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1886年《申报》影像广告研究

2017-05-11 08:52
电影新作 2017年1期
关键词:画片影戏马戏

孙 慧

1884-1886年《申报》影像广告研究

孙 慧

继1875年金桂轩影戏广告之后,1885年12月3日,高易赈所在《申报》发布《续演影戏助赈》,但1885年实际的影戏放映,早于该条广告发布的时间。从1884年到1885年《申报》的照相广告来看,静态摄影术一直在上海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与电影发展密切相关的静态摄影技术也有其时代特征。

影戏 告白 《申报》

一、1884-1886年的幻灯广告

与1875年时隔十年,1885年12月3日,《申报》又出现影戏广告《续演影戏助赈》,该广告在1885年12月3日至5日,连续刊登3天。全文如下:“启者,敝所承颜君永京、吴君虹玉在四马路老巡捕房斜对门震源洋广货店旧址,曾于二十二晚续演影戏助赈,并添设新戏合演,久经雅俗共赏,兹由颜吴两者函称,乘念灾区严重不敢告劳,订于廿七(即礼拜四)、廿九(即礼拜六)在原处续演,并弃陈出新,另在西友出借来珍藏画片,按图影演,分设男女坐位,拟每位减收洋三角以襄善举等,因同人既感颜吴两君之好善不倦,复冀诸公之集腋成裘,爰乐为之,登报布告,务乞惠临,为荷。高易公馆筹赈所谨启。”①《申报》上,这条广告刊登首日是清光绪十一年十月廿七(即12月3日),“续演”的日期是广告刊登的当晚,广告刊登周期,覆盖了演出的日期。从广告内容上看,“曾于二十二晚续演影戏助赈”显示,很可能五天前,震源洋广货店旧址便已上演影戏。文案中提及的“续演”和“添设”,很可能是之前曾演过,但并未在《申报》上预告或宣传,因此暂无相关史料借鉴。

此外,12月3日助赈的影戏,实为“在西友出借来珍藏画片,按图影演”,因此,本文猜测,可能是传统戏曲演员和幻灯画片内容的配合演出,也可能是幻灯片的放映。

1885年12月7日,高易筹赈所发布《再演影戏集资助赈》②,承接之前三天的演出,广告中仍提及影戏演出的赞助者“颜吴两君”,还引入了新的筹赈人“曹君吉福”,全文如下:“启者,屡承颜吴两君在四马路巡捕房斜对门震源洋广店旧址,续演影戏,叠经雅人共赏。兹颜吴两君一片慈祥以灾区严重,不辞劳瘁,而曹君吉福,乐于襄赞所有,铺陈指画一切无微不至,诸君好善之诚令人钦佩,今复订于初二(礼拜一晚)、初四(礼拜三晚),在原处再行开演,从前旧样一律翻新,每位仍收洋三角,另设有女客位在于楼上届□务乞玉趾光临,为荷,谨此奉告。高易筹赈所谨启。”③广告文案中提及“从前旧样一律翻新”,但并未明确说明如何“翻新”。该广告在12月7日至9日,也连续刊登了3天。

1885年12月17日,高易筹赈所又发布《再演影戏助赈》:“启者,前承颜吴两君以影戏集资助赈,虽集款无多,而灾民受益不少,兹颜吴两善良一片,慈祥以救灾为重,不敢告劳,故复订于十二(礼拜四晚)、十四(礼拜六晚),仍在四马路巡捕房对门,震源洋广店旧址再行开演,弃陈翻新,另在西友处借来珍藏画片数十幅,世所罕视,按图影演,每位仍收洋三角,女坐位分设于楼上,伏祈踊跃光临,为荷。高易公馆筹赈所,李朝觐拜启”④广告中提及的“弃陈翻新,另在西友处借来珍藏画片数十幅,世所罕视,按图影演”,对比之前影戏广告,除强调画片数量和质量很高,其他并无太大变化。该广告在12月17日到19日,也是连续刊登3天。

