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上海电影创作现象与趋势分析

2017-05-11 08:52王艳云平方园
电影新作 2017年1期
关键词:合拍片

王艳云 平方园

2016年度上海电影创作现象与趋势分析

王艳云 平方园

2016年度上海电影的创作数量同比呈增长趋势,且出现多部在全国票房份额和艺术拓展上有相当影响力的作品,与往年相比,这个数字稳中增长,值得肯定。2016年表现最为亮眼的是商业类型片。相比之下,艺术电影、主流电影、动画电影数量较少,但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尽管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那就是上海本土电影创作者的知名度和辨识度还不够突出,上海作为主要出品单位的影片的影响力也还有待于大力提升,这些都是需要上海电影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2016年 上海电影 制片与创作 产业发展

与2015年爆发式增长相比,2016年的中国电影产业增速放缓,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健康发展趋势。这个特点也同样适用于上海电影的创作与生产。这一年,上海电影总体情况是稳中增长,创作数量和影响力同比都在持续上扬。当然,这一切离不开上海市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等多种方案的推出,无论是对电影创作的各个具体环节,还是对宏观的上海电影产业链的完善,都给予了积极扶植。正是在此基础上,上海电影积极挖掘自身的发展潜能,加快发展的步伐,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据统计,在2016年,上海地区出品或联合出品的影片数量达72部,同比增长16部。其中表现最为亮眼的是商业类型片。为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本年度的电影商业类型日趋丰满,多重类型元素重组拼贴再度出新,出现了喜剧+爱情+时尚、CG奇幻+冒险+动作等多类型的探索与创新。IP改编延续往年的趋势,热潮持续不减,除了取得优异票房成绩的《盗墓笔记》,还拓宽IP的领域,出现了《微微一笑很倾城》作为网络游戏小说改编的新鲜范式。同时,明星效应成为影片“保底发行”的根本保证,观众对“小鲜肉”、人气偶像、网红等的追捧,导致明星效应成为电影创作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与电影产业的联姻,电影的资本属性更加突出,今年的上海电影在向金融领域倾斜的过程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此外,有着良好合拍传统的大陆和香港合拍片,在今年电影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其成熟的创作经验值得中韩、中美、中法合拍片借鉴。相比于商业类型电影,上海出品或联合出品的其他种类的电影生产不够理想,数量较2015年有所减缓,但在格局与形态上努力推陈出新,给上海电影产业带来多元创作空间。其中,陆川执导的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开创了中国首部以动物为创作主题的纪录电影。影片立足于中国珍稀动物品种的生存状况,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总之,今年上海电影生产有了《盗墓笔记》《美人鱼》《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摆渡人》《铁道飞虎》《七月与安生》《我们诞生在中国》《路边野餐》《黑处有什么》等多部在全国票房份额和艺术拓展上有相当影响力的作品,与往年相比,这个数量稳中增长,值得肯定。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那就是上海本土电影创作者的知名度和辨识度还不够突出,上海作为主要出品单位的影片影响力也还有待于大力提升,这些都是需要上海电影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图1.2013 -2016年上海出品电影数量及增长情况

一、商业类型片

在2016年度上海电影的所有创作中,商业类型片的表现最为突出。本年度出品的72部影片中,商业类型片占据了63部,在影片数量、票房收益和类型拓展等方面均取得亮眼成绩。其中,多种类型的融合是上海商业电影生产上最为突出的特色,对繁荣上海电影产业之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多种类型的融合

纵观本年度63部商业类型片,喜剧与其他类型糅合的有31部,惊悚与悬疑重组的有11部,动作融合的有10部,科幻、亲子等其他类型的11部。从以上数据来看,类型结构的布局相对合理,各种类型的融合都有涉及,这说明了上海电影在拓展电影类型,推动电影产业多元化道路上做出的努力。

