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类型电影系列化发展的好莱坞想象

2017-05-11 08:52鲁昱晖王秋硕
电影新作 2017年1期
关键词:系列化好莱坞创作

鲁昱晖 王秋硕

国产类型电影系列化发展的好莱坞想象

鲁昱晖 王秋硕

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迈过十年拐点后,电影类型化发展成熟初显,类型的系列化也随之成了一种自觉选择。国产类型电影系列化发展的逻辑问题不容回避。好莱坞特许权电影作为标杆,在产业模式与创作思路等层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想象模式。繁茂呈现的市场图景与现实存在的隐患困境一样无法忽略。从确保系列化的完整性与生命力、注重互联网化的社交式营销、建构本土认同与想象等角度出发探寻合理的发展策略已迫在眉睫。

国产类型电影 系列化 电影产业 特许权电影 好莱坞

新世纪以来,世界电影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以好莱坞为风向标的特许权电影(Franchise)逐渐开始纵横全球。特许权电影的本质是类型电影的内涵扩充与外沿拓展,也就是说,唯有类型电影才能够采用续集化和系列化的创作手段成为特许权电影。随着《哈利·波特》《星球大战》《碟中谍》《霍比特人》《蝙蝠侠》《复仇者联盟》的异军突起,特许权电影创造了精彩绝伦的观影盛宴,为制片公司带来了丰厚的票房回报与持续开发的商业价值,更是依靠惊人的市场表现证明了类型电影系列化创作的存在意义和发展潜力。在中国,特许权电影被形象地称为“系列电影”,这已形成一种共识。在特许权电影成为以好莱坞为首的电影制片公司进行全球化扩张与竞争的必备生存技能的同时,其创作理念也随着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的屡创新高而正式迈进了国产类型电影市场化生存与发展的轨迹之内。《画皮》《非诚勿扰》《叶问》《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爸爸去那儿大电影》《小时代》《鬼吹灯》《澳门风云》《北京遇上西雅图》《寒战》等一批系列电影陆续上映,缔造的票房神话与引发的社会话题足以证明国产系列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推动创作格局多元化、完善市场构成多样性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一、作为标杆的好莱坞特许权电影

尽管以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发展目的地的观点在全球电影产业化全速前进的今天有失偏颇,但好莱坞电影对其他国家的电影发展所产生的冲击与威胁仍不容忽视,好莱坞的霸权并非单纯地局限于票房收入的屡创新高,而是在文化输出的具体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了现代观影的消费逻辑和审美趣味。其中,特许权电影建构的基本概念、叙事法则与电影观众的消费心理、观影习惯在相互作用的协同过程中形成了和谐稳定的共同体,系列化创作的商业逻辑逐渐被全世界的电影观众普遍接受和广泛认可。

(一)好莱坞特许权电影的产品意义

在以好莱坞为风向标的世界电影产业格局中,特许权电影早已成为一种市场表现十分抢眼的产品形态。生长于好莱坞帝国市场化与产业化发展的语境下的特许权电影“类型丰富,强调视听奇观,具有电影想象力,而且叙述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制作精良,有着比较强的影像张力。”①其本质仍旧属于类型电影的范畴之内,是构成商业电影大集合的品类之一,能够有效地维护观影者与影片之间默契度,其内在逻辑意味着电影类型创作的系列化发展与衍变。显然,系列化在好莱坞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保证票房收入和沉淀忠实观影群体的创作策略。特许权电影也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极具票房号召力和创作生命力的商业电影开发的极限模式。

毋庸置疑,作为类型存在的动作、科技、魔幻一直被公认为是好莱坞特许权电影席卷全球市场的“三驾马车”,这三大题材的类型化及其系列化发展之所以能够笑傲各国电影市场,离不开发达的美国电影产业持续供给的资本动力以及好莱坞为追求电影商业性的开发极限而付出的孜孜不倦的实验、探索与创新。特许权电影是好莱坞缔造电影帝国的关键筹码之一,其制作的基本思路完全遵从着产业化的生产流程和运作策略,只有经过精确的市场调查和周密的前期规划后,才会着手进行制片筹备与后续生产。因此,好莱坞特许权电影的产业链条才会一以化之地呈现出针对性、计划性、品牌化、可持续化发展的鲜明特质,也才会在经历市场洗礼和观众检验之后长期地驰骋于票房排行榜,为整个好莱坞电影的商业帝国和工业体系建构注入一股经久不衰的动力。

