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视角下物流产业生态位优化策略思考

2017-05-17 10:13邢永梅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态位物流产业税负

邢永梅

内容摘要:营改增给物流产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物流生态学的角度看,营改增的实施改变了物流产业赖以生存的由时间、空间、资源等多个维度形成的生态环境。物流企业只有伴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生态位结构,找到最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位才能实现健康、快速和稳定的发展。在营改增环境下,物流企业应不断提高智能网络服务水平,通过竞争、合作和进化提升自身的最优生态位,实现由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的转变,并通过主辅分离实现生态元的集聚效应,优化产业融资方案,创新物流金融产品,以进军国际市场,拓展跨际生态空间,最终不断增强物流产业免疫力,实现物流生态元的快速优化与升级。

关键词:生态位 营改增 物流产业 税负 优化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营改增政策的推行,传统的物流产业如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物流辅助业、国际物流服务业均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某些曾经的优势行业如货物代理业、融资租赁业、文化创意流通业(知识产品流通)等行业却出现了效益下滑的情况。如何分析物流企业在营改增政策变迁下的分化、整合、再融资和产业转移行为,已经成为物流产业必须密切关注的前沿课题。本文运用物流产业生态位优化理论,结合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探讨了营改增环境下物流产业生态位选择的诸多挑战,提出了优化物流产业生态位选择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物流产业生态位优化理论

根据英国博物学家摩尔根的生物变迁理论,生态位是表征生物利用资源和环境变量的概念,包括物种生存所需要的资源、物種活动的时间、物种生存的空间和种间关系。当两个生物个体所利用的资源有重叠的部分时,必然会引起群落物种之间的竞争。因此在资源有限性的境遇下,生态位重叠程度越大,种间竞争就越激烈。种间在竞争时会使用不同的活动时间、活动空间,利用不同的资源形成生态位选择上的众多差别。这样生态位的分离可以减弱竞争的强度,使有限的资源可以容纳更多的物种,达到彼此共存的均衡。与摩尔根的生态位变迁理论相关,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样体现着生物界生态演变的基本规律,即如果把经济产业循环看作是经济生态系统的话,那么物流产业就是这个经济生态系统中的子生态系统(群落),物流产业链所包括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等(物种)就是这个子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元。这些生态元与其它子生态系统始终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通过合作、竞争、创新和进化等关系体现出物流产业的职能地位和产业价值,这就是物流产业生态位优化理论。具体而言,物流产业生态位优化理论一般由物流生态位选择理论和物流生态映射学说两部分组成。

(一)物流生态位选择理论

根据格林纳尔的生态位选择理论,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必然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物种逐步蜕变原初的生存状态,变成一种新的物种,此种选择被称为生物学意义上的“突变”;一种是物种逐步适应周围的环境,优化为另一种全新的生存状态,此种选择被称为生物学意义上的“渐变”。在物流生态学上,各级各类物流企业在外部环境变化条件下的应急选择也必然是两种情况,即生态物流蜕化和生态物流优化。前者表征着物流企业的倒闭或破产,后者预示着物流企业的升级和强大。本文引入哈提森的生态位空间理论,结合皮安卡的生态时间学说,联系赫伯特的生态位资源变迁规律,指出营改增环境下物流企业生态位优化的三大关键变量即流通时间、流转空间和资源禀赋(见图1)。其中,时间变量表征着物流企业在计税方式变化下的纵向选择困境和发展机遇,空间变量表征着物流企业在税率变动情况下的横向选择困境和发展机遇,而资源变量则表征着物流企业在增值税改革环境下的综合选择困境和现实挑战。

(二)物流生态映射学说

物流生态映射学说最早由斯托克提出,他指出“某些政府决策或经济政策的变化会刺激物流单元的战略措施和行为选择,并按照生物物种优化的规律,来主动或被动适应突变的政策环境。这种行为变化表面上看是一种社会选择,实际上反映了生物学意义上的条件反射原理,因此可以称之为生态映射定律。”那些主动适应环境变化进行战略调整的企业往往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转型时间,并能够根据外在条件的变化从社会各方面提取更多的稀缺资源;反之那些被动适应环境变化的物流企业,往往会丧失掉变迁的时空优势,并失去大量的储备资源。营改增环境下的物流消耗时间、物流运转空间、物流变迁资源称为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三大生态位,这三者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融合和互相竞争、合作、淘汰、转型的上升机制称为营改增环境下物流企业生态位的优化机制。

营改增给物流产业生态位选择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伴随着物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的加快,营改增境遇下物流产业生态转换的难度在逐年增加,比如因时间选择不当导致的生态位畸变问题、因空间动力结构失衡引发的生态异化问题、因产业优势变相流失引发的物流生态位资源弱化问题等。具体而言,营改增给物流产业生态位选择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间维度的生态位选择困境