作为近几年都非常活跃的类型因子,本年度喜剧元素与其他类型融合的影片数量依然较多。其中,喜剧与爱情片的糅合出现了《女汉子真爱公式》《恋爱教父之三个坏家伙》《陆垚知马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高跟鞋先生》《脱单宝典》等影片。在这些作品中,《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作为以都市爱情电影创作闻名的张一白导演的精心之作,影片成功地将喜剧元素渗透到都市爱情的叙事之中,在市场上反映良好,荣获8.12亿的高票房收益,连续五日成为单日票房冠军,成功超越同类型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保持的7.86亿票房纪录。《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之所以成为佼佼者,这首先是离不开影片精准的角色定位。影片充分利用受众对明星银幕形象的期待视野,无论是岳云鹏,还是邓超,影片都将他们日常生活中塑造出的幽默搞笑的风格,延伸到银幕角色中。银幕上下相映成趣,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其次是利用角色形象的反差来俘获受众的好奇心与新鲜感。一向以低调帅酷的男神形象示人的杨洋突破自我,饰演了颓废而痴情的科学怪人茅十八。白百何饰演的人民警察荔枝则逆袭传统视野下警察严肃威严的形象,转而设置为敢爱敢恨的女“顽童”。再次是影片将时下都市小人物各种爱情难题,以悲喜交加、泪笑结合的方式加以再现,再搭配上温情的故事结局,熬制成一碗浓郁的鸡汤,“治愈”了都市青年男女的情感创伤。最后,影片以重庆为空间背景,既独具特色,又时尚感十足。潮湿的长满青苔的老城区、让人垂涎欲滴的重庆美食、在城市中穿梭往来的轻轨列车、绚丽夺目的霓虹灯、节奏轻快的音乐,共同建构着观众对都市爱情的多重想象空间。正是经过这多方面的努力,《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由此成为2016年度喜剧爱情片中的佼佼者。

喜剧加动作是喜剧电影另一个拓展的领域。继小成本喜剧电影《夜·店》大获成功后,导演杨庆又在2016年推出新作《火锅英雄》,并荣获3.7亿票房的好成绩。影片借助黑色喜剧的外壳,巧妙地将喜剧、荒诞、爱情、暴力、动作和悬疑等多种类型元素重组交融,以满足不同阶层观众的口味。影片以连环套的结构设置,借助多重巧合和阴差阳错的拼贴融合,最终塑造出意料之中、想象之外的喜剧效果。地下空间的设定、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和有悖常规的行动选择等完美融合,都让观众获得意外的惊喜。同时,语言上,“清晰易懂的重庆方言自带喜剧效果,话语狂欢带来意想不到的幽默效应,把一部充满血腥+杀戮+犯罪+黑色+残酷的电影添上一抹荒诞与娱乐的审美体验。”①影片最终广受好评。除《火锅英雄》之外,作为同种类型糅合的电影《超级快递》《笨贼别跑》《被劫持的爱情》等取得的票房并不理想。虽然也有一定的明星加盟,但由于故事缺乏特色、滥用明星消费、院线排片量、档期的安排等原因导致最终其影响平平,这也说明喜剧与动作等类型的结合有待继续探索。

除喜剧元素之外,其他类型之间的糅合也在试图给上海电影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奉献一己之力。如主打青春与爱情元素的《七月与安生》《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微微一笑很倾城》和《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等作品。其中在创作阶段就获得文化发展基金会电影剧本资助的电影《七月与安生》,融合了青春+友情+爱情等元素,影片对并不新鲜的题材的创新性运用,使得影片在同种类型中呈现出独特的面貌,上映后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并在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荣获多种奖项。电影通过七月与安生这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性格反差和情感冲突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借助反转命运的剧情设定,和细腻的情感再现将两个互为镜像的双生花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此外,影片独具特色地将友情、成长等不变的青春母题建构在爱情的外衣之下,女性成长的困惑、自我身份的认同等主题的侧重使得影片在青春题材的电影中独树一帜。

