学科”来啦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