营改增条件下固定资产的较长更新周期决定了物流产业的时间选择困境。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使用的房产、地产、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测量仪器等构成了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资产在流通过程中往往采取分次折扣的方式从企业销售项目中渐次抵销成本,较长的周转时间必然制约物流企业增值税缴纳的生态优化速度。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营改增的目的是打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抵扣环节,对服务业进行结构性减税,从而实现企业减负的目的。但从目前情况看,营改增后物流业企业的税负不降反增,主要原因是大型物流企业不能得到充足的进项税额来抵减销项税,同时由于运输工具购置成本高、使用年限长,多数相对成熟的物流企业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都不可能有大额资产购置,因此实际可抵扣的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很少,这势必导致物流企业实际税负大幅增加。营改增后的计税方式也变得异常复杂,会计处理要求更高、税收征收管理程序更加严谨、法律监管更加严格等都必然导致物流企业涉税风险大幅增加。

营改增下会计核销方式转变的延时性造成了物流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生态优化困境。从时间生态位优化的角度考量,物流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制定自身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否则单凭企业的短视行为很难在物流行业立足,尽管营改增政策设定了较长时间的试点和再推广周期,但会计核销方式的转变确是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比如人力成本的收据报销问题、路桥费发票的核销问题、房屋售租单据的核销问题、保险票据的核销问题,这些会计核销进程往往是比较漫长的,有的要在几年后才能拿到报销费用,很明显对于已经习惯了物流营业税计税方式的会计处理人员来说,很难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优生态位,也无法按照新的增值税发票对所有物流成本进行核销,由此必然增加物流产业生态优化的难度,必然延缓物流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提升进程。另外大额发票申请的较长时间跨度也会降低会计核算的效率;在定价机制相对稳定的境遇里,营改增的推行会导致“开票方收入降低利润减少、受票方成本降低利润增加”的异化困局。

营改增环境下过渡性财政补贴政策不利于物流产业时间生态位的优化和调整。针对物流企业在税率变化、计税方式、计税依据、税务监管等方面的延迟适应性,有些学者提出了“申请过渡性财政补贴政策”的方案,指出申请过渡性财政补贴政策可以快速解决试点企业的短期困难。但从营改增以后物流企业的实践看,这一方案带有很大的时间局限性和不可操作性,除去申请国家财政补贴所必须具备的繁琐申请程序和批量材料,即便能够获得财政补贴,这种时间跨越思维也是极为消极和危险的,因为很少有物流企业依靠财政扶持能做大做强。根据物流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唯有动态适应营改增政策变化后的税务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物流产业的生态发展与和谐变迁。

(二)空间维度的生态位选择困境

营改增加剧了物流产业空间生态优化的难度。根据斯宾塞的社会动力学原理,物流业属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动力循环系统”,这一系统运转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有机体的健康发展和整体寿命。作为社会动力循环系统的关键生态元,物流业的低事故、高效率和优质服务必然提升整体产业的生态优化水平。但营改增实施以来,我国物流业普遍面临着航空运输成本的高区域弹性、陆路运输固定资产空间管制的复合经营性、海洋运输成本和收益计量的多样性、管道运输计税的复杂性等现实困境。除此之外,物流业服务外包模式管理的非制度化滥觞也大大加剧了产业空间变迁的效率,影响到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和对外贸易的良性变迁和生态优化层级。

税率的空间差别性导致了物流企业空间优化的难度。尽管增值税率是由国家税务管理部门统一规定、统一执行的,但在具体的税收实践中各地的区域差异性很大,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同一物流市场同一服务税额差别极大的情况。不仅如此,东西部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边远地区和内地之间、城乡之间均存在隐性增值税率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是此前营业税环境下税务征收习惯的惯性使然,也是税务管理体制先天缺陷性使然。在物流各环节(交通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征税标准不统一的境遇里,税率的区域差异性很难使物流产业走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于是纳税风险油然而生。对于第三方快递企业来说,还存在着各省市税率高弹性的情况,这些更加剧了物流企业在新税收政策下的生态优化困境和难度。

营改增导致了物流业区域洗牌行为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物流产业空间生态位的优化。具备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物流市场必须是管理统一、法律统一、规制统一、标准统一的市场,然而在营改增环境下利润优先和规则优先的两难困境,迫使大多数物流企业选择“自身空间调试”的战略,一些小企业经营不规范,拿不到正规发票,抵扣困难,形成部分小企业濒临倒闭,大企业区域兼并扩张的趋势;一些不愁拿发票的大企业老板为了享受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优惠,会将自己的企业拆分成数家规模较小的企业。有的运输业主因为营改增后利润不能保障,于是退出物流运输行业转投其它税负低的行业。很明显,造成物流业空间意义上重新洗牌的根本原因在于增值税改革后企业税负的增加和利润的持续下降。