随着惊悚悬疑类电影《京城81号》《孤岛惊魂》等影片带来的高票房收益,上海的电影创作也试图对该类题材进行踊跃尝试和创新。由于投资较低、备受追求感官刺激的青年群体青睐等因素,惊悚片拥有着丰富的市场沃土,因而其创作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在今年出现的惊悚电影就有《七月半2,前世今生》《整形师·脸》《魔轮》《古曼》《魔都凶音》《别开门》《恐怖照相机》等多部作品。但除《魔轮》获得千万票房之外,其他均不乐观。即使《魔轮》的票房成绩优于其他影片,其实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影片试图借助魔轮上的生死游戏来洞悉真实的人性,重重杀人机关的精巧设置是影片的亮点,封闭的空间、昏暗的灯光、金属碰撞摩擦下的怪异声音和影片的细节架构都将惊悚氛围发挥到极致。然而,在以爱情和亲情的名义下建构人性的叙事上,却显得生硬与虚伪,不足以支撑起探索人性的深远立意,即使有林心如、何润东等明星助阵,也无法挽回其文本的缺陷。同样,《魔都凶音》以女作家的心里幻想来制造恐惧,但阴阳耳、“隔墙有耳”等玄幻的意象并没有建立起逼真的效果,再加上剧情散乱、人物形象不够丰满、情节发展动机不明等叙事短板,导致其票房成绩明显低于预期。从以上影片反映出的问题来看,创作手法类似、叙事方式薄弱、情节故弄玄虚是惊悚片不良现状的关键因素。而对有着良好观众基础的惊悚悬疑类电影来说,好的故事文本、逼真的效果营造是影片谋取高收益的首要基础,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

表1.惊悚片类型糅合与票房统计

(二)IP的改编与明星效应

“IP所具有的文本基础、用户规模、粉丝情感,成为一种可预期价值,被电影制作所认可。”②2016年,上海电影创作中的IP热持续发酵,出现了《盗墓笔记》《微微一笑很倾城》《夏有乔木雅望天堂》《摆渡人》《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爵迹》等多部IP改编电影。这些电影票房均过亿,成绩优良。而最为出色的,莫过于由上影集团出品、荣获专项资金重点鼓励的电影《盗墓笔记》。影片在今年整体电影票房增长放缓的情况下,票房突破十亿。

《盗墓笔记》是由大热的同名畅销书改编而来。原小说系列自2006年在网上连载以来,就迅速成为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的奇迹。据不完全统计,其畅销书累计销量至今已达3000万册,博得百万读者狂热追捧。小说作者南派三叔也由此成为备受瞩目的对象,其微博粉丝数量超千万,而且每条转评都有数千以上。由于小说在网络上极高的关注度,《盗墓笔记》很快成为网络热门IP,先后获得了话剧、漫画、手游、舞台剧、广播剧、网络剧、电视剧、网页游戏等多种娱乐品提供的创意支撑,而且有着良好的口碑,俘获了更加庞大的粉丝群体。可以说,近十年的时间使得《盗墓笔记》终于成为中国真正的全国性大IP。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当电影《盗墓笔记》出现时,小说及其他创意形式所奠定的庞大粉丝群体必将产生强大的票房支撑作用。同时,制片方还特邀原著作者南派三叔担任电影改编编剧,既力保了原著与电影的同一性,又借助南派三叔自身的品牌效应。可见,在挽留原著铁粉的问题上,电影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此外,制片方还邀请了香港著名导演李仁港担任该片导演,对集合惊悚+悬疑+魔幻+冒险+动作等多重类型元素的创作来说,有着较大的把握。与影片类型相适应,制作方还致力于以大制作、大特效为基础的大片模式,力图为观众提供一场具有震惊化效果的视觉盛宴。在后期营销策略上,影片也特别推出概念版海报,并使用高频次的预告推送,同时大力打造话题营销,最大力度进行宣传。由此可见,正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保证了《盗墓笔记》的高票房。

为最大限度拓展电影的受众群体和市场占有量,在IP改编之外,强大的明星阵容也是本年度上海电影创作的有力手段。电影《盗墓笔记》就不例外,特邀当下大热的“小鲜肉”鹿晗和井柏然担任主演。同样,其他由网络IP改编的电影《微微一笑很倾城》《摆渡人》和《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等,无不是借助井柏然、杨颖、吴亦凡、鹿晗、韩庚、梁朝伟、金城武、陈奕迅等明星的加盟,来吸引其粉丝簇拥和消费,打造“粉丝电影”的特质。