(二)好莱坞特许权电影的创作策略

电影的商业性决定了好莱坞制片人不会放弃任何一条有效追逐票房市场成绩的捷径,系列化创作是其必然选择。同时,作为商品的电影与普通的消费品又有着天然的区别,因为在观影行为之前,消费者无法得知作为消费品的电影的全貌,而观影行为的结束又代表着商品使用价值的骤减。所以对于制片人来说,如何选择一个能够使消费者在观影前就能够形成共识的电影题材与创作手段则显得十分必要。特许权电影由于首部电影的客观存在,其系列化发展每一部电影必然会与观影者形成一种潜在的消费默契与共识,这种消费默契无疑成为制作者在观影之前与消费者达成共识的基础。特许权电影的创作不需要寻求反类型的创新、风格突破、主创更换等电影形式的变更,只需在首部电影成功的基础上,不断地拓宽与深化其叙事内容及主题思想的延续性即可。对于观影者而言,他们走进影院所期待的就是看到既熟悉又经典的人物,以及他们即将经历的精彩故事。

在好莱坞大片系列化横行及其建构的产业链体系中,特许权电影的创作理念与生产逻辑早已经如同打造工业产品一般的模式化和标准化。对创作者而言,不仅需要在影片的世界观设定、叙事情节与线索的明暗处理、人物设定的内在安排与反转、节奏氛围的处理与把控等文本层面做到系列内部的呼应与对称,同时也需要遵从类型电影最为经典的架构法则与叙事策略,在意识形态层面精巧地杂糅、表达和传播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追求,恰到好处地形塑了商业追求和艺术价值的共识与认同。因此好莱坞特许权电影成为受全球观影者共同期待、追逐和偏爱的一种电影消费形式和类型存在,也为各国发展本土商业电影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有效模式。

二、国产类型电影系列化创作正在崛起

在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市场规模和资本供给逐渐取得了质的变化,巨大的产业动能已经足够撑起国产电影的多样性创作,以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多样的观影需求。产业化改革迈过十年拐点之后,中国电影在市场与创作层面共同呈现出类型概念成熟初显和多元发展的景观特征。“电影市场自身蕴藏的生机和活力直接推动了国产电影创作全面进入了类型化发展的轨道,类型化的自觉选择又在客观层面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更新换代注入了强劲动力。”②类型的崛起与丰富为系列化的创作创造了前提条件。

(一)国产类型电影系列化创作趋势日益明显

中国电影产业“十年拐点”之后,“国产电影的类型意识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不仅类型丰富,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类型都有代表性影片,体现了类型创作已经具备较高水准。”③当前中国电影在市场层面的产品供给格局,段子集锦式喜剧片、中国式青春片、极限喜剧公路片、东方新魔幻电影、小妞电影、粉丝电影、古装武侠片、警匪动作片、综艺大电影、动画故事等多元多样的类型存在为中国观众打造了视听体验的饕餮盛宴,而这些多元化的类型电影的系列化创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类型电影的系列化是商业时代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策略,类型与系列之间的协同效应与充要关系使得国产类型电影的系列创作从可能转为尝试,又逐渐走向了多元实现的井喷式呈现(见表1)。

从《画皮》《非诚勿扰》《狄仁杰》系列化的小试牛刀,到产业化十年拐点之后《小时代》《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澳门风云》《西游记》《北京遇上西雅图》《鬼吹灯》《寒战》等系列电影的井喷呈现,系列化的创作手段逐渐成为一种深受中国电影人青睐的策略,也日益成为国产电影全面类型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显著趋势。这种趋势下,不仅引起了各类话题热议和观影潮、斩获惊人的票房成绩,更是为中国电影的饕餮盛宴奉献了独特的内容支持,成为观众与市场携手疯狂追逐的重心之一。

表1.近年来我国系列电影票房表现(单位:万元)