12月27日,高易筹赈所发布了更为简短的《影戏又演》:“启者,再承颜吴两君定于廿一廿二两晚在震源旧处影戏助赈,届时务请光临,为荷。高易赈所启”⑤值得注意的是,1885年12月27日的《影戏又演》刊登十天之后,1886年1月7日,高易筹赈所发布同名《影戏又演》⑥,但广告的内容,出现了较大变化,这条广告延续高易筹赈所在1885年的刊登习惯,在1月7日至9日连续刊登了3天。广告文案中的“特设新式画片数百幅……按图影演”指向了当时的“影戏”放映,是真正的幻灯片放映。这种放映显示了两点:第一,此时的上海,已经具备放映幻灯片的技术条件;第二,1885年共刊登10次提及“影戏”的广告,当时的影戏放映,目的都是“助赈”。纵观1884年至1885年的《申报》,自然灾害的报道和赈灾的新闻屡见报端,以1885年12月24日《申报》一条义卖彩票奖品的新闻《解雁堂先生所得头彩各彩尽行助赈书》⑦为例,解君雁堂捐赠元狐袍套统子等物,以解“冬赈急迫”。关于1885年末的影戏助赈所“赈”对象,本文还在12月8日,十一月初三,《申报》第二版的新闻《上海丝业会馆筹赈所来启》⑧中,找到一点线索。新闻内容为:“本埠协成生号,有自营口装货来沪海船数号,会在洋面遇风许愿,求神保护,刻下除已经平安抵沪外,尚有未回南者,拟先在天后圣母前演戏酬恩,因思救人即可救己,公议将洋戏资二十元,由号友交来捐助山东,以迓神庥,而呈公鉴。是为启”提到“演戏酬恩”“捐助山东”,可见,当时的影戏放映,所“赈”的可能是“山东连年水灾浩劫”,也可能是其他。

和1885年的广告主一样,高易筹赈所也是1886年唯一的影戏广告主,1886年1月7、8、9日刊登了三天的《影戏又演》,也是1886年仅有的三则与“影戏”有关的广告。1886年的《影戏又演》全文如下:“启者,颜吴两君订于初三四五晚在四马路震源旧址重演影戏,集资助赈,特设新式画片数百幅,其中天宫地府、八仙填墓、三十六行、毛细官场、民间吉凶等事,犹太国古今风景、活动、人物诸类,按图影演,每位洋三角,届贵光临为荷。高易筹赈所李秋坪启”⑨这一次,影戏的画片数量,由“数十幅”猛增至“数百幅”,且内容和形式上的“新式画片数百幅,其中天宫地府、八仙填墓、三十六行、毛细官场、民间吉凶等事,犹太国古今风景、活动、人物诸类,按图影演”,其中的量词“幅”和画片的内容描述,再次揭示了当年的“影戏”放映,实为幻灯放映。1886年1月9日之后,《申报》上没有出现过高易筹赈所的影戏放映广告。除此以外,1886年的《申报》没有再出现提及“影戏”字样的广告。

图1.《续演影戏助赈》

在1886年的《申报》中,可以发现当时影戏赈灾主力——高易赈所赈灾的另一种形式——演放焰火。⑩上海高易筹赈公所的李朝觐,在1886年8月12日发布《演放焰火集资助赈》的广告,善士“因念山东灾赈,恐急筹款万难,愿将焰火投送本所”,广告中也点明燃放焰火的目的,“一则少助清兴,二则惠及灾黎”。该广告连续刊登两天。紧接着,8月14日,当天头版新闻发布一则《味莼园烟火助赈说》,以议论文的形式,论述了“助赈”的意义:“‘钱’字古作泉,其下从水,取流通之义,是以视财如命不肯轻拔一毛者,谓之‘守钱虏’。然知为流转之物,一味撒漫,毫无节制于其间,则沟浍虽盈,其涸可以立待。要唯当用则用,千百万金不为奢,不当用则不用,虽一二钱,亦宜省减……”虽然最终因风雨原因,“籍以渠资助赈”的焰火燃放改期,但是通过该组广告,可以了解当时的上海,影戏放映或焰火燃放,以赈灾为由,往往会获得足够的“底气”。如此“命运多舛”的焰火助赈演出,直到8月29日才能够正常燃放。