当然,明星效应有时也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明星和粉丝经济带来的强大的市场效应,另一方面电影市场也存在着过于迷信明星效应而形成的反效果。”③今年,郭敬明执导的电影《爵迹》似乎就是这样一个案例。影片注入了更为庞大的明星阵容,邀请当红明星范冰冰、吴亦凡、陈伟霆、王源、李治廷,以及凭借《小时代》系列走红、形成固定粉丝群的杨幂、郭采洁和陈学冬等。而且《爵迹》不仅是由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有着良好的原著粉丝基础,还是国内第一部全真人CG魔幻电影,填补了内地市场在此类型上的空缺。然而,影片剧情混乱单薄,不足以担当起恢弘的场面,同时CG技术的应用也差强人意,最终导致这部如此高标准明星配置的粉丝电影只取得3.8亿元的票房,距离5亿才能回本的成绩还相差甚远。从《爵迹》的失利可以看出,如果忽视影片的文本质量,只是一味地滥用明星的品牌效应,依靠粉丝经济来支撑票房,势必会使得受众审美疲劳,对影片的口碑和票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爵迹》的滑铁卢值得电影人深思。

(三)电影作为金融产品

一般而言,电影的产业链包括制片、发行与放映等三个重要的环节。其中,电影放映则是回收票房的主要途径。而当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影产业的不断升级,金融行业与电影产业的互动开始日趋频繁,纯粹依靠放映来牟取票房收益的状态有所改变,电影的资本属性,以及其高投入+高收益等资本特质得到广泛关注,“电影资产证券化、版权证券化、完片担保制、2P2融资、众筹、保底发行、补票与票房造假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与电影产业联姻的衍生品已成为常态存在。”④

对于本年度的上海电影创作来说,保底发行作为金融行业与电影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表现得十分显著。所谓的“保底发行指在完片后,由保底方提前向制片方支付合同中约定的预期票房收益。”⑤国内的保底发行开始于2013年《西游·降魔篇》的成功试水,随后《后会无期》《心花路放》《栀子花开》《太平轮》《恋爱中的城市》《师父》《港囧》《美人鱼》等多部影片随之先后尝试了保底发行。而真正将保底发行的模式发挥到最大化的,是2016年度由和和(上海)影业公司、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出品的电影《美人鱼》,成功地促使潜行许久的保底发行变为电影行业内外备受关注的焦点。

《美人鱼》是周星驰自2013年《西游·降魔篇》之后耗时三年精心打造的一部集科幻、环保、喜剧和爱情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新作。自影片在春节档上映以来,就持续获得市场的高额回报,仅用12天的时间就打破了《捉妖记》为期两个月才获得的24亿票房纪录,最终以33亿的高票房稳居榜首,成为中国内地票房榜的冠军,直至当下无人启及。《美人鱼》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其保障就是一整套完善的资本运作机制。一向严谨稳妥的周星驰在《美人鱼》项目制作阶段,便已启动了赚钱链条。凭借个人成熟的品牌,周星驰以溢价的方式转卖《美人鱼》的项目股权,而这种盈利模式在《西游·降魔篇》中就已经得到验证。同时,对于耗资四亿、制作周期长达三年的《美人鱼》来说,票房成了一场赌注,而保底发行无疑是一个快速收回成本的安全选择。在追逐利益的资本市场,电影发行公司融合多方资本进行了一场以“电影”为名的“豪赌”,就成为许多人的首选。在经过了几家欢喜几家愁之后,《美人鱼》“18亿”巨额保底金让“保底发行”再次名声大噪。而且吸取了《西游·降魔篇》的经验,周星驰在《美人鱼》的操作过程中更加严谨和专业,他没有选择传统的保底发行的方式,而是以不同背景的四家公司实行联合保底,并制定了不同风险的收益规则。为保证足够的保底资金,“《美人鱼》的发行通过基金进行保底,参与保底的公司认购保底基金的份额。这种通过保底基金的模式可以整合更多资金方,因此能够在电影上映前筹集足够的保底资金支付给电影的出品方,同时通过保底基金还能够将更多行业资源整合在一起,共同做好电影的发行。”⑥这样,四家公司以专业、全新的游戏规则打造了《美人鱼》的神话,为风云激变的中国电影资本市场提交了一份令人惊艳的成绩单。