(二)系列化发展的国产类型电影更加适应主流观众的消费偏好

在好莱坞电影狂轰滥炸的视觉体验下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观众日益对国产电影的消费环境提出了更多新要求。随着二、三线城市日益转化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票仓,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兴城市资产阶级以及小镇青年逐渐过渡为中国主流的观影群体,他们对于国产电影的多样化创作与多类型呈现既有新期待,也有高要求。国产类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是其题中之意。国产电影系列化创作的诞生与发展不仅顺应了中国电影产业化升级换代的内在所需,也恰到好处地迎合了主流观影群体的对于本土电影类型化的心理期待与消费偏好。审视当前国产系列电影的发展轨迹,快餐文化的变奏样式、类型模式的心理体验、图谱式的视觉刺激、可持续化的人物设定与叙事成为其吸引观影者走进影院去追求电影消费的重要叙事策略。可以说,国产系列电影所创造的影像模式与既定逻辑重塑了中国电影的叙事传统和市场化的生产规则,系列化创作使中国电影的商业气质更加凸显,也更加贴合主流群体的消费偏好。因此,国产系列电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类型化发展的标配,并依靠强劲的商业逻辑和惊人的市场成绩证明了系列化是保障电影投资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崛起轨迹中潜藏多种隐患

虽然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深化演进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充为类型电影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宽阔的上升空间,也在客观上使得国产电影的系列化创作与生产成为现实。但是与好莱坞特许权电影浑然天成的生产模式相比较,国产系列电影创作思路和产业血统的现实情况则显得十分窘迫。“系列化要求影片必须忠于某种情节、风格、人物个性甚至是故事结构,这种对于某种既熟悉又新奇刺激的事物的强烈要求就是当代动作电影系列化的关键所在。”④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根基与好莱坞电影帝国相比还相差甚远,因此国产系列电影的创作显然不具备类似于好莱坞模式那般强劲的生产逻辑。尽管当前繁荣的电影市场现状证明了系列化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和市场生存力,但是以流水线的工业化标准来审视国产系列电影的运作模式,其现实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画皮1》与《画皮2》作为东方新魔幻电影最早尝试系列化创作的典型代表,以及《北京遇上西雅图》与《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作为国产小妞电影系列化的成果典范,尽管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票房成绩、创造了良好的观影口碑,但是就真正意义上,系列电影的核心内涵而言,《画皮》与《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系列化无疑都是失败的,其症结所在也成为当前国产类型电影系列化创作通病的集中体现。因为这两部系列电影目前仅仅做到了影片名称的刻意系列化与主创人员的机械性固定,系列内部在电影叙事主题延续、世界观架构、故事内容设定等层面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连贯性与统一性,而人物关系与角色定位的互文性、主人公真正的延续性也全部缺失。而像《非诚勿扰》《非常完美》等众多国产系列电影的创作初衷并非系列化,完全是在第一部成功的基础上跟风去生产第二部,如此的创作思路也许能够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应,但是难以实现长久的持续化发展,所以很多国产系列电影在第二部过后就草草收场。而像《小时代》《太平轮》等系列则是依靠加重不必要的叙事情节和蒙太奇的剪辑手段,将原本一部影片可以完成的叙事功能硬生生地剪辑成了系列电影。

总体来说,国产系列电影总体成长于一种先天不足的畸形困境之下,因为前期缺少全面具体的项目规划与细分有效的市场调查,所以整体呈现创作初衷不明确、叙事空间格局碎片化、故事设定缺少统一性、人物设定不够可持续化、系列立项的随机性与偶然性偏重、投融资的人为因素过重、品牌延续性差等诸多不良的存在病症。目前的弊端和短板被当下花团锦簇的业界风光和几近狂热的市场资本严重遮蔽,但是随着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进一步升级换代以及工业体制的衍变与成熟,这种隐患必然会暴露无遗,严重影响国产类型电影系列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和转型换代,并且会迅速地加重中国电影市场化发展的产业泡沫,动摇中国电影工业体制的商业根基,阻碍和反蚀中国电影产业体系的全面建成。

三、产业语境中系列化创作策略

毋庸置疑,中国电影产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商业类型崛起而打下了市场基础,系列化是电影类型化创作的一种更为成功的产业发展典范。当前,面对类型与产业之间的互文关系,类型与系列之间的相互作用,审视国产类型电影系列化发展的标杆、现状及隐患,注重国产系列电影健康、全面、多元化发展对优化市场格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作用,探寻其合理的创作策略已迫在眉睫。

(一)完善前期规划以保证系列化的完整性和生命力

国产类型电影整体的系列化创作趋势仍旧停留在偶然立项的原始阶段,以至于多部市场反响不错的系列电影,因为缺少精确的前期规划和系统开放的定位而难以维持有效的生命周期,在一两部过后就匆忙收场,并未真正延续和催发系列电影生命力的精髓与特质。类型电影的系列化创作是一项长期又复杂的集体性活动,完善的前期项目规划能够发挥巨大的现实作用。国产系列电影想要真正成长为商业电影的中坚力量,必须重视和依靠全面合理的前期项目规划,以确保系列化创作的完整性与生命周期的有效性。

