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反道而行

2017-05-10 19:23陈瑞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逆向生动习作

陈瑞娟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从问题的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逆向思维的核心是标新立异。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常常囿于思维的惰性,形成思维定式,往往习惯地认识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其彼一面,一些学生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习作教学中若能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学生的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破除“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式,从这彼一面去探索,就会有新颖独创的见解和发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逆向思维:

一、标题新颖

人类的思维具有方向性,人们解决问题时,习惯于按照熟悉的、常规的思维路径去思考,采用正向思维,有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然而要想收到新颖的效果,我们就应该反向思维,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见解,才能令人耳目一新。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确立标题方面进行逆向思维,可以收到新颖的效果,吸引读者的眼球。

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的学生写小练笔《生长中的烦恼》时,要求同学习作要写出新意,从题目人手,怎样才能新颖呢?笔者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来思考。有位同学说,他的烦恼是爸爸经常玩手机,没时间陪他一起玩。笔者引导学生从事情的导火线一手机人手,进行逆向思维。我们常规的思维是要爱护生活用具,不能任意损坏,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是一种经济的损失。当我们逆向思考时,是不是就可以提出“砸碎手机”的观点?这个观点比常规的“爱护手机”更会吸引读者的眼球。进而引导学生以“砸碎手机”为文题,围绕“我的烦恼”这一中心构思要写的内容。通过提出“为什么要砸碎手机?”进行发散思考。同学们自然可以说出不少生活中的例子:爸爸沉迷于手机,没时间辅导我写作业;爸爸痴迷于手机游戏,耽误了工作;爸爸玩手机到深夜影响家人休息等等。再如,一般孩子都喜欢玩具,如果文题确立为《滚蛋吧,玩具》,一般人都不喜欢妈妈的唠叨,如果文题定为《好想再听妈妈唠叨一次》,相信这些打破常规的文题,更能令人耳目一新。

可见,新颖的标题,总是能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眼球,扣人心弦,令人耳目一新,有想深入了解习作内容的冲动。要想达到标题新颖,就需要打破常规思维,进行逆向思维。

二、立意新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很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而人的认识同样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同一座山峰,千百人写山峰,千百篇不同样。同样,当你碰到问题,如果按照常规思维,从前无法解决的,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去寻找出路,那么,一个很妙的聪明点子、一个很新颖的观点看法也许就轻轻松松地出来了。美国著名创造学家奥斯本也指出:“当人们思路闭塞,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之际,有‘九条提示可以对你的思想起‘激发作用,其中之一就是‘颠倒;即可否反过来?反转后怎么样?”这种从问题反方面进行多方思考的方式就是逆向思维,这样可以得到的新的认识。因此,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立意时,不妨从反向思考,确立一个新穎独到的中心思想。

在常规的叙事文的习作教学中,教师总会引导学生确立一个正面、积极、向上的主题。从一件事上我们总会学悟出诸如不畏艰难,才会有所成功,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收获,永不放弃才会驶向彼岸等道理。这些主题虽然都是积极向上的,但却司空见惯,不够新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反向思考,如失败并非成功之母,放弃也是一种美,谦虚不一定是一种美德,坚持不懈不一定能够成功等等,这样的立意,从一种观点的反向思考,得出的新论断,给人新颖的认识。围绕这些新颖的主题进行选材,相信学生也不难举出实例。比如,在笔者在一次习作教学中,有一位学生叙述了自己学滑板的经历,悟出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笔者借机反问,如果有的孩子天生平衡能力较差,纵然付出了很多心血,学习的成效也不明显,这种情况,还要坚持下去吗?可见,盲目的坚持不一定能成功。同学们听了若有所悟。笔者借机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发掘更多新颖的见解。

可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一件事、一个观点的反向进行思维,可以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和论断。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立意,习作的主题才能更加新颖独到。

三、体裁新颖

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魏书生曾对思维定式有过这样的愤慨:“人掉到缸里非得捞,打破就不行;称象非得拿秤,像曹冲那样用船称就不行。这是不对的,同一件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为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在小学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写作文时,最常见的是写叙事文。对于童话、诗歌、书信等其他形式是很少见的。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在叙事文“这棵树“上吊死,可以大胆尝试新颖的体裁。

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学生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学习文具时,平常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说明文的形式来介绍,笔者引导学生另辟蹊径,采用第一人称自述,以童话的形式来介绍,相比常规,这种体裁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新颖。再如学生进行小作文练笔,写成长中的烦恼时,笔者引导学生采用书信的形式道出自己的烦恼。采用第二人称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像面对面交谈似的,倾心而出,自然流露。还有一些学生对诗歌、儿歌、童谣等诗歌体的语言节奏把握得比较准确,教师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创新,书写诗歌。

可见,采用新颖的体裁,不仅可以使习作的结构形式更加新颖,而且可以使语言的表达效果更加生动、形象,更好地突出主题。

四、语言新颖

古人云:“情欲信,词欲巧。”要想更好地表情达意,在语言的锤炼上,自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使语言更加生动、新颖、幽默、风趣。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有限的词汇量,大都只会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次,语文教师可以从语言的锤炼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些使语言生动幽默的技巧,如巧用修辞手法,多积累比喻词、歇后语,反语等。

如在学生的习作中,表示内心很着急时,学生只会用“焦急万分”“很着急”等词,如果改用歇后语“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表达就更形象了。还可以采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在表达提心吊胆时,可以采用诸如“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的表达,夸张的手法,不仅使语言鲜活生动,而且表达效果更鲜明。再如,在写人的习作中,为了突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可以采用运用动物特征来比喻某种人的词语,如“铁公鸡”“小馋猫”“白眼狼”“老黄牛”,用这些有象征意味的词语更能形象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可见,生动鲜活的语言,更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活泼新颖的语言形式可以使表达的效果更加显著。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动鲜活的语言词汇,注重语言的锤炼,使语言更新颖。

逆向思维犹如一阵春风吹醒了小学习作教学这潭死水,将新鲜的营养注入其中,让其鲜活新颖起来。当然,运用逆向思维应根据实际情况,因为并非什么习作都可以进行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出新,可以出奇,但切不可脱离实际和事物的内在规律一味追求新奇,以致思维走偏而误入歧途,这是特别应该注意的。

猜你喜欢
逆向生动习作
逆向而行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