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2017-05-30 22:23王波
体育风尚 2017年2期
关键词:德育体育教学

王波

摘要:本文从德育和体育两个方面来论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德育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重视德育因素。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高尚道德和坚强意志品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体育的目的,一是增强人的体质,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点;二是使人们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三是活跃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四是通过系统的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培养人的道德意志品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则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就其内容说,包括人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和最基本的形式。要想全面完成体育警学的任务,除了全面锻炼身体,教会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之外,还必须重视思想品德的培养与教育。而如何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是当前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中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更是完成体育任务的有力保证。

一、体育与德育的辨证关系

就体育和德育的本质特点而言,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两种教育。在它们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就体育而言,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而在当今的阶级社会中,必然地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同時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当中就包括了道德规范的因素。但它又不能与体育等同起来,而德育的特殊性质则表现在教育者按照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意识地把一定社会的意识、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它所要解决的是发展的思想政治方向问题,是思想品德又是人的全面发展动力。只有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把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要求,来发展自己。因而,德育归根结底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它必然推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体育与德育的辩证关系,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曾指出的那样:“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居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体者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精辟论述,极其深刻地道出了体育与德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指出了体育在有人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体育与德育是相互渗透的。体育中包含着德有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受繁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因而体育与德育是共处于教育这个统一体中的.是受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的辩证的对立统一体。

二、体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体育,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这些因素,是体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量,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这对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坚毅不拔的意志品质有一定的作用;在学校中经常开展体育竞赛,在竞赛中勇敢顽强、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是今后从事任何工作不可缺少的品质;在体育比赛和活动中,还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体育竞赛中要发扬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此外,体育教学和竞赛都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它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对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思想品质也有一定作用。应该指出,体育对形成学生道德品质所起的作用不是自发的,而是教育者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培养的结果,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作用也如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指出的:“未来教育对于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成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

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德育因素

通过对体育与德育的辩证关系的论述,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其德育因素,应紧紧抓住体育与德育的“交叉点”实施教学,也就是说应抓住两者的共性之所在,按照社会主义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和进行思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利用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利用体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使学生从了解中国近代史中了解新旧社会体育发展的兴衰.1840年封建统治的国家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国内军阀割成战争连年不断,河山支离破碎,民不聊生,在那种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的境况下,体育运动变成了只供少数人消遣、娱乐的手段,广大人民受贫穷和落后的束缚,体质下降,被称为“东亚病夫”.一些社会团体和仁人志士,虽然热心于提倡体育运动,有的提倡“体育救国”,有的提倡“国术”(武术)以振民心,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很难发挥作用.旧中国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整个体育处于发展十分缓慢的状态.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实现了我国金牌零的突破,为国争光;中国乒乓球队在六七十年代独霸乒坛;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我国田径、体操、游泳等运动项目已进人世界先进行列;辽宁“马家军”的崛起,震撼了世界田坛;我国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动会和首届东亚运动会,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等.这些都是体育教学中极好的德育素材。

(二)利用体育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竞赛是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运动中,个人之间和集体之间的行为关系复杂而且变化频繁,学生的思想活动非常活跃,这就要求参加者要有与同伴协作,尊重裁判,尊重对方等道德作风。在教学中严密组织的竞赛活动,不仅对运动员,而且对观众也有着积极的教育作用。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发扬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正是教育者寓德于教的具体体现,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

(三)利用体育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和运动竞赛都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教法和规则进行,它要求具有高度的组织和纪律性,无论是对场上以及场下的人来说,都应做到公正、诚实、守信誉、有理有节等,这也是体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将这些教育内容纳入体育教学之中,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这无疑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良好世界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四)利用体育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

为了担负起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体育教学必须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只有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壮的身体,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体育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如勇敢、顽强、果断、自信心、自制力、进取心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等品质;胜不骄、败不馁,讲文明,讲礼貌等体育道德作风,都是体育教学中所要培养的德育因素.在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过程中,应通过具体的运动项目来实施,在这方面,体育教学更具有其独特的德育作用和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体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这在教书与育人的过程中,与其它教育形式相比,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体育与德育的“交叉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施教育,寓德于教,这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因素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郭平.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1.

[2]莫亚黎.体育与德育结合转变后进生的尝试[J].体育科技,2001.4.

[3]「美」霍德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教育学,2001.3.

[4]蔡兰,宋扬,李彩秀.体育与德育关系琐谈[J].东疆学刊,1997.10.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德育体育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