1.选择可持续开发的题材

系列化是基于类型生产与观影习惯集中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电影消费的文化共识。想要拥有完善的系列电影的前期规划,首要基础在于建立在类型与题材选择的可持续化发展。因为可供电影创作者不断开发的类型题材及其背后所代表的IP效应是系列电影之所以能够长期生产并占据市场中心位置的重要因素。“类型是电影制作人与观众之间遭遇协商的结晶,调和工业的稳定性和不断进步的流行艺术的刺激性途径。”⑤题材的可持续开发建立在类型生产的经典规则之上,同时又是在第一部电影创作之初就已经确立了系列化的发展路径,所有系列电影总体的题材布局具有明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建立在题材的主观性挖掘之上的系列化创作思路依靠不断向前推动的电影叙事,实现了在类型既定的模式下系列内部相互的内容文本与叙事策略的全新发展,这显然有别于传统类型生产的跟风嫌疑,规避了同质化与对抗性竞争的隐患,对系列电影IP的养成和效应发挥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2.多元化的跨行改编

开放的类型语言以及类型电影融合与泛化的当代表现共同决定了国产系列电影在题材原创以外,还存在通过跨行取材和多元改编等其他实现方式确保系列化创作长期有效地运行。其中,跨行文学作品、游戏、漫画等相关领域的素材改编早已在好莱坞的话语体系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而且跨行已经拥有受众群体的成熟素材有望顺利将系列电影的IP效应前置,特别是在互联网与电影产业狂飙突进的产业联姻下,网络文学正在成为系列化创作新兴又重要的素材库。“网络文学的数量品类繁多纷呈、题材范畴宽广辽阔,这种天然的特征优势为剧本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元素。”⑥《鬼吹灯》《盗墓笔记》《何以笙箫默》《三体》等电影创作系列化的成功试水,以及《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电影的市场火爆证明了改编网络文学作品已成为国产电影创作的重要途径,这也为系列化埋下了伏笔。

3.塑造坚实可爱的主人公形象

在选择可供持续开发的类型与题材之外,打造坚实可爱的主人公设定与建构宏阔的电影叙事观念也是类型电影系列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类型电影的成功在于经验与惯例,而系列化只是将这种电影生产的方式推向成熟与极致,通过品牌效应沉积良好的观众基础。坚实可爱的主人公设定是保证系列化生产的过程中保持电影文本与消费者之间的默契度的重要元素。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消费系列电影的重要心理期待就是要看到其喜欢的主人公在后续故事中的精彩表现。因此从创作之初,就一定要保证主人公的人物设定必须拥有上扬式的成长轨迹、鲜明可爱的人物性格、积极向上的道路理想与正确普适的价值追求。整个系列化创作的类型电影,其叙事观念一定要足够的宏阔与丰富,否则难以支撑续集与再成长的体量要求。目前,国产系列电影在主人公与叙事观念的设定上,与成熟的系列化模式的所需要求还相差甚远。

4.充分的前期调查和长期合作的主创团队

在实际的创作层面之外,完善的前期规划还应该建立在制片公司强大的电影生产极限之上,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充分的市场调查,从类型创作的时效性与社会价值、系列开发的生命周期与前景、受众群体的年龄构成与消费能力以及如何处理同类型的差异化竞争和自身特色等方面入手,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科学分析以确定故事题材、人物设定、主题思想等故事元素是否符合系列化的生产逻辑,以及是否能够满足主流观影群体的观影期待。第二,是否能够组建能够发挥协同效应、长时间合作的创作团队也是系列电影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导演、编剧、演员的确定以及系列化合作的规划更是至关重要。系列电影生命力的精髓在于类型的延续性和品牌化,完善的团队创作和长期的规划合作有助于保障电影内在品质的统一性,是强化系列电影生命力和品牌价值的关键所在;导演、编剧、演员的个人效应以及连续合作所创作的共同效应是建构系列电影商业品牌的有效价值因素。