1885年,虽几乎每天的《申报》都刊登戏曲演出广告,但多为当日演出的戏曲剧目预告,罕见在戏曲广告中标注演出价格,说明此时上海的观众,已经熟知传统戏曲演出的“行价”,不需特别标注。而1885年观摩影戏的价格为“每位洋三角”,这个价位,高于当时味莼园游玩的门票“游资一角”,也没有上海市场上较为成熟的焰火、游园等项目的票价“界限”——“仆妪一律随来,童稚概免付给”。直至1887年,影戏演出的广告中,才明确小孩及女仆可享受票价减免优惠。因此,1885至1886年的影戏放映,仍多少带有奇观性质。

二、1884-1886年的照相广告

从1884年到1885年《申报》的照相广告来看,静态摄影术一直在上海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与电影发展密切相关的静态摄影技术也有其时代特征。

1884年,也许是静态照相技术本身还发展得不够完备,也许是当年上海的消费者对于静态摄影还没有那么大需求,也或许无论是市场大小还是广告发布习惯,对于照相行业来说,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在1885年再次出现影戏放映广告前的1884年,《申报》的照相广告呈现“和平、谦让”的年度特征,即,当屈臣氏发布照相广告时,其他广告主决不同时发布照相广告。当上洋老德记药房发布照相广告时,屈臣氏也决不“搅局”,让处于静态摄影期的1884年,《申报》的照相广告,呈现平静单一的局面。

具体而言,1884年8月3日,星期日,屈臣氏大药房发布《屈臣氏大药房》,全文如下:“新到照相器具药水等,一应俱全。其价格外克己,赐顾者请移玉面议。”该广告又分别于8月10日、8月17日、8月24日这三个星期日,各刊登一次。在11月,从11月9日至12月28日,连续8周,每周日发布一次《上海屈臣氏大药房》出售照相镜的广告:“新到各样大小照相镜出售。货既精巧,价亦相宜,赐顾者请移玉面议。谨启”。值得注意的是,屈臣氏大药房这两条刊登于8月和11月的广告,很规律地在每周日出现。

纵观1884年其他与静态摄影相关的广告,老德记药房的器材广告的刊登较为连续和密集。如1884年11月7日,上洋老德记药房连续刊登发布《出卖照相机器药水等》,全文如下:“本行今有新到照相机器,一切俱全。以及照像药水等,无不全备。如蒙绅商赐顾,价廉而货极佳,惟愿如试一次,始知其妙。上洋老德记药房启”,该广告在清光绪十年农历九月二十至农历十一月十五,即至1884年12月31日,当年最后一天,不间断地每天发布,共计53天次。

1885年的照相广告,首先出现在元旦这一天。老德记药房延续1884年11月7日开始的器材广告,继续发布《出卖照相机器药水等》的广告,广告内容不变。相比于影戏广告,照相广告更加不计成本,选择相同内容持续性刊登。到了1月21日,乾泰行发布《出售各货》,所列货品清单中包含了“照相纸”“照像片”两种摄影耗材。1月25日,上海屈臣氏大药房作为当时摄影器材广告的重要广告主,再次发布《上海屈臣氏大药房》,相较于1884年的《上海屈臣氏大药房》,广告文案及尺寸均无变化。

1886年,虽然全年只有高易筹赈所发布的三则影戏放映广告,但这一年的照相广告,一点也不比1885年少。

1886年1月29日,一则照相馆开张的广告《新开松茂外国照相行》的广告点明,上海的照相馆还是“外企”为主,因此,洋牌洋货就成为照相馆的重要卖点——“一切器具从外国购来”。此外,由于此时照相技术还不普及,所以早期的照相馆还兼职培训摄影师——“兼之传授于人不秘”。该广告还点明最初的照片很可能印制于绸绢之上——“可能照落绸绢等物久远不变”。

1886年5月27日,平和洋行发布的售卖照相器具的广告《照相器具出售》显示,当时照片的尺寸为四寸至十二寸,虽然尺寸选择余地还不够广,但是,比起早期的“小照”,此时的摄影在技术上已可实现照片放大,是之后出现“硕大无朋”型号照片的前身。