(三)资源维度的生态位选择困境

增值税制改革下行业区分的现实困境降低了物流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在营改增方案中对物流业设置了“交通运输服务业”和“物流辅助服务业”两类应税服务项目。但在实际经营中,交通运输业务和物流辅助业务往往紧密叠加在一起,物流服务需求者和物流产品提供者之间往往就整体价格进行谈判,而不是分类进行价格协商。不仅如此,在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代理一条龙的物流业潜规则里,任何机械区分运输服务与物流辅助服务的行为都会受到同业规则的抵制甚至歧视。可见营改增并没有起到快速优化物流产业行业资源配置的作用,相反使得物流经营的旧常态变得更加紧密和难以割舍,加剧了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营改增境遇下混业兼营的存在不利于物流资源的生态优化配置。虽然营改增后物流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统一交税,但在实际的物流业务中,很多企业往往存在既提供物流服务、又销售物流设备,既推广物流产品、又经营小商品零售,既强化实体物流、又倒卖电商物流的情况,在混合业务发票的开具中往往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隐瞒实际经营业务的行为,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单纯依靠开具增值税发票来经营物流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行为的滥觞不仅弱化了营改增政策的初衷,而且扰乱了业已形成的均衡物流市场规则,在某些特殊的意义上,营改增加大了物流企业物质性资源、精神性资源、人力资源的生态契合难度,加剧了利润风险、税收风险和法律风险。

增值税制改革下跨业竞争的不規范性影响了物流产业资源的生态优化质量。长期以来,物流业和制造业之间逐渐形成了紧密配合的伴生关系,然而在营业税机制下形成的畸变竞争机制却大大阻碍了物流产业生态化提升的机遇和可能性,为此必须尽快改变增值税环境下不规范的跨业竞争机制。因为根据产业关联的生态学原理,物流企业繁荣与否关键看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把制约物流产业正态发展的低端设备制造业、异化的行业竞争关系、病态的增值税规避机制彻底消除,惟其如此,物流产业才能借助税收政策的机遇实现生态位的高层次提升。

营改增环境下物流产业生态位优化的路径选择

(一)必须实现由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的转变

物流企业应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入手逐步实现由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的转变。从硬件方面要扩充物流设备。由于制造业涉及生产领域广泛,物流服务内容千差万别,对物流设备需要不尽相同。物流企业需要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而选择购进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物流设备。同时,也能够给物流企业带来大量的进项税抵减销项税额,从而降低税负。从软件方面,要安装物流管理系统,搭建智能型物流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见表1),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共生。现代服务业的本质特征与服务宗旨是为客户降低成本,因此物流网络的设计与运行、运输工具的选择和调度、运输路径的制定与排程、运输货物的拼装与组合、仓储库存的测算与优化、配送策略的方式与选择等,都需要物流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使服务资源配置科学规范。同时智能型物流网络技术服务平台也降低了物流企业对人工的依赖程度、减少了不可计算进项税的成本。从本质上看,物流企业由价格竞争到服务竞争的转变可能在短期内造成企业利润的下降,但从长远来看,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同样也会增加物流附加值,在非主营业务上提高企业收益,这种收益是物流产业结构优化的生态性收益,体现了物流产业生态位优化的“滚雪球”效应。

(二)通过主辅分离实现生态元的集聚效应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基础是交通运输业,而混业经营是常态。混業经营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装卸、搬运等物流辅助服务,二者的税率不同。首先要将混业进行拆分,将增值税率较高的交通运输业务与税率较低的物流辅助业务分离,避免业务划分不清并从高计税,增加税负的风险。其次物流企业将某些细碎的物流辅助业务拆分外包给物流辅助专业机构完成,利于物流产业各个生态元向着专业化、集聚化发展,完善物流产业内部结构(见图2)。

(三)优化产业融资方案并创新物流金融产品

从生态递进的角度看,物流产业服务质量的提升、物流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必然引发物流产业旺盛的融资需求,这一变化势必增加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合作机会,为此物流产业必须不断创新融资合作模式,创造新型的物流金融衍生品,支持营改增环境下物流产业的税制转型和发展。如仓单质押业务,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中,然后可以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这种模式下的仓储设施与设备可以由金融业提供,而仓储管理可以由物流业完成。既解决了物流业部分融资需求,也促进了其他产业发展。因此,物流产业唯有把基础物流业发展为物流金融,才能实现产业间协同与生态共生,才能建设最优化的物流生态机制。

(四)增强物流产业自身免疫力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外拓与内补

外拓就是要进军国际市场,拓展生态位空间。国际物流运输服务业税负的大幅度下降,再加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物流产业可以选择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拓展物流产业生态位空间。一是健全物流产业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现阶段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票、使用、验证的管理规定,保证与增值税的相关制度相互契合,保障增值税发票在传递、交接以及使用的过程中能够科学化、合法化,避免企业遭税务风险侵袭。二是强化内部员工培训,包括财务税务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三是积极发挥物流产业协会作用,强化生态元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共生共存。

参考文献:

1.Grinnell.The niche relationships of the Califomia thrasher Auk[J].Review of International,2016,12(3)

2.李全喜,刘岩.产业生态位与绿色物流发展[N].光明日报,2016-4-30

3.Imoh Antai Hans Olson,“Interaction:a new focus for supply chain vs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2015

4.刘.“营改增”对现代物流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及选择—基于案例公司的数据分析[J].税收与税务,2016(06)

5.邹筱.“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影响实证研究—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2)

猜你喜欢
生态位物流产业税负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交通运输类快递业营改增税负比较及对策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企业税负、就业税盾与就业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