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强化 启迪 注重

2017-05-10 21:45杨正中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者语言文字语感

杨正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语感培养,语感培养也就成了阅读教学的主线。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方法很多,联系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指导朗读,感知内容

就阅读教学来讲,只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远远不够的,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使课文描写的人、事、景物等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产生真切的感受,进而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而感知的有效方法就是朗读。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予学生阅读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来理解和欣赏课文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在学生读的实践中形成的。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作为教者,应该真正下点功夫抓一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如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时,应以指导朗读为重点,在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听录音,使学生受到初步的感染,奠定感情基调;在讲读课文时,要抓住叶欣抢救危重病人、面对被传染的危险时刻挺身而出时的语言和动作,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她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教学时,并不需要作繁冗的讲析,而是适当点拨,效果很好,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二、强化朗读,品味词句

朗讀是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复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训练。注重朗读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即使以现代阅读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朗读的多重教育功能也不可低估。朗读训练既能局部默化出语言的构成方式、搭配规则,又能从整体上体会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意义。“以情感为纽带”的情境教学法能使朗读的过程得到强化,以对情感得到入微的体会。

如教学《嫦娥奔月》一文时,可以抓住“逢蒙威逼嫦娥”一段中的“假装”“迫不及待”“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加以品味,给逢蒙一个正确的人格定性:阴险狡诈、不择手段,使学生产生憎恨之情;抓住“机智”“周旋”“吞”等词语加以品味,给嫦娥一个正确的人格定性:机智冷静、处事果断,让学生产生敬慕之情。然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激发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共鸣,从而将语言训练与情感训练融为一体,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锤炼。

三、启迪联想,丰富想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泥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可见语感是人的一种悟性,但它又不是天生的,它是建立在对语表意义的感受基础上的,是对语表意义的感化、生发、扩展,与思维的拓展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这时便需要教者对学生进行启迪,丰富学生的想象,以欣赏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如《埃及的金字塔》第三自然段语表意义是围绕金字塔“宏伟而又精巧”这个特点来写的,然而它的深层意义却是歌颂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呢?这就需要联想和想象等心智技巧的参与。“金字塔的石块平均重2.5吨,最大的重30吨。”当时没有吊车,也没有起重机,这不由得使人联想到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30万人”“10年时间”“烈日曝晒”等词语又不由得使人联想到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劳苦。学生能读出这样的内涵,这就是语感。这种语感的培养来自于他们对语表意义的感知,更来自于他们对语表意义和隐含意义之间关系的联想和想象。

四、注重积累,诱发情感

语感与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缺少生活经验或不将它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就不容易获得语感。我们知道,虽然语言文字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非常容易产生共鸣。教师应抓住这个连接点,启发学生调动生活积累,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使他们体会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如《嫦娥奔月》一文,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如果你就是乡亲们中的一员,你又会对她说些什么呢?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身边有哪些人是值得大家怀念的,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产生共鸣,语感也就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随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开始对文字产生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文字的背后蕴藏着思想,学会透过文字去揣摩思想与情感的精髓,是语感培养的又一个阶段。背诵名家名篇,增加经典积累,是培养语感向更高层次迈进的一个崭新阶段。

“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朱作仁先生如是说。语感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经验、思想情趣和文字修养的综合体现,是人们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让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的园地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

猜你喜欢
教者语言文字语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语言文字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