在当下,“保底发行的日趋风靡则充分地说明电影产业环境中金融化实践操作的可行性。”⑦除电影《美人鱼》外,上海地区影片的保底发行和票房情况如下:电影《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保底4亿,取得1.56亿的票房;张太维执导的青春爱情片《梦想合伙人》保底3亿,获得8100万元的票房;其余电影《快手枪手快枪手》《陆垚知马俐》等也积极进行保底发行,同样票房成绩并不理想。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如此跌宕起伏的际遇让保底发行在国内的前景扑朔迷离。

此外,随着电影产业和金融行业的联姻,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也随之出现。饱受争议的《叶问3》“金融事件”就充分暴露了产业联姻迅速升温的背后存在诸多的弊端。作为“电影+金融+互联网”的新模式,《叶问3》试图打造一个30亿票房的神话。为此,投资方和制片方不惜在同一家金融集团内部重复融资和关联交易,不顾风险地利用众筹、P2P在多平台进行融资与重复抵押,以及融资方、担保方、发行方和受益方都密切相关的自担自保,甚至和影院联手,虚构票价以及打造“幽灵场”。这一系列与金融和电影行业的基本运作规则背道而驰的行为,最终使自己陷入了窘态。可见,《叶问3》事件的最终原因就是将电影当作了敛财的工具,刻意设计了多重复杂的金融产品,将电影变成了一次赌博,这样的后果只会严重破坏电影金融生态圈,阻隔了电影产业与金融行业的和谐发展。《叶问3》的金融风波值得业界反思与深省。电影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需要更多正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提高发展速度与规模的前提必须是要更加重视目前各种新兴金融手段的安全性,需要以审慎发展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合拍片

2016年上海出品的合拍片共计14部,内地与香港合拍片6部,中韩合拍4部、中法和中美各2部。从内地和香港的合拍片来看,票房和口碑效果都有较为优良的表现,而中法、中美合拍片的票房相对不太乐观,但是它们对于拓宽文化市场,繁荣电影产业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如有学者所言,内地与香港合拍片“带来了国产片的繁荣与内地市场的蓬勃发展,是提升中国电影票房的主力”⑧,同时也有助于内地吸收香港电影工业经验,“将香港成熟的商业类型经验和娱乐文化精神带入内地,发展出一套与之契合的产业营销系统”⑨。这样的评价对于上海地区的合拍片同样适用。如香港导演杜琪峰就将匪警片的创作经验成功地引入到内地,尽管本年度新作《三人行》与两部好莱坞大片同日上映,受到四部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但依旧能在首日获得高上座率以及全线飘红的口碑。影片延续杜琪峰警匪片创作的特点,把杜氏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影片将故事限定在六个小时之内,密度大+强度高的悬念设置成为影片的制胜法宝,通过警察、匪徒和医生三者间的故事,来展现复杂的人性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关系。此外,“令人惊艳的长镜头、新奇个性的电影配乐、丰富强烈的肢体语言以及演员流畅的演技,都让这部电影获得了良好的口碑。”⑩而另一部同类型题材的由文伟鸿导演的《使徒行者》更是创下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以“黑马”的姿态在2016年度打开一片天地。影片在上映之前业界之内做出的票房预期在2亿元左右,但最终却获得6.06亿的票房。和杜氏风格不同,影片在同名电视剧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将卧底、警察、兄弟情、爱情完美融合在一起,符合观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又港味十足,让观众的香港情怀再度迸发。此外,堪称华语影坛的全才型人物洪金宝在影片《我的特工爷爷》中兼任导演、男主角及动作导演,其品牌效应同样也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总之,本年度上海地区内地香港合拍片有着出色的成绩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它们的成功模式值得其他合拍片的学习和借鉴。