图2.《照相器具出售》

三、1884-1886年的演出广告

1885年4月19日(星期天),一则《新到矮人》的广告,开启了之后《申报》上较为常见的包含曲艺、杂耍等各种类型“引进节目”广告的先河,广告文案所强调的“前在新加坡之矮人葛德多刻已来沪。年四十岁,身长一尺六寸,头如斗大,眼若铜铃。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真人间少有,世上罕见。寓四马路东公寓内,即日开演。诸公欲广眼界者,请移玉至寓。”这种猎奇的演出,在随后1886年的相关广告中,有了更丰富的呈现。

1886年7月1日(星期四)至4日(星期天),也许是赶上周末的原因,这几天较为密集地刊登了马兽戏、魔术等演出的广告。有配斑马图片的《车利尼马戏兽戏》,也有《也是茶楼》的豺狼虎豹和牵线人物形式的木偶戏。其中,连续发布6天,直至7月6日的《车利尼马戏兽戏》,特别提及两点,一是演出日期很短,“明日开演两次,此礼拜演后停止……本班展期于礼拜一礼拜二,即本月初四初五两日,每日开演两次”,二是有两岁半小孩上台演戏,“孩子生止三十个月,亦须登场演戏”,三是作为外国马戏兽戏,特别考虑美国国庆日,所以格外精彩,“是日为美国开国之期故,是晚之戏格外加工”,无论是噱头还是真实景况,这台马戏兽戏的演出,让1886年的上海,和国外庆典有了勾连。而《也是茶楼》除当时上海演出市场不罕见的豺狼虎豹戏外,还增加提线木偶的演出,“并豺狼虎豹、牵线人物,另有飞禽走兽、花草耍件,与众不同”。

作为《车利尼马戏兽戏》的延续,1886年8月13日社会新闻中出现一则《马戏述闻》,“车利尼马戏在沪开演时,观者无不击节叹赏,兹闻其在横滨开演,又从美国招来两男一女登场扮演,耳目一新,故每□观剧之人,肩摩踵接,较沪上更为热闹也。”该新闻距离车利尼马戏在上海的演出,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又在新闻中描述该马戏在横滨演出的盛况,要么是该马戏的确在当时的上海带来余音绕梁数月的轰动,要么是在新闻中出现“软广告”,宣传该戏的传奇性质,为该戏再次来华做出铺垫。而实际上,翻阅1886年《申报》,并未发现车利尼马戏再次演出的广告。直到1887年6月15日,《申报》才再次以广告形式,提及车利尼马戏兽戏演出。因此,该新闻可初步被视为演出后续报道或连续追踪报道的雏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86年的演出广告中,可以部分发现当今电影的雏形。首先是8月1日一则《大雅奇观》的广告,描绘了带有“奇观”性质的走马灯演出,民间类似走马灯的彩灯演出,从1884年的《申报》广告看来,就已经不是新奇物件,然而,此时的走马灯,因其物换景移,“每套自能演戏,相斗飞舞如生,兼配以山水亭台楼阁,均用翠毛金饰堆砌而成。又有翠毛璧珠花篮走马灯式,不但光明夺目,而且灯内能奏八音之声,其堂又配以纱灯牌楼对联,兼有札作像生,花叶草虫,又用五彩湖绉结成飞禽走兽,惟妙惟肖,有声有色,种类甚多,难以枚举,洵属异样新奇”而成为“奇观”。从广告内容可以判断,此时的走马灯演出,介于1885年业已出现的幻灯片式“影戏”和1896年的“西洋电戏”之间,比幻灯多了“八音之声”,又比“西洋电戏”少了电能的驱动,因此缺乏连续观看的快感。

其次,1886年9月24日(星期五),洗心泉发布的《洗心泉》所描述的戏法,更像是魔术与幻灯的结合——“新到吕宋国人,开演奇巧技艺法戏,快捷玲珑有偷龙转凤、移东换西、将无作有诸多妙手,皆出人意外,又能影画现出楼房屋宇、花木雀鸟、走兽人物、古玩各款,此种法戏上海未曾来过,皆人所未见,许多趣致,笔难尽述……”

四、1884-1886年广告综合分析

1884到1886年间,仅从《申报》新闻中,除了本地市民生活点滴、绅商义士助赈会被写入新闻,也不难发现西方的新事物、新思想正逐渐影响上海。西风东渐,上海市民从对“电光灯”“自鸣钟”“风雨表”“德律风”“电线”的态度,从好奇,到熟悉,再到习以为常,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扩大了消费者们的眼界,也影响了人们的认知。

