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2017-05-30 09:13连雪杏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新媒体

连雪杏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领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新闻舆论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对大学生思想观点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青年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网络舆论中的引导地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5-0224-03

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格局、舆论环境、传播渠道及受众接受方式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作为网络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点的形成和发展。面对新媒体时代下纷繁复杂的舆论传播格局,高校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应对挑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大学生实际出发,在创新中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承担起成风化人和凝心聚力的重要职责。

1 新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1]这不仅明确了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任务,也为新媒体时代正确引导大学生舆论提供了思想遵循,指明了方向。

1.1 夯实思想根基,旗帜鲜明守土有责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师生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群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不遗余力地向其他国家大肆推行其国家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而且手段隐蔽,途径多样,对普遍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具有很大的迷惑性。高校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承担起思想引领、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责任,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创新新闻舆论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载体,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保证校园形成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保证大学生舆论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使高校成为宣传和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1.2 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随着利益分配的分层,价值取向的多元,社会矛盾的增加,网络舆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偏激化、情绪化倾向,舆论态势日益复杂。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互动性好、自由度高等特点,并已成为公众发表意见观点、关注社会现象、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舆论向前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舆论作为群体意见的集中表达形式,带有很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同时包含着合理与非合理、理性与非理性成分”[2]。网络舆论中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频繁交锋,容易导致青年学生产生思想观念偏差,个别大学生在错误舆论引导下误入歧途。此外,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大量虚假、诈骗、恐怖、色情等不良信息,这些信息毒害社会生态,消解社会共识。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作为主线,让主流思想舆论占领校园网、报纸、广播电台和各类移动终端等,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1.3 弘扬主流价值观,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7年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3%[3],而大学生是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思想,却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他们青春活力,充满激情,却缺乏冷静和耐心;他们追求真善美,抨击假大空,却缺乏辨别是非和判断真伪的能力。新媒体传播的无障碍性导致各种不良文化、思想观点、价值理念广泛传播,由于缺乏约束机制,部分媒体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缺乏底线,不惜迎合某些庸俗、消极乃至不健康思想文化潮流,极易造成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强的大学生出现思想困惑,甚至导致个别学生产生非理性行為。面对新媒体纷繁庞杂的信息,要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弘扬真善美,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改善网络舆论生态、净化网络舆论空间营造良好氛围。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

当前,新媒体已经渗透到青年大学生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新媒体在拓宽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同时,极大地赋予了他们话语的表达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构建了高校的舆论格局。

2.1 新媒体环境下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媒体传播具有数字化、开放性、互动性及个性化的特征。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都可以通过网络渗透到大学生网民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功能。同时,高校的宣传思想阵地有课堂教学、学术论坛、讲座、报告会、学报报刊、微博、微信等,触及校园各个角落,并不时充斥着一些杂音、噪音,动摇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容易导致高校新闻舆论工作产生阵地失守、导向偏差等问题。面对不同意识形态的交织碰撞,使得不少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大学生盲目跟风,产生思想偏差,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2 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难度加大

即时通信、微博微信、手机APP等移动终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不仅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而且传播形式与空间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聚合性。新媒体在方便网民便捷获取信息的同时,增加了高校舆论引导,监控有害、不良信息的难度。部分媒体受商业利益的影响,无视道德底线,不良虚假信息泛滥,主流媒体影响力不足,导致舆论导向容易出现偏差,极有可能形成失控的网络舆情。互联网已成为各类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一些突发事件或热点问题很容易成为危机事件和各种矛盾的导火索,都会对青年学生思想认识形成和高校舆论引导工作增加难度。

2.3 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又因个性突出,喜欢展现自我,加上新媒体自由性、共享性、开放性和平等性特点,导致一些大学生在纷繁的信息中难以正确地辨别真伪,容易受到欺骗和煽动,从而造成是非觀模糊,社会责任感弱化,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如一些网络红人、网络主播、网络“大V”等,在短时间内红遍全国,网民喜欢追捧,评论、跟帖、转帖等,加上媒体过度渲染和炒作,极有可能对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影响,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舆论引导对策

高校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自觉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责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工作教育人、引导人和影响人的作用,确保新闻舆论工作落地生根。

3.1 占领舆论制高点,掌握育人话语权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4]。高校要强化新媒体育人阵地意识,更加关注舆论育人,不断深入宣传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旗帜鲜明地与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斗争,最大限度地凝聚大学生思想共识。同时,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变化要求,研究新方法,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借助易班、微博微信、APP移动终端,开辟专栏,采取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网络新闻评论等方式,通过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动漫等各种生动鲜活的形式,积极推送优秀文化作品和主流思想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推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润物无声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为广大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

3.2 完善引导机制,把握思想动态

新媒体是青年学生意见表达的重要渠道之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反映了一定的社情民意,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晴雨表。高校要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与处理机制,做好重大舆情的收集、上报和处置工作,增强舆情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通过新媒体及时关注广大青年学生反映的问题,掌握其思想状况及发展趋势,敏锐地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努力把问题矛盾解决在萌芽阶段。同时,敢于通过新媒体平台接受监督,认真做好解疑释惑和舆论引导,在广大师生面前树立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办事高效的良好形象,为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奠定基础。

3.3 精心设置议题,搭建融媒体新平台

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善于根据学生思想特点和工作实际,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整合校内各类新闻宣传资源,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善于设置议题,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有“黏度”的融媒体平台,增强新闻舆论工作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突出媒体特色,精准定位受众,通过运用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创新内容生产模式,持续推出有创意、有深度、有影响的系列策划,不断地挖掘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师生故事。在易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设置积极健康向上的议题内容,努力做到趣味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吸引广大师生参与话题互动,引导舆论走向,打造师生的网络聚集地和话题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

3.4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绿色网络园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5]在自由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中,要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慎独”和“自律”能力,在网络交流过程自觉约束行为,遵守道德准则,掌握“我要说”“说什么”“如何说”的本领,明是非、辨真伪,主动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言论的影响,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争当网络文明卫士,共同捍卫网络文明,创建绿色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3.5 重视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宣传队伍引导力

网络使思想环境和教育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顺应形势,重点加强宣传队伍的建设。队伍成员可以包括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工作处、青年教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等。成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敢于担当,敢于亮剑,敢于发声。通过评论和转发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事件,掌握校园热门话题的导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思考问题。同时,积极举办培训班,提高队伍成员政治觉悟、思想理论水平和网络操作能力,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不动摇,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不含糊,坚持正面教育,线上线下积极引导师生思想行为走向。

参 考 文 献

[1]佚名.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1).

[2]亓慧坤,郭霞,唐桂莲.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生的舆论引导[J].教育与职业,2016(7):53-55.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

[4]佚名.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N].人民报,2015-

12-27(1).

[5]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2).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新媒体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