表2.内地(香港)合拍片票房统计

与内地香港合拍片相比,中美和中法合拍片均不乐观。由上海基美影业、法国欧罗巴电影公司等联合出品的影片《勇士之门》,截至12月24日共斩获票房2238.9万,远低于前期3亿元的投资成本。影片借助中国的框架来讲述西方的故事,让东方的公主、现代的废柴男孩在古代和现代之间穿越,将冒险、动作、魔幻、游戏等多种元素相互糅合,虽然新颖逗趣,创意十足,但故事整体却显得生硬僵化。如何将东方故事和西方魔幻叙事完美地结合起来,还是影片需要深入考虑的地方。因此,即使有赵又廷、倪妮、尤莱亚·谢尔顿、戴夫·巴蒂斯塔、吴镇宇等人气明星助阵,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作为监制和编剧的品牌召唤,最终也无法提高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中美合拍片《蒸发太平洋》将中国市场上鲜有的科幻题材与灾难、动作、爱情等多种类型元素融合在一起,影片中激烈的枪战和猛烈的碰撞等各种险象环生的场面给紧凑的叙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此外,好莱坞制作班底,以及由北美三大经纪公司UTA签约的唯一内地导演周文武贝担任影片的导演,都为影片的营销宣传做足话题准备,但是市场反响并不是很好,豆瓣上评分仅有3.1分。从中法、中美合拍片的现状来看,从在演员+制作的基础上刻意讨好两国观众的观影需要,到真正的文化融合以获得观众的认可,还需要很长一段路程要走。

图2.《盗墓笔记》

相比于中法、中美合拍片,上海地区中韩合拍片呈现出相对良好的发展趋势。纵观今年的中韩电影合拍片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融入时代热点。电影《非常父子档》来源于新颖的“捐精生子”的故事;电影《所以……和黑粉结婚了》取材于大众所关注的“娱乐圈黑粉”内幕。第二,继续主打跨国明星效应。《赏金猎人》汇聚了韩国人气明星李敏镐和中国当红偶像唐嫣和钟汉良,三天内票房便突破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7亿元),最终票房超过了排行中韩合拍电影票房第二位的《分手合约》(1.9亿元人民币),成为电影《重返20岁》(3.64亿元人民币)之后的又一票房赢家;最后,技术协作。电影《蜜月酒店杀人事件》全程采用3D实拍,特别邀请韩国出色的3D团队PIX DIGITAL LAB加盟,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总体来看,中韩合拍片目前正处于蜜月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作为跨国合拍片,也必然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如“在意识形态、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差异,电影市场中存在一定的文化折扣现象”。这些问题都是中韩合拍片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

二、其他类型的影片

2016年,除商业类型片外,艺术电影、主流电影、动画电影等也给上海电影创作带来了多元的样态。这些影片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艺术电影在原有发展趋势上积极探索,今年颇有收获。其中,陆川执导的首部动物题材的纪录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一枝独秀,成为电影文化市场上的新星;主流电影则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没有出现在口碑和市场上都特别出色的作品;动画电影也在努力推陈出新,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一)主流电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电影受众的多样化需求,主旋律电影也在不断进行自身商业化的类型改造和叙事手法的创新,发展为全新的“主流电影”。本年度,上海出品的具有突出主流电影特色的有《铁道飞虎》和《我的战争》。这两部作品都是试图借助商业类型片的创作模式,在传统的题材中推陈出新,力争在电影市场内博得一席之地。

《铁道飞虎》,由上影集团等出品,根据红色经典《铁道游击队》改编而来。影片在原有故事的框架下进行了全新的人物设定和风格重塑,加上成龙、黄子韬、王凯等明星的加盟,以及战争+喜剧+动作等多类型融合,使其成为贺岁档备受关注的影片之一。影片以后现代喜剧的形式对经典战争题材的宏大叙事进行颠覆,不仅有各种接地气的网络语言,符合时下观众群体的需求,而且还将我方和日军进行了漫画般的处理,以突出我方的智慧神勇和日军的愚蠢低智,致力于强调“小人物大智慧”“昂扬乐观的爱国情操”和“成龙式动作喜剧”,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同时,影片还采用1:4模型实拍加特效的方式,全片4471个镜头中有2400个特效镜头,以期达到“以假乱真”的震撼效果。截至2017年1月9日,累计票房6.02亿,成为2017年贺岁档的佼佼者。

