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乱之美体现小班幼儿“生活教育”

2017-05-10 23:40孙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班生活化

孙黎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也许一切不那么循规蹈矩,可能还有一些混乱,那他们就更需要在生活化的场景,进行生活化的游戏,探索生活化的材料,尝试生活化的创造,从而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一、在生活化场景再现中引发“乱”的创意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小班的孩子在生活中总爱到处走走,摸摸,碰碰,也许你会觉得很混乱,显得杂乱无章,漫无目的,但这也是孩子的兴趣所在。有趣的事情在成人的世界里并不那么容易产生,但在孩子们之间却经常发生。也许,悄悄地在吃完点心之后走到建筑工地,在摆放积木的地方搭一座小房子,孩子们也能高兴很久,只因为他自认为做了一件别人都不会发现的事情。儿童拿着一根小木棒东敲敲,西敲敲;把积木推倒重新构建一个物体,拿着玩具在沙堆里挖“地道”,做“蛋糕”;儿童商量以另一种方式开展游戏;共同去探索水的三态、风的形成、种子的成长……这些活动在有些成人看来觉得毫无必要,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多认识几个字,多学几个算术,多背几首唐诗来得实在。但对儿童个人或儿童群体来说,其意义却极其重大,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丰富了儿童的感知,发展了儿童的思维,陶冶了儿童的情操,儿童从中真正享受到了童年的快乐。

二、在生活化游戏中跟随幼儿“乱”的步伐

“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做到注意力专注确实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刚入园不久的幼儿。他们喜欢摸一摸,玩一玩,然后再进入到集体活动中,因此我们可以顺着孩子们的思路,开展具有生活化的游戏让孩子们跟着游戏走。

比如在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中,有小朋友从家带来了全家福,在平时会有你一言我一语的现象,也许其他活动中还有孩子摸摸家庭照,还可能会出现还没要求操作,就有孩子自顾自地开始创作了。这应该包含了我们所说的活动上所有的“乱”,它的外在表现是孩子不按老师指令行动,自由说话或活动。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分析就可发现其实“乱”出有因。同时老师提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这个活动的内容和主题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提供的材料也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他们十分熟悉;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讲述自己在以往生活中的经验。我想这时的“乱”,乱得有意义,乱得有价值。但是如何用游戏引人呢?于是我们提出了系列的生活化游戏:1.小影楼:请小朋友都来做小小摄影师,为自己的家庭设计相框并参加展览。出示材料,分组开展活动,这样避免了整体创作不易指导,孩子在自由的空间设计自己家的全家福相册。2.小TV台:将孩子的全家福制成PPT,使用一体机播放,请小朋友像主持人一样自己选照片,说说这是谁,大家在哪里做什么。3.家人对对碰:将全家福做成简易拼图,孩子们自己动手找一找,拼一拼,既能提高眼手协调能力又满足了孩子爱动手的欲望,提高了观察力。

三、在生活化材料中探索“乱”的创造性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也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要提供适宜的生活化材料,让幼儿愿意动手,灵活地因势利导,看似“乱”摆弄,实际创意变变变,在“乱”中取胜。

例如在“彩色陀螺”的科技制作活动中,我们选用了一些颜色比较鲜艳,质地适合小班幼儿,又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材料,我们还考虑到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利用空余时间收集了一些废旧物品,如:我们选择了废旧的光盘以及画不了画的水彩笔或者记号笔来作为材料,制作时,幼儿使用多种颜色的彩色贴纸,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等……他们将这些熟知的圖形粘贴在陀螺上,作为装饰品。刚开始他们是乱贴一气,在慢慢地尝试中,孩子们发现有规律的排列或相近色的装饰能让陀螺转出不一样的色彩;还有个别幼儿利用剩下的自粘纸将水彩笔也包装了一下,其他幼儿看见了,也纷纷一起动手制作。孩子们的陀螺装饰得越来越漂亮了。

完成以后,孩子们对自己制作的陀螺爱不释手,他们除了用光盘还到处“乱”找:瓶盖、奶粉盖、硬纸板都用上了。“乱”搭配出新发现,“乱”变形出新创意。活动所用的材料都是常见的,来源于孩子自己的收集,不仅让他们满足了制作的成功感,更是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因此生活中给孩子机会、合适的材料、充足的时间去“乱”表达,“乱”思考,“乱”尝试,那我们的孩子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在“乱”中尝试生活化的快乐创造

当幼儿在“胡乱”摆弄颜色的时候,他们会发现黄色和蓝色合起来变成绿色,有时候能玩出深绿色,有时候能玩出浅绿色……这时教师及时的引导尤为重要:“这些绿色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谁的颜色像这个呢?”孩子们就会说:“有的像小草的颜色,有的像大树的颜色,有的像大蒜的叶子……”在美术水彩游戏中,幼儿就会尝试用“乱”玩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绿色来装饰画面。不能让孩子形成一个思维定式,要鼓励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师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考虑改变惯有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教师要善于在一日活动的点滴“乱”中帮助幼儿思考、探索、实践。

幼儿每一项活动都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活动,知识技能的培养已经处于第二位了,现在更看重的是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创造并不远离现实,幼儿看似“凌乱”的生活反应是对生活的表达,更是可施展无限兴趣的创造。所以,小班幼儿活动关注的不是秩序不是结果,它关注的是在生活中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快乐的情感。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乐地进行创造,那么,“乱”又如何!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小班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