(二)注重互联网化的社交式营销策略

移动互联时代,以互联网为主场域、以社交工具等新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电影营销思路的互联网化发展重新定义了营销对于电影业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互联网化的社交式影评营销策略正在逐渐成为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常态存在,也成为每一部国产电影市场化生存与成功的必经之路。互联网化的社交式影评营销主要分为制片方的引导式营销、主创人员及明星的互动式营销、主题曲传播的“病毒式”营销、营销账号的植入式营销、粉丝营销、观影者的自发评论与转发式营销等六种具体类型,传播途径主要是依靠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原创发表、转发互动、再次传播与影片营销相关的“软文”、视频图片、评论等文本形式,本质是内容消费的传播与再创造,核心追求是在全网场域内迅速崛起口碑效应,目的是引发观影热潮以获得可观的票房收入。

1.营造口碑效应至关重要

在当前的电影营销的互联网环境中,口碑已经不再是用于评价一部电影作品的艺术格调与文化品质的价值词汇,而是成为一种与消费者对影片的关注度和票房的实际收益直接挂钩的观影效应。互联网化的发展趋势重塑了电影营销的内在逻辑,借助全网式的传播渠道而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化的社交式影评营销逐渐成为测评国产电影营销力度与到达率的关键标志,自然也成为国产类型电影系列化发展必须要采取的营销方式。对于某一部电影而言,互联网化的社交式影评能够迅速地掀起电影口碑效应的形成,以推动全民观影热潮的快速形成,最终作用于票房神话的缔造与实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夏洛特烦恼》《大鱼海棠》的市场逆袭和票房佳绩充分地说明了互联网化发展的社交式影评营销的重要意义。对于系列电影而言,不仅可以对单部电影实现上述效果,而且能够保证电影在系列化创作的过程中始终得到持续性的关注。《小时代》系列18亿元的票房神话与互联网化的社交式影评营销密不可分。

2.精准的营销思路必不可少

国产系列电影的互联网化营销路径目前整体处于偏重机械捆绑的泛化营销思路之中,缺少精准化、战略化的发展定位。就好莱坞而言,原本以预告片、广告、海报为主要途径的传统营销方式逐渐被互联网化的社交媒体新营销思路所取代。好莱坞特许权电影《饥饿游戏》全网式的营销策略成功地将这种新兴思路彻底提上了日程,也为国产系列电影互联网化营销的操作方式和实施路径树立了可借鉴的榜样。《饥饿游戏》充分利用Youtube、Twitter、Facebook等新媒体社交工具的媒介属性,并按照平台的特色去设计对应的传播内容,依靠精准的营销定位、持续性的战略规划、有效的操作方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不仅在Youtube上建立了以影片发生地命名的“都城”平台来发布各种与电影相关的消息;而且招募大量的网络红人通过扮演电影中的主要人物角色进行宣传;并且最大化发挥粉丝效应,邀请电影的忠实影迷参与电影拍摄的相关活动,通过粉丝的自媒体传播和影响力使电影的热度始终保持。

(三)精耕本土文化建构消费认同

好莱坞特许权电影的创作外沿是对于类型特征的极限挑战与全面实验,其内涵是在类型电影的外衣之下对美国文化及社会价值观的表达与对外输出。“因为类型电影作为一个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品,其实是一个具有自身文化意义的惯例系统,它营造的是‘客观化的大众梦想’,它经由‘去个人化’的集体代表和匿名的大众制造产生,旨在表达基本理念和普适价值。”⑦好莱坞特许权电影无一不是遵从着美国文化的内在逻辑而创造的文化产品,系列化意味着其表达社会基本理念与普适价值的文化传播能力得以有效延续。

1.立足本土叙事实现价值担当

本土文化的现实观照和意义呼唤能够为国产类型电影系列化的持续创作提供丰富的母题来源和思路借鉴。可以说,对本土文化的精耕细作能使得国产系列电影的叙事方式和思想立意更加契合中国主流观众的观影期待和审美心理,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影像表达的多元化,也有利于类型外衣之下系列电影所传达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主题更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味道,真正实现国产系列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讲中国好故事的叙事目标,从而被大众文化的偏好者与消费者普遍接受和喜爱,催发出国产系列电影惊人的票房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

国产类型电影的系列化创作必须承载着表达本土文化和价值理念的责任与使命,发挥其重要的文化传播作用,承担表达中国价值观念的重任。系列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创作者与观影者之间以影片为中心所建构的认同与想象,这种共同体建构的前提和营造想象的氛围基础是电影世界里所讲述的一个影像真实的可信世界,从而能够形成银幕内外的互动、沟通和共鸣。想要以影像的方式建构一个视觉体验中的真实世界,以获得观众的普遍接受,离不开对观众所熟悉和认可的本土文化的有效利用,这成为国产系列电影承载文化传播能力的重要策略。