《我的战争》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影片独辟蹊径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试图通过商业元素的加入来拓宽主流电影的市场。影片利用现代高科技的工业制作最大限度地还原战争的残酷,如宏大的场面叙事、各种特效,以及真枪实弹的运用等来增强真实感和现场感,同时特邀当红明星刘烨、王珞丹等倾情出演。影片的创作初衷和后期制作无可挑剔,然而,影片即使定档于中秋档,最终只获得票房3544万,明显低于1.5亿的制作成本。这反映出影片的一些问题。首先,在战争题材中加入爱情元素,无疑出于市场的考量,但从影片的整体叙述来看,爱情成为叙事主力,使得战争作为背景式的存在没有发挥到本来的意义。再者,“单向度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已经很难引动社会思潮的关切,缺乏反思意识的战争叙事也无法从根本上撼动观众与市场。”

《铁道飞虎》和《我的战争》的际遇都说明主旋律电影向主流电影的转变过程中,如何将主流意识形态与普通大众进行完美对接还是一个主要问题。这既需要对主流意识形态有个深入的正确的认识,也需要商业手段的必要而恰当的应用,这其中的技巧和力度还有待于中国电影的持续探究。

图3.《铁道飞虎》

(二)艺术电影

2016年,上海地区出品的艺术电影可喜可忧。总体来看,艺术电影的数量相对偏少,但也出现了反响良好,得到广泛认可的影片,这也证明了艺术电影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

《路边野餐》应该是今年获得最多关注和认可的艺术电影。该片是年仅26岁的新锐导演毕赣的首部长篇作品,并由中影(上海)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出品。影片在故事构思、艺术风格和拍摄手段上都极有创意,它“跳出了中国独立电影揭露社会阴暗、反映底层苦难的主题窠臼,转而向更难以捉摸的记忆与情感维度进发;它的深远意义在于,影片通过主题形式、结构多层面的探索,为新影像开创了一条充满活力的道路。”的确,影片跨越了现实和梦境的边界,融合了写实和奇幻多种风格,还有一段长达42分钟的大胆的令人叫绝的长镜头,将一个迷离、柔软、隽永的故事极富创意地表述出来,充满了新魔幻主义的特色。影片今年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先后获得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影人”单元的“最佳新导演奖”和“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名奖”、第37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气球”奖、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多项奖项的获得为影片的口碑宣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仅仅20万制片成本的作品最终通过10天的放映,获得646.5万的票房,引起了业界人士和普通大众的强烈关注,促使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认识艺术电影。

同样作为艺术电影、由新锐女性导演王一淳执导的处女作《黑处有什么》,是一部集青春+犯罪+悬疑多类型糅合的影片。王一淳也因此在2015年FIRST青年电影展上获得最佳导演奖。影片以20世纪90年代为背景,从一位少女的视角出发,通过一场奸杀案对少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冲击,来透视社会与人性深处的隐秘和丑陋,以及青春岁月的细腻与真挚。但是影片的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如影片对90年代时代氛围的营造比较刻意,犯罪类型的叙事不够完整,青春与悬疑结合的深度不足,这都影响了影片最终的表现力度。《黑处有什么》最终只取得760.6万的票房,与预期相差较远。但无论如何,在一切唯市场论的当下,这样一部充满质朴和灵动气息的艺术片,为我们重新认识青春电影和中国电影打开一条新的通道。

2016年,由中国导演陆川执导,美国、中国、英国联合拍摄的野生动物题材的大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出现,开创了中国动物电影的先河。该片以中国三个独有的野生动物家庭:中国国宝四川大熊猫、濒危动物川金丝猴和常年隐居的雪豹为主线,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它们在神秘莫测的自然保护区出生、成长的感人故事。影片在类型的创作手法上积极创新,作为一部动物题材的纪录片,独具匠心地将故事片拍摄手法运用到影片中来,从而使得影片的故事性更强,又不缺乏纪录片真实性的本质。出色的制作团队对电影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制作团队不仅集结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野生动物摄影大师,更有《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等影片的后期团队。此外,著名演员周迅的配音使得动物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收放自如的旁白与动物角色扮演完美平衡,再加上周迅声音的通透性使得影片成为一部有气质、有个性、有情感的作品。影片在电影市场上好评如潮,豆瓣评分8.0分,并且荣获了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传媒荣誉“最佳纪录片”奖。《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出现,对于中国电影类型上的探索,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对于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都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图4.《黑处有什么》