1884年5月8日,英商美查主办的石印旬刊《点石斋画报》在上海创刊。1885年5月7日,创刊一年之际,头版新闻的《三十七号画报出售,申报馆主人启》,画报售价“每册二元四角”,显示了该画报在这一年内的持续出版。

这一时期的《申报》,不仅出现了影戏的“硬广告”,还以戏评形式,从侧面帮助影戏放映宣传,一定程度上让影戏的知晓度更高,票价越来越低,放映场地越来越大。1885年12月11日,《申报》第二版新闻评论《影戏纪略》,可被视为当时影戏“软广告”的典范——“颜君所演影戏,本馆重其为善举,前已屡书不一,书初四晚演至第七期,执笔人嫁线,辛劳不克,躬逢其盛。因饬访事者,操管事之初,现波斯国故事,计十二图复接,现十国则皆英国风景,殿之以中国□解人。在沪上豫园,演技其中杂以犀、象、虎、豹、豪猪、袋鼠等画,顺之犹梨园中之闰色也,演至此,已如关雎之卒章,倘破工夫,今夜早些来,恐不再高朋满座矣,其戏剙自颜君永京,佐之以吴君虹玉,而格致书室□君,及曹君吉福,皆乐为襄助善士也,例得备书。”评论发布的日期,介于12月9日(十一月初四)“第七期”的广告和12月17日下一轮放映的广告之间,从“今夜早些来,恐不再高朋满座”判断,此时影戏可能仍在演,只是《申报》上没有发布演出广告。然而,以评论形式,呼吁“今夜早些来”,是目前在《申报》上查阅到的第一次“软广告”宣传。

这一时期,政府对于传统戏曲演出,仍有一定约束。1885年5月20日,《申报》头版评论《淫戏□禁说》,大意摘录为:“天下之最易动人□者,首推戏……或谓淫戏一禁,则戏馆之生意必清……近英界曾审委员黄芝生太守,有严禁淫戏之举,本馆阅之,喜而不寐,亟登报□□意颂……淫戏亦愈禁而愈多矣。”在1885年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政府对于戏曲和影戏内容的干预,主要在是否“涉黄”的领域。

【注释】

①《申报》[N].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10月影印本,1885年12月3日(清光绪十一年十月廿七)《续演影戏助赈》.

②《申报》[N].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10月影印本,1885年12月7日(清光绪十一年十一月初二)《再演影戏集资助赈》.

③作者注:本文部分研究样本为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10月影印本《申报》,印刷中出现难辨文字或符号,在引文中均以“□”代替。下同。

④《申报》[N].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10月影印本,1885年12月17日(清光绪十一年十一月十二)《再演影戏助赈》.

⑤《申报》[N].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10月影印本,1885年12月27日(清光绪十一年十一月廿二)《影戏又演》.

⑥《申报》[N].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10月影印本,1886年12月27日(清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初三)《影戏又演》.

⑦《申报》[N].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10月影印本,1885年12月24日(清光绪十一年十一月十九)《解雁堂先生所得头彩各彩尽行助赈书》.该赈灾新闻部分内容如下:“右启者今奉到解君雁堂来函并将十二张照收,拜读大示,蒙大君子垂念,山东连年水灾浩劫,灾民苦不胜言,冬赈急迫,待欵急迫,谨将所得头彩全新元狐袍套统子并另彩各件,嘱为代售,尽数捐助以补冬赈之不足。”

⑧《申报》[N].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10月影印本,1885年12月8日(清光绪十一年十一月初三)《上海丝业会馆筹赈所来启》.

⑨《申报》[N].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10月影印本,1886年12月27日(清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初三)《影戏又演》.

⑩《申报》[N].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10月影印本,1886年8月12日(清光绪十二年七月十三)《演放焰火集资助赈》.

孙慧,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画片影戏马戏
哆啦A梦的神奇道具
马戏团来啦
吟 荷
兄弟间的秘密
花儿是本书 等
花仙子之歌
佟晶心影戏研究方法及其理论贡献研究
猜疑
简说江玉祥著《中国影戏与民俗》(修订版)
去看马戏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