2.民族化视域下的类型创作

显然,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是系列电影能够持续开发的天然沃土和文本支撑,也创造了其独立自主的叙事系统和话语方式。这也成为促使国产系列电影和好莱坞特许权电影之间差异化发展与竞争的核心所在,也成为国产系列电影民族化发展的根基。但如何以类型化、系列化的创作手段去呈现本土文化的精耕细作一直困扰着国产电影的创作现实。可喜的是这一现实困境在中国电影产业经历2015年的洗礼之后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一方面,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大关,坚实的资本基础使国产电影叙事的价值取向正在全面向着本土文化的精耕细作而演进;另一方面,随着《狼图腾》《左耳》《战狼》《捉妖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滚蛋吧!肿瘤君》《港囧》《夏洛特烦恼》《唐人街探案》《老炮儿》《美人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情圣》等众多优质国产类型电影的出现,也为以本土文化为蓝本的系列化类型叙事策略树立了良好典范。

好莱坞特许权电影传达的是美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科幻、动作、魔幻是其主打的叙事文化,但是当前国产电影的文化表达越来越青睐于现实主义题材和草根文化叙事。国产系列电影与好莱坞特许权电影的创作思路是两条并行的生产路径,难有交集。如果抄袭、复制,或是效仿好莱坞的叙事模式而生产国产系列电影,只能折戟本土的电影市场。只有发扬本土文化的内在特质与国产类型电影的自身优势,在民族化的语境下坚持系列化的创作思路,在本土文化的滋养下,将东方魔幻、传统古装武侠、国产警匪片、公路喜剧片、段子式集锦喜剧、中国式青春片、爱情片、小妞电影、综艺大电影等国产类型叙事系统纳入系列化的创作模式,才能真正地促进国产系列电影的工业化生产。

结语

毫无疑问,“东方好莱坞早有开发特许权电影的意识,品牌商业电影的续集总是一拍再拍,虽然仍不及好莱坞那些经典品牌树大根深,但从20世纪80年代就一直探索此路。”⑧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的不懈探索和持续深化,从客观上促进了类型电影的概念被大众接受、熟知、认可,并使得更多具有类型叙事和类型特征的精彩故事不断呈现于广大的电影观众眼前。”⑨这为国产类型电影的系列化埋下了良好伏笔。不论是从全球化的观影法则出发,还是系列电影所创造的商业价值考虑,积极探寻国产电影系列电影的可持续发展都尤为重要。作为一种电影商业模式与类型延续的创作方式,国产系列电影如果能够突破发展困局、实现全面崛起,必将为百年积淀的中国电影注入全新的、丰富的意涵,不仅能够促进商业类型的多元与成熟,有效地推动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持续繁荣,为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顺利过渡贡献出一份铿锵有力的支持;还能有益于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与文化贸易,有利于帮助中国电影产业版图的海外扩张,拓展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注释】

①丁亚平.论21世纪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选择[J].上海大学学报,2012(2):15-31.

②鲁昱晖.民族化视域下国产类型电影研究备忘录[J].宁夏社会科学,2016(2):220-225.

③尹鸿.通向小康社会的多元电影文化[J].当代电影,2016(3):4-12.

④谭苗.好莱坞动作类型电影之当代发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5):2-6.

⑤Robert Stam.Film Theory:An Introduction[M].UK:Blackwell,2000:127.

⑥鲁昱晖.危机与突围:“网文剧”版权问题初探[J].编辑之友,2016(4):88-92.

⑦陈旭光.《火锅英雄》的类型探索:在类型与超类型之间[N].中国电影报,2016.4.13.

⑧陆嘉宁.陌生化的胜利——评《唐人街探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2):13-17.

⑨王秋硕.当代中国类型电影发展观察(2002-2015)[J].文艺评论,2015(11):132-136.

鲁昱晖,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硕士研究生。

王秋硕,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流动站博士后,讲师。

猜你喜欢
系列化好莱坞创作
Jazz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一墙之隔》创作谈
浅谈《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课堂教学
努力践“六化”,落实新《守则》
制作技术类课件应注重“系列化”
四川大学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与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