(三)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在上海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上海曾贡献出多部经典之作。本年度动画电影也在不断的弃旧出新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创作热潮,出现了以下态势。

其一,IP改编热度不减。近几年来,为了顺应电影市场新的发展形势和日益崛起的网生代群体,动画电影努力调整创作方式,积极响应市场的号召和受众的需求,进行热门IP改编,创作出口碑良好的作品。今年的3D动画电影《我叫MT之山口山战记》就改编自热门网络动画《我叫MT》。原网剧本身就非常出色,被誉为“国产动画新光芒”,视频网站的评分高达9.5分,之后同名手游也取得优良的成绩。此次改编成大电影,不仅继续延用原班动画角色:牛头人战士哀木涕、爱碎碎念的母牛傻馒、联盟阵营的大大姐与大小姐等,而且还启用了原网剧的全体配音班底,保留了原网剧的原汁原味。正如导演所言,影片是送给粉丝和动漫迷的一份礼物,它主打的正是粉丝的怀旧情绪和青春记忆。从《我叫MT之山口山战记》的走向可以看出,对于动画电影而言,IP改编蕴含着的巨大市场潜力,是一块拯待开发的沃土。

其二、从低幼群体向成人群体跨越。动画电影《悟空圣诞奇遇记》《果宝特工之水果大逃亡》和《神秘世界历险记3》等仍旧走传统路线,主打低幼群体观影需求。《果宝特工之水果大逃亡》中全力打造“父爱”的情感主题,通过困难的设置来增强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以突出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呵护与鼓励。《神秘世界历险记3》则讲述了女侠王雨果与父亲王大山一起在前往神秘世界中的冒险过程中,父女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的故事,也折射出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比之下,由上海腾讯企鹅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小门神》则试图打通低幼群体和成人群体之间的鸿沟,努力成为一部合家欢的作品。影片从传统故事出发,讲述了神荼和郁垒从天上降落凡间之后,如何寻年、解封印,以及最后降服年的过程。影片对传统文化有着活泼有趣、生动形象的阐述,可以引起小朋友极大的兴趣,同时影片也对人神世界和城乡矛盾有着深入的探讨,这些也能唤起成年人的认同。虽然影片努力达成一部合家欢的作品,但影片在低幼层面和成年层面的叙事转换上,还做得比较生硬,不够完美。因此,受剧情不连贯的影响,影片最终取得了7867.97万元的票房成绩,虽然这个成绩已成为上海出品的动画电影中的优胜者,但这距离1.3亿的成本来说,还有着不小的距离。但无论如何,《小门神》在对高端技术和精美画面的追求方面,对突破传统动画电影的观影群体限制,从低幼群体延展到成人群体的努力上,影片都给予了我们积极的思考。

【注释】

①雷婷,岳堂.《火锅英雄》:混搭中的黑色喜剧元素[J].电影文学,2016,18:43-45.

②尹鸿,孙俨斌.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电影艺术,2016,02:5-17.

③朱怡璇.想象与共生——新媒体语境下电影明星形象的建构与粉丝文化,[J].当代电影,2015,07:105-107.

④覃红梅.电影产业链金融化发展关键词举隅——以“《叶问3》金融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6,07:78-79.

⑤同4

⑥肖祯.电影保底发行背后的财务博弈[N].中国会计报,2016-08-26.

⑦同4

⑧陈犀禾,鲜佳.当代中国电影合拍片的发展模式与态势[J].中国文艺评论,2016,02:31-42.

⑨同8

⑩刘晓宁.《三人行》:杜氏暴力美学中渗透的人性哲学[J].电影评介,2016,18:20-22.

王艳云,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

平方园,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电影学研究生。

2017年度上海大学电影学高峰学科成果。

猜你喜欢
合拍片
繁华褪去,生机何在
“合拍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香港电视剧的创新之路
论香港电影发展的新格局
浅谈中韩合拍电影《重返20岁》的本土化移植之路
后CEPA下警匪合拍片类型策略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一本两拍”中韩影视合作新模式浅析
合拍片中“自我”与